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发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辽宁柞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2 23:28
公司基本信息 - 辽宁柞标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荆心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服饰研发 新材料技术研发 工业酶制剂研发 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发 细胞技术研发和应用 生物农药技术研发 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 物联网技术研发 智能机器人研发 生物有机肥料研发 生物基材料聚合技术研发 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 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化、合成技术研发 [1] 业务范围 - 公司提供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 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服务 [1] - 业务涉及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1] - 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 园区管理服务 [1] 商业服务与销售 - 公司经营市场调查 社会调查 软件开发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 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 [1] - 从事服装服饰批发与零售 互联网销售日用百货和日用品 信息咨询服务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物联网技术服务 [1] - 提供销售代理服务 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 会议及展览服务 休闲观光活动 家政服务 [1]
“十四五”以来 普陀区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等方面发展亮眼 上海“西大堂”产业倍增升级焕新
解放日报· 2025-09-11 01:48
核心经济指标表现 - 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 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 [1]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 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 [1]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90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40.8% [1] - 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 [1] 科技创新发展 - 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汇集重点实验室等资源310项 技术需求294项 跨区域合作195项 [2] - 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碳-13同位素产品丰度达99%以上 [2] - 2024年科技小巨人企业达346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694家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95家和255家 [2] - 设立50亿元"半马苏河"科创基金 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3] 重点产业发展 - 智能软件 研发服务 科技金融 生命健康四大产业提前完成"411倍增计划" 区级税收占比翻倍 [4] - 2023年商品销售总额超2万亿元 稳居全市第二 [4] - 2024年1-7月有色金属重点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5% [4] -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悦己经济 国货潮品 首发经济 直播经济 夜间经济等新业态 [4] 城市更新建设 - 苏州河21公里岸线贯通 建成29座苏河驿站 "半马苏河"公园开放 [5] - 红旗村城中村改造建成真如环宇城 山姆会员店 中海中心等高品质载体 [6] - 铜川水产市场转型为"真如之心" 规划商业办公 高端酒店 文化创新等新业态 [6] - "十四五"期间新建绿地75.5万平方米 立体绿化10.8万平方米 绿道27公里 新增城市公园9座 口袋公园12座 [6] - 2024年绿化覆盖率31% 较"十三五"末提升1.8个百分点 [6]
普陀区“十四五”成绩: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生产总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0.8%!
国际金融报· 2025-09-10 17:55
经济发展成果 - 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 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 [3]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 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 [3]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90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40.8% [3] - 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 [3] - 税收亿元楼达38幢 较"十三五"末增加12幢 实现十亿元楼零突破 [3] - 重点楼宇单位面积税收产出超6000元/平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番 [3] 产业创新与科技发展 - 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提前完成"411倍增计划" 占区级税收比重较"十三五"末翻番 [5] - 科技小巨人企业达346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694家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95家和255家 [4] - 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半马苏河"科创基金 [4] - 打造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 与沿线"八市"合作形成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 [4] - 数字广告产业园入选首批市级广告产业园区 [5] - 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出台"1+N"人才新政 [4]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 - 开展旧住房成套改造18.08万平方米 实施旧住房修缮约217万平方米 [7] - 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75万套 为"十三五"期间的5倍 [7] - 轨交14、15号线竣工通车 20号线开工建设 武宁路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车 [7] - 完成45条(段)景观道路建设 为"十三五"期间的1.8倍 [7] - 新建绿地75.5万平方米 立体绿化10.8万平方米 绿道27公里 [8] - 2024年绿化覆盖率达31% 较"十三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 [8] 民生服务与社会保障 - 成为全市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拥有23家上海市新优质学校 [10] - 公办托幼一体园实现100%全覆盖 成功申报4所特色高中 [10] - 建设智慧健康驿站10家 实现街镇全覆盖 [10] - 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352张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每千人建筑面积82.73平方米 [10] -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5张 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02个 [10] - 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6个 市老年友好型社区7个 [10] 营商环境与公共服务 - 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5] - 政府透明度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县(市、区)前三 [5] - 完成全市首个"交地即交证"建设项目 首批试点长三角"虚拟政务服务窗口" [5] - 累计新增"一业一证"等线上服务150余项 [5] - 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标杆 推出矛盾多元化解线上平台 [11] - 获评"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 量子城市先导应用场景落地试点 [11]
50家新型研发机构会聚山东产研院,共探高质量发展路径
齐鲁晚报· 2025-08-22 10:44
会议概况 - 山东产研院于8月21日在济南组织召开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邀请省内外近50家新型研发机构的100余名代表参与研讨[1] 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与挑战 -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别于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全新组织形式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速科技与产业融合 致力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3] - 机构面临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和赋能产业技术发展的共同命题 需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3] 专家政策与理论指导 - 专家从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财政政策导向及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角度分享研究成果 包括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柳卸林等多位重量级专家[3] - 吴江提出产业创新需新型研发机构充当高校与产业转化桥梁 重点围绕中小企业提供科研、人才与资金服务 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服务生态[5] 实践经验分享 - 国内外机构管理者分享实战经验 涵盖国际化运作机制借鉴(德国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地方落地实践(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省内机制创新探索(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5] 合作与发展方向 - 新型研发机构需通过区域间及机构间开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会议聚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生态构建及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议题[7] - 山东产研院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机构健康发展 为全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山东方案[7]
奥飞娱乐(002292.SZ):没有涉及机器人行业相关业务
格隆汇· 2025-08-07 07:45
公司业务澄清 - 奥飞娱乐为客户提供研发服务 [1] - 公司明确表示没有涉及机器人行业相关业务 [1]
架设科创与产业融合的向“新”桥梁——专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
新华社· 2025-07-28 05:2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搭建全球创新资源与长三角产业的桥梁实现这一目标 [1][2] - 机构核心理念为"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首创"团队控股"模式解决科研机构市场化动力问题,研发团队持运营公司控股股权,地方政府提供重资产支持 [2] - 已构建全球创新网络,设立9家海外孵化平台,与2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2] 技术转化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 - 采用企业"真需求"导向模式,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梳理企业愿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3000余项,促成合作意向超1200项,合同金额超35亿元 [4] - 典型案例:江苏科森医疗器械通过联合创新中心将医用钳加工时间压缩至10分钟,成本降低90% [4] - 针对行业共性技术采用"众筹科研"模式,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资定向攻关 [5]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改革 - 调研显示13所高校工科学院中2000多名教师有企业经历者不足10%,导致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 [7] - 推动工程专家到高校任教,建立高校企业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工科教师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型科研 [7] - 成立集萃教育基金会推动带薪实习,目标为"唤醒新一代青年内驱力与创造力",计划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生态 [7]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成功案例包括攻克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卡脖子"技术、孵化估值几十亿元的半导体独角兽企业 [3] - 累计培养约7000名产业一线研究生,持续提升技术研发与供给能力 [3] - 未来将聚焦科学到技术转化环节,建立全链条技术孵化机制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样板 [3]
武创院2025年创新生态伙伴大会召开
长江日报· 2025-04-14 00:23
会议概况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召开2025年创新生态伙伴大会 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创院理事会理事长盛阅春及多位院士专家出席 [1] - 大会聚焦"构建创新生态"主题 邀请院士专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加 [2] - 国际金融论坛科技金融委员会宣布成立 武创院香港科创蜂巢启动运行 [2] 武创院战略定位与发展成果 - 武创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 在构建创新体系、汇聚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化、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1] - 武创院从战略层面重构创新范式 以制度创新激活要素蜕变 彰显对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实践道路的探索 [2] - 武汉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1] 产业发展方向 - 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 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多链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 [1] - 武创院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国产智能化的高端工业软件 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 [2] -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更需要关注新兴科技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2] 合作倡议 - 诚邀院士专家、科研院所、广大企业与武汉携手同行 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建功立业 [1] - 武汉将持续打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 让企业在汉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生活舒心 [1] - 希望通过更多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