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搜索文档
1.5亿股被司法拍卖!亿晶光电实控人将变更,常州、滁州基地电池产线仍在停产
华夏时报· 2025-09-13 01:59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唯之能源持有的1.5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被司法拍卖 导致其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且不再是控股股东 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动[2] - 1.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2.67% 被拆分为三批拍卖 每批5000万股[3] - 三名自然人李颜涛 杨昔青和张寿春以合计4.59亿元成本拍得全部股份 持股成本分别为3.08元/股 3.05元/股和3.07元/股 约为当前股价8折[3] - 公司明确表示可能存在无实际控制人风险 将对股权结构 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4.78亿元 同比下降57.07% 归母净利润-20.9亿元 同比下降3192.48%[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1亿元 同比减少46.05% 归母净利润-1.53亿元[5] - 营收下滑主要因组件销售量及销售单价同比下降[5] - 子公司业绩分化:常州亿晶净利润810.45万元 亿晶欧洲净利润115.7万元 直溪亿晶净利润1171.26万元 滁州亿晶亏损1.31亿元[6] 产能与生产状况 - 公司拥有5GW PERC电池产能 7.5GW TOPCon电池产能和10GW组件产能[5] - 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基地7.5GW TOPCon电池产能已停产[5] - 组件生产主要由常州亿晶进行 所需电池大部分外采[6] - 电池环节停产不影响公司业务正常开展[5] 财务状况 - 2025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达94.48% 较2023年末74.5%大幅攀升[7] - 货币资金11.06亿元 资产合计58.75亿元 负债合计55.5亿元[7]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62亿元 同比增长154.69%[7] - 子公司涉及诉讼仲裁案件35起 作为被告案件29起 涉及金额1.35亿元[7] 行业供需与价格 - 2025年下半年国内组件需求预计57.8-87.8GW 同期产量达337.5GW 供需不平衡持续存在[8] - 上游硅料 硅片及辅材出现价格企稳上涨趋势 价格传导存在滞后性与不确定性[8] - 组件库存不大但相对于需求仍过剩 预计四季度单月装机10-20多GW[8] - 组件价格较6月底低点有所改善 但企业仍承压 受电改和电站电价影响显著[9] - 山东首批机制电价为0.225元/kWh 竞标结果不乐观[9]
亿晶光电: 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6:52
行业概况 - 2025年1-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212.2GW,同比增长107.1%,其中第二季度新增装机152.5GW,环比增长155.4% [3] - 全球光伏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可能出现年度下滑,欧洲市场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同比下降15% [3]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59.6万吨,同比下降43.8%,硅片产量316.0GW,同比下降21.4%,电池片产量334.0GW,同比增长7.7%,组件产量310.0GW,同比增长14.4% [4] - 组件库存从2025年初51.0GW下降至5月末24.8GW,欧洲组件库存从44.6GW下降至38.5GW [4] - 行业面临低价竞争和产能过剩,2023-2025年第一季度光伏设备行业平均有息负债率分别为17.2%、21.6%、23.1%,ROE分别为14.7%、-5.4%、-0.6% [5] - 2025年上半年央国企组件采购定标容量100.5GW,其中N型组件占比91.2%,BC、HJT组件定标量超3.6GW,占比约3.6% [6] 公司经营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1亿元,同比下降46.05%,营业成本11.75亿元,同比下降50.45% [2][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7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62.31万元,同比增长3218.65% [2] - 公司总资产58.75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8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4.21% [2] - 公司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余电增收291.4万元,辅材平均降本0.005元/W,通过工艺优化裂片率降低约0.4% [11] - 研发费用1194.14万元,同比下降79.41%,主要因研发投入减少 [14] 技术研发 - 公司量产组件最高功率达735W,最高效率达23.8% [10] - 电池转化效率提升0.2%,组件功率增益5-8W,CTM提升0.2% [12] - 在无银化及无主栅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完成BC组件及采用0BB技术的HJT组件相关认证 [12] - 推出阳台光伏离网与并网双系统解决方案,针对分布式光伏市场 [13] 产能布局 - 公司拥有常州、滁州两大生产制造基地,具备与高效太阳能组件产能相适配的高效太阳能电池产能 [7] - 主营业务为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延伸至光伏电站领域 [7] - 采用"产销结合"经营模式,按照"以销定产"及"安全库存"并行的生产管理模式 [10] 风险因素 - 控股股东唯之能源持有的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被司法拍卖,若至少两批被同一竞买人拍得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18] - 公司下属子公司涉及诉讼、仲裁案件共计35起,其中作为被告/被申请方的案件29起,诉讼金额合计1.35亿元 [17][22] - 国际争端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汇率波动增加出口企业汇兑损失,海运及海外仓储成本上升 [17] - 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将进口关税从6%上调至10%,要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溯源报告 [17]
亿晶光电上半年净利-1.53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北京商报· 2025-08-25 14: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为-1.53亿元 同比大幅减亏 上年同期为-4.7亿元 [1] - 营业收入为11.81亿元 同比下降46.05% [1]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具有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的成功经验 产业链延伸至光伏电站领域 [1]
控股股东持股拟被“清仓式”拍卖,亿晶光电控制权或将再次易主
华夏时报· 2025-05-29 02:49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唯之能源持有的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 占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比例100% 占公司总股本16 90% 若拍卖成功将导致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变更 [2] - 唯之能源此前持有的5470万股已因流拍被司法扣划暨以物抵债 持股比例从21 52%降至16 90% [2][5] - 2019年勤诚达投资通过协议转让取得21 65%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021年实控人变更为古汉宁 2023年勤诚达投资更名为唯之能源 [3][4] 债务危机根源 - 唯之能源关联方涉及房地产业务合同纠纷 累计7起诉讼 违约本金达58 03亿元 导致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 [4] - 本次司法拍卖源于建信理财与勤诚达控股 唯之能源的合同纠纷案 拍卖所得用于偿债 [4] - 公司前实控人荀建华因13 62亿元对赌协议未完成而背负高额债务 最终出让控制权 [2] 潜在接盘方 - 呼和浩特国资背景的霍智义 戴苏河 赵争良补选为非独立董事 被视作国资接盘信号 [5] - 深圳禾勤投资实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司法扣划取得5469 62万股(占比4 62%) 该公司具有厦门国资背景 [5][6] - 两次司法拍卖流拍后 法院依规将股份裁定交付申请执行人以物抵债 [6] 经营状况恶化 - 2024年营业收入34 78亿元同比下降57 07% 归母净利润亏损20 90亿元同比下降3192 48%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 08亿元同比下降39 5% 归母净利润亏损0 53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2 8% 流动比率0 99 [7] - 常州 滁州基地合计5GW PERC电池 7 5GW TOPCon电池及10GW组件产能已全面停产 [7] 行业环境冲击 - 光伏行业产能加速释放导致阶段性供需错配 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 行业整体毛利及盈利水平下降 [7] - 电池及组件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公司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减值计提 [7] -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及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显著冲击 部分企业面临资金压力甚至停产困境 [8][9]
亿晶光电6年亏34.5亿负债率92.8% 控股股东所持2亿股拟全部被拍卖
长江商报· 2025-05-27 23:23
控股股东股份拍卖 - 控股股东唯之能源所持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 占其持股比例100% 占公司总股本16 90% [2][3] - 截至5月26日收盘 公司股价2 86元/股 唯之能源持股市值达5 72亿元 [2][3] - 若拍卖成功 唯之能源将不再持股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将变更 对股权结构、生产经营和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2][3] - 此前唯之能源持有的5469 62万股曾两次流拍 后于5月9日被司法扣划至深圳禾勤投资 持股比例由21 52%降至16 90% [4][5][6] 债务与担保风险 - 唯之能源自身无债务违约 但因对外担保涉及7起诉讼 担保债务违约本金合计约59 69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19-2024年公司净利润累计亏损34 53亿元 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20 90亿元 [7][10]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 08亿元 同比下降39 50% 净利润亏损5314 27万元 同比收窄 [11]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 从2021年末的66 44%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92 81% [13][14] 行业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光伏行业因产能扩张与需求错配导致竞争加剧 产业链价格下跌 公司常州5GW PERC电池和滁州7 5GW TOPCon电池已停产 组件产能利用率仅40% [9] - 公司当前拥有5GW PERC电池、7 5GW TOPCon电池及10GW组件产能 停产电池不影响组件订单采购 但需待行情好转恢复生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