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VIDIA Isaac Sim
icon
搜索文档
今夜,中国金龙大涨!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14:27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高开后分化 道指涨0.08%至46328.76点 纳指跌0.06%至22560.28点 标普500跌0.05%至6653.53点[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盘中最高涨3% 收盘涨2.79%至8627.68点[3][6] 中概股领涨个股 - 大全新能源涨9.69%至27.302美元 万国数据涨9.57%至41.23美元 亿珑能源涨9.56%至0.3599美元[6] - 阿里巴巴涨8.78%至177.395美元 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5][6] - 小牛电动涨7.53%至4.721美元 世纪互联涨7.27%至10.03美元 新氧涨6.72%至3.97美元[7] - 京东涨5.87%至34.875美元 阿特斯太阳能涨5.82%至13.09美元 晶科能源涨5.56%至25.46美元[7] - 百度涨4.85%至131.66美元 亿航智能涨4.8%至18.225美元[7] 阿里巴巴合作动态 - 阿里云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达成合作 集成NVIDIA Isaac Sim等全套软件栈[8] - 阿里云PAI平台将提供全链路服务 缩短具身智能与辅助驾驶应用开发周期[8] - 阿里巴巴港股同步大涨超9%至174.9港元 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8]
阿里大消息:联手英伟达!
深圳商报· 2025-09-24 10:24
在7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曾与黄仁勋 展开对话。现场,黄仁勋预测了AI领域的发展方向,他表示,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让AI能力融入人 类物理世界,它在解决问题方面将很快超过人的能力。 据介绍,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将集成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 Physical AI数据集在内的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结合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形成覆盖数据预处 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在内的全链路平台支撑。 公开资料显示,物理AI是能够理解物理定律并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智能实体系统,通常封装于机器人、 自动驾驶汽车等自主机器中。2020年,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Aslan Miriyev与伦敦帝国理工学 院Mirko Kova 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提出该概念,强调机体、控制、感知等要素的协同演 进。2024年,黄仁勋将其视为AI发展的核心方向,强调其通过感知、推理和行动链实现物理交互能 力。 9月24日,在" ...
阿里云与英伟达合作,推动具身智能应用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28
9月24日,在2025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AI)领域达成合作。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将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 全链路平台服务,进一步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 据介绍,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Physical AI数据集在内的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结合 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形成覆盖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在内的全链路平台支撑。 ...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9-24 08:37
合作内容 -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 包括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Physical AI数据集 [1] - 合作将提供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全链路平台服务 [1] 技术整合 - 结合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与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 形成全链路平台支撑 [1] - 集成覆盖从数据预处理到仿真测试的完整开发流程 [1] 应用领域 - 重点应用于具身智能和辅助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 [1] - 旨在显著缩短相关应用的开发周期 [1] 合作背景 - 合作于2025杭州云栖大会上正式宣布 [1] - 双方在Physical AI(物理AI)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1]
阿里云与英伟达达成合作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07:31
公司与行业合作 - 阿里云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AI)领域达成合作[2] -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Physical AI数据集在内的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2] - 结合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 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全链路平台服务[2] 技术应用与开发效率 - 合作将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2] - 提供从数据预处理到仿真测试的全链路平台服务[2]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港股大涨超8%[2] - 最新股价报173港元/股[2] - 盘中最高报174.6港元/股[2] - 成交金额达2.19亿港元[3] - 总市值达3.3万亿港元[3]
阿里云与英伟达成Physical AI合作,将联合推动具身智能应用落地
新浪科技· 2025-09-24 06:59
新浪科技讯 9月24日下午消息,在2025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AI)领域 达成合作,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将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预处理、 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全链路平台服务,进一步缩短具身智能、 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 责任编辑:江钰涵 据介绍,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将集成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 Physical AI 数据集在内的全套 Physical AI 软件栈,结合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形成覆盖数据预处 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在内的全链路平台支撑。(文猛) ...
索辰科技(688507):系列报告(二):物理AI风起,赋能机器人及低空多维场景
信达证券· 2025-08-29 09:0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索辰科技(688507)给予"买入"评级,与上次评级一致 [3] 核心观点 - 索辰科技以五大核心技术引领物理AI发展,包括生成式建模仿真一体化、实时生成式物理AI计算引擎、智能实时真实物理环境感知、自动测控仿真验证模块、实时数据库+智能体协同,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产品创新效率、降低实体试验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增强装备可靠性 [5] - 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推出虚拟训练平台,解决机器人训练成本高昂(每千次动作调试耗数十万元)和场景覆盖不足(仅1%)的问题,算法迭代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万倍量级 [5][12] - 在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低空三维物理地图搭载自研物理AI引擎,可秒级生成厘米级分辨率风场及电磁场数据,计算性能较传统数值模拟提升数万倍,综合效率提高99.8%,实现无源精准感知与定位 [5][20] - 在新能源领域,物理AI风电平台通过双引擎(AI驱动气动外形优化算法与气象-设备耦合预测模型)赋能风电系统,覆盖气动布局迭代、流场感知预报、全工况强度载荷解析及风场协同效能升级,智能工坊平台实现全流程设计优化,提升工程研发效率 [5][26][27] - 公司股权激励目标锚定物理AI产品收入,2025-2027年累计收入触发值分别为2000/4000/7000万元,目标值分别为3000/5000/8000万元,体现业务发展决心 [5][6] - 基于国产替代空间及公司竞争力,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15/6.93/9.11亿元,同比增长36.1%/34.4%/31.4%,归母净利润1.08/1.38/1.66亿元,对应PE 84.1/65.7/54.8倍 [7][8] 行业与公司技术分析 - 物理AI技术通过生成式建模、实时计算引擎和虚实数据闭环,突破传统仿真局限,赋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及新能源等多维场景 [5][12][20] - 公司技术对比国际厂商如英伟达(Omniverse、Cosmos、Isaac),在特定领域(如低空物理环境感知、无源定位)具备差异化优势,且计算效率提升显著(如风场数据生成速率达秒级) [9][31][38][42] - 行业趋势显示物理AI与仿真融合加速,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及智慧城市(如英伟达智慧城市AI蓝图),公司技术布局与全球前沿方向一致 [31][34][38]
优必选将使用英伟达Jetson Thor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23:12
公司技术突破 - 优必选在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上率先部署NVIDIA Isaac Sim及Jetson AGX Thor [1] - 该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具备自主换电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1] 行业技术应用 - 公司采用NVIDIA Isaac Sim仿真平台及Jetson AGX Thor高性能计算模块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 [1]
机器人操作大模型的技术发展与未来前景
机器人圈· 2025-07-04 10:41
机器人操作技术的演进 - 从1960年代核电站的机械臂到现代通用型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从"机械执行"到"认知决策"的范式转变 [4] - RT-1模型崛起标志通用型革命开端,同一机器人可执行多任务,如泡咖啡和修电脑 [5] - GraspNet-1Billion通过百万级物体姿态训练赋予机器"视觉直觉",但数据依赖可能放大社会不平等 [5] 感官革命与技术突破 - 视触觉指尖技术达到0.1mm精度,灵敏度超越人手10倍,可识别织物纹理和草莓成熟度 [6] - MIT柔性皮肤检测0.1N压力变化,手术机器人可感知血管壁弹性避免损伤 [7] - RT-2语言驱动将"小心易碎品"转化为牛顿力控制,ULIP-2建立"概念-形状-触感"跨模态关联 [7] 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 - Meta触觉手套每平方厘米40个触觉单元,可辨别面料舒适度开启个性化消费新纪元 [8] - Google RT-X计划跨品牌经验共享提升新任务学习速度300%,成功率提升50% [8] - 斯坦福柔性抓手模仿章鱼触手,可变刚度结构(0.5-50N/mm)兼顾鸡蛋抓取与瓶盖开启 [8] 技术融合与系统架构 - AnyGrasp系统实现92%准确率和200ms识别速度,通过点云特征提取建立物体"指纹库" [9] - PointNetGPD通过10万次抓取演示训练实现决策层从规则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9] - 执行层可变刚度软体手结合形状记忆合金,使易碎品抓取成功率高达98% [9] 未来发展方向 - Google PaLM-E模型实现视觉问答89%准确率和多任务操作76%成功率 [10] - NVIDIA Isaac Sim模拟2000种材质使真实场景适应时间缩短60% [10] - 医疗咽拭子机器人达±0.1mm精度,制造柔性三指手iPhone装配良率99.8% [10] 前沿探索与挑战 - 神经形态触觉传感器响应速度快100倍,模拟皮肤表皮/真皮结构 [11] - 群体机器人协作仿生算法使100台AGV协同效率提升300% [11] - 技术需与脑机接口、量子计算融合,但需建立全球伦理框架防止滥用 [11]
西部证券:运动控制为制约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关键环节 建议关注固高科技(301510.SZ)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06:47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 - 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实现动态步态、精细操作和环境适应的核心技术,涉及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开发套件的综合应用 [1] - 运动控制包括对机器人关节的精确控制以及整体运动轨迹的规划,为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发展奠定基础 [2] - 基于模型的控制和数据驱动控制方法相辅相成,混合控制方式通过数学模型提供基础框架,数据驱动方法增强适应性和鲁棒性 [3]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具备高度仿人外形、强大感知能力及智能决策能力,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康复、服务零售、危险救援、家庭服务、教育科研等领域 [1] - 随着资本和人才涌入、机器人控制及AI技术迭代,产业快速发展,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挑战 [1] 运动控制相关受益环节及标的 - 运控系统:固高科技(301510 SZ)、雷赛智能(002979 SZ) [1] - 软件及仿真工具:NVIDIA Isaac Sim、PyBullet、Gazebo [1] - 动作捕捉设备:Xsens、Vicon、凌云光(688400 SH)、诺亦腾 [1] 头部企业运控能力与产业链分工 - 特斯拉Optimus、宇树G1、波士顿动力Atlas等产品因硬件方案差异擅长不同领域,但均展现优秀运控能力 [4] - 运动控制软件算法通常由主机厂自研,硬件本体(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开发可能自研或采购第三方供应商 [4] - 机器人训练相关硬件(动捕设备、遥操设备、仿真工具)多由第三方供应商或开源平台提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