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

搜索文档
美股三大股指齐创新高,英伟达入股推动英特尔暴涨22.8%,中概股多数下跌
凤凰网· 2025-09-18 22:19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收盘齐创新高,美联储降息利好提振了投资者信心,英伟达入股英特尔引 发芯片股狂欢。 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但整体劳动力市场已出现降温,企业 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均在减弱。 经济学家指出,企业用工需求放缓的部分原因是进口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移民收紧则减少 了劳动力供给,形成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所形容的"微妙平衡"。 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温伯格表示:"我们昨天从美联储声明和鲍威尔的讲话中听 到不少关于就业市场的负面言论,但初请失业金的稳健走势依然处于远低于衰退的水平,这也削弱了美 联储和市场要求更多、更大幅度降息的理由。" 美联储周三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并预计2025年余下时间将保持稳步降息节奏,以支撑就业市 场。 鲍威尔强调,劳动力市场的走软将是决策重点,并暗示未来的政策会议上可能会进一步降息。 CFRA Research 首席投资策略师Sam Stovall表示:"我们正在寻找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和当前高估值的合 理性,而利率走低的前景有助于实现这一点。" 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上涨 2 ...
用代码帮微信瘦身?官方工作人员:非常粗暴,可能导致文件打不开
凤凰网· 2025-09-18 15:14
微信文件存储机制 - 微信采用硬链接技术处理多次转发的同一文件,系统显示带(1)、(2)编号的文件名但实际仅存储一份实体文件[1] - 用户通过文件名重复判断删除文件可能导致原始消息无法打开,存在误删风险[1] 第三方删除程序特性 - 网友分享的Python程序通过正则表达式`.*\(\d\).*`匹配带数字编号的文件名并执行删除操作[2] - 程序包含权限检查功能,会移除文件只读属性后发送至回收站而非直接永久删除[2] - 提供递归删除选项,可遍历指定目录下所有子文件夹,但明确标注该操作具有高风险性[3] 数据安全措施 - 程序开发者强烈建议用户在运行删除脚本前完成电脑本地与云端双重备份[3] - 删除操作采用send2trash模块将文件移至回收站,保留数据恢复可能性[2]
*ST创兴董事长刘鹏被采取强制措施,公司原实控人去年因涉嫌集资诈骗被立案
凤凰网· 2025-09-18 14:22
公司治理变动 - 董事长刘鹏被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拘留 公司称调查事项与公司无关 [2] - 董事兼总经理杨喆代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代行期限至刘鹏恢复履职或选举新任职务 [2] - 杨喆曾于2023年12月公司总裁聘任议案中遭董事佟鑫反对票 反对理由为其缺乏上市公司高管从业经历 [3] 股权结构变更 - 原控股股东华侨实业持股1.02亿股(占总股本23.90%)全部被司法冻结 [3] - 司法拍卖导致华侨实业持股比例从23.90%降至8.15% [4] - 王相荣通过平潭元初(持股2900万股/6.82%)、温岭利新(持股1300万股/3.06%)及一致行动人钟仁志(持股1400万股/3.29%)、颜燚(持股1100万股/2.59%)合计控制6700万股(占总股本15.75%) [4][5]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王相荣 原实际控制人余增云因涉嫌集资诈骗被立案调查 [3][5] 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建筑工程业务、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和算力服务业务 [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40万元 同比减少99%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371.12万元 扣非净亏损1398.11万元 亏损同比扩大 [6] - 股票代码600193.SH 9月18日收盘价4.28元/股 单日跌幅2.28% [6] 历史背景 - 公司于1999年5月27日上市 经营范围包括矿业投资、实业投资及进出口业务 [6] - 董事长刘鹏现年45岁 2023年5月当选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 [2] - 代行职责人杨喆现年45岁 2024年10月加入公司 曾任北京通联君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
电池巨头宣布乘用车钠电明年批量装车,剑指四成乘用车市场需求?
凤凰网· 2025-09-18 14:15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技术进展 - 宁德时代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正与客户推进开发落地 预计明年实现批量供货[1] - 钠新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175Wh/kg 接近磷酸铁锂电池185-190Wh/kg水平[1] - 产品包含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可在-40℃至+70℃极端温度稳定工作[1] - 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已于今年6月量产并首发落地一汽解放车型[1] - 乘用车电池在极寒环境保持90%可用电量 极端亏电状态下动力基本不衰减[1] - 具备5C超充能力和超过1万次循环寿命[1] 钠离子电池性能与市场定位 - 能量密度175Wh/kg具备超500公里纯电续航能力 可覆盖超四成国内乘用车市场需求[2][6] - 电池包兼容20号/25号标准包/换电包 适用于所有标准包/换电包车企客户车型[6] - 9月5日通过GB 38031-2025新国标认证 成为全球首款通过该认证的钠离子电池[6] - 公司中长期规划显示钠离子电池有望取代磷酸铁锂一半市场[7]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 - 钠电产业化始于2017年 2021年宁德时代发布钠电推动产业热度[5] - 2022年锂价暴涨至每吨50-60万元高位时 钠电初创公司蓬勃发展[5] - 2025年被视为钠离子电池发展关键转折点 技术研发持续迭代且产业化进程提速[5] - 中科海钠2022年在安徽阜阳建成年产能1GWh钠离子电池产线[9] - 2023年1月搭载中科海钠电池的电动汽车量产下线[9] - 2024年6月供货50MW/100MWh储能电站在湖北投运 为全球最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9] 成本竞争力分析 -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分两类:能量型电池约0.3元/Wh 功率型电池约0.35元/Wh[8] - 钠离子电池当前实际成本因规模小达0.7-0.8元/Wh[8] - 2-3GWh规模下量产成本应略高于0.3元/Wh 已与功率型磷酸铁锂电池持平[8] - 中科海钠预计明后年追平磷酸铁锂电池成本[8] - 技术进步使钠离子电池成本持续下降 未来将实现成本优势[8] 技术发展背景与优势 - 钠离子电池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 与锂离子电池同步起步[4] - 钠资源地壳含量2.74% 是锂资源(0.0065%)的421倍[4] - 超七成锂资源集中于南美"锂三角" 钠资源分布广且不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4] - 钠离子体积较大导致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要求更严苛[4] 企业战略布局 - 中科海钠近两年重点聚焦电动重卡市场 同时开拓储能领域应用[11] - 9月12日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50家聪明公司"[11] - 公司实现从百兆瓦级储能电站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应用[11]
美股港股联动,氢能板块爆发 亿华通一度涨超84%
凤凰网· 2025-09-18 13:56
美股氢能概念股表现 - 美股氢能概念股半年内大幅上涨 Bloom Energy Corp股价半年涨幅234% 最近一个月涨幅71% Plug Power过去6个月涨幅24% Ballard Power Systems Inc过去半年涨幅88% 过去一个月涨幅26% [1] - 美股市场情绪映射至港股 氢能板块9月18日集体大涨 [1] 港股氢能概念股表现 - 亿华通港股盘中暴涨超84% 收盘涨23% 报29.36港元 亿华通A股收涨13% [1] - 重塑能源上涨18% 报196.80港元 国富氢能上涨12% 报62.50港元 京城机电股份跟涨7% 报5.210港元 [1] 美国氢能政策利好 - 美国延长氢能项目税收抵免期限 从2026年延长至2028年 每公斤最高3美元税收抵免 [2] - 政策为氢能项目提供更大确定性 有望开启新一轮投资热潮 [2] - 雪佛龙 埃克森美孚等传统油气巨头重金投入氢能产业 [2] 中国氢能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6月10日发布氢能试点通知 推动氢能全链条发展 [3] - 2025年是氢能中长期规划结算时点 行业进入放量冲刺期 [3] - 上游电解槽招标项目增多 中游加氢站建设推进 下游应用多领域创新 [3] 中国氢能装备产业进展 - 内蒙古氢能装备项目总投资28亿元 形成年产制氢设备650台套 固态储氢装置2200套产能 [3] - 全国氢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4] - 70兆帕四型气瓶 90兆帕氢气压缩机等核心装备实现国产化 500立方米液氢储罐投入示范应用 [4]
12连板大牛股,部分投资者被暂停账户交易
凤凰网· 2025-09-18 13:05
股价表现与交易异常 - 公司股价自2025年8月22日起录得12连板涨停 截至2025年9月17日收盘报83.60元/股 近12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213.8% [3] - 今日复牌后再度一字板涨停 成交量6170手 成交额5158万元 换手率0.46% [4] - 市盈率达496.06倍 总市值112亿元 [4] 监管与风险警示 - 上交所通报公司近期多次出现异常波动情形 已对部分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等自律监管措施 [1] - 公司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股价严重偏离基本面 存在快速下跌风险 控制权变更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3] - 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在2025年2月14日至8月14日期间买卖公司股票 所获收益已上缴公司 [3] 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属性 - 公司所属交运设备行业 当日行业指数下跌0.74% [4] - 收购方中昊芯英无资产注入计划 其资本证券化路径与本次收购无关 [3] - 本月内公司因交易异常波动已被两次停牌核查 [3]
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流向了哪儿?未来有何趋势?
凤凰网· 2025-09-18 12:52
存款搬家现象持续 - 8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增加1100亿元 低于去年同期7100亿元 7月减少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1] - 非银存款增加1.18万亿元 高于去年同期6300亿元 7月大增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1] - 居民存款连续两个月超季节性下行 非银存款再度多增 [1] 存款搬家推动因素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与资本市场赚钱效应是主要推动力 [2] - 存款利率走低使资金流向理财等收益较高资产 [2] - A股市场显著赚钱效应增强对存款资金的吸引力 [2] 资金流向分析 - 资金主要流向居民资产再配置 股市等权益资产是重要方向 [6] - 8月上交所A股新增投资者开户数265万户 2025年累计新增1721万户 同比增长48% [6] - A股两融余额达23256亿元 创历史新高 反映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6] - 理财规模较去年同期少增约1500亿元 非银存款高增主因资金向券商保证金和权益类基金迁移 [7] - A股日均成交额达2.25万亿元 超过2024年9月及2015年6月水平 [7] 发展阶段判断 - 8月居民存款增速约9.8% 连续2个月下降 仍高于M2增速约1个百分点 [8]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之比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影响处于起步阶段 [8] - 居民定期存款向活期及非银存款迁移推动M1增速上行 [8] - 低利率环境及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支撑存款搬家持续 [8]
国庆中秋假期前两天多个热门线路火车票“秒光”,“打工人”青睐拼假错峰
凤凰网· 2025-09-18 12:52
开票即候补!国庆假期前两天多个热门线路火车票"秒光" 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形成长达八天的"超级黄金周",如果额外请假三天,还可拼出长达十二天的超长假期。携程方面指出,这一特殊假期 结构,激发出多样化的旅行需求。 9月16日,国庆中秋假期的前一天——9月30日的火车票正式开售,多个热门线路车票"秒光",开票及候补。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9月30日以上海为出发地,前往福州、武汉、长沙、太原、郑州等热门城市的大部分车次车票均已售罄,长三角地区、珠三 角地区以及各大都市圈的城际高铁热门车次的车票也较为紧俏。 随着国庆中秋假期的火车票陆续开售,这个"双节假期"的旅游产品对的相关预订进入冲刺阶段。 春秋旅游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今年假期出游预订人次同比已超去年同期。其中,出境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超30%、入境游预订人 次同比增长翻倍。与此同时,旅游单价也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另一方面,为了玩的时间更长,更具性价比,不少"打工人"选择"拼假错峰"出行,国庆假期+年假连休。 美团数据显示,9月16日,火车票开售热度Top10城市分别是:北京、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南京、长沙、武汉、青岛、上海。截至当日,北 ...
“全球最贵声音”发出,15家券商解读美联储降息
凤凰网· 2025-09-18 12:13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标志着新一轮预防式降息周期启动[1][9][14] - 15家券商中多数预期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将各降息25基点 年内累计降息幅度达75基点[1][2][3]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75基点 2026年降息25基点 明显低于市场原先预期的今明两年各75基点[3][6][12]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内部分歧 - 鲍威尔将降息定性为"风险管理式降息" 表述偏鹰派 强调逐次会议相机抉择[3][11][13] - 美联储内部分歧显著 投票委员中仅新任理事米兰支持降息50基点 分歧主要在降息速度而非方向[4][7][15] - 政策声明与点阵图存在矛盾 声明提及经济增长和就业放缓 但点阵图反而上调经济增长预期并下调失业率预期[12] 对美国经济与通胀前景的判断 - 多数机构基准预期为经济软着陆 但警示过度宽松可能引发类滞胀风险[1][4][11] - 当前经济症结在于成本上升而非需求不足 过度货币宽松可能加剧通胀压力[11] - 通胀韧性可能强于预期 非农就业中枢下行但失业率因劳动力供给收缩可能保持稳定[13] 资产价格影响预测 - 美债利率预计下行放缓 短期呈现牛陡走势 美元指数先下后震荡[3][10][15] - 美股短期或进入波动期 中期仍有上涨空间 道指和小盘股表现较好[3][5][6] - 黄金预计有不错表现 港股在海外流动性改善下敏感性大于A股[5][7][8] 行业影响与投资机会 - 地产和制造业将率先受益于降息[7][8] - 港股中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短期有望受益[5] - 非银板块被全面看好[2] 对中国市场与政策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操作空间 四季度降息可能性提升[2][15] - 若中美开启同步宽松 将带动港股外资流入 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5] - 国内政策节奏和幅度仍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表现[15]
互联网巨头纷纷试水点心债 BAT合计发债404亿元
凤凰网· 2025-09-18 11:53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点心债累计发行7714亿元 同比下降10.79% [1][2] - 2024年全年点心债发行规模达1.27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2] - 8月以来发行节奏加快 当月至今发行规模近2000亿元 [2] - 当前存续点心债规模约1.69万亿元 [2] 发行人结构变化 - 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金融债和同业存单占比近50% [2] - 地产和金融板块净增量为负 其他产业贡献主要同比净增量 [3] - 新兴产业发行人涌入 包括国家电网、厦门象屿、蒙牛乳业等企业 [3] - 互联网巨头成为重要发行力量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相继发行点心债 [1][3][4] 互联网企业发行动态 - 腾讯控股发行90亿元点心债 包括20亿元2.1%利率2030年到期票据、60亿元2.5%利率2035年到期票据和10亿元3.1%利率2055年到期票据 [1] - 百度集团发行44亿元人民币债券 今年3月曾首次发行100亿元点心债 [1] - 阿里巴巴去年11月首次发行170亿元点心债 今年9月11日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 [4] - 美团考虑首次发行点心债 [1] 市场驱动因素 - 融资成本优势明显 较美元债更具竞争力 [2] - 南向通扩容政策推动 参与机构范围扩展 [2] - AI热潮带动科技企业资本支出高峰 融资需求旺盛 [3] - 互联网企业出海业务增多 境外融资需求较大 [4] - 城投平台因境内监管趋严转向点心债市场 [2] 市场发展阶段 - 市场从快速扩张转入平稳增长阶段 [1][3] - 债券南向通核心扩容方向之一 [2] - 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注入高质量供给 [3] - 对出海企业吸引度持续提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