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炫技”之后 人形机器人怎样跑出“加速度”
科技日报· 2025-08-28 00:13
行业增长与市场规模 -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37万套 同比增长35.6% [1] - 服务机器人产量882.4万套 同比增长25.5% [1] - 国内机器人相关企业总数达1292398家 其中智能机器人企业953640家 [3] - 半年内新增智能机器人企业114931家 近15天新增9957家 [3] 政策与资本驱动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 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出台具身智能扶持政策 [2] - 京东3个月投资6家具身智能企业 腾讯投资智元/宇树科技 美团投资超10家相关企业 [2] - 2025年上半年具身智能产业发生144起融资事件 总额195亿元 平均单笔1.35亿元 [2] - 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性补贴吸引企业落户三四线城市 [3] 技术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70% 但高端芯片与核心算法仍依赖国际供应链 [5] - 宇树科技G1格斗机器人实现出拳速度与稳定性提升 但仍需手动遥控 [6] - 行业普遍面临2-4小时续航瓶颈 高能耗导致电池发烫甚至宕机 [6] -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存在热失控风险 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更优 [7]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应用于迎宾歌舞/爆米花制作/煲仔饭烹饪/足球展示/精密零件组装等场景 [5] - 当前智能化水平有限 任务链延长时易出现误判物体属性与重复无效动作 [5] - 国内至少19家车企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 引发行业标准争议 [8] - 数据采集存在企业间壁垒 导致资源浪费 [8] 人才与教育体系 - 人形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479% 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增长239% [10] - 传统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 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7] - 多地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重点引进机器人研发总监与系统操作员 [7] 标准化与产业协同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数据共享不足制约技术发展 [8] -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 开放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 [9] - 建议建设"数据工厂"通过人机交互装备捕捉训练数据 [9] - 推动模块化解决方案实现跨企业技术通用 [10] 技术突破方向 - 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多场景工作需求 [6] - 重点突破泛化性(理解未知物体)与鲁棒性(抗干扰能力) [6] - 通过可拆卸电池设计/优化能量管理算法/改进散热效率提升续航 [9] - 半固态电池成本需控制在150美元/千瓦时以下才具商业化价值 [10] 国际合作与竞争力 - 建议国内头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建立产品标准互认体系 [11] - 通过分级标准推动从"展示性智能"向"通用智能"演进 [11] - 需加大具身智能/人机协作等新兴领域研发投入 [11]
助力实现“十四五”经济发展目标 扩消费稳投资强研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3:28
消费领域 - 社零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2024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 [2]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2] - 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包括谷子经济、潮玩盲盒、国货"潮品"、数字消费、品质电商、首发经济、"IP+消费"等 [3] - 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涵盖家政、健身、旅游、美容等领域 [4]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5] 投资领域 - 过去四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2024年上半年贡献率为16.8%,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 [6]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领先,2024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 [7] - 民间资本活力释放,核电、铁路等领域吸引民资入股,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20%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确保"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圆满收官,并科学谋划"十五五"重大工程项目 [8] 研发领域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8%,规模增至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9]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成为研发高增长的主要力量 [9] -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显著,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9]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10.4% [10]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9]
助力实现“十四五”经济发展目标 扩消费稳投资强研发 三大方向持续发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1:09
消费领域 - 社零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2024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 [2]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2] -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包括谷子经济、潮玩盲盒、国货"潮品"、数字消费、品质电商等 [2]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涵盖家政、健身、旅游、美容等领域 [3]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10月份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 [4] 投资领域 - 过去四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2024年上半年贡献率为16.8%,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 [5]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领先,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 [6] - 民间资本活力释放,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20%,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推动民企发展 [7] - 重大项目如合池铁路、池州长江公铁大桥推进顺利,4号主塔高度突破176米 [5]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8%,规模增至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8]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成为研发高增长主要力量 [8] -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显著,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8] - 新兴产业加速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10.4% [9]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8]
扩消费稳投资强研发 三大方向持续发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0:07
消费领域发展 - 社零总额从2020年的39 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 3万亿元,年均增长5 5%,2024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 [1] - 过去四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56 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 6个百分点 [1] - 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包括谷子经济、潮玩盲盒、国货"潮品"、数字消费、品质电商、首发经济、"IP+消费"等 [2]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 6%,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完毕,10月份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 [2] 投资领域表现 - 过去四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 2%,2024年上半年贡献率为16 8%,拉动GDP增长0 9个百分点 [3] - 2024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 3%,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 5个百分点 [3]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 6%,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 8个百分点 [3] - 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重大项目吸引民资入股,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20% [4] 研发与创新进展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 68%,规模增至3 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5]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是研发投入高增长的主要力量 [5]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 6%,增加约1900亿块 [5]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 8%,占GDP比重达10 4% [5]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5]
机器人再进阶 具身智能未来已来
北京晚报· 2025-08-15 08:59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220家企业1569件产品并发布123款新产品 行业呈现产品集中展示和新品密集发布特点 [1] - 机器人产业从机械手臂向具身智能进阶 应用场景从舞台扩展至街头 赛场 物流仓库和饮品吧台 体现产业化落地加速趋势 [1] - 具身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明确发展方向 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及相关技术 [1] 宇树科技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展出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 搭载动态平衡算法 可完成出拳 高踢腿等高难度动作并具备自主起身能力 [2] - 全新发布R1人形机器人支持打拳 跑步等复杂动作 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 [2] - EDU版本提供软硬件接口 为开发者和科研机构提供二次开发空间 加速教育 服务等领域商业化进程 [2] - 公司认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 当前聚焦科研教育 服务展示和简单工业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3] 智平方商业化应用 - "爱宝"机器人具备模拟工厂码垛 饮品制作和乐器演奏能力 搭载自研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OVLA [3] - 采用快慢双系统设计 实现思考与反应分工 能理解指令意图而非机械执行预设动作 [3] - 已应用于车企工厂上下料 贴标签 无菌车间智能转运 视觉质检以及电子生产线物料分拣等真实场景 [4] - 定位为"每天都在出工"的通用劳动力 通过多场景应用提升数据多样性以优化大模型训练 [5] 傅利叶技术创新 - 发布GR-3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主打交互陪伴 通过情感化设计强化科技陪伴体验 [6][7] - 搭载自研全感交互系统 集成听觉 视觉 触觉模块 通过注意力管理机制动态调配感知优先级 [7] - 配备4麦克风阵列 结构光+RGB摄像头实现人脸识别 31个触觉传感器感知触摸 支持多种拟人姿态 [7] - 低电量时呈现疲惫模式 现场展示中表现出高度拟人化交互能力 [7] 加速进化场景迁移策略 - 展台举办AI足球赛 采用T1机器人无遥控全自主决策模式 展现运动控制与智能感知性能 [7][8] - T1和K1机型获2025 RoboCup巴西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成人组和小型组冠亚军 [8] - 通过赛事场景锻炼能力 未来可迁移至家庭和工业场景 包括物体识别和人类辨别能力 [8] - 公司目标为打造高性价比且实用的机器人产品 [8] 优必选多场景解决方案 - 展出五大人形机器人 包括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完成动态随机分拣任务 [9] - Walker S2具备0-1.8米全空间稳定搬运15公斤负载能力 支持灵活摸地 极限下蹲等高难度动作 [9] - 轮式人形机器人Cruzr S2支持全空间搬运与亚毫米级精度操作 满足多场景多任务需求 [9] - 世博会导览大使Walker C具备多语言交互 导览接待和客串主持功能 [10] - 公司认为产业正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落地 全栈式技术布局助力商用服务 科研教育等领域 [10] 乐聚技术融合突破 - "夸父"人形机器人完成户外配送 太极表演 工业搬运等全场景任务演示 [11] - 作为5G-A人形机器人 融合5G-A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 [11] - 5G-A低时延 大带宽特性为机器人提供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支撑 [11] - 未来可进入高风险场景执行远程 实时 自主任务 产业规模化应用拐点临近 [11]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
人民日报· 2025-08-13 02:51
大会概况与规模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 [2] - 超20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会 1500余件展品亮相 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可实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 [2] - 中心同步推出具身多模态大模型及全自主导航系统 为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撑 [4]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动态平衡算法 实现快速起身与高稳定性格斗动作 [4] - 因时科技展出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 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实现27种手势1秒响应 [5] - 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基于深度思考大模型 实现3分钟自主换电与全天候工作 [11]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2/3 [4]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 [6] - 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35.6% 服务机器人增25.5% [6]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 [7] -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 上半年营收增长近40%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7] - 自2019年起北京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7] 企业商业化进展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 为应对需求在北京增设生产基地 [6] - 优必选2025年计划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投入智能制造 [9]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 目标助力10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 覆盖超百万终端场景 [10]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 236个行业中类 [11] - 千寻智能机械臂实现柔性物长程精准操作 具备衣物折叠等应用能力 [9] - 源络科技Monte 02机器人可完成实验室取样、转运、检测等自动化操作 [9] - 云迹科技UP机器人在酒店实现送餐、清洁、巡逻等多角色切换 [9] - 2024年中国厂商占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84.7% [11] -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覆盖家政、制造、物流、医疗等领域 [11]
北京机器人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北京青年报· 2025-08-12 18:53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成果 - 大会集中展示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最新技术和应用成果 [6] - 北京市提前完成"双百工程"目标(培育100种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可推广应用场景) [6] - 机器人产业覆盖医疗/物流/制造/服务等领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6] 前沿技术产品展示 - 傲鲨推出首款消费级VIATRIX增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实现《流浪地球2》同款技术 [7] - FESTO展示22厘米仿生蜜蜂,具备10只群体自主协同飞行能力 [7] - 宇树科技G1格斗机器人完成高难度回旋踢动作,采用最新铝合金腿部技术 [7] - 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实现全场景任务演示(配送/太极/搬运等) [7] - 特种机器人完成洪涝救援/电力排查等任务,障碍规避精度达预设路线 [7] 医疗物流领域应用 - 北京协和医院完成30例机器人辅助颌面外科手术,含国内首例经口口咽肿瘤切除 [7] - 京东亚洲一号物流中心实现全流程自动化,AGV/AMR拣选效率提升5倍 [7] - 北京开展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展示外骨骼/康复训练/AI陪护等产品 [7] 教育与生活场景融合 - 北京14所中小学部署38台教育机器人,形成4类"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 [7] - 推广210余台服务机器人,包括拉花咖啡机/炒菜机器人等10余款产品 [7] - 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创全球纪录,"天工Ultra"成为首个完赛机器人 [8]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亦庄集聚300余家机器人企业,产业规模超百亿,形成完整产业链 [8] - 昌平区入驻超百家机器人企业,松延动力三个月实现N2人形机器人量产 [8] - 北京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超300亿元(同比+50%),拥有400余家骨干企业 [8] 产业协同与政策支持 - 成立具身智能测评实验室联合体,推动标准互认与产业闭环 [8] - 设立百亿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38家企业78款创新产品首试首用 [8] - 建设共享加工中心缩短研发周期,完善京津冀配套服务能力 [8] 未来发展规划 - 将建设人形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推动规模化生产 [8] - 开放全域公共服务场景,打造"机器人+智慧生活"北京方案 [8] - 目标2025年形成300亿核心产业收入,建成国际先进产业集群 [8]
新华视点|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新华网· 2025-08-12 12:37
技术突破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最新一代技术,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升,出拳速度更快、力道更大、动作更丝滑 [1] - 星海图新款机器人通过自研端到端模型实现从图像、自然语言指令到全身23个自由度关节的执行和控制 [3] - 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包括六维力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视觉产品等,使人形机器人更加"类人" [3] 政策推动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出台,2024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4] - 政策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实现从稳定行走到动态奔跑等关键技术能力的跨越 [4] - 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 [4] 市场需求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步伐加快,从技术原型展示转向小批量交付,市场需求从概念验证转向实际采购 [4] - 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认为其发展空间将远超工业机器人 [6]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在国内多家新能源车厂积累近20个月实训经验,20台即将批量进入东风柳汽工厂 [6] 应用场景 - 工业场景中可完成分拣、搬运等任务,目前平均生产效率相当于人的30%至40%,预计2027年提升至80% [6] - 家庭场景中长期目标是实现对话、遛狗、取快递等简单交互陪伴,5到10年后可实现做家务、做饭、搀扶老人 [9] - 北京加速进化公司已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用于足球赛事和教育普及,为家庭场景应用积累技术支撑 [6] 发展前景 - 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整机市场规模达约10万亿元级别 [8] - 3至5年内特定场景和产品形态会逐渐成熟,5至10年后出现具备泛化能力和大规模商用的人形机器人 [11] - 10至15年后人形机器人将对社会形态产生很大影响 [11] 技术挑战 - 人形机器人由本体、"小脑"和"大脑"构成,目前"大脑"是制约发展的明显短板 [11] - 产品软硬件复杂度高、成本高,需通过供应链国产化和规模化量产降本 [11] - 建议采取"以推广应用促进产品提升"的发展路线,探索租赁服务等商业模式 [12]
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2 11:53
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实现动态奔跑等关键技术能力跨越 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2]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新一代技术 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升 出拳速度更快力道更大[1] - 星海图机器人通过自研端到端模型实现从图像指令到23个自由度关节的精准控制[2] - 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 包括六维力传感器 柔性电子皮肤和全面环境信息视觉产品[2] 产业化进展 - 多家企业实现小批量交付 市场需求从概念验证转向实际采购[3]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国内新能源车厂积累近20个月实训经验[3] - 20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即将批量进入东风柳汽工厂生产线[3] - 北京加速进化公司向全球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 主要用于足球赛事和教育普及[5] 生产效率 - 当前人形机器人平均生产效率相当于人的30%至40%[3] - 预计到2027年年初生产效率可提升至80%左右[3] 市场规模预测 - 中国信通院预计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6] - 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6] 发展阶段 - 当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 距离实用化还需一定时间[6] - 3年内家用人形机器人可实现简单交互陪伴[6] - 5到10年后能处理家务做饭搀扶老人的通用机器人才能落地[6] - 10至15年后将对社会形态产生很大影响[6] 技术挑战 - 本体与运动控制"小脑"技术仍需迭代但已取得进展[6] - 感知决策"大脑"成为制约发展的明显短板[6] - 产品软硬件复杂度高成本高[7] 发展路径 - 通过政策引导供应链国产化推动规模化量产降本[7] - 发展模块化标准化设计降低定制化生产成本[7] - 采取以推广应用促进产品提升的发展路线[7] - 探索人形机器人租赁服务加快形成可复制商业应用模式[7]
1500余件展品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
人民日报· 2025-08-11 07:1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出1500余件展品,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涵盖大载重工业机器人、仿生蜜蜂等尖端成果[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可调度多台机器人协同完成电力检修、分拣等任务[1]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动态平衡算法,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具备快速起身能力[2] - 因时科技推出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实现27种手势1秒响应[3] - 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搭载深度思考大模型,支持3分钟自主换电,实现全天候工作[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6%,服务机器人增长25.5%[4][5]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5] -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近40%,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国第一[6]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84.7%出货量份额[10] 产业链与生态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5]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增设北京生产基地应对需求增长[4]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目标助力10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覆盖百万终端场景[8] -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开放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PB级数据池[11]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10] - 优必选计划2024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实现分拣协同作业[7] - 云迹科技UP机器人在酒店场景实现送餐、清洁、巡逻多角色切换[7] - 北京亦庄今明两年将释放近50亿元机器人需求,包括超千台人形机器人,覆盖医疗、电力等9大领域[12] 技术创新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2/3,突破大模型、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2] - 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显著提升,国产产品实现连续后空翻、格斗等高难度动作[3] -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推动技术产业化落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