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鸟X3 Pro

搜索文档
AI眼镜的痛,Meta也治不了
虎嗅APP· 2025-09-22 09:33
以下文章来源于定焦One ,作者定焦One团队 定焦One . 深度影响创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定焦One ,作者:王璐,编辑:魏佳,题图来自:AI生成 对于全球科技从业者而言,Meta Connect大会是一年一度的重要时刻。 本次Meta一共发布了三款AI眼镜:Ray-Ban Meta Gen2、Oakley Meta Vanguard,以及Meta Ray- Ban Display。 三款产品共同组成了Meta AI眼镜全家桶, Ray-Ban Meta Gen2是对原有Ray-Ban Meta进行的迭代 升级,Oakley Meta Vanguard针对运动人群,Meta Ray-Ban Display则瞄准目前热闹的"AR显 示"市场。 Meta最新的AI眼镜,实力如何? 这次,Meta一口气推出三款AI眼镜,展现出在硬件创新、AI融合及生态构建方面的布局,并且在续 航、拍照等功能上都有显著进步,但不足的是, 新款AI眼镜并未展现出颠覆性的技术升级,还在现 场演示中频频翻车。 不少人早早守在电脑前,想知道扎克伯格此次会带来哪些前沿技术产品,更对会上即将亮相的新款 AI眼镜充满关注。 事实上,A ...
果然财经|九成时间当耳机,AI眼镜是“真智能”还是“伪需求”
齐鲁晚报· 2025-09-19 08:25
市场表现与规模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148.7万台,中国市场贡献49.4万台,同比增幅分别为82.3%和116.1% [1] - 京东平台2025年上半年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倍 [5] - Meta与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镜Ray-Ban Meta全球销量突破200万副,2025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6] 产品竞争与厂商动态 - 2025年Meta、小米、华为等36家厂商推出超50款AI眼镜产品 [1] - 小米首款AI眼镜以1999元价格开售12小时销量破万,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频率是手机端的6-7倍 [6] - 雷鸟创新与蚂蚁集团合作推出全球首款支持"支付宝碰一下"的AI眼镜雷鸟X3 Pro [6] - Meta推出新一代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及神经感应腕带,宣称开启"可穿戴交互新起点" [7] 用户需求与使用场景 - 用户90%使用时间将AI眼镜作为耳机使用,主要应用于音频场景而非AI功能 [5] - 电商平台用户评价中"音频体验"和"便携性"提及率是"AI功能"的数倍 [5] - 消费者反映AI翻译反应慢、场景识别不准,复杂句式出错率高 [5] 技术瓶颈与行业挑战 - 当前AI眼镜功能停留在基础交互阶段,拍摄、翻译等能力与手机存在明显差距 [9] - 硬件算力和存储不足制约复杂功能,中低端产品无法动态加载应用 [9] - 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指出AI眼镜距离"好用"的用户体验仍有较大差距 [9] 隐私与安全隐患 - 社交平台实测显示部分品牌AI眼镜在遮挡指示灯后仍能正常摄录 [10] - 深圳华强电子市场存在支持"一键关闭指示灯"的不知名品牌AI眼镜,售价300元起,日销量达二三十台 [10] - 2024年哈佛大学学生通过改装Meta眼镜可快速获取陌生人身份信息 [10] - 当前针对AI眼镜的专项监管仍属空白,仅依靠《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进行规范 [10]
九成时间当耳机,AI眼镜是“真智能”还是“伪需求”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08:16
市场表现与规模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148.7万台 中国市场贡献49.4万台 同比增幅分别为82.3%和116.1% [1] - 京东平台2025年上半年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倍 [2] - Meta与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镜全球销量突破200万副 2025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3] 产品功能与用户反馈 - 用户90%时间将AI眼镜作为耳机使用 音频功能和便携性提及率是AI功能的数倍 [2] - AI翻译反应慢且复杂句式出错 场景识别准确度低 不如手机APP实用 [2] - 小米AI眼镜以1999元价格开售12小时销量破万 眼镜端呼叫语音助手频率是手机端的6-7倍 [3] 竞争格局与厂商动态 - 2025年Meta、小米、华为等36家厂商推出超50款AI眼镜产品 [1] - 雷鸟创新与蚂蚁集团合作推出全球首款支持"支付宝碰一下"的AI眼镜 [3] - Meta推出新一代智能眼镜及神经感应腕带 支持手势交互与抬头显示 [4] 技术瓶颈与行业挑战 - 当前AI眼镜功能停留在基础交互阶段 算力和存储不足制约复杂功能 中低端产品无法动态加载应用 [5] - AI眼镜虽突破"能用"技术门槛 但距离"好用"的用户体验仍有较大差距 [5] 隐私与安全隐患 - 社交平台实测显示部分品牌AI眼镜在指示灯被遮挡后仍能正常摄录 [6] - 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存在支持"一键关闭指示灯"的不知名品牌AI眼镜 售价300元起 日销量达20-30台 [6] - 2024年哈佛学生通过改装Meta眼镜获取陌生人身份信息 国内多地检察院处理过窃听窃照设备刑事案件 [6]
彩屏版Meta AI眼镜发布,国产玩家早已押注,显示成新共识
36氪· 2025-09-18 23:44
产品发布与定价 - Meta发布新一代带显示AI眼镜Ray-Ban Display 采用光波导技术右眼内置彩色显示屏 支持手势交互肌电腕带[1] - 定价799美元约合人民币5675元 较前代Ray-Ban Meta的299美元上涨超两倍 高于Rokid乐奇眼镜3299元但低于雷鸟X3 Pro的8999元[3] - 产品将于9月30日线下开售 虽非首款带彩色屏智能眼镜 但Meta行业领先地位使其发布具有重大意义[3] 硬件配置与升级 - 沿用骁龙AR1 Gen 1处理器与1200万像素摄像头 新增3X数码变焦功能并支持拍摄预览[4] - 右眼内置600×600分辨率彩色显示屏 视场角20度 刷新率90Hz 最高亮度5000尼特 强光下可读且泄光率低于2%[5] - 配套肌电腕带Meta Neural Band 通过识别手指电信号实现手势交互 支持菜单操作、消息浏览及切歌等功能[6][7] 产品性能与设计 - 重量增至69克较前代50克明显增加 镜框厚度增大 续航降至6小时低于前代8小时[7][8] - 显示升级使信息从语音播报转为视觉呈现 支持消息提示、导航指引及视频通话预览 强化AI对话字幕与翻译功能[5][6] - 交互方式新增腕带手势控制 适用于嘈杂环境 未来将支持空中写字文本输入[6][7]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能眼镜赛道参与者包括Rokid、雷鸟、阿里及Google 行业共识认为带显示是必然趋势[3][9] - 显示方案差异显著:Meta采用单眼彩色屏 Rokid为双眼单色屏 雷鸟X3 Pro采用双眼彩色屏[10] - Rokid重量低于50克续航占优 Meta侧重日常交互 雷鸟追求沉浸式AR但设计更厚重[14] 战略方向与行业意义 - Meta本次升级标志智能眼镜从"语音交互"转向"多模态理解" 从"耳边设备"升级为"眼前设备"[8][9] - 带显示设计改变用户与设备关系 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提醒 推动智能眼镜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入口[9][15] - 当前产品仍存在重量、续航及价格妥协 但视觉化交互体验被视为行业突破关键[8][15]
2025年中国AI眼镜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13 00:07
AI眼镜行业定义与分类 - AI眼镜是在传统眼镜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及音频、摄像等功能的创新型可穿戴设备 其最核心的属性是人工智能技术[6] - 根据集成技术或硬件类型可分为三大类:AI音频眼镜、AI拍摄眼镜、AI显示眼镜(AI+AR) 不同类型在适用场景和人群上存在差异 但共同点为用户工作生活带来效率提升或体验改善[6][8][10][12] 全球及中国市场增长预测 - 2023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累计出货量已突破200万台[14] - 2024年下半年起中国智能眼镜市场迅速起量 各品牌纷纷加入AI眼镜赛道[14] - 艾瑞推测2025年中国AI眼镜市场将爆发增长 预计到2028年AI眼镜全球出货量规模将触达两千万量级[14] - 全球出货量从2023年的34万台起步 预计2025年突破585万台 2027年达1730万台 2028年超过两千万台[47] - 中国市场从2023年的10万台快速增长 2028年预计达972万台 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47] 产业链结构 - 硬件部分涵盖主控芯片(如Qualcomm、Rockchip)、存储芯片(如Biwin、Kingston)、电池(如EVE亿纬锂能)、传感器(如TDK、BOSCH)、光学组件(如水晶光电、LUMUS)、镜片(如明月镜片、依视路)及OEM/ODM代工(如歌尔股份、立讯精密)[18] - 软件部分包括大模型(如文心一言、腾讯混元、Gemini、ChatGPT)、元服务(如华为云、腾讯云)及感知交互技术(如AISPEECH、天工AI)[18] - 整机厂商分为XR公司(如Rokid、雷鸟创新)、移动设备制造商(如华为、OPPO、vivo)、互联网公司(如百度、腾讯)及AI眼镜公司(如李未可、影目科技)[18] - 用户覆盖医疗、物流、教育、展览、运动、工作及生活等多场景[18] 典型厂商分析:雷鸟创新 - 专注消费级AI+AR眼镜 具备核心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能力 发展历程始于2017年TCL通讯创新实验室 2021年发布全球第一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21][22] - 产品矩阵包括一体式产品(如雷鸟X2、X3 Pro)和分体式产品(如雷鸟V3系列) 应用场景覆盖语音/图像翻译、空间导航、AI探索视界、沉浸观影、游戏及智慧办公[22] - 核心优势为自研到生产全栈式布局 包括全球最小全彩Micro-LED光引擎、BirdBath光引擎及猎鹰影像系统[22] - 内容生态与爱奇艺、芒果TV、腾讯视频、Bilibili、Google TV等合作接入影视资源 技术联盟与高通、应用材料、谷歌、阿里、腾讯等战略合作[22] - 2024年推出全球首个AI+AR开发者平台RayNeo AI Studio 支持多模态交互与生态构建[22] 典型厂商分析:李未可 - 以"Let AI awaken"为核心理念 致力打造中国首款AI+AR科技潮牌眼镜产品 目标客户聚焦高端商旅人群 辐射白领和留学生[23] - 产品矩阵包括LAWK三大产品线:AI音频眼镜(如LAWK City Air)、AI拍摄眼镜(如LAWK View)、AI显示眼镜(如LAWK S3)[23] - 自研WAKE-AI多模态大模型 具有文本生成、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和视频生成能力 支持128种语言实时互译[23] - 产业链合作包括与博士眼镜合作布局超100家线下渠道 以及与各行业Agent合作开发生态[23] 用户认知与购买行为 - 用户认知渠道多元 66.9%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产品信息 科技评测占比44.9% 线下体验与实体店推广合计渗透不足七成[28] - VR眼镜认知度达79.4% AR和AI眼镜品类宣传仍有进步空间 品牌认知上华为、小米、谷歌合计占据过半份额[28][29] - 近61%受访者已购买或计划购买智能眼镜 AI功能眼镜购买意愿接近四成 对VR和无AI功能的AR眼镜兴趣度明显较低[31] - 2000-3000元价位段最受消费者认可 消费者个人月收入中位数在9000-12000元 对价格接受度较高[31] - 超五成已购用户拥有至少1副AI智能眼镜 超四成已购用户拥有2-3副 2000-4000元是实际消费主要区间[33] - 购买决策中功能以51.2%占比为首要考量 外观设计占比36.8% 用户关注音频播放、摄影摄像、AI交互、导航等功能[37] - 兴趣客主要顾虑包括产品价格过高、软硬件效果待提升及数据隐私安全 重量(53.8%)、镜片显示效果(45.7%)、外观风格(42.4%)是核心设计关注点[39] - 超半数兴趣客易受产品迭代(55.1%)、性价比(53.7%)、促销优惠(53.7%)吸引 官方支持和平台专属优惠最具吸引力[41] 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发展 - 硬件性能突破:算力密度提升50%以上 支持本地化AI功能 固态电池和硅碳负极材料使续航突破10小时 光波导技术使视场角提升、亮度突破 MicroLED色彩还原度提升30% 传感器集成ToF深度相机等10+模组 功耗降低30%、续航延长20%[45] - 国产化替代加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60% 射频前端模组国产化率超70% MicroOLED屏幕亮度突破5000nit且成本降50% 轻量化材料国产化率超80% 2023年AI眼镜BOM成本较2019年降65%[45] - 厂商生态扩张:2024年已公开入局AI眼镜厂商近40家 2025年CES国内展出企业约59家 涵盖科技、通讯、互联网等多行业 硬件厂商与AI公司深度绑定打造差异化服务[45] - 开放平台激活开发者生态:谷歌、百度等开放200+API接口 支持第三方接入语音识别等功能 加速UGC内容生态爆发[45] 应用场景与市场驱动 - 多垂直领域场景渗透:AI+商旅支持跨境小语种翻译 AI+运动监测心率和运动轨迹 AI+办公辅助支持AR导航[47] - C端高频场景覆盖:通勤场景提供立体导航 社交娱乐内置AI摄像美化 家庭场景集成家居控制和视频通话[47] - 长尾需求激活:老年专用AI眼镜加入跌倒检测等功能 拼多多百亿补贴推动价格下探激发县域市场[47] - 价格下探与轻量化设计:Redmi AI眼镜首发价199元 闪极科技AI拍拍镜售价降至999元 李未可产品定价低于千元 重量降至35-50g[47] - 交互方式革新:从物理按键到"语音+视觉+手势+眼动"多模融合 AR导航箭头叠加现实场景[47] - 内容生态闭环构建:华为整合自有资源实现无缝续播 雷鸟创新与爱奇艺等联合丰富娱乐场景 李未可允许开发者接入本地生活服务[47]
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IFA举行 TCL首创“把冬奥赛场搬进IFA场馆”
搜狐财经· 2025-09-07 00:14
展会概况 - TCL携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产业亮相2025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2025)[1] - 公司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首创"把冬奥赛场搬进IFA场馆"的冬奥主题展区[1][8] 技术产品创新 - 电视产品线包括第四代液晶电视Q10L Pro和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115英寸X11G Max[3] - 推出全球首款防眩无反射、无频闪类纸显示护眼旗舰手机及平板产品[3] - TCL华星APEX臻图显示技术品牌聚焦画质升级、健康护眼和绿色低碳[3] - TCL小蓝翼C7新风空调采用AI睡眠功能和行业首创可变睡眠温度曲线[5] - 空调采用全球首创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识别睡眠阶段人体状态[5] - 通过四重降噪技术实现16分贝静音新风[6] - 雷鸟创新推出全球最小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雷鸟X3 Pro和雷鸟Air 3s[8] - 展示全球首款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AiMe[8] 市场战略 - IFA展代表欧洲高端市场消费趋势与科技发展方向[3] - 公司聚焦健康舒适和未来智能产品技术方向[3] - 深耕欧洲市场20余年,产品从欧美高端市场走向全球[8] - 电视、空调、冰箱、AR眼镜等产品海外销售持续增长[8] - 2025年2月正式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8]
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IFA开幕 TCL“把冬奥赛场搬进IFA场馆”
中国经济网· 2025-09-06 07:20
公司参展概况 - 公司携智能终端 半导体显示 新能源光伏三大产业亮相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 系连续第15年参展 [1] - 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首创"把冬奥赛场搬进IFA场馆"并独家打造冬奥主题展区 [1] - 展会聚焦健康舒适 未来智能产品技术 展示消费电子智能化 高端化升级趋势 [1] 健康类产品创新 - 第四代液晶电视Q10L Pro具备大尺寸 护眼 节能特性 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达115吋 [2] - 全球首款防眩无反射 无频闪类纸显示护眼旗舰手机及平板 [2] - TCL小蓝翼C7新风空调采用AI睡眠功能与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 实现16分贝静音新风 [2] - 冰麒麟磁鲜冰箱通过分子磁鲜技术使果蔬保鲜时长至高15天 比普通冰箱延长2-3倍 肉类鲜味至高提升4倍 [3] 显示技术突破 - 第四代液晶电视Q10L Pro采用全球首创天工架构实现"极景无黑边"设计 搭载万象分区控光技术 [3] - 双4K QD-Mini LED电竞屏57U9为业内最大最宽显示器之一 采用32:9视野与1000R黄金曲率 [3] - TCL华星展示印刷OLED显示笔电 显示器及超低功耗8:9艺术电视显示屏 [3] - 显示技术品牌APEX臻图融合画质体验 视觉健康与绿色低碳理念 [2] AI与前沿科技应用 - 雷鸟X3 Pro为全球最小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 雷鸟Air 3s同步展出 [4] - 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AiMe在冬奥灵感滑雪乐园提供沉浸式体验 [4] - 伏羲AI大模型与自研画质调校算法实现电视画质跃迁式提升 [3] 欧洲市场表现 - 公司深耕欧洲市场20余年 产品力与品牌影响力位列前茅 [4] - 2025年上半年电视全球出货量1346万台 位列全球第二与中国品牌第一 [4] - 零售量在法国 波兰排名前二 在瑞典 西班牙排名前三 [4] - 中高端产品受青睐 Mini LED电视欧洲出货量同比增长91% 空调同比增长31.7% [4] 奥运营销战略 - 公司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 为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预热 [5] - 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任全球品牌代言人 多位欧洲滑雪运动员即将陆续官宣 [5] - 通过冬奥主题展区实现奥运精神与中国智造的深度融合 [5]
TCL亮相IFA 2025:科技与奥运交融,展现全球影响力
环球网· 2025-09-06 03:11
公司参展概况 - TCL通过旗下TCL实业与TCL科技连续第15年参展IFA 2025 携智能终端 半导体显示 新能源光伏三大产业亮相 [1] - 公司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首创"把冬奥赛场搬进IFA场馆"主题展区 打造奥运级科技产品展示 [1] 高端市场战略 - IFA展代表欧洲高端市场消费趋势与科技发展方向 公司聚焦健康舒适与未来智能产品技术 展现中国消费电子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2][3] - 针对视觉健康需求 推出第四代液晶电视Q10L Pro 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115吋X11G Max 以及全球首款防眩无反射无频闪类纸显示护眼旗舰手机和平板 [5] - 上游屏显技术品牌APEX臻图将画质体验升级 健康护眼及绿色低碳融入产品开发全过程 [5] 健康技术创新 - 睡眠健康领域 TCL小蓝翼C7新风空调采用行业首创可变睡眠温度曲线与全球首创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 配合AI遗传算法提升深度睡眠时长 四重降噪实现16分贝静音新风 [7] - 饮食健康领域 TCL冰麒麟磁鲜冰箱采用原创分子磁鲜技术 使果蔬保鲜时长至高15天 肉类鲜味至高提升4倍 搭配-40℃深冷锁鲜技术保留食材营养 [7] 前沿科技展示 - 第四代液晶电视Q10L Pro采用全球首创天工架构 搭载万象分区控光技术和伏羲AI大模型实现画质跃迁 [7] - 首次将QD-Mini LED显示技术用于超宽显示器 推出业内最大最宽双4K QD-Mini LED电竞屏57U9 [7] - TCL华星展示多款印刷OLED显示笔电 显示器产品及超低功耗8:9艺术电视显示屏 [7] AI与AR创新 - 雷鸟创新推出全球最小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雷鸟X3 Pro及雷鸟Air 3s [9] - 展出全球首款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AiMe 用户可在冬奥灵感滑雪乐园沉浸式体验 [9] 品牌营销举措 - 打造科技美学专区TCL NXTHOMETM 深度融合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与生活方式家电 展现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未来家场景 [11] - 独家设置冬奥主题展区 邀请荷兰速度滑冰运动员乔伊·伯尼与意大利高山滑雪运动员亚历克斯·维纳策作为Team TCL运动员现场体验产品 [12] - 继谷爱凌后 多位法国 意大利 瑞典欧洲滑雪运动员在展会期间陆续官宣加入TCL之队 [12] - 通过TCLGreen TCLArt TCLYoung等ESG与艺术人文展区 以普世价值观连接全球用户 将体育精神内化为品牌故事 [13]
“火爆”的智能眼镜,热管理材料、设计与供应商深度解析
DT新材料· 2025-08-31 16:04
AI与消费电子融合趋势 - AI技术与消费电子深度融合正推动智能眼镜成为下一代个人终端 从概念走向现实[2] - vivo近期发布首款MR产品vivo Vision探索版 采用与苹果Vision Pro一致的"眼动+手势"人机交互逻辑[2] - 2025年行业暂未启动公开销售 但已在部分城市开放线下体验[4] 智能眼镜技术分类 - 常规AI眼镜以语音交互为核心 集成摄像头与音频模块 无显示屏幕 侧重轻量化与日常场景 代表产品包括Ray-Ban Meta和小米AI眼镜[7] - AR(增强现实)在现实世界叠加虚拟信息 代表产品包括Rokid glasses、微软Holo Lens和雷鸟X3 Pro[10] - MR(混合现实)实现虚拟元素与现实环境深度融合 代表产品为苹果Vision Pro 主要应用于医疗手术辅助等专业领域[11] - XR(扩展现实)为统称概念 涵盖VR、AR和MR所有虚拟与现实融合技术[12] - 智能眼镜产品形态包括分体式AR眼镜、一体式AR眼镜、VR一体机等 硬件需求涵盖透明显示屏、高性能处理器和高分辨率显示屏[13] 产业链生态结构 - 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技术整合与产品制造、下游渠道分发与场景应用[15] - 上游核心器件包括光学模组(自由曲面透镜、光波导、MicroLED/MicroOLED)、计算芯片与AI加速器、各类传感器、扬声器与麦克风、PCB封装基板、高能量密度电池及导热功能材料[22] - 中游整机厂商包括国际巨头苹果、Meta、微软以及国内厂商华为、vivo、OPPO、小米[23] - 下游应用场景覆盖消费级(娱乐、游戏、社交)、产业级(工业巡检、医疗辅助)及公共服务(教育、文旅)领域[24] 热管理技术挑战 - 智能眼镜需在极小体积内集成显示、传感、计算与交互多重功能 面临"高性能+小体积"带来的热管理难题[6] - 主要挑战包括:空间受限使传统散热方式难以适配、局部温升影响佩戴舒适性、功耗与续航矛盾、外观与结构设计限制以及长期可靠性问题[27] - 热管理解决方案分为主动式(风扇、液冷泵)和被动式(石墨散热膜、热管、均温板)两类 需配合热界面材料使用[25] 热管理解决方案 材料与组件创新 - 导热石墨膜适用于面部接触区域或狭小空间 具有超薄柔性特性[31] - VC均温板与微热管可快速将热量从芯片传导至整机表面[31] - 相变材料(PCM)能在高峰功耗时吸收多余热量实现缓冲降温[31] - 厦门大学开发定制化3D随形热管 使VR设备温度降低48.59% 传热极限提升4.75倍[29] 系统设计与技术趋势 - 整机设计需优化器件级散热布局和整机热路径 结合柔性与微型化要求[34] - 新兴技术包括微型液冷(微泵液冷、超薄风扇)和多材料复合散热体系[34] 热管理供应商格局 微型主动散热方案 - 成都汇通西电开发射流风扇 尺寸小且风速最高达20m/s[35] - 谐振精密主营微型压电马达、压电气泵及R-jet散热模组 具有轻薄静音特性[36] - 江苏蚂蚁动力研发超声静音风扇和VR冷却系统 微型液态冷却泵尺寸仅8mm×8mm×1.5mm[40] - 威图流体专注压电微泵、微阀等精密流体控制装置 实现压电微泵大规模商业化[42] - 南芯科技推出19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芯片SC3601 可在移动终端实现低功耗液冷散热[46] - 艾为电子发布18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产品 为国产芯片在该领域首次突破[48] 石墨烯材料厂商 - 常州富烯科技年产240万平方米石墨烯导热膜 合作伙伴包括华为、比亚迪等[51] - 广东墨睿科技年产120万平方米石墨烯导热膜 供应小米、努比亚等手机厂商[52] - 杭州高烯科技开发石墨烯"1+3+3型"产业链 量产石墨烯导热膜等材料[53] - 上海瑞烯新材料年产120万片石墨烯界面散热材料 热导率高且获头部客户认证[55] VC/热管供应商 - 飞荣达科技主营热管、均温板等导热材料 应用于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57] - 威铂驰热技术产品包括超薄VC、超薄热管等 具有热设计仿真经验[58] - 思泉新材料主营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热管、均温板等热管理材料[60] - 天脉导热科技产品涵盖热管、均温板、石墨膜等 应用于三星、OPPO等品牌[61] - 瑞声科技开发多款VC产品 采用热学仿真与精密材料技术[62] - 立讯精密提供散热模块涵盖超薄均温板 服务于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64] - 领益智造提供铜、不锈钢、纯钛等不同材质VC均温板散热方案[65] 行业活动与展望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举行 展览面积20,000平方米 预计300+参展企业和30,000专业观众[69][71] - 展会设立材料主题展示、消费电子热管理、新能源热管理等六大展区[73] - 智能眼镜商业化需依靠算力、光学与交互迭代 并通过材料创新和系统设计解决热管理问题[66]
上半年智能眼镜销量翻倍,小米们成幕后功臣,AR眼镜未来可期?
36氪· 2025-08-27 04:36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1] - 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1] 产品类型与功能演进 - 智能眼镜分为音频拍摄眼镜和AR眼镜两大类别,音频拍摄眼镜为市场销量主力军 [5] - AI眼镜支持语音对话、触控交互,实现智能问答、导航、翻译及拍摄功能 [5] - AR眼镜如Rokid Glasses具备智能提词、实时翻译、导航及多模态交互能力 [13] - 带显示功能的AI+AR眼镜融合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5] 品牌竞争格局 - 小米AI眼镜发布后激活数量突破三万台,创中国AI眼镜销售速度纪录 [7] - 华为、界环、雷鸟等品牌在电商平台销量表现突出 [9] - 手机厂商凭借供应链管理优势获得成本控制和供货保障优势 [7][9] 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 - 雷鸟X3 Pro支持Apple Watch控制、镜腿五维导航、语音及手机控制四种交互方式 [15] - MR头显设备如vivo Vision探索版搭载Micro-OLED 8K屏及骁龙XR2+平台,但零售量同比暴跌25.6% [15] - MR设备需在内容生态、佩戴舒适度及价格方面进一步优化 [15][18] 价格趋势与市场普及 - 基础款智能眼镜价格降至数百元,光波导款售价约两三千元 [19] - 价格下降得益于供应链完善、国家补贴及电商促销活动 [19] - 低价策略加速市场普及,推动智能眼镜成为继手机、手表后的重要科技设备 [19][21]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技术层面需提升续航能力、佩戴舒适度及数据处理性能 [21] - 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仍需提高,需加强用户功能教育 [21] - 行业需建立完善标准与售后体系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22] - 未来智能眼镜将深入生活各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