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宇MedTech
icon
搜索文档
大奖出炉!11项!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系列大奖
思宇MedTech· 2025-07-17 06:21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概况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吸引500余位来自政府、医院、企业、科研院所与投资机构的专业嘉宾,聚焦技术创新与临床落地进展[2] - 大会揭晓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系列大奖,设技术创新奖、创新服务奖、创新转化奖三大类,展示中国医疗科技在设备、服务、转化维度的成果[2] - 奖项评选始于2024年,此次为2024年底补录的第二批企业颁奖,延续展示产业系统创新能力[2] 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获奖企业 开立医疗 - 全球领先医疗设备企业,覆盖超声医学影像、内镜诊疗等领域,产品服务170多个国家[8] - 超声内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EG-UR5获欧盟CE认证及NMPA批准,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8] - 新一代iEndo智慧内镜平台实现AI运算效率突破,创新超分辨成像技术推动国产化与全球推广[8] 赛诺威盛 - 专注CT影像创新,推出全球首创站立位全身螺旋CT系统OmegaCT One,具备1米超大孔径和2.65米高度[10] - 自研影像链系统实现高清成像与抗震控制结合,可应用于放射科、骨科等学科,提升诊断精度与术前规划[10] 卡尔史托斯 - 全球内窥镜领导者,IMAGE1 S Rubina影像系统采用4K/3D/NIR荧光"三合一"技术,实现三种成像方式叠加[11] - 提供OR1一体化手术室方案,推动微创外科手术向更精准、高效发展[11] 中科睿医 - 中科院成果转化企业,专注神经科学与AI结合,开发脑健康诊疗平台,覆盖帕金森病等疾病[12] - 建立中国人群神经功能定量参数常模数据库,填补临床量化评价空白,拥有110余项知识产权[12] 华睿博视 - 清华大学成果转化企业,研发全球首款商用三维胸部电阻抗成像仪Infivision 1900,获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14] - 独创血流信号剥离与三维成像算法,解决肺栓塞等临床难题,打破进口技术垄断[14] 2025全球医疗创新服务奖获奖企业 通和立泰 - 提供医疗器械临床前全链条服务,包括动物实验、生物相容性评价等,协助多个创新产品完成注册与市场化[16] 希毅医学 - 专注医疗器械出海服务,覆盖海外临床开发至商业化路径,协助80余个项目落地,转化超200亿元人民币海外利润[18] 启迪之星 - 清华系创新孵化平台,建立200多个孵化基地,覆盖90多个城市,提供医疗科技企业全流程生态服务[19] 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奖获奖个人 卢洪洲 - 研发P20i非接触式多生理参数监测仪,进入广东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评通道,核心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 王豫 - 开发全球首款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实现骨盆骨折自动闭合复位,推动骨科机器人从辅助操作迈向自动决策[21] 徐博翎 - 主导研发国内首个全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及磁悬浮ECMO系统,填补行业空白并获中美双认定[22] 行业趋势总结 - 获奖案例展现中国医疗科技在"全球首台"设备、技术空白填补及市场化转化上的系统性进展[23] - 行业正迈向更务实、全球化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覆盖设备研发、临床服务及转化全链条[23]
数千万融资!曦健科技完成A轮
思宇MedTech· 2025-07-17 06:21
近日, 北京曦健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曦健科技")宣布完成 数千万元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本草资本 领投,某知名产业基金与明恒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包括 严肃医疗、健康消费等多场景产品的研发、销售和 团队建设 。舟渡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 融资历程 2023年4月 :天使轮融资,未披露具体金额,由源慧资本投资。 2023年12月 : 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亦庄资本领投,瑞华资本跟投,老股东源慧创益继续追加 投资,指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团队扩充和市场推广。 2025年7月 : 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本草资本领投,某知名产业基金与明恒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多 场景产品的研发、销售和团队建设。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即将召开: 曦健科技 成立于2021年10月,总部位于北京,依托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十余年研究基础,致 力于推进人体生物力学成像创新型技术的产业化,打造全球领先的 人体软组织力学成像平台 。公司聚焦运动 康复、皮肤医美、重大疾病诊疗等健康领域蓝海刚需市场,为行业提供世界 ...
另一条增长路径:《医疗器械BD白皮书》即将发布
思宇MedTech· 2025-07-16 04:26
医疗器械BD白皮书核心内容 - 白皮书聚焦医疗器械行业的商务合作、产品授权、战略投资、并购退出等关键场景,提供实战型知识手册 [2] - 核心观点:交易能力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关键竞争力,决定发展速度和规模 [4] - 目标群体包括器械企业、投资人、产业生态参与者,特别是面临"有技术但不会交易"困境的创业者 [1][7][9] 白皮书具体内容架构 - **医疗器械BD全景地图**:结构化交易能力超越单纯销售授权 [7] - **三类主流合作模式**:产品授权、股权投资+绑定销售、整体退出与并购 [7] - **企业合作准备指南**:涵盖注册资料、谈判结构、资料包准备等全流程 [7] - **典型案例拆解**: - 美国MAKO被Stryker收购案例 - 中国企业"投+销"交易结构设计案例 [7] - **行业未来趋势**:出海、组合交易、早期前置、团队职能升级成为主线 [7] 目标读者群体 - 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注册、BD、融资、战略岗位人员 [12] - 计划布局医疗器械的投资机构及行业分析师 [12] - 具备硬核技术但缺乏方法论支持的出海产品团队 [12] 发布信息 - 发布时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5] - 发布形式:现场发布+后续线上推送 [6] - 内容定位:摒弃概念包装,专注交易结构设计方法论 [10] 行业痛点分析 - 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转化障碍: - 持有注册证但缺乏授权谈判能力 [8] - 融资机会出现时无法设计合理交易结构 [8] - 出海策略单一,过度依赖代理商模式 [8] - 错失交易时机导致资源浪费 [9] 会议议程亮点 - **政策监管方向**:北京市药监局器械注册/检验部门专题分享 [16] - **临床转化经验**: - 天坛医院《医工结合创新发展》 - 胸科医院《科技创新转化经验》 [16] - **技术前沿探讨**: - 可穿戴脑机接口诊疗(中科院自动化所) - AI医疗器械产业(中国信通院) [16] - **投资策略分析**:中信建投证券发布《2025产业趋势和投资策略》 [16] - **创新器械案例**: - 国产CT影像设备(赛诺威盛) - 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睿笛生物) - 液体活检2.0技术(中科纳泰) [16][17]
3.8亿融资!医械独角兽再获加码
思宇MedTech· 2025-07-16 04:26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5300万美元D轮股权融资,超出原定计划,约合3.8亿人民币 [1] - 融资分为两阶段:首轮3700万美元由Evidity Health Capital领投,现有投资者参与;最终轮1600万美元引入新投资者FemHealth Ventures、Warren Point Capital及未披露战略投资者 [1] - 自2017年成立以来累计融资超1.24亿美元,D轮融资超额认购显示资本市场对GammaTile技术商业潜力的信心 [2] 融资用途 - 加速GammaTile在美国市场的商业化扩展,包括扩大销售团队、提升医院采纳率,目前已覆盖全美逾100家医院 [5] - 推进两项关键临床试验:ROADS试验(脑转移瘤)和GESTALT试验(胶质母细胞瘤),验证技术疗效 [5] - 持续优化GammaTile剂量控制、植入流程及适应症拓展 [5] 行业背景 - 脑肿瘤治疗领域存在未满足需求,胶质母细胞瘤(GBM)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78.3%,中位生存期仅12-15个月 [2] - 脑转移瘤发生率随全身肿瘤治疗进步而上升,传统放疗存在治疗间隙长、健康组织损伤风险高(不良反应率18%-48%)等问题 [4][11] - 全球神经外科放疗市场预计2030年达160亿美元,微创化、个体化精准放疗为发展趋势 [7] 技术优势 - GammaTile为FDA批准的可生物吸收植入式放射治疗产品,采用胶原基质瓦片嵌入铯-131同位素种子,术后即刻释放辐射 [10] - 剂量释放特点:10天内释放50%,30天内释放88%,6周内释放95%以上,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10] - 不良反应率仅7.6%,远低于传统EBRT的18%-48%,且无需术后等待期 [11] 商业化进展 - GammaTile已进入全美100多家领先医疗中心,包括USC脑肿瘤中心等知名机构 [12] - 2025年推出"GammaTile卓越中心计划",认证临床应用表现突出的医疗机构 [14] - 通过收购Isoray Medical铯-131资产,成为铯-131近距离放射治疗种子唯一制造商,强化供应链安全 [16]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由神经外科和肿瘤学专家创立 [17] - GammaTile为过去十年唯一获批的胶质母细胞瘤可植入式放射治疗方案,已治疗超1900名患者 [12][17] - 首席执行官Per Langoe领导团队推动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17]
进入创新通道!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
思宇MedTech· 2025-07-16 04:26
研发背景与行业概况 -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被称为继手术、传统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种癌症治疗方法",针对脑胶质瘤、头颈癌、黑色素瘤等难治性癌症具有显著优势 [2] - 全球BNCT市场2023年规模约数亿美元,预计2030年CAGR达10%-15%,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洲 [2] - 日本住友重工和Stella Pharma于2020年推出全球首款BNCT设备和硼药Steboronine,单次治疗费用约数万美元 [2]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6年启动BNCT研究,积累了离子源及射频四极加速器(RFQ)设计与制造经验 [2] 技术原理与产品优势 - BNCT利用中子与肿瘤内硼元素核反应产生的α粒子和锂离子精准杀伤癌细胞,射程仅1~2个细胞长度,对正常组织损伤极小 [6][9] - 治疗仅需1~2次照射(传统放疗约30次),单次治疗时间约半小时,采用一器多终端方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6][10] - 硼药BPA在肿瘤与正常细胞浓度比达3:1,未来有望提升至10:1~30:1,进一步扩大适应症 [8] - 设备建造费用约2亿元,低于质子治疗(3-5亿)和重离子治疗(6-10亿),年治疗人数超2500人 [10] 公司产品进展 - 国科中子BNCT设备为射频四极加速器(RFQ)驱动,采用2.8MeV加速器产生中子束流,2025年通过中国三类医疗器械检验 [3][5][20] - 设备已完成临床设计,离子源调试达标,RFQ加速器与散裂中子源结构相同,可靠性高 [17][19] - 2024年设备开机率>95%,累计运行6694小时,单日最长打靶时长超110毫安时 [17] 产业化与临床合作 - 公司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合作建设BNCT治疗中心,总建筑面积18421.61㎡,可容纳两台设备 [12] - 东莞市政府成立专项小组推进"药器审"协调及临床试验,加速项目落地 [12] - 2022年首台设备入驻东莞市人民医院,2025年完成临床检验报告交付 [15][20] 发展历程 - 2012年高能所启动BNCT治疗端研发,2018年获批珠江人才计划项目 [13][14] - 2020年研制首台加速器BNCT实验装置,2021年成立国科中子医疗公司 [14][15] - 2021年中科院控股与高能所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产业化 [15]
最新!九安医疗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思宇MedTech· 2025-07-16 04:26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亿元至9.8亿元,同比增长46.24%至62.86% [2]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8.6亿元至9.6亿元,同比增长23.29%至37.63% [2]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2.0129元/股至2.2416元/股,上年同期为1.3788元/股 [2] 业绩增长原因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07亿元,同比下降33.49%,但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7.62%,通过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实现利润增长 [3] - 资产管理业务表现优异,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公司提供资金保障 [10] - 家用试剂盒产品在亚马逊、CVS和沃尔玛等渠道持续放量,叠加iHealth品牌全球化布局推动业绩提升 [10] 公司背景与业务 - 成立于1995年,专注于健康类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研发生产,2010年上市并创建iHealth品牌 [4] - 产品涵盖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个人健康类可穿戴设备,获小米科技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 [4] - 业务包括医疗器械、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主要产品有血压计、血糖仪、体外诊断试剂等 [7] - 通过自主品牌、ODM/OEM代工、新零售等多渠道销售,覆盖美洲、欧洲、中东等国际市场 [9] 战略布局与收购 - 以7亿元收购法国移动医疗企业eDevice,并购美国Care Innovations移动医疗公司 [6] - 加速推动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落地,拓展新零售业务渠道 [11] - 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投资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11] 行业活动 - 即将召开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和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2025年9月3-5日) [11]
全球医疗科技榜单即将发布!
思宇MedTech· 2025-07-16 04:26
榜单发布与机制 - 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发布2025年Global MedTech Top100榜单 榜单采用"全球视角 + 中国样本"的双重覆盖模式 填补国际榜单对中国企业系统纳入的空白 覆盖美股 A股 港股上市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 [1] - 榜单分为数据导向的榜单类和评审机制的奖项类 榜单基于公开数据构建 核心指标包括公司年收入 市值与增长率 上市时间与融资额 研发投入等 奖项由专家评审团评定 考察科技突破性 市场潜力 产业影响力等维度 [2][5] - 分领域榜单包括心血管TOP30 眼科TOP20 影像TOP30等 另设增长榜 新上市榜 融资榜等 奖项包括年度科技创新奖 年度新锐企业奖 产业贡献奖 医疗机器人与智能外科专项奖等 [5] 榜单价值与目标 - 榜单旨在建立面向全球 涵盖中美欧主要市场的医疗科技产业观察工具 帮助国内企业在全球视野中定位 同时通过中英文版本促进海内外产业生态交流 [3][4] - 通过长期系统化的榜单建设 记录和传播技术创新 推动真正的全球化医疗科技企业在中英文语境中被看见 [6] 大会内容与嘉宾 - 大会包含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项榜单颁布 主题分享和专题演讲 主题涵盖医疗器械注册检验 医工结合创新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脑机接口 可穿戴设备 投融资趋势等 [9][10] - 演讲嘉宾来自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胸科医院 中信建投证券 东北证券等机构 以及赛诺威盛 神州医疗 睿笛生物 冰晶智能等企业高管 [8][9][10] 会议组织与报名 - 大会由思宇MedTech 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主办 启迪之星 不壳科技孵化器等协办 地点设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 [12][13][14] - 观众可通过优惠码SYMedTech免费领取原价58元的门票 报名链接需在IE浏览器打开或扫描二维码 [15][16]
1255亿重组!医械巨头拆出核心
思宇MedTech· 2025-07-15 09:19
交易概述 - BD与Waters达成协议,将BD的生物科学与诊断解决方案业务剥离并与Waters合并,交易总估值175亿美元(约1255亿人民币)[1] - 交易采用反向莫里斯信托结构,Waters股东占合并后公司多数股权,BD获得40亿美元现金分配[1] - 交易预计2026年Q1完成,需监管和股东批准[1] - 合并后公司将覆盖分子分析到细胞检测的全产业链,瞄准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市场[1] 战略动因 - BD持续聚焦核心医疗技术领域,如注射器、输液、药物递送系统和智能医疗设备[4] - Waters寻求转型,从依赖单次仪器销售转向诊断与服务领域,市场规模从200亿美元扩大至400亿美元[4] - 行业竞争加剧,Thermo Fisher和Danaher通过并购扩张,Waters需整合技术平台以应对劣势[5] 技术与协同效应 - 技术互补:Waters的LC-MS技术与BD的流式细胞术结合,覆盖分子到细胞的多层次解析[9][10] - 诊断与分析平台整合:BD的分子诊断与Waters的分析能力结合,支持多重诊断和生物分析表征[14] - 数据链一体化:从样本处理到数据分析构建完整解决方案[14] - 预计实现2亿美元成本协同和2.9亿美元收入协同,但产业协同价值更受关注[11] 市场机遇 - 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预计2030年达850亿美元,CAGR 5-6%,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为增长重点[3] - 亚洲市场(尤其中国和日本)是重要增长动力,BD的亚洲布局将助力新公司扩张[3] - 合并后可开发多重检测产品,集成LC-MS与流式细胞术,提升生物制药研发效率[15] 公司背景 - BD:专注医疗设备、实验室设备及诊断产品,近年战略聚焦核心医疗技术[7] - 剥离业务包括BD Biosciences(流式细胞术)和BD Diagnostic Solutions(分子诊断)[13] - Waters:全球分析仪器领导者,产品涵盖液相色谱、质谱及热分析,正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公司[8] - 核心产品包括ACQUITY UPLC系统、Xevo质谱仪和TA Instruments[14] 未来展望 - 新产品与解决方案预计交易完成后1-2年内发布[6] - 监管审批(尤其反垄断审查)是关键时间节点[6] - 新公司有望成为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的重要推动者[17]
还有免费票!参会须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7-15 09:19
会议概况 - 会议时间定于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8点开始签到,9点准时开始 [2][6] - 会议地点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5号门,会议中心在右手边 [3][20] - 建议参会者不要开车,因车位紧张且可能被贴条 [4] 演讲嘉宾 - 主要演讲嘉宾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处长王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左年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主任逢宇等 [9] - 其他重要嘉宾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生物科技部副主任赵阳光、中信建投证券医疗器械与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在存、赛诺威盛CSO刘圣慧等 [9][10][11][12] 会议议程 - 上午议程包括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系列奖项颁布、北京市药监局器械注册和检验部门主题分享、医院创新生态和医工结合发展等主题演讲 [13][15] - 下午议程涵盖创新医疗器械投融资现状、多模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AI+神经科学、AI超声赋能肌骨临床等话题 [15][16] - 其他专题包括脉冲电场消融行业发展、液体活检2.0时代纳米诊断技术、AI技术在心脏介入超声中的应用等 [16] 会议组织 - 主办单位为思宇MedTech和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18] - 协办单位包括启迪之星、不完科技孵化器、中关村科学城CGT产业孵化中心 [19] 报名方式 - 观众可通过优惠码SYMedTech免费报名,原价58元的门票可减免为0元 [23] - 报名链接需复制至IE浏览器或扫描二维码,选择"我有优惠码"完成报名 [23] - 电子票取票方法包括扫描二维码、进入"我的活动"找到会议电子票并验票 [24]
数百万!凯磁医疗完成新一轮融资
思宇MedTech· 2025-07-15 09:19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数百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重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重庆明月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明月湖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三方首次合作[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全磁悬浮系列产品量产、市场拓展及多管线研发进程加速[1]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全磁悬浮电机底层平台技术创新,拥有"电机+全磁悬浮"交叉学科技术背景[2] - 团队汇聚国内外磁悬浮电机技术领域顶尖科研人才和产业团队[2] 核心技术 - 核心技术为全磁悬浮技术,具备无接触、无磨损、高精度、低噪音特点[3] - 攻克全磁悬浮技术中"耦合与解耦"难题,通过自研算法和成熟生产工艺保证产品一致性[3] - 已申请专利70多项,授权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项[3] 主要产品 -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血泵)应用于植入心室辅助装置、ECMO系统、体外循环机、器官灌注系统等医疗器械领域[3] - 开发低剪切、稳定输出的全磁悬浮搅拌器和洁净泵,实现系列化生产,产品型号达十数款[5] - 产品覆盖生物制药上游发酵培养到下游分离纯化全工艺环节,解决传统技术污染、细胞存活率低等问题[5] - 产品打破进口产品价格高、货期长、使用成本高等限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