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饲草
icon
搜索文档
呼伦贝尔用系统思维破解草原过牧难题
内蒙古日报· 2025-10-08 01:20
坐拥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探索实践中开拓创新、标本 兼治,努力实现"率先破解草原过牧"奋斗目标。 在推进系统解决草原过牧工作中,呼伦贝尔市在养殖方面采取"放牧+舍饲""放牧+补饲"等模式减轻 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在生产经营方面开展现代化家庭牧场、"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智慧牧场、托养 代养等多种模式;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依托大型养殖、饲草料生产经营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 延伸饲草料加工、畜产品采集、仓储冷链等环节。 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面积达10063万亩,素有"牧草王国"之美誉。然而受自然气候波动、传统 放牧模式限制及历史超载等因素影响,部分草原一度面临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压力。 为破解这一难题,呼伦贝尔市创建了"1+15+33"工作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执法体系重塑、生产 方式转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饲草料生产加工、地域品牌打造、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方面因地制宜率 先实践,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全市林草、农牧、宣传、公安、交通、人社、供销等15个部门全力配合,齐心协力,从"人防"+"技 防""四不两直"、外来牲畜管控,到发展饲草产业、推广舍饲圈养及 ...
新津小金协作共绘振兴图景 双向发力激活高原发展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9-28 11:56
金秋的小金高原,处处涌动着振兴的活力:阿坝州雪犇牧业有限公司的厂房里,青储草料成捆码放;夹 金山下,"红色夹金·玫瑰藏寨"研学基地建设正酣;四姑娘山景区,急救车随时待命守护游客安全…… 这幅生动的图景,正是成都新津区与小金县结对帮扶、双向发力的生动缩影。自协作以来,两地秉 持"优势互补、双向互动、协同发展"原则,将新津资源优势与小金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在产业、文旅、 教育、医疗领域同频共振,不仅筑牢了脱贫攻坚成果,更培育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让高原大地焕发出 新的生机。 产业协同:供需对接破瓶颈,"草畜循环"激活增收潜力 为破解高半山"土地荒、产业弱"的困境,新津与小金组建联合调研组,走遍12个乡镇摸清底数。结合小 金"4218"牦牛养殖的饲料缺口与新津产业培育经验,两地一拍即合,将饲草产业作为协作突破口,构建 起"帮扶单位搭台、地方政府统筹、企业牵头运作、农户积极参与"的合作框架。新津这边送来技术指导 和资金支持,小金那边迅速协调土地、组织务工队伍,双方紧密配合,让产业帮扶从"纸上规划"变成 了"田间实景"。 而作为小金牦牛产业的龙头企业,雪犇牧业正是两地"草畜循环"模式的重要实践者。"我们跟着全县牦 牛产业规 ...
马尔康:打造夏繁基地 为粮食安全贡献“高原力量”
四川日报· 2025-07-25 00:12
夏繁基地建设与运营 - 马尔康市凭借独特地理和气候优势打造天府夏繁(马尔康)现代种业园,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川种振兴的重要拼图[8] - 基地核心区达700余亩,6000亩推广基地已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完成土地整理和"夏繁之家"建设[14] - 二期工程预计总投资超2亿元,将建设夏繁论坛永久会址、专家大楼、科研大楼及5000亩育种制种储备土地[14] 科研进展与成果 - 基地已吸引20余个专家团队入驻,开展多抗性、耐逆性研究,促进生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融合[11] - 油菜育种团队观察近万份材料,完成6000个袋子套袋、20余份重要材料杂交、4000余份育性鉴定[11] - 小麦团队种植40亩选种材料,重点开展多抗、耐逆、高产、优质研究[12] - 马铃薯团队培育近千种材料,川芋21亩产达5000-6000斤,比当地传统种植增产50%以上[13] 育种效率提升 - 夏繁可使小麦、油菜等作物实现一年两季生长,育种周期从6-8年缩短至3-4年[9][13] - 已育成川麦42、川油36等品种累计推广超5000万亩[13] - 通过稳定育种基地,结束了夏季作物"游击式"育种历史[10] 产业规划与发展 - 编制《马尔康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形成"一轴两园三区"布局[14] - 引进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等国企提升农业运营水平[15] - 打造"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种业品牌,推进十大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15][16] - 通过"园区、镇区、景区"融合模式发展种业贸易、农文旅融合等多元业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