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发电

搜索文档
毕马威:可再生能源成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中国是主要推动力
环球网· 2025-09-22 01:30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占比高达87%。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增速高达9%。中国依然是可 再生能源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全球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57%,其太阳能发电量在两年内几乎翻 番。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认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赋能能源转型过程中,带 来了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这对能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复杂的挑战,从中长期角度看,对推动全球 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毕马威中国董事、亚太区及中国能源及天然资源行业主管合伙人蔡忠铨则提到:"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 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其中煤炭需求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但同时也在可再生能源装机、电动汽车销 售和电池储能部署方面领先全球。" 国盛证券此前发布研报也认为,《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 知》的发布,将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新能源发电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回收加 快,有望极大程度上缓解绿电运营商现金流压力,利好运营商纾困反转,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
工银投资加持,正镶白旗风盛发电注册资本跃升至12亿
搜狐财经· 2025-08-27 18:49
公司股权变更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新股东,与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1][2] - 注册资本从约7.3亿人民币增至约12亿人民币,增幅64.08%[1][2][3] - 变更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涉及投资人、注册资本及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调整[2]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15年1月21日,法定代表人马俊华,存续状态[1][4] - 注册资本120259.0893万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52529328923677M[4] - 经营范围包括风能发电投资运营、技术咨询、建设安装及维修维护服务[4] 股东结构 -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0.9467%,认缴出资额73293.89万元[6]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9.0533%,认缴出资额46965.1993万元[6] 业务与发展战略 - 专注于风能发电领域,致力于电力生产与销售及清洁能源服务[1][3] - 未来将加大风能发电投入与研发,拓展国内外市场合作机会[5] - 依托股东背景与资金实力,强化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力[1][5]
热浪“烤”验全球!近10年我国年平均高温日数增多2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5:09
全球热浪趋势 - 热浪常态化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 - 近10年中国年平均高温日数增多25% 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 高温正从单一极端事件演变为昼夜连续的复合灾害[2] - 今年东亚持续"超长烧烤"模式 全球各大洲同步刷新高温纪录 热浪常态化正发生在现实之中[2] 高温对经济的影响 - 全球高温暴露导致潜在劳动工作时长与收入损失持续攀升并屡创新高[3] - 极端高温对经济产生直接物理性冲击 包括电网峰值负荷持续突破上限触发工业限电 高温导致航道水深下降抬升物流成本 高温干旱引发农作物热害造成产量锐减[3] - 通过产业链与价格体系双向传导间接影响 企业停工加剧供应链关键节点中断 能源紧缺推升电价及整体生产成本 农业减产叠加运输受阻共同推高食品通胀[3] - 气候风险呈现金融化趋势 保险业因高温相关赔付激增承压 能源转型成本也随之攀升[3] 高温对旅游业的影响 - 气温每增加1℃ 旅游到达人数减少约8.1% 旅游收入减少约6%[4] - 高温影响夏季出行意愿和人数 高温临时支配避暑旅游可及性 高温加剧导致未来游客数量骤降[4] - 气候变暖正重塑全球避暑旅游格局 高温加速旅游消费偏好从观光打卡向避暑康养转变[4] 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 - 高温时段伴随强日照 光伏发电出力高峰与日间用电高峰高度重合 成为缓解供电紧张的关键力量[7] - 高温引发的用电激增直接刺激新能源装机需求 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提升与绿电交易市场扩容引导社会资本向新能源领域流动[7] - 高温暴露传统电网调峰能力不足 推动电力市场向灵活性和稳定性并重转型 推动电力系统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7] 区域应对策略差异 - 沿海发达地区面临高端制造业温控成本激增 港口物流效率下降等挑战 可发展智慧能源网络 推动耐热材料 工业空调等高温适应性技术产业发展[9] - 中西部农业主产区主要挑战在于灌溉缺水与农产品减产 发展机遇是推广光伏农业以及培育种植气候适应性作物[9] 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 - 合理规划城市蓝绿空间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 发展建筑节能技术 利用地上地下避暑空间网络[10] - 普及滴灌 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建设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培育耐高温品种 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10] - 加强建筑节能与降温技术 在屋顶 路面使用高反射率材料 优化建筑朝向 采用气凝胶 低辐射玻璃等隔热建材 建设智能电网动态调配电力资源[10] 国际经验借鉴 - 柬埔寨推行"耐旱作物推广计划" 通过再植林 种植耐旱稻米和改善灌溉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冲击[11] - 西班牙通过天气指数保险应对经济作物高风险 当气温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赔付 简化理赔流程并保障收入稳定[11] - 欧盟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 通过发展风能 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12]
专家观点 | “绿色金砖”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搜狐财经· 2025-07-14 10:05
金砖国家峰会与能源转型 -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主题为"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是扩容至11国后的首次峰会,标志着从"区域性协作"向"全球性治理"的关键一步 [1] - 扩容后成员国人口超全球一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量占全球1/3,超过G7集团,且包含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 [1] 金砖国家能源转型进展 - 金砖国家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已降至接近50%,主要成员国均已公布零排放目标并设定淘汰煤炭时间表 [2] - 金砖国家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51%(10年前仅15%),中国、印度、巴西为主要推动者,中国保持全球最大太阳能发电国地位 [2] - 风能和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开发项目数量是化石能源项目的两倍 [2]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累计批准绿色融资390亿美元,支持120余个项目,清洁能源占比显著提升 [2] 未来能源合作方向 -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绿色能源合作,将成为金砖国家能源转型主要驱动力 [3]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计划重构绿色金融标准、优化融资机制并扩大融资规模 [3] - 金砖国家将在可再生能源、碳市场、ESG等领域积累经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以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3]
高温来袭保供电 上市公司“风光水火储”齐上阵
证券日报· 2025-07-06 16:17
电力供需形势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 [1] - 国家能源局指导各地和电力企业做好机组稳发满发、跨省跨区电力余缺互济 [1] - 上市公司积极响应部署,"风光水火储"项目齐上阵 [1] 火电企业表现 - 大唐华银电力旗下13台火电机组已全部投入运行,湘潭发电公司1号机组在6月30日并网 [1]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装机容量达1140万千瓦,为蒙西华北地区提供稳定火电供应 [2] - 河北建投能源控制装机容量占河北南、北电网统调煤电装机容量20%以上 [2] - 浙能嘉兴电厂总装机容量升级至63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最大火力发电基地 [2] 新能源发电企业 - 湖南发展集团发力水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强化隐患治理保障电力供应 [2] - 江苏省新能源开发风电项目权益装机容量114万千瓦,光伏17万千瓦,生物质10万千瓦 [3] - 华自科技在储能、微电网领域具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投建运维多个储能电站 [3] 行业协同与展望 - 电力领域上市公司通过"风光水火"齐上阵及储能辅助方式保障电力供应 [3] - 未来随着能源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3]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或导致美国水电价格飙升
财富FORTUNE· 2025-07-03 12:55
法案核心内容 - 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通过共和党预算法案 取消了对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加征的新税 但将迅速终止针对风能、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税收抵免 [1] - 法案保留了先进核能、地热能和水力发电等技术的激励措施 有效期至2032年 [8] - 法案允许法律生效后一年内开工的风电和太阳能项目享受全额税收抵免 无电网接入截止日期 但2027年后开工项目需在年底前投入使用才能获得抵免 [7] 行业影响分析 可再生能源行业 - 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法案将导致家庭公用事业账单上涨 工厂倒闭及失业加剧 并削弱电网可靠性 [5] - 气候与能源解决方案中心指出取消清洁能源激励是"重大倒退" 将推高能源价格并威胁电网稳定性 [14][15] - 艾奥瓦州参议员推动取消风能消费税 该州为风能发电大州 阿拉斯加参议员强调可再生能源对偏远地区能源独立的关键作用 [8] 传统能源行业 - 美国石油协会支持法案 称其将开启"能源主导新时代" 促进石油天然气开发投资及租赁销售 [6][7] - 法案叫停电动汽车7500美元税收抵免 取消甲烷排放费用 恢复煤炭租赁 怀俄明州参议员称其废除了"绿色新骗局"条款 [12] 立法进程与争议 - 众议院以219:213票通过程序规则 为最终投票铺路 [2] - 民主党抨击法案"极具破坏性" 认为其加重家庭负担并增加子孙后代债务 [10][11][12] - 阿拉斯加参议员穆尔科斯基称决策过程"十分煎熬" 最终基于本州利益投赞成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