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星

搜索文档
第100次发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有这些创新与发展
新华网· 2025-09-29 16:54
通过对现有优势技术的迭代与融合,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范崇盛介绍,近年来,团队针对多型号并行 测试要消除应用频段同频干扰的技术需求,研制出具有干扰抑制功能的屏蔽结构及系统,能有效隔离外部同频干扰及其他电磁干扰,为多型号火 箭并行测试创造条件,提高了无线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此外,全新的自动化三轴智能转台承担着惯组自动水平调整、工作平面一键调平、远程控制等功能,可满足智能化测试需求。范崇盛表示,火箭 各项测试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精准,提高了综合测试质量,全箭集成综合试验测试效率提高30%以上。 能让卫星"坐"得更稳 9月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 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杨熙 摄) 9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100 次发射,标志着其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有哪些发展与创新?记者采访了参研人员。 火箭综合测试更高效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100次发射
新华网· 2025-09-29 12:28
新华社上海9月29日电(记者张建松、丁汀)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 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 成功。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 截至目前,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已经将300多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涵盖遥感、测绘、空间科 学等多种卫星类型,其中包括2015年成功发射"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2016年成功发射"墨子号"量子 科学实验卫星,有力支撑了我国科学探测、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还多次高质量承担国际发射服务,先后为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阿根 廷、巴基斯坦等诸多国际客户提供了优质发射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航天的良好形象。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8次飞行,也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标志着该火 箭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历程中又一个新纪录。 长二丁火箭是一型常温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能力,500公里太 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9吨。自1992年8月9日首飞成功至今,这款"金牌火箭""百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100次发射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2:09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8次飞行,也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标志 着该火箭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历程中又一个 新纪录。 长二丁火箭是一型常温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能力,500公 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9吨。自1992年8月9日首飞成功至今,这款"金牌火箭""百战百 胜",以高可靠性、优异性能和良好安全性,成为我国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的主 力箭型。 来源:新华社 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 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 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还多次高质量承担国际发射服务,先后为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 阿根廷、巴基斯坦等诸多国际客户提供了优质发射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航天的良 好形象。 les & FR 点击下载中国基金报客户端 ■ 中国基金报内容矩阵 ■ 巅峰对话 投资热点说 ETF风向标 IPO情报站 fe o 1 ■ a a - 444 and 4 4 C ...
长二丁火箭第100发 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成功发射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06:50
发射任务概况 - 北京时间9月29日11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进入预定轨道 卫星用于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验证 [1] -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8次飞行任务 卫星与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3] 火箭技术特性 - 长二丁火箭采用常温两级液体推进剂 具备单星及多星发射能力 覆盖近地轨道与太阳同步轨道需求 [3] - 该型号自1992年首飞以来保持100%发射成功率 累计将300余颗卫星送入轨道 [3] 里程碑意义 - 本次发射是长二丁火箭第100次发射 成为中国第二型突破百次发射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 [1] - 火箭应用范围涵盖遥感 测绘 空间科学等多类卫星 并承担多次国际发射服务 [3]
百战百胜 长二丁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100次发射
央视新闻· 2025-09-29 06:17
从第1发到第50发,长征二号丁历时28年。第二个50发,长征二号丁仅用了5年的时间。目前,长二丁测发周期已经缩短至11个工作日,测发人员缩减到原来 的50%,创下了国内运载火箭领域单一型号年度15次发射的纪录。作为长征运载火箭家族的老将,长二丁仍在不断地进行迭代和升级。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 吴天白) 北京时间2025年9月29日11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 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8次飞行。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是我国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这是它的第100次发射,长二丁也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并且保持 全胜战绩,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历程中又一个新纪录。 1992年,长二丁运载火箭成功首飞,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将300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涵盖了遥感、测绘、空间科学等多种卫星类型,为我国空间科学探 索搭建"天梯"。 目前,长二丁团队在多星布局、多星分离等技术领域进行了集智攻关,从单星发射发展到多星搭载、串联、并联、堆叠等多种发射 ...
一箭7星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1:14
发射任务概况 -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8月19日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采用一箭7星方式成功发射 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 - 本次任务首次实现火箭总装 测试 发射一体化 大幅缩短火箭整体总装与测发周期[1] 卫星载荷详情 - 中科卫星05星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 最大观测幅宽超300公里[2] - 天雁26星为轻小型化可见光加红外对地遥感商业卫星 由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与河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制[2] - ThumbSat卫星包含两颗卫星 由墨西哥ThumbSat有限责任公司研制 采用通用接口星箭分离部署器[2] 国际合作与市场认可 - ThumbSat卫星项目成为中墨两国在卫星整星领域的突破性合作[2] - 成功发射墨西哥卫星为开展更广泛国际合作提供可能 彰显国际发射市场对火箭性价比和可靠性的认可[2] 发射记录与能力 -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系列运载火箭第八次飞行 累计将70颗卫星送入轨道 入轨载荷总质量超7吨[2] - 未来火箭将具备单次超50颗星的应用发射能力 致力于满足全球卫星多样化高密度发射需求[3]
一箭7星发射成功,力箭一号已累计发射70颗卫星
新京报· 2025-08-19 08:27
发射任务与技术成就 -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7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完成第八次飞行任务 [1] - 累计发射70颗卫星 总重量超7吨 成为中小型卫星发射首选火箭 [1] - 采用全新双托盘结构卫星支架 大托盘布局4颗卫星 中央柱段承载大尺寸卫星 [2] - 大托盘采用碳纤维-铝蜂窝面板 其余部位采用全碳纤维蒙皮-桁条-端框半硬壳结构以减轻质量 [2] - 实施"去转接框"设计 将转接框由入轨结构改为地面工装 全箭对接前拆除 提高运载能力 [3] - 通过地面三合一转接工装实现星罩组合体快速对接 通过舱段局部结构优化确保箭体强度刚度 [3] - 开展星箭对接试验 模态试验 结构静力试验与有限元仿真验证设计有效性 [3] 成本控制与运载能力 - 通过高密度发射和多星拼车发射提升规模效应 单发成本持续下降 [4] - 采用技术创新(多星堆叠适配器)和管理优化(滚动备份生产 远程测试发射) [4] - 每公斤载荷发射成本降至1万美元以下 [4] - 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5吨 单次可支持超50颗卫星发射 [4] - 一箭26星保持民商火箭多星发射最高纪录 [4] 市场拓展与国际合作 - 民商火箭发射服务市场占有率第一 累计发射70颗卫星 [4] - 为墨西哥ThumbSat公司发射2颗卫星 验证低轨通信能力及影像传输性能 [4] - 系国内唯一多次实现外星搭载发射的民商火箭公司 业务覆盖中国 欧洲 北美 南亚 中东 [5] - 墨西哥卫星项目标志中国航天在北美商业市场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5] - 海外市场竞争力取决于价格 响应速度 任务灵活性 可靠性 入轨精度及国家政策 [5]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发射频率大幅提升面临产能与质量控制平衡 供应链韧性及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挑战 [7] - 关键策略包括供应链垂直整合 建立强相关利益共同体 [7] - 关键件至少储备2家合格供应商 签订长期保供合同 共享产能规划数据 [7] - 联合技术攻关提升供应商工艺技术良率和效率 [7] - 对长周期部件建立安全库存 优先选择靠近总装基地的供应商缩短物流响应时间 [7] - 首次实现火箭总装 测试 发射一体化 大幅缩短总装与测发周期 [7]
一场50年的科技攀峰——珠峰高程测量见证中国测绘技术跃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8 01:56
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发展 - 1975年首次自主完成珠峰精确测量,测得海拔高程8848.13米,采用传统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精度±0.35米 [3][8] - 2005年首次采用GPS、雪深雷达等技术,测得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精度提升至±0.21米 [4][8] - 2020年北斗卫星和国产装备主导,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和峰顶重力测量,测得高程8848.86米,精度达±0.05米 [6][8] 测绘技术突破 - 从传统光学测量到数字化测绘(卫星遥感、GPS),再到信息化测绘(北斗导航、无人机航摄),技术体系持续升级 [12][14] - 自主研发资源三号卫星、机载雷达测图系统、北斗芯片等核心装备,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 [12][18] - 2020年测量数据量达1.44亿条,数据处理引入新技术,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显著提升 [6] 行业应用与未来方向 - 智能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效率与精度大幅提高 [16][19] - 未来重点攻关方向包括空天地海全要素感知、三维数字空间构建、时空智能计算引擎等 [19] - 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地理实体建模自动化,如武汉大学自主飞行测量机器人等成果 [18] 国产化与全球竞争力 -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完成部署,海洋综合时空体系装备实现PNTC功能一体化 [18] - 摄影测量装备从依赖进口到主导国内市场,倾斜摄影技术超越国际企业 [12] - 预计2035年前完成智能化测绘转型,强化时空基准、动态感知等核心技术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