Workflow
氢燃料电池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之路遭遇瓶颈
行业产销数据 - 6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88辆同比下降81.5% 销量251辆同比下降76.4% [1] - 上半年累计产量1364辆同比下降47.2% 累计销量1373辆同比下降46.8% [1] - 截至2025年6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达3万辆 其中五大示范城市群推广超1.7万辆 [3] 政策支持机制 - 五部门2020年推出"以奖代补"示范应用政策 为期4年 对城市群按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2] - 奖励资金用于核心技术产业化及示范应用 禁止用于整车生产投资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2] - 当前形成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五大国家级示范城市群的"5+N"发展格局 [3] 技术发展现状 - 燃料电池电堆成本从2017年1.5万元/kW降至1000元/kW 系统成本低于2000元/kW [3] - 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零部件实现创新突破 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 [3] - 应用场景覆盖公交/物流/渣土运输/矿场运输/市政环卫/出租网约车等多元领域 [3] 行业发展瓶颈 - 购车成本与加氢成本高导致经济性弱于燃油车与电动车 [4] - 氢燃料电池核心原材料及整车耐用性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4] - 产业链企业多数处于创业中期亏损经营状态 需政策持续支持 [4]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启动第二期示范应用项目 财政支持力度减半并聚焦长途重型商用车 [6] - 需扩大加氢基础设施 完善氢能能源管理政策和监管机制创新 [6] - 可扩大技术路线范围 将氢/醇/氨发动机均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7]
《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大数据分析报告》发布,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新阶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6 06:21
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化新阶段 - 氢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新阶段 [1] - 产业实现从0到1突破 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关键阶段 [2] - 通过三大标志性工程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氢能高速氢能走廊谋划、氢能应用场景扩展 [2] 政策支持与示范验证 - "10省4市"出台氢能高速通行费减免政策 有力推动氢高速发展 [2] - 全国首次大规模实车示范验证"氢车万里行"活动开展 超过2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40座加氢站投入 行驶里程超过13000公里 [2] - 示范平台全程实时监控车辆状态 获得宝贵运行数据为市场化运行提供借鉴 [2] 技术性能表现 - 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可满足高速工况需求 加速工况需动力电池代偿 [3] - 实际加氢里程约为理论值的68% 存在加氢焦虑情况 [3] - 单次加氢时间约12分钟 多数车辆加氢时长分布在3-10分钟 [3] - 最高系统功率突破300千瓦 高技术车辆具备更好运营效果 [3] - 75-80分数段安全可靠性评分占比次高 67%车辆评分在95分以上 [3] 加氢站运营与成本结构 - 25%车辆加氢等待超过20分钟 存在排队现象 [3] - 超过70%车用氢气来源于工业副产氢 [3] - 终端加注价格约30.42元/公斤 制氢成本占比超过50% 储运成本23% 加注成本26% [3] - 氢耗水平明显提升 但全生命周期成本与燃油车仍有差距 [3] 商业化模式验证 - 云韬模式31吨混凝土车运营成本4.29元/公里 低于燃油车4.79元/公里 [5] - 宇通模式49吨重卡运营成本2.79元/公里 低于燃油车3.67元/公里 [5] - 国氢模式4.5吨冷藏车运营成本0.87元/公里 低于燃油车1.17元/公里 [6] - 三种模式成本均低于传统燃油车 证明具备商业化发展水平 [6] 成功要素与发展路径 - 需要地方政府组织、行业企业牵头、应用场景先行、多措并举降本协同推动 [7] - 地方政府在商业模式构建中不可或缺 龙头企业牵引是必选项 [7] - 场景先行是重要经验 降本是核心竞争力 [7] - 需国家层面明确接续政策 以氢高速氢走廊建设为突破口 扩大应用场景建立供给体系 [7] - 需推动地方高速通行减免互认 完善政策管理体系 因地制宜开展试点 [7] - 产业需强化协同拓展市场空间 企业需加强技术研发降低购置成本 [7]
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预测
势银能链· 2025-08-25 04:04
市场现状分析 - 2025年1-7月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仅2318辆 较2024年同期3476辆同比下降50.0% [3] - 2017年至今累计推广氢车30565辆 实际保有量24582辆 其中示范城市群推广数量占比70.9% [3] - 四年示范期累计推广23218辆 示范城市群推广17229辆占比74.2% 非示范群5989辆占比25.8% [3] - 五大城市群示范目标3.3万辆 已完成约2.18万辆 完成度66.1% [3] 示范城市群市场预测 - 京津冀城市群目标5300辆 理论完成度超100% 1-7月增长368辆 预计今年增长空间有限 [6] - 上海城市群目标5000辆 完成度90.4% 1-7月增长101辆 预计完成度接近100% [7] - 广东城市群目标10000辆 完成度28.1% 面临氢源短缺和国补延迟压力 预计完成度能过半 [8] - 河北城市群目标7710辆 完成度61.9% 1-7月增长100辆 预计完成度超过70% [9] - 河南城市群目标5000辆 完成度69.4% 1-7月增长122辆 预计最终完成80-90% [10] - 新晋6个示范城市累计推广632辆 今年1-7月新增65辆 推广目标合计约5000辆 [12] 2025年市场预测分解 - 五大示范城市群预计落地5095辆 新增6市预计落地2500辆 非示范城市预计落地1500-2000辆 [12] - 国内头部系统企业氢车落地预期超8500辆 其中国氢科技2000辆 东方氢能800辆 未势能源800辆 [14] - 保守预测销量低于6500辆 中性预测7000-8000辆 激进预测超10000辆 市场表现可能波动±40% [15] 长期市场预测方法 - 示范阶段预测参考地方政策、补贴及产业链情况对地方规划的修正汇总 [17] - 市场化阶段通过对十余种热门车型TCO及经济性测算 得出相当于传统燃油车型的渗透空间 [17]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突破,迈向提质增速新阶段
中国电力报· 2025-06-26 08:10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碳中和战略推动氢能作为"未来能源"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 [2] - 中国已成为全球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第一的国家,截至2024年底累计推广超2.8万辆 [4] - 行业实现三大技术跨越:平均首次故障里程突破10万公里、零下40℃低温启动技术、燃料电池客车百公里氢耗降至5公斤以下且系统寿命突破2万小时 [5] 核心技术突破 - 膜电极技术迭代:高活性膜电极在0.78V电压下实现1安培电流输出 [5] - 耐高温技术突破:105℃膜电极经500小时稳定性试验无性能衰减 [5] - 新一代电堆技术商业化加速,功率密度、寿命及冷启动性能达国际顶尖水平且成本持续下降 [5] 商业化应用方向 - 氢能重卡成为全球商业化破题关键,美国、日本均将重心转向商用车领域,其中重型车占比超70% [7] - 2025年中国纯电动重卡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25%,年销量预计达15万~20万台 [8] - 氢燃料电池重卡需与纯电动重卡形成差异化竞争,续航超1000公里成为行业共识 [8] 成本结构与商业模式创新 - 氢能重卡燃料成本达30万~40万元,超过燃料电池系统本身成本 [10] - 提出三种降本路径:氢瓶租赁模式可减少三分之二购置成本、换氢瓶模式提升3倍运输效率、氢电互补集成换装实现快速补能 [11] - 氢气价格占全生命周期成本70%~80%,风光制氢规模化与电价下降是长期竞争力核心 [11] 政策与产业协同需求 - 需加快完善氢能供给体系,拓展多场景应用,简化自用加氢站审批 [12] - 推动燃料电池降本需提升电堆功率及材料国产化,应用固态储氢等新技术 [12] - 建议建立国际接轨的氢能标准,突破储运技术卡点,构建跨区域氢能网络 [12]
氢燃料电池汽车“组团破圈” 出租、物流、环卫全都“氢”装上阵
央视新闻· 2025-06-19 00:42
行业动态 - 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在上海举办,近300家国内外企业展示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新产品和新技术 [1][3] - 全球首款氢混乘用车示范运行突破1万公里,动力输出可氢可电 [3] - 全新一代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续航里程从550公里提升至700公里,加氢时间仅需5分钟 [4]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电堆可实现零下30摄氏度低温自启动,设计寿命大于1万小时 [3] - 自主研发催化剂通过介孔结构提升稳定性和耐久性,综合性能提升10%至15% [6] - 钛基碳涂层双极板采用新工艺,寿命有望突破3万小时,成本降低30%以上 [6]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表示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到燃料电池材料及电堆系统集成技术均有长足进步 [8] 产品创新 - 全球首台260吨级氢燃料电池矿卡亮相,车长14.7米,搭载5组200千瓦氢燃料电池,供氢量236千克 [9] - 氢能矿卡平装可装118立方米矿石,相当于30辆家用轿车,能在零下40摄氏度低温启动 [9] - 260吨氢能矿卡全天运行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吨,全生命周期节约燃料成本约3000万元 [11] 应用场景 - 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应用于干线运输、冷链物流、市政环卫、出租网约等多元化场景 [12] - 20辆49吨200千瓦氢燃料电池重卡在天津-河北武安钢铁运输线运营里程超120万公里,实现降碳1100吨 [12] - 广东冷链物流场景中,搭载90千瓦燃料电池系统的冷藏车日均运营里程超200公里 [14] 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15] - 2021年以来通过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以点带面"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15] - 2023年新增吕梁、大连等6座城市加入示范城市群 [15] - 专家表示需构建完整生态闭环实现各环节协同降本,推动大规模商业化运营 [17]
现代汽车崔斗河:未来五年是氢能产业以交通领域为主,多头并进、快速放量的关键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8 07:11
现代汽车氢能战略 - 现代汽车全新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在中国首秀 该车在韩国本土终端售价约40万元 目标全球销量2万辆[1] - 公司正积极推动NEXO在中国的量产及HTWO广州的本土化发展 认为2025年是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关键元年[1] - HTWO广州已实现燃料电池系统本地化量产 累计推广约500台燃料电池车辆 涵盖冷藏车、环卫车等车型 车辆累计纯氢行驶191万公里 单车最高里程突破6万公里[9][10] - 公司不仅深耕车用领域 还将业务延伸至叉车动力系统、船舶辅助动力、分布式发电等非交通场景[10] - 现代汽车集团全球氢能车辆累计推广量已超过4.3万辆 将在中国开发18吨物流、32吨环卫、49吨牵引车及高速巴士等车型[11][12]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 位列世界第一位[3] - 截至2024年底 中国累计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位居全球第一 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 位居全球第二[4] - 氢能在非车辆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包括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4] - 2025年被视作氢能产业开启新一轮快速发展轨道的关键元年 未来五年将是快速放量的关键时期[4]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当前行业面临初期购置成本和加氢成本偏高、加氢站点数量少导致的便利性不足等挑战[6] - 企业需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政府需加强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推动沙盒监管等政策创新[6] - 建议通过示范引领 以场景驱动氢能新技术及产品加快熟化 以规模化应用降低全产业链成本[7]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中国《能源法》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 从法律层面确立氢能地位[3] - 2022年3月中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明确氢能作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3] - 未来市场将由政策单一拉动逐步切换到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新阶段[4] -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技术创新最活跃、市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备的氢能产业国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