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回应中方友好政策,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普京:俄将对等实施对华免签
环球时报· 2025-09-05 22:49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肖新新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俄罗斯相应将对等实施对华免签政策。"据俄新社等媒体5日报道,俄罗斯总统 普京5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作出这一承诺,作为对中方给俄罗斯公民免签这一"友好举措"的回应。俄专家称,互免签证 无疑将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为经贸交流创造更有利条件,并拉近两国关系。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俄方将对中国公民采取对等免签政策是一个坚实有力的必然决定,"值得 庆贺"。此举不仅将对中国公民赴俄现有旅游线路产生有利影响,比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旅、"金环"之旅、摩尔曼斯克北极光之旅等,也将促进 俄远东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发展。 此前,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3日表示,俄中两国均有意增加互访游客数量,希望使这一数字达到约400万人次,放宽签证要求将为此提供助 力。双方在这一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将为此继续创造有利条件。他还表示,今年前7个月,双方仅通过团体旅游免签政策的互访游客数量就达 到约50万人次。 俄中互免签证将带来哪些利好?今日俄罗斯电视台5日称,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科瓦契奇表示,除传统旅游业外,医疗旅游 ...
日澳“2+2”会谈盯着中国讨论防务合作,专家: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环球时报· 2025-09-05 22:49
此前,澳大利亚宣布引进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锐的最上级护卫舰。共同社5日称,中谷元表示此举"标志 着(两国)防卫合作提升至新高度",马尔斯则称"能够推动两国的防卫产业合作"。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日本与澳大利亚两国政府5日在东京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并发表联合 声明。日本广播协会(NHK)5日报道称,针对中国的军事活动,日澳扬言反对在东海、南海"以武力 或胁迫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宣称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对地区及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接受 《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日澳借口"中国威胁"发展进攻性力量,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暴露甘当美 国"打手"的意图。 日本《产经新闻》称,日本外相岩屋毅、防卫相中谷元与澳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外长黄英贤出席 了会谈。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两国具备在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意愿与能 力。报道称,针对所谓"中国强化海洋活动的动向",两国反对"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 据《产经新闻》报道,双方还就强化日美澳三国协作,推进与印度、菲律宾、韩国及太平洋岛国等国合 作的必要性达成共识。此外,两国就第三国发生纷争等情况时协助撤离本国公民事宜达成一致。 军事专 ...
特朗普恢复美“国防部”旧称“战争部”计划,在美引发质疑
环球时报· 2025-09-05 22:36
更名计划与行政命令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签署行政命令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作为别称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及部门被授权在官方信函和公开沟通中使用战争部长和战争部等名称 [1] - 该行政命令将成为特朗普上任以来签署的第200个行政命令 将指示国防部长提出立法和行政行动建议以使战争部名称永久化 [3] - 白宫正寻求不需要国会投票的替代方案 因正式更名需国会立法 法学专家称尚不清楚行政命令能否立即生效 [3] 历史背景与名称演变 - 美国国防部前身为1789年成立的战争部 该名称使用超过150年 1947年《国家安全法》设立国家军事机构 1949年更名为国防部 [4] - 1949年更名反映部门职责扩大 涉及作战、对外政策、情报和国家安全 [5] - 特朗普声称在战争部时期美国赢得一切 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张恢复战争部名称 [6] 更名动机与战略意图 - 更名旨在使部门更加专注于国家利益 并向对手表明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已做好开战准备 [6] - 展现力量与决心 延续特朗普政府对二战后国家安全架构的改造 包括削减国家安全委员会规模和裁撤国防部机构 [6] - 塑造更强硬的军队形象 尽管特朗普声称帮助结束至少七场战争 但在第二个任期发动多次军事打击包括针对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朗核设施 [3] 潜在成本与财政影响 - 更名可能导致数十亿美元成本 涉及更换部门徽章、信纸、铭牌和全球军事基地标识 [7] - 巨额费用可能冲击特朗普政府削减五角大楼开支的努力 分析人士认为资金应用于确保作战人员训练和武器 [7] - 民主党议员质疑资金应优先支持军人家庭或聘用外交官以阻止冲突 而非用于政治目的 [7] 政治反应与专家观点 - 更名举措引发质疑 民主党参议员称美国人想要避免战争而非宣扬战争 [1] - 历史学家认为原更名旨在传递核时代专注于防止战争的信号 当前举措被评价为颇具讽刺意味 [7] - 专家分析认为更名传递危险信号 显示美国将以战争为核心定义军事和外交政策 军力使用将更具进攻性 [8]
“特朗普要求欧洲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中方回应
环球时报· 2025-09-05 09:24
原标题:"特朗普要求欧洲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中方回应 编辑:周芝逸 责编:吴光亮 审核:李奇 环球时报消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白宫官员告诉CNN,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9 月4日告诉欧洲领导人,欧洲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以试图结束俄乌冲 突。 在9月5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外媒记者"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的 提问时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一贯秉持公正客观的立场,中国不是这场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 当事方,我们坚决反对动辄拿中国说事儿,坚决反对对中方施加所谓"经济压力"。 ...
泰国国会5日投票选总理,自豪泰党提名的阿努廷被认为可能性最大
环球时报· 2025-09-04 23:39
泰国总理选举进程 - 泰国国会下议院将于5日举行新总理选举 此次表决被视为泰国政局的重要拐点 将影响执政联盟格局和国家发展方向[1] - 前总理佩通坦于8月29日被宪法法院裁定违宪解职 全体内阁成员一并卸任 代理总理普坦率内阁履行看守职责直至新内阁产生[1] 主要候选人及联盟动态 - 自豪泰党提名党首阿努廷为总理候选人 执政党为泰党推举猜格森参选[2] - 最大反对党人民党决议支持阿努廷出任总理 两党签署谅解备忘录达成政治联盟[2] - 联盟条件包括进行制宪公投 新政府施政报告后4个月内解散国会大选 人民党不参加执政联盟使政府成为少数党[2] - 阿努廷曾担任副总理 内政部长和卫生部长 2022年推动泰国大麻合法化而知名 自豪泰党为泰国第三大政党[2] 选举票数预测 - 阿努廷宣称已获得289票支持 包括本阵营146票和人民党143票 超过247票的简单多数门槛(基于492名在任议员)[2] - 阿努廷承诺在未来4个月内遵守人民党条件 申明少数派政府将以透明方式工作[2] 政治博弈与民众反应 - 为泰党为争取人民党支持 承诺若猜格森当选将在施政报告后立即解散国会(而非等待4个月)[3] - 泰国民众认为为泰党表态"太迟了" 批评其缺乏诚意"只想要权力"[3] - 国会解散草案此前被枢密院驳回 理由为存在程序和法律问题[3] 政府稳定性预期 - 若阿努廷当选 联合政府预计仅持续四个月 这是与人民党协议的一部分[3] - 人民党声明若阿努廷不遵守协议条款将提出不信任动议[3] - 联盟包含亲建制派政党 这些政党曾在2023年大选后阻挠人民党前身"远进党"掌权[3]
以大国担当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用盛大阅兵彰显捍卫和平决心,中国胜利日活动回响不断
环球时报· 2025-09-04 23:27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成功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持续引发热烈反响。9月4日,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来华出席纪念活动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金正恩表示,纪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隆重盛大、举世瞩目,展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 国的重要国际地位和影响。同日,习近平主席还会见了其他多国领导人: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 斯-卡内尔,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刚果(布)总统萨苏,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越南国家主席梁强,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他们均高度评价中国阅兵活动。在太平洋彼岸,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称观看了中国 的阅兵仪式,并称"让人印象非常、非常深刻"。香港《南华早报》4日发表社论称,胜利日阅兵彰显了中国成为和平力量的决 心,以及中国保护国内外利益的能力,阅兵的图像和信息将长久地回响。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称,如果说几天前的上海合 作组织天津峰会是中国以大国姿态牵头全球治理倡议,那么九三大阅兵,则展示了中国领导者地位背后强劲的硬力量支撑。 " 我很 ...
美政府败诉,冻结哈佛资金被判违宪
环球时报· 2025-09-04 23:07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在3日晚间的声明中表示,哈佛尚未完全摆脱困境。他表示:"我们仍将继续评 估该裁决的影响,观察后续的发展。"哈佛大学的学者也表示,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此案,他们担心被 冻结的资金不会很快恢复。哈佛大学健康公平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哈马德表示:"尽管法官明确表示 终止资助是违法的,但我们很多人都担心联邦政府会对这一裁决提出上诉,或者寻找其他方式来阻挠资 金的发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白宫发言人莉兹·休斯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政府将立即对这一决定提起上 诉,我们一定会成功追究哈佛大学的责任。""正如特朗普总统在听证会当天准确预测的那样,这位奥巴 马任命的激进法官无论事实如何,都只会作出有利于哈佛的裁决。"休斯顿强调,任何公正观察这件事 的人都清楚,哈佛大学未能保护学生免受骚扰,并允许歧视在校园肆虐多年,哈佛没有资格获得资助。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9月3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就哈佛大学 联邦资金案作出裁决,美国政府败诉,法院认定以打击反犹主义为名冻结该校科研经费的行为违反美国 宪法,美国政府需解冻涉案资金。美媒表示,这一判决意味着哈佛大学在法庭上获得暂时性胜利 ...
【环时深度】多重挑战下,欧洲环保路线之争加剧
环球时报· 2025-09-04 23:07
欧洲环保政策分歧加剧 - 法国因是否安装空调爆发政治和文化战争 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呼吁全国安装空调 而左翼人士反对认为会加剧热岛效应 [2] - 法国《杜普隆法案》引发政治对立 该法案旨在解除农业生产经营限制并重新引入被禁杀虫剂 获得总统马克龙所在政党及部分左右翼支持 但遭到生态党和极左翼政党强烈反对并提交近3500项修正案 [3] - 法国农民示威支持《杜普隆法案》 同时有210万人签署请愿书要求废除该法案 成为法国历史上签名人数第二多的请愿 [4] 欧盟绿色议程遭遇政治阻力 - 极右翼政党联盟"欧洲爱国者"成为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 拥有85名议员 将反对欧洲绿色协议作为政治纲领核心 [4] - 四个右翼党团若联合将在欧洲议会占据多数席位 "欧洲爱国者"党团主席公开呼吁共同扼杀欧洲绿色协议 [5] - 欧洲人民党党团强烈反对欧盟2040年减排90%目标 并拒绝绿党提出的加快谈判动议 [6] 环保政策倒退的具体表现 - 法国取消大城市车辆限行的"低排放区"制度 政府被指纵容敌视环保部门的行为 [7] - 欧盟给予汽车制造商额外两年时间实现减排目标 降低对狼的保护级别 英国净零排放目标面临政治阻力 [8] - 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2030年和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不再可行" 逐步淘汰内燃机已不现实 [8] 经济因素驱动政策转变 - 欧盟绿色转型经济成本较高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且财政紧张 各国政府优先保障能源安全 [9] - 欧洲人优先事项从气候问题转为经济安全和国际冲突 气候问题关注度降至第四位 [10] - 内燃机禁令导致德国一年失去11.4万个工业岗位 其中汽车行业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 [10] 气候变化影响的严重性 - 2024年欧洲野火烧毁土地面积超过塞浦路斯岛 释放3800万吨二氧化碳 [11] - 欧洲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上升2.4摄氏度 高于全球1.3摄氏度的升温幅度 [11] - 2024年欧洲因极端天气受灾人口达41.3万 约335人死亡 7.5亿人生活受严重影响 [11] 绿色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 欧洲环境署评估显示欧洲未做好气候适应准备 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 [12] - 中国在光伏、风电、电动车等领域成为欧盟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中欧绿色合作空间广阔 [12]
美国立场仍在摇摆,欧洲开会难达共识,普京提议“来莫斯科谈”遭乌拒绝
环球时报· 2025-09-04 23:07
俄乌谈判立场 -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愿意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莫斯科会晤 并称乌克兰军队作战部队满编率仅为47%-48% 已无力实施大规模进攻 [1] - 乌克兰外长拒绝莫斯科会晤提议 提出7个替代谈判地点包括奥地利 梵蒂冈 瑞士 土耳其和3个海湾国家 [2] - 泽连斯基表示未看到俄罗斯结束战争的迹象 期望盟友增加对俄压力以推动外交解决方案 [3] 军事态势评估 -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东部"集团军已全面完成对顿涅茨克领土的解放 [7] - 普京强调俄军将实现特别军事行动所有目标 若谈判不成则通过武力手段完成 [2] 国际介入动态 - 法国主办"志愿者联盟"首脑会议讨论对乌克兰安全保障 马克龙称欧洲准备在和平协议后提供保障 [4] - 德国明确拒绝在乌克兰部署军队 即使达成停火协议后也不会派兵 [4]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提议组建数万人多国部队 但遭德国国防部长驳斥无权讨论此事 [4] 美俄关系动向 - 普京证实已邀请特朗普访问莫斯科 邀请有效但时间未定 [2] - 特朗普表示与普京举行"非常好的会晤" 并称可能改变对俄立场 [7] - 美国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00枚导弹 俄罗斯警告这将导致冲突失控升级风险 [7] 各方立场声明 - 俄罗斯外交部指责乌克兰安全保障要求不可接受 称其目的是将乌克兰作为挑衅俄罗斯的桥头堡 [5] - 泽连斯基坦言欧洲安全保障可能不足以阻止俄罗斯继续战争 强调需要欧美团结 [6] - 俄罗斯专家认为特朗普改变立场的言论仅是修辞手段 目的在于让各国服从其意愿 [7]
伤亡近40人,脱轨原因仍在排查,葡萄牙为缆车事故遇难者全国哀悼
环球时报· 2025-09-04 22:58
事故概况 - 里斯本电动缆车脱轨相撞造成至少16人死亡20多人受伤[1] - 事故引发葡萄牙政府高层及欧盟方面高度关切[1] 缆车系统特征 - 里斯本城市缆车体系为往复式地面缆车 上有钢索下设轨道 每节车厢容纳数十人[3] - 格洛丽亚线路全长260米 连接上城区与光复广场陡峭路段 为现存三条线路之一[3] - 该系统1885年投入运营 距今已有140年历史 本身是著名历史景点[3] 事故过程细节 - 第一节车厢坡顶失控后高速俯冲脱轨撞建筑 车体四散开来[3] - 第二节车厢发生剧烈颠簸 乘客跳窗自救[3] - 60多名紧急响应人员参与救援 伤亡数字可能进一步上升[3] 公司运营维护 - 运营公司Carris称四年一次常规维护及月周度检查正常进行[4] - 公司已将维护工作外包 雇员多次投诉外包后维护水平差异[4] - 工会负责人证实工人能明显感觉到外包前后设备维护水平差异[4] 设备历史问题 - 格洛丽亚线路2018年5月曾发生脱轨事故 未造成伤亡[5] - 调查显示上次事故问题出在缆车车轮上[5] - 当地居民反映近期明显感觉到轨道磨损严重[5] 应对措施 - 警方 检方 政府交通部门及运营公司分别展开调查[4] - 里斯本市政部门中止市内全部地面缆车线路运营[4] - 要求运营公司即刻展开检查与维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