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熵合金

搜索文档
八部门发文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
新华网· 2025-09-28 09:18
行业增长目标 - 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1] -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 [1] -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1] 资源开发与保障 - 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1] - 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建设和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 [2] - 加快制定钨等再生金属进口标准并支持符合要求的再生资源进口 [2] 产品创新与应用 - 推动超高纯金属、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 [1] - 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1] - 推进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 [1] 政策支持与实施 -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央地协同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 - 扎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以支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 [2]
八部门: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格隆汇· 2025-09-28 07:10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 [1] -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 [1] -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1] 资源开发与利用 -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勘探 [1] - 支持低品位 共伴生 难选冶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攻关 [1] - 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 以及废旧动力电池 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利用 [1] - 建成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1] 高端产品创新 - 推动超高纯金属 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贵金属功能材料 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 [2] - 提升铝合金 镁合金结构材料 硬质合金及制品等产品综合性能 [2] - 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 低碳冶炼工艺等中试平台建设 [2] 稀有金属应用 - 加快高纯镓 钨硬质合金 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2] - 推进超导材料 液态金属 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 [2] - 围绕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市场 [2] 大宗金属消费升级 - 拓展高强 高韧 耐腐蚀铝材在新能源汽车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3] - 加快推广高强高导铜线缆 5G基站用铜散热器 超低粗糙度铜箔 高精度铜齿轮等高端铜材 [3] - 扩大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锻造轮毂 一体化大型铸件 电机壳体等部件的应用 [3] - 支持上下游企业通过长期采购协议共担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维护供应链稳定 [3]
皇庭国际宣布参投固态电池企业 系A股商管巨头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2:32
公司战略转型 - 皇庭国际与尊光固态电池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重点布局储能等细分方向新材料领域 进一步完善公司围绕功率半导体+投资和发展逻辑构建的产业新生态 [1] - 公司提出123转型发展战略规划 目标成为以高新科技+商业管理双主业为核心的规模化现代化集团化企业 [2] - 深度参与尊光固态电池公司治理 在材料研发 场景应用 融资规划等领域形成战略协同 积极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和多场景应用 [1] 投资标的业务 - 尊光固态电池主要从事固态电解质与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自主研发第三代碳材料碳量子点材料 覆盖动力电池 储能系统 消费电子等3大应用市场 [1] - 尊光固态电池成立于2024年3月 注册资本1000万元 由俯仰纳米 惟几科技 中科超能 尊光科技分别持股50% 30% 12.5% 7.5% [1] - 俯仰科技拥有碳量子点材料和高熵合金两大前沿核心材料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新能源 节能环保 医学成像技术等领域 研发中心和中试车间设在坂田 拥有江西芦溪工业园180亩生产基地 [2] 合作背景与产业协同 - 皇庭国际2024年1月与安徽蚌埠淮上区领导及华智达新能源就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市场潜力与应用前景进行深入交流 双方战略规划高度契合 [3] - 皇庭国际功率半导体业务以子公司意发功率为载体 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及销售 拥有年产36万片6寸功率晶圆能力 [2] - 商业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商业不动产运营管理 资产管理和配套服务及物业管理 [2]
未来40年材料革命:这13大领域将重塑人类文明!
材料汇· 2025-07-24 15:52
金属材料 - 轻量化、智能化与功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合金性能极限,向多功能集成与可持续制造进化[3] - 先进高强轻合金(镁/铝/钛合金)通过纳米析出、织构调控实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的"减重增效",2040年后拓扑优化+3D打印定制合金构件将成为主流[5] - 高熵合金(HEAs)兼具高强度、耐腐蚀、抗辐照特性,在核反应堆、深海装备领域不可替代,机器学习加速成分设计是核心突破点[5] - 智能金属如形状记忆合金(SMA)、磁致伸缩材料推动机器人柔性化[5] - 可持续冶金技术如氢冶金、金属闭环回收率2050年将超90%,重塑钢铁行业碳中和路径[5] 高分子材料 - 生物基与精准性能是未来焦点,解决塑料污染,实现分子级精准设计[7] - 可降解高分子如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性能逼近工程塑料,2040年替代50%包装材料,酶促降解技术突破将实现可控降解周期[9] - 高性能工程塑料如耐高温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支撑新能源汽车电机、半导体封装,自修复高分子延长器件寿命[9] - 智能响应聚合物如温敏/光敏水凝胶用于药物靶向释放,压电高分子赋能可穿戴设备[9] - 生物基单体合成利用CO₂、纤维素合成高分子,碳足迹降低70%[9] 陶瓷材料 - 结构陶瓷如碳化硅(SiC)、氮化硅(Si₃N₄)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成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首选,耐温≥1600℃[13] - 功能陶瓷如固态电池氧化物电解质(LLZO)、核聚变堆第一壁防护陶瓷(SiCₓ)、超导陶瓷(YBCO)是清洁能源关键[13] - 增材制造技术如光固化3D打印实现复杂陶瓷构件,2050年成本降低至当前的1/5[13] - 多孔陶瓷用于高温过滤、催化载体支撑化工减排[13] 碳材料 - 石墨烯2030年后实现低成本量产,应用于超快传感器、柔性电极、海水淡化膜,掺杂改性解决零带隙瓶颈[17] - 碳纳米管(CNTs)构建轻质导电复合材料,替代铜线,是场发射显示器、太空电梯缆绳的候选材料[17] - 碳纤维(CFRP)如新一代国产T1100级碳纤维支撑大飞机、氢能储罐[17] - 碳基芯片如纳米碳管晶体管突破硅基物理极限,2070年或成计算主力[17] 复合材料 - 纤维增强树脂基(FRP)是汽车轻量化核心,碳纤维成本2050年降至$10/kg[21] - 陶瓷基(CMC)/金属基(MMC)是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刹车盘革命性材料[21] - 智能复合材料嵌入光纤传感器、压电元件,实现结构健康自监测(如桥梁、风机叶片)[21] - 仿生复合材料如贝壳结构启发的抗冲击材料用于防弹装甲[21] 先进材料 - 超材料如负折射率材料实现光学隐身,声学超材料降噪,机械超材料抗地震冲击[25] - 量子材料如拓扑绝缘体、二维磁性材料催生量子计算机与超低功耗芯片[25] - 液态金属如镓基合金用于柔性电路、可变形机器人,生物相容性版本适配神经接口[25] - 智能凝胶是环境响应型软体机器人核心驱动材料[25] 信息材料 - 半导体材料从硅基→三代半导体(SiC/GaN)→二维半导体(MoS₂)→拓扑材料迭代[29] - 光子晶体控制光路,实现光计算芯片替代电子芯片[29] - 磁存储材料如自旋电子学材料(CoFeB)突破存储密度极限[29] - 量子点材料是QLED显示、量子通信单光子源核心[29] 能源材料 - 光伏材料如钙钛矿电池效率突破30%,与硅叠层降低成本,有机光伏实现建筑一体化(BIPV)[33] - 电池材料如固态电解质(硫化物/聚合物)解决安全性,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降低资源依赖[33] - 储氢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MOFs)、镁基合金实现安全高密度储运[33] - 热电材料利用废热发电,ZT值2050年≥3[33] 生物医用材料 - 可降解植入物如镁合金/聚乳酸骨钉实现"无需二次手术"[37] - 组织工程支架如3D生物打印血管、器官雏形,材料引导细胞定向分化[37] - 靶向药物载体如智能水凝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实现精准治疗[37] - 神经接口材料如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电极解码脑电信号,助力瘫痪治疗[37] 环境材料 - 吸附材料如MOFs、COFs高效捕获CO₂(≥5mmol/g),功能化硅胶去除重金属[41] - 催化材料如光催化分解VOCs(TiO₂改性),电催化还原CO₂制燃料[41] - 生态建材如固废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变储能墙体降低建筑碳排放[41] - 微塑料处理如磁性纳米材料靶向吸附水体微塑料[41] 建筑材料 - 低碳水泥如富贝利水泥、碳固化技术降低60%碳排放[45] - 自修复混凝土如微生物矿化/微胶囊技术自动填补裂缝[45] - 智能玻璃如电致变色调光+钙钛矿发电一体化窗体[45] - 3D打印建筑如地聚物材料快速成型应急住房[45] 材料表面工程 - 防护涂层如石墨烯防腐涂料、MAX相抗高温氧化涂层延长设备寿命[49] - 功能涂层如超疏水自清洁表面(仿荷叶)、防冰涂层(航空)、辐射制冷涂层(建筑)[49] - 表面织构化如激光微纳加工提升材料摩擦学/生物学性能[49] - 智能响应涂层如温度/pH值变化触发颜色或润湿性改变[49] 材料分析评价 - 原位表征技术如透射电镜(TEM)结合人工智能实时解析材料变形机制[55] - 材料信息学如机器学习预测未知材料性能,研发周期缩短70%[55] - 数字孪生构建材料服役全过程虚拟模型,预警失效风险[55] - 标准化数据库跨机构共享材料基因工程数据,避免重复研发[55]
研判2025!中国高熵合金行业制备工艺、相关政策、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高熵合金加速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6 01:20
高熵合金行业概述 - 高熵合金概念于2004年提出 多种元素按近/等原子比例混合形成简单固溶体结构而非复杂金属间化合物[1][2] - 具备四大核心效应 包括热力学高熵效应(单相固溶体)、晶体结构晶格畸变效应、动力学扩散迟滞效应及鸡尾酒效应(优异综合性能)[1][2] - 打破传统合金以混合焓为主的设计理念 开辟广阔新材料成分设计空间[1][2] 高熵合金分类体系 - 按相结构类型分类 包括FCC型(如FeCoCrNiMn合金)、BCC型(难熔高熵合金)、HCP型(稀土元素组成)、非晶型及金属间化合物型[4] - 按相种类分类 涵盖单相(高温稳定性>900℃)、双相(如FCC+BCC)、共晶(FCC基体+硬质相)及多相高熵合金[4] 制备工艺与技术 - 制备方法分为固相成形(机械合金化)、液相成形(电弧熔炼/激光熔覆)和气相成形(磁控溅射/脉冲激光沉积)三大类[6][8] - 机械合金化可制备纳米晶颗粒但易引入杂质[8] 电弧熔炼工艺成熟但产品脆性较大[8] 激光熔覆可实现表面改性但易产生裂纹[8] - 磁控溅射法制备薄膜厚度均匀但靶利用率低[8] 脉冲激光沉积对基底温度要求低但无法制备大尺寸产品[8] 政策支持与标准建设 - 2023年《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将高熵合金列为重点材料[9][10] - 多部门政策支持研发工程化 包括《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及甘肃、重庆、宁夏等地专项规划[9][10] - 国家标准GB/T 42787-2023规范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粉 于2024年3月实施[11][12] 团体标准T/CIET 948-2024覆盖涂层技术要求[12] 行业发展现状 - 过渡元素高熵合金主元素包括Al、Cr、Fe、Ni等 AlCrFeNi、CoCrFeNi为常用组合[12] 难熔高熵合金以Mo、Ti、Nb等为主 具备优异高温性能[12] - 应用集中于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1][14] 中辰至刚在宁夏建成首条中试产线实现工程化突破[14] - 多数研究处于实验室阶段 工业化推广缓慢 纳米颗粒制备存在技术挑战[1][14]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仅0.83亿元[1][14] 未来发展趋势 - 制备技术有望突破实现规模化生产[1][16] 通过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开发高性能定制材料[1][16] - 随性能研究深入与成本降低 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展[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