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化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获中国未来企业大奖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54
公司技术成就 -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工氢能优化模型管理系统荣获2025年IDC中国未来企业大奖 [1] - 该系统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并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解决方案 [1] - 系统聚焦设计、采购、施工等关键环节 提供数智化支撑并贯穿项目管理全流程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系统依托多能源系统协同仿真能力 突破现有单一能源系统仿真的技术局限 [1] - 实现能源系统综合优化与资源高效配置 强化设计采购施工等数智化赋能效能 [1] - 该系统作为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1] 奖项背景与权威性 - IDC未来企业大奖已连续征集10年 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机构组织及个人的成果表彰 [1] - 奖项具有前瞻性中立性与国际性 通过公开征集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方式评选 [1] - 评选当年最具代表性数字化转型案例 彰显数字化转型的商业价值 [1]
走稳节能降碳“小步骤”|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48
技改让工艺更优。化工生产一环扣一环,有时候一个小环节的调整,就能带来一连串的节能效果。比如 丰喜临猗在220吨/小时锅炉烟气回收硫酸铵环节,用圆周切向扰动专利技术替代直冲喷射扰动技术,既 保证了回收工作的连续性,年增加硫酸铵产量916吨,又减少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108吨。这就是技改 带来的连锁反应。不用追求一步到位,而是靠技术改造把每个工艺环节的"小步骤"调顺,节能降碳就能 慢慢积少成多。 总之,节能降碳不怕"步子小",就怕"没方向"。技改的价值就是帮企业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一个能落地 的"小步骤",实实在在地把节能降碳工作往前推进。只要用技改把这些"小步骤"走稳、走扎实,节能降 碳就会从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变成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顺手事"。 技改让设备提效。设备不用大拆大改,加一个小装置,就能把节能的"小步骤"踩稳。化工生产车间里的 压缩机长时间连续运行,难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增加能耗。潞安化工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在压缩机 各段填料前端加装一组刮油环,防止润滑油进入气缸流失。单这一个小步骤,每月就可减少润滑油消耗 2吨多。 技改让排放更少。有的企业不是不想减碳,而是不知道"从哪减""减多少"。技术改造让减碳不再 ...
万华化学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41
公司获奖与质量管理模式 - 万华化学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实现化工企业在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零的突破 评选涉及651家企业[1] - 公司质量管理模式以客户导向为中心 依托自主创新和数智赋能双驱动[1][2] - 该模式覆盖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专业管理协同融合[2] 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 公司质量战略强调以文化为引领 以创新为核心 以管理为基础 以人才为根本[1] - 构建集成协同 生态和谐的质量管理生态体系 形成统一管理标准 统一业务流程和统一资源支撑[2][3] - 质量管理贯通卓越营销 创新研发 战略采购 智能制造 智慧交付五大价值链[3]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 搭建完整创新体系 包括基础研究 工艺开发 工程化研究 产业化与产品应用研发[1] - 拥有全球首创技术17项 高质量发明专利8200余项[1] - 研发聚焦人工智能 实验室自动化 科学计算三大方向 探索AI for Science科研范式[2] 数智化应用成效 - 通过标准化 自动化 数智化打造高效可复制的智能制造体系[2] - 实现上百个单元远程控制 基地装置集中一地一人控制 上千台设备通过大模型进行预测性维护[2] - 质量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超90% 质检效率大幅提升 实现从事后纠偏到实时预防的模式转变[2] 行业影响与评选背景 -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 旨在推广科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方法 促进质量管理创新[3] - 本届评选共有541家组织和73名个人入围[3] - 公司突破为全国化工企业树立质量标杆 标志化工行业在质量管理和创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3]
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揭晓 多氟多兴发集团等获提名奖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41
公司获奖情况 -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78家组织和6名个人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1] - 获奖标志着公司在质量创新领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1] - 市场监管总局号召各行各业向获奖组织学习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1] 质量管理体系创新 - 公司创新构建基于技术创新的流程工业数据驱动高质量管理模式 [1] - 以5个1为核心搭建现代流程工业数字化管理体系 [1] - 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性生产过程效率企业治理精细化程度全面跃升 [1]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标杆经验 [1] 行业影响 - 质量变革创新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 [1] -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
川南页岩气田累产气突破千亿方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35
产量突破 - 川南页岩气田累计产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1] - 2023年1月至8月投产新井237口并新建产能45亿立方米[1] - 日产量突破4800万立方米且年产量预计突破160亿立方米[1] 行业地位 - 川南页岩气田年产量占全国页岩气产量60%和全国天然气总产量7%[1] - 累计提交探明储量超过1.5万亿立方米[1] - 投产井总数达2300余口且年产规模超150亿立方米[1] 技术突破 - 形成地质体稳定性评价技术及地质工程一体化三维建模技术[1] - 开发优化技术结合优快钻井与精细压裂关键技术体系[1] - 通过近20年技术攻关将难采资源转化为稳定产量[1] 区域分布 - 气田分布于四川泸州、宜宾及云南昭通和重庆永川等地[1] - 储层具有埋藏深、层系薄的地质特征[1] - 开发难度大但已成为天然气增储上产重要领域[1]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研基础研究显新效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35
龙腾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十四五"期间,我们坚持自由探 索和目标导向"两条腿"走路,不断强化平台基地与学科体系建设,持续壮大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 伍,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中化新网讯 在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 副部长龙腾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方面,聚焦国家需求,在基础研究领域部署了纳米前沿、催化科学、物态调控等 重点研发任务,突破了一批重大科学问题。例如,基于信息超材料的新架构无线通信系统,为6G技术 提供了前瞻性的基础支撑;建立了稀土资源的绿色高效采集、精选和冶炼理论,为稀土材料引领发展提 供重要支撑;纳米限域催化理论用于煤炭、天然气的高效清洁转化,对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 具有重要价值。 ...
二氧化碳制饲料蛋白示范项目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35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采用吉态来博(北京)生物科技发展公司(下称吉态来博)工艺技术,由河北建 投集团下属武川县蒙天风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项目设计年产量为 百吨酵母蛋白。经过各方通力合作,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 据悉,6月20日,农村农业部已经正式批准吉态来博研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酵母蛋白作 为新饲料原料,随着本次试生产取得成功,技术方将与产业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全面启动微生物固碳制 蛋白大型工厂的建设。 据项目技术方——吉态来博首席科学家胡鹏博士介绍,该技术以煤化工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气为原 料,通过生物发酵方法,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营养、安全、适口性良好的酵母蛋白。整个生产过程安 全、环保、可控,所有工艺参数和产品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发酵速率、耐波动性均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为大规模生产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奠定了工业化大生产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化新网讯 近日,国内首套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发酵酵母蛋白工业化生产示范装置试生产 取得成功,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工业化应用走出关键一步。 示范项目验证了该技术的成本优势,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蛋 ...
我国最大海上浮式LNG装置交付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2:35
中化新网讯 9月14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 (NGUYA FLNG)从南通沿海顺利出港交付。 该装置全长376米、型宽60米、型深35米,液化天然气(LNG)储量18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LPG)储量 4.5万立方米;LNG年产能达240万吨。该装置将远赴非洲刚果(布)海域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在高附加 值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 ...
又一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9-21 04:55
项目概况 -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新疆库车开工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重大庆典活动的一部分[1] - 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领先的绿色低碳工艺技术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6套炼化生产装置[3] - 项目初步计划于2029年全部建成[3] 产能建设 - 将150万吨/年1号常压装置扩能改造至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 - 新建24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3] - 新建15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3] - 新建8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3] - 新建8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3] - 对现有350万吨/年2号常减压等4套装置进行改造[3] - 项目建成后塔河炼化公司原油加工能力将达850万吨/年 较现有500万吨/年产能提升70%[5] 经济效益 - 每年可新增产值约202亿元(按照原油价格60美元/桶测算)[5] - 每年可新增税收约35亿元[5] - 带动就业约1万人[5] 战略意义 - 项目是中国石化推动在疆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项目[3] - 实现新疆资源就地转化利用[5] - 助力油气生产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发展[5] - 塔河炼化公司是中国石化在西北地区唯一的炼化企业[5] 现有业务 - 塔河炼化公司目前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沥青、石油焦、硫黄、二甲苯、液化气等产品[5] - 拥有铁路专用线、公路运输、成品油输送管道等配套系统[5] - 近20年向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供应产品7000多万吨[5]
川维化工获评重庆市“绿色工厂”
中国化工报· 2025-09-19 14:11
核心观点 - 公司获评重庆市2025年度绿色工厂称号 凭借在节能减排 绿色低碳 环保治理领域的突出表现 [1] 节能降耗 - 淘汰能耗偏高和低效产能 停运年运行时间短且能耗较高装置 [1] - 对关键生产装置开展节能改造 优化工艺参数 推广高效节能设备 显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1] - 建立精细能源管理体系 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控能源消耗 [1] - 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水平 [1] 绿色低碳 - 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明确重点任务分工 [1] - 成立节能降碳专家团队强化碳排放管理 实现碳排放总量与强度持续下降 [1] - 按时足额完成年度履约 积极参与全国及重庆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 [1] - 推进万站沐光行动 建设并投运西区停车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1] 环保治理 - 组建专业环保管理队伍 坚持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并重 [2] - 持续开展无废工厂和无异味工厂建设 [2] - 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多轮迭代升级改造 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2] - 构建11万立方米水体风险防控体系 实现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 [2] - 从源头削减高浓度甲醇废水 开展生产区和罐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2] - 建成中国石化西南危废处置中心 打造绿色供应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