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搜索文档
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真抓实干落实关键举措 进一步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2:04
政策导向 - 农业农村部与水利部联合推进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工作 强调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和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1] - 会议要求持续开展全域沟渠及涉水设施排查摸底 精准掌握沟渠分布格局 设施状况和功能短板等基础信息 [1] - 统筹推进水网"一张图"建设 强化沟渠连通和设施配套 完善排涝体系 [1] 实施重点 - 聚焦受涝区域切实抓好受淹农田抢排积水 全力修复灾毁农田 [1] -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 积极发挥群众作用 突出以工程化建设方式推动系统整治 [1] - 打通局部梗阻 通过工程化建设方式系统推进沟渠整治和涝区治理 [1]
甘肃酒泉: 施足金融“底肥” 助粮田成“良田”
金融时报· 2025-08-28 02:32
核心观点 - 甘肃酒泉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金融创新模式显著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土地租金从每亩200元增至700-1000元 机械化与节水技术推动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1][2][3][4][5][6][7][8] 农业经营现状与挑战 - 酒泉作为西北主要商品粮基地 面临耕地碎片化 土壤盐渍化和低租金问题 农地租金一度仅200元/亩制约土地流转意愿[2] - 传统小农作业效率低下 缺乏大中型农机作业条件 灌溉效率低制约规模经营效益提升[2] 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 采用"整市整县 打捆打包"建设理念 每亩投入资金约3000元 中央和地方财政最高支持2400元/亩[3] - 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创新"市级统筹融资 县级组织实施 国企一体化运营"市场化融资模式 贷款期限30年[4][5][8] 金融支持与创新 - 国开行在玉门市投放2.95亿元支持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承贷主体为酒泉市兴农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6] - 创新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将农田节水率与贷款利率优惠挂钩 预计年节水量不少于690万吨[8] 经营效益提升 - 高标准农田实现集约化机械化作业 节省人工超50% 滴灌技术节水30%以上 肥料成本每亩节约20-30元[7] - 土地经营收益显著提升 何瑞合作社5300亩地预计收入超1000万元[7]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中粮集团 北大荒集团 敦煌种业等企业与玉门地方政府合作租用土地开展高效农业生产[8] - 土地流转稳定性增强 形成"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联动发展模式[5][8]
辽宁出台方案 到2032年力争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
人民网· 2025-08-12 02:17
辽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坚持全省一盘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因地制宜明确辽 中北、辽东、辽西和辽南不同区域的建设重点、治理措施和投入标准。建设过程中,适度归并零碎分散 农田,合理设置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持续完善田间灌排体系,做好田间道路的科学规划设置和电 力设施配套建设。新建项目优先开展田块整治、田间灌排体系、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管护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时要 落实好"五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同 时,鼓励农民对建材进场、日常施工、隐蔽工程验收及监理履行职责等进行监督。 人民网沈阳8月10日电(记者王斯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不断提高耕 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近日,辽宁《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2025年— 2032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就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部署。 辽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为6251万亩,截至2024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20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 61.1%。今年起至2032年,辽宁高 ...
到2032年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高标”
辽宁日报· 2025-08-10 01:57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 - 到2032年力争将省域内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累计改造提升800万亩 [1] -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为6251万亩 截至2024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20万亩 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1 1% [2] - 到2028年优先在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和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县建成高标准农田 涉及27个县 [2] - 到2030年重点在产粮大县和水资源保障充分地区建成高标准农田 涉及14个县 累计建成面积5900万亩以上 [2] - 到2032年完成剩余51个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2] 建设标准与措施 - 坚持全省一盘棋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因地制宜明确不同区域的建设重点 治理措施和投入标准 [1] - 适度归并零碎分散农田 合理设置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1] - 持续完善田间灌排体系 做好田间道路的科学规划设置和电力设施配套建设 [1] - 新建项目优先开展田块整治 田间灌排体系 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 [1] - 落实"五统一"原则 即统一规划布局 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组织实施 统一验收考核 统一上图入库 [3] 运营管护机制 - 土地规模化流转时在合同中明确经营者对高标准农田设施的管护责任 [3] - 未流转土地由村集体实施管护 [3] - 强化县级管护职责 完善乡镇落实 村级实施 多元参与的运营管护制度 [3] - 探索网格化日常管护模式 整合基层力量 [3] - 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行业机构对技术性设施进行专业化维护 [3] - 严禁擅自占用高标准农田 经批准占用的要及时落实补建 [3] 资金投入机制 - 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探索贷款贴息等方式 [3] - 引导金融 社会投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投入建设 [3] - 鼓励农民对建材进场 日常施工 隐蔽工程验收及监理履行职责等进行监督 [3]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7-28 21:47
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 部分地区高标准农田存在未按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管护不到位、浇灌设备闲置等问题,导致工程沦为"摆设"[1] - 农业农村部2023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工程"回头看"专项行动,聚焦2019年以来项目,虽取得进展但问题仍存[1] - 2024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目标2035年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1] 高标准农田的战略意义 - 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核心抓手,直接关联国家粮食安全[1] - 通过土地平整、灌溉配套等措施可提升粮食产能,整治后农田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1] - 能治理退化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抗灾能力以应对资源环境挑战[1] 质量管控改进方向 - 需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包括公开规划机制(设计图纸/资金预算/施工标准透明化)和农民参与验收[2] - 创新管护机制需明确设施权属责任,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保险制度实现设备专业化维护[2] - 考核指标应从"完成亩数"转向粮食增产率、设施利用率、农民满意度等质效维度[2] 政策执行要求 -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切身利益,必须杜绝"面子工程"[2] - 需确保建设资金切实转化为田间产能,实现"建好、管好、用好"三位一体目标[2]
建管并重打造高标准农田
经济日报· 2025-07-02 22:07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指明方向[1]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举措,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1] - 甘肃、湖南、山东等省份已开展实践,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应用方面取得成效[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建设涉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2] -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划定良田范围,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施工,水利部门保障灌溉,财政部门确保资金[2] - 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共享信息,严把质量关[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建设不仅包括修路、通渠等基础设施,更注重田间设施短板补齐[3] - 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提升地力,配套农业社会化服务[3] - 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精准施肥、变量施药等数字化管理[3] 长效管护机制 - 建立权责清晰的"县统筹、乡监督、村落实"三级责任体系[4] - 需充实监管力量,严把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关[4] - 探索财政投入与土地收益反哺相结合的资金保障模式[4]
河南平顶山:监督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7 04:18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 - 平顶山市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紧盯项目建、管、用全流程,督促职能部门落实监管责任[1] - 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深入一线检查,覆盖舞钢市、宝丰县、鲁山县等地14个乡镇,倒逼解决项目逾期未完工、配套设施不完善、机井不通水电等问题[1] - 针对高温少雨情况,督促组建6个指导组检查全市高标准农田机井运行情况,整改机井1870眼(整改率95%),剩余问题计划麦收后完成[1] 廉政风险防控与责任追究 - 鲁山县纪委监委运用"协作区+属地+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将项目后期管护纳入常态化监督,严查责任缺失和管理缺位问题,已处理线索9件、处分97人[2] - 郏县纪委监委通过典型案例(如长桥镇东长桥村7人因机井管护不力被党纪处分)推动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建管用"一体化[2] 制度完善与长效管理 - 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下发提醒函,推动修订《平顶山市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办法》,填补制度漏洞并加强项目监管[2]
实践故事 | 守护“粮田”变“良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7 00:29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四川省资中县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解决了涝旱问题,农田平整且灌溉便利,显著提升农民满意度 [1] - 村民反馈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稳定可靠的生产环境 [1] 监管机制创新 - 资中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镇村规划-县属国企实施-主管部门监管"的全链条机制 [1] - 县农业农村局出台建设管理、验收管理、建后管护"三个办法",并在镇级设监管组、村级聘监督员强化监督 [1] 问题整改与资金管理 - 通过"点题整改""阳光问政"等载体追回虚报冒领项目资金,并在案发地开展在建项目提标补短以还利于民 [2] - 采用"一案一复盘"机制确保整改成效以群众满意度为评判标准 [2] 技术应用与长效治理 - 试点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实行智慧动态监管解决重建轻管难题 [2] - 针对田坎破损、蓄水池漏水等问题实施靶向整治,通过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行业制度完善 [2] 治理效能提升 - 以专项整治暴露问题为导向,推动从"一域治理"到"全域提升",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综合效应 [2] - 计划巩固整治成果并深化查改治一体化,持续释放制度性治理效能 [2]
泰州增发国债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投入使用
新华日报· 2025-05-06 08:03
科学规划设计。泰州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部门建立项目规划"五项协同机制",合理规划新建和改造提 升项目建设内容,统筹开展田、土、水、路等综合治理,通过提高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抵御旱涝灾 害能力、机械化耕作便捷水平,满足规模化种植、宜机化作业、标准化生产需求。 提升综合效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共新建改建泵站408座、水闸31座、硬质渠道336.06公里、管道 灌溉38.36公里、农桥80座、过水涵洞889座、机耕路252.59公里,整治田块1373亩,形成旱能灌、涝能 排、渍能降的灌排体系,构建了干支相连、循环畅通的田间路网体系。 加强制度"软建设"。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泰州市制定出台加强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工 程质量管理、电力设施建设与管理、项目验收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形成系统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确保 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达标、良田粮用。 强化协调推动。泰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包保推进。农业农 村、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项目检查调度,及时协调会商解决实际问题。 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2024年,泰州市抢抓增发国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上争 ...
天津紧盯关键环节跟进监督“室组地”联动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05 00:39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机制 - 天津市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委成立联合监督检查组,采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重点监督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环节[1] - 监督发现多个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存在泵站闲置失修问题,导致村民被迫使用临时灌溉设备[1] - 对全市10个涉农区200余个项目开展全面质量"体检",建立问题台账并督促整改销号[2] 项目管理与风险防控 - 实行招投标"提级管理",将施工监理招标从乡镇提至区级、验收从区级提至市级,压缩权力寻租空间[2] - 制定"十不准"工作纪律,组织廉政谈话并签订廉洁承诺书,覆盖参建人员和管理人员[2] - 宁河区通过嵌入式监督紧盯规划立项、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预防损公肥私行为[4] 问题整改实效 - 丰台镇岳秀庄村1500米田间路改造导致200亩农田排水渠堵塞,监督组推动内置管道方案在汛期前解决[3] - 建立核查整改情况台账,对已整改问题开展抽查复核,确保整改到位[2] - 推动职能部门系统分析"建管运维"漏洞,集中排查并全面整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