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实现动态奔跑等关键技术能力跨越 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2]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新一代技术 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升 出拳速度更快力道更大[1] - 星海图机器人通过自研端到端模型实现从图像指令到23个自由度关节的精准控制[2] - 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 包括六维力传感器 柔性电子皮肤和全面环境信息视觉产品[2] 产业化进展 - 多家企业实现小批量交付 市场需求从概念验证转向实际采购[3]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国内新能源车厂积累近20个月实训经验[3] - 20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即将批量进入东风柳汽工厂生产线[3] - 北京加速进化公司向全球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 主要用于足球赛事和教育普及[5] 生产效率 - 当前人形机器人平均生产效率相当于人的30%至40%[3] - 预计到2027年年初生产效率可提升至80%左右[3] 市场规模预测 - 中国信通院预计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6] - 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6] 发展阶段 - 当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 距离实用化还需一定时间[6] - 3年内家用人形机器人可实现简单交互陪伴[6] - 5到10年后能处理家务做饭搀扶老人的通用机器人才能落地[6] - 10至15年后将对社会形态产生很大影响[6] 技术挑战 - 本体与运动控制"小脑"技术仍需迭代但已取得进展[6] - 感知决策"大脑"成为制约发展的明显短板[6] - 产品软硬件复杂度高成本高[7] 发展路径 - 通过政策引导供应链国产化推动规模化量产降本[7] - 发展模块化标准化设计降低定制化生产成本[7] - 采取以推广应用促进产品提升的发展路线[7] - 探索人形机器人租赁服务加快形成可复制商业应用模式[7]
人形机器人:从“跑起来”到“用得上”还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