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化工报
icon
搜索文档
产科教融合:要从追求短期转向可持续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3:02
产科教融合战略意义与现状 - 产科教融合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关键战略 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 部分校企在协同育人平台搭建、培养模式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 但面临人才培养质量与转化效率偏低、量化考核标准缺失、高校与企业目标难协调等问题[1] - 业内专家指出需转变思路 从追求短期时效的"捡鸡蛋"模式转向可持续的"养鸡"模式[1] 校企融合实践案例 - 中国石油大学累计投入超8亿元打造1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包括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2] - 该校与山能集团合作成立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实行校企双院长制和科研团队互聘机制 构建"四段式"培养路径和订单式人才班等模式[2] - 京博控股集团实践"N1N产教融合模式" 已承接全球百余所高校13000余名师生开展学习实践 推动多项科研成果就地转化[3] - 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成立滨州市稷下学宫产教融创研修中心 聚焦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培育[3] 面临挑战与瓶颈 - 高校划归地方管理后企业失去强制义务支持教育 高校失去行业依托导致育人质量下滑[4] - 政府主导办学可能削弱行业特色 综合性高校专业设置泛化导致企业合作意愿降低[4] - 企业注重经济效益与高校侧重学生综合发展存在诉求差异 缺乏量化考核评价统一标准[4] - 高校知识体系更新滞后于产业升级需求 学生能力差异大 企业长期单向投入难以持续[4] 机制创新与解决方案 - 需构建兼顾企业员工、高校教师和学生三方成长与收益的激励机制[5] - 明确产科教融合中的主导方与协同方关系 政府或行业协会在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中发挥关键作用[6] - 高校可依托校友会重建校企合作意向 协会制定统一评价标准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7] - 建立三方认可的评价机制 企业可获得高效招聘通道和技术成果共享权益 推行学历与职业技能等级衔接[7] - 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结合 将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深度结合[7]
淬冰砺骨照丹青 薪火续燃写赤诚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54
公司历史沿革 - 公司前身永利碱厂由范旭东等实业家于1914年创建久大精盐厂、1917年创建永利碱厂发展而成 与1922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并称"永久黄"团体[2] - 1926年6月成功产出纯碱 成为亚洲首家采用索尔维法制碱企业 产品商标定为"红三角"[2] - 1937年拒绝与日寇合作 拆除天津南京两厂关键设备 组织千余名技术人员西迁四川[2] - 1938年在四川自贡建设久大模范盐厂 在乐山五通桥建设永利川厂 恢复黄海化学研究社生产科研工作[3] - 2005年从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搬迁至临港经济区 2010年底产出纯碱等产品进入快速发展期[5] 技术创新突破 - 1941年发明"侯氏碱法"(联合制碱法) 经过500多次循环试验分析2000多个样本 实现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7] - 开发液相水合法低盐分重质纯碱技术 建设首套大型国产灰熔聚循环硫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工业示范装置[8] - 突破丁辛醇生产技术中羰基合成催化剂 醛加氢催化剂制备等技术垄断 研发铑膦催化剂再生等专利技术[8] - 在国内率先实现制碱设备大型化 高效化 自动化 推动工艺装备步入先进行列[8][12] 生产能力与行业地位 - 当前拥有年产30万吨合成氨 50万吨甲醇 50万吨丁辛醇 40万吨醋酸 80万吨联碱和4万吨聚甲醛的生产能力[12] - 建有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加氢母站 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12][17] - 2024年位居石油和化工企业销售收入500强第58位[12] - 完成国际碱厂援建及国内多地碱厂技术人才援助任务 见证中国纯碱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历程[12] 精神传承与发展 - 秉持"相信科学 发展实业 顾全团体 服务社会"四大信条宗旨 弘扬"责任所在 拼命为之"创业精神[5][14] - 中国共产党于1943年通过合办重庆建业银行解决资金困难 注入红色基因[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 产品产量逐年攀升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2] - 现已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红色教育基地 完整保留四川乐山五通桥工业遗址[3][13]
化工资本市场奔向高价值——2025上市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首届资本市场助力石化“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工作会发言集萃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50
资本市场助力化工行业高端发展 - 资本市场通过并购延链、耐心资本托举、ESG治理提升等策略,助力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告别同质化竞争,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 [1] - 资本市场凭借风险共担、全链条融资和要素定价三大优势,深化科创板及创业板改革,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推出并购六条,壮大耐心资本,强化股债联动,创新科创债、REITs、可转债等工具 [2] - 应加快落实"1+N"政策,完善科技金融体制,央地联动推广创新积分制,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良性循环 [2] 市值管理与监管政策 - 2024年第三次"国九条"颁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以法律形式落地,监管从"重发行"转向"以投资者为本、以上市公司为基"的理念 [5] - 市值管理需通过产业经营提升净利润,再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分红、并购重组等资本赋能手段提升市盈率,可参照"12345"操作手册,即战略优先、市场化法治化双基、大中小市值分层施策、四轮提升、五维赋能 [6] - 发行人和市场机构若触碰虚假披露、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三条高压线,将受到严重惩罚 [5] 化工行业资本运作新特点 - 化工行业上市审核政策向新材料、创新工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倾斜,尤其鼓励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企业 [8] - 港股上市热度上升,化工企业AtoH趋势明显,多项政策支持境外上市,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和促进国际化业务 [8] - 并购重组交易明显增加,逻辑包括产业链延伸、丰富产品品类、拓展产业资源、扩大规模效应、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8] 并购在化工行业的作用 - 并购是化工行业迈向高端的核心路径,政策端鼓励围绕卡脖子新材料、绿色工艺、产业链补强的产业并购,市场端IPO节奏放缓、对赌到期,大量拟上市企业转道并购退出 [10] - 2024年A股并购规模4693亿元,同比增长一倍,第三方产业并购占四成,科创板估值中枢抬升至12~14倍PE [10] - 地方国资借并购整合产业资源、注入上市平台,既做强产业又盘活资产,已成并购市场主流操盘方 [10] 耐心资本的重要性 - 耐心资本是破解化工行业低景气加融资难问题的钥匙,专注长期价值,能承受波动,政策层面已出台中长期资金入市意见 [12] - 通过政府母基金、提高保险资金创投比例、扩大银行股权投资试点、优化国资考核及公募基金长周期激励,引导社保、保险、公募、国资等成为长期投资者 [13] - 需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强化信息披露,营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制度环境 [13] ESG治理与估值重塑 - ESG正重塑化工估值,企业应将ESG从合规披露升级为核心战略,以赢得长期资本并重构估值体系 [15] - 化工企业ESG披露率三年内由22%升至44%,但环境维度仍弱,政策端双碳与绿色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码 [15] - ESG评级显著影响估值,领先企业融资成本更低、长期资金占比更高,2025年全球ESG资管规模将超53万亿美元 [15] 企业ESG实践案例 - 利民控股建立对标UN SDGs的价值模型,2023年研发投入1.62亿元,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及700多名研发人员,新获专利25项,五大基地全部获评绿色工厂,环保投入1.87亿元,废水废气达标率100% [17] - 供应链本地采购占比52%,主导54项标准,安全零死亡、零职业病,客户投诉下降10.9% [17] - 公司以持续创新、绿色工艺和全球标准为引领,实现长期高质量增长 [17] 绿色低碳战略实施 - 兰州助剂厂践行以工艺革新为核心的绿色低碳战略,通过连续化反应、智能温控、余热回收等措施,能耗下降15%,碳排放强度下降30%,废水回用率超85%,产品收率提升6.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 [20] - 规划三大工程:低碳技术攻坚工程突破绿色合成工艺,实现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循环经济深化工程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至90%,固废资源化率提至90%;人才与研发工程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研发投入占比提至7%,力争主导制定2项行业绿色标准 [20] 兰州新区化工投资环境 - 兰州新区凭国家级新区、低成本要素、全流程配套三大硬优势,年供水5亿立方米,清洁能源全覆盖,电价仅0.45元/千瓦时,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先行先试政策 [22] - 园区40平方千米打造四化六链六集群现代化工体系,20平方千米基础设施全部投用,入驻500强企业3家、上市公司8家、高新企业50余家,累计投资超700亿元,年销售额超400亿元 [22] - 配套标准地16万元/亩,水电气蒸汽、污水危废处理、铁路危化品物流园一应俱全,全国最大专精特新化工孵化基地已投用207栋厂房,130余家企业及中国科学院团队入驻 [22]
生态环境部:强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41
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进展 - 生态环境部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增1200余座 每日处理能力提升6000万吨 [1] - 协同工信部门指导地方完成700余家化工园区认定 并将长江经济带治理设施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 [1] - 针对全国1600余家依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业废水的园区 已推动超过六成完成评估工作 [1] 治理成效与专项行动 - 开展长江经济带和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建立四级排查机制 累计解决3500余个污水管网和设施运行问题 [2] - 专项行动使涉水信访举报问题下降81% 长江经济带园区COD日均进水浓度增加34个百分点 污水排放达标率近95% [2] - 推动园区污水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统管 降低处理成本和企业负担 提高监管效率 [1] 未来工作方向 - 加快推进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升级改造 推动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常态长效 [2] - 加强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管控 持续开展工业废水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查评估 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2] - 强化卫星遥感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提升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水平 [2]
美思德化学、林科院林化所共建联合技术实验室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22
合作概况 - 江苏美思德化学与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共建生物基聚氨酯材料联合技术实验室 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1] - 合作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 美思德董事长孙宇 林化所所长周永红等高层出席揭牌仪式[2] 合作内容 - 双方将重点研发生物基聚氨酯材料 生物基助剂和生物改性技术 共同建设创新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2] - 美思德将发挥有机硅匀泡剂和有机胺催化剂产业优势 结合林化所实验室与公司中试基地 开发性能优异 成本可控的绿色聚氨酯材料[2] - 合作致力于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无缝衔接[2] 战略意义 - 此次合作被定位为优势互补 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 旨在推动聚氨酯行业绿色转型升级[1][2] - 合作目标在三五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上实现突破[2] - 将建立联合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长效机制 推动行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2] 公司发展 - 联合实验室将加速美思德产品绿色转型进程 重点突破材料性能 成本及环保指标等关键技术瓶颈[3] - 公司计划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持续开发高端助剂产品并快速实现产业化[3] - 新产品将满足绿色建筑 新能源汽车等广阔市场需求[3]
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举行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22
大赛概况 - 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于8月26日至27日在鄂尔多斯举行 由中国氢能联盟、国家能源集团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百余位业界代表到场观赛 [1] - 大赛已连续举办4年 新设创新创业与技术攻坚双赛道 构建"技术验证—产业孵化—资本助力—区域落地"产业培育闭环 [1] - 10家面向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及核心材料、零部件、检测类企业参与路演决赛 采用"10分钟项目展示+5分钟答辩"模式 [1] - 保时来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获得大赛冠军 [1] 技术突破 - 大赛重点展示制氢环节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制氢技术是氢能产业链重中之重和资本市场聚焦点 [1] - 参赛选手展示制氢环节核心技术的新突破 对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具有带动意义 [1] 区域发展 - 鄂尔多斯市正在打造我国乃至全球氢能试点示范区 有望为全球氢能发展提供经验 [2] -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在大会期间推介当地氢能产业政策 [2] - 《鄂尔多斯UNDP绿色氢能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意向声明书》完成签约 [2] 行业趋势 -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氢能产业发展指数涨幅为4%至6.5% 但年度增幅有所波动 [2] - 2024年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应用推广水平稳步增长 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2] - 预计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础将支撑各维度指数增长 涨幅预计达5.3% [2] 平台价值 - 大赛为技术型硬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展示价值、对接市场和寻找资金的平台 [2] -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2026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氢能无人机应用挑战赛相关事宜 [2]
重铸聚酯薄膜“筋骨”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22
行业技术瓶颈 - 聚酯薄膜行业向轻薄化与功能化发展 但挺度不足导致薄膜易塌软变形 影响其在新型显示 新能源汽车 光伏太阳能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1]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从分子层面入手 采用钢筋铁骨设计理念 重构优化材料体系 实现国产高端光学聚酯薄膜重大突破 并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 [1] - 研发的高挺度聚酯薄膜于今年8月初成功导入两家国内偏光片用膜领域的标杆用户 为新型显示用膜产品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1] 核心技术研发 - 研究团队选用生物基来源的FDCA 具有刚性联苯结构的BPDA 以及刚性与极性并存的DPS三种改性单体作为建筑模块 将其嵌入传统PET主链骨架 [2] - 团队通过反复推演分子模型 计算空间位阻与链段刚性关系 经过成百上千次小试聚合与性能测试 最终得出核心配方 [2] 生产工艺挑战 - 团队选择共挤出双向拉伸技术路线 利用模头将不同组成的熔体精密叠合 重点关注三层A/B/A结构设计 表层A负责保护定型 芯层B承载刚性 [3] - 生产工艺对温度 压力极为敏感 酯化阶段温度出现不足10℃的短暂飘移即导致聚合物分子质量分布显著变宽 影响薄膜性能 [3] 技术应用优势 - 该技术打破日韩企业在高端新型显示用聚酯薄膜领域的垄断 挺度提升效果远超行业水平 [5] - 技术完全规避添加无机粒子导致晶点或共混法导致性能不均的弊端 解决传统结晶性聚酯导致薄膜发硬发脆 过机性差的问题 满足近乎零缺陷的严苛要求 [5] - 关键技术单体可源于生物质 结合改性聚酯一次成型制膜工艺 具备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优势 [5] 产品与市场成果 - 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公司FG4S FG6S PG2等系列光学聚酯薄膜 为国产新型显示 光伏太阳能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基础材料支撑 [5] - 截至2024年年底 应用该技术的相关产品累计产量近15万吨 [6] - 面向未来预计6万至8万吨每年的市场需求 公司正持续研发具有更高性能的聚酯薄膜新配方 [6]
天脊集团3台锅炉并运时长创新高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22
运营效率 - 潞安化工天脊集团3台锅炉并运突破200天 创下锅炉运行生产史上最高纪录 [1] - 1至7月公司生产持续稳定 产品满足需求 [1] - 3台锅炉安全并运为生产立下汗马功劳 作为生产流程最前端公用工程作用尤为关键 [1] 经济效益 - 以3台锅炉并运200天为运行周期计算 在运行时间、发电效益、降低油耗、吨汽耗煤四方面产生明显效益 [1] 技术改造 - 对锅炉装置实施系列技术提升改造 为安全连运奠定坚实基础 [1] - B台锅炉进行燃烧优化改造实现燃烧稳定 [1] - 3台锅炉高压蒸汽管道进行更换 [1] - A/C两台锅炉燃烧系统优化改造 [1] - C台锅炉低温空预器优化改造 [1] - 有计划更换A/B锅炉二级过热器 [1] - 完成3台脱硫塔检修和B台锅炉脱硝系统降低氨逃逸改造 [1]
齐翔腾达环氧丙烷技改项目收官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17
公司运营进展 - 环氧丙烷装置启动开工程序 历时一年的技术改造项目圆满收官并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 [1] - 机电动力部 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安全环保部紧密协同 各级管理人员靠前指挥 操作人员日夜坚守全程管控以保障高效推进 [1] - 技术团队对核心工艺流程系统梳理优化 精细调整关键参数 降低能耗并为装置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1] 技术突破与供应链优化 - 实现关键设备及备件国产化替代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设备运行可靠性和自主保障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1] - 国产催化剂 溶剂 助剂成功投入使用 大幅降低对外依存度 [1] - 对过滤器滤芯等主要耗材科学选型升级 提升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 规避非计划停车风险 [1]
多家化企获评重庆创新型中小企业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17
中化新网讯日前,重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2025年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和复核通过名 单》。830家企业申报通过,1724家企业复核通过,涉及多家石化、化工、新材料企业。 据了解,此次未参加复核的2022年创新型中小企业,属于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且满足评价认定基 本条件的,其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效期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效期保持一致,其余未参加的企业和未通过 此次复核的企业,即日取消其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 据记者梳理,在申报通过的830家企业中,涉及石化、化工、新材料的企业有中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 司、重庆宜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华希活性炭有限公司、重庆富地化工有限公司、重庆江南化工 (002226)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在复核通过的1724家企业中,涉及石化、化工、新材料的企业有中化 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重庆腾泽化学有限公司、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立邦涂料(重庆)化工有 限公司、重庆卡贝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