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用于气候变化监测等领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8 10:50
风云三号08星入轨后称为H星,将接替风云三号D星在轨业务。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22颗风云气象卫星,是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第8颗卫星,主要 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该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装载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和微波温度计等9台遥感仪器, 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的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 今天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 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6次飞行。 ...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23:22
发射任务概述 - 中国于北京时间9月27日20时4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 - 本次任务是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的第17次发射 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7次飞行 [2]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当日实施两次发射任务 包括凌晨在酒泉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 [2] 运载火箭技术特性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 采用固液捆绑中型构型 支持单星和多星串联/并联/堆叠/壁挂/搭载等多样化密集发射模式 [1] - 该火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6.5吨 [1] - 长征六号改已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 [2] 卫星系统应用 - 风云三号08星是中国第22颗风云气象卫星 具备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功能 [2] - 该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的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 [2] - 本次发射的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属于低轨道通信星座系统 [1][3]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3:35
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 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
新华社· 2025-09-26 20:17
9月27日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文章来源:新华社)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6次飞行。 ...
25天9次发射!中国商业航天冲刺“中国版星链”
第一财经· 2025-08-21 05:19
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密集期 - 过去25天内中国完成9次火箭发射 占上半年35次发射任务的25%以上 [3] - 至少5次发射服务于国网星座(GW星座) 该项目是中国版星链 需通过大规模组网实现全球覆盖 [3] - 发射涉及多种火箭型号 包括力箭一号 长征六号改 朱雀二号等 由中科宇航 蓝箭航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研发 [4] 发射成本与发动机技术瓶颈 - 当前国内卫星发射成本高达每公斤15万元 500公斤级卫星发射费用可达7500万元 发射费用可能超过卫星制造成本 [6] - 发动机性能直接决定火箭运力和回收潜力 是降低发射成本的关键环节 [7] - 液氧煤油发动机面临高温结焦技术难题 液氧甲烷被认为更适合火箭复用 [8] - 星梭科技约30%创新投入集中于发动机技术研发 [8] 技术路径与国际对标 - SpaceX猛禽发动机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 以液氧甲烷为推进剂 比冲更高 大幅提升运力 [9] - 国内多家机构正在研发全流量补燃技术 包括蓝箭航天和体制内机构 [9] - 星梭科技研制200吨级液氧甲烷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猛犸一号" 海平面推力240吨 比冲330秒 可推动超1000吨火箭起飞 [9] 回收技术与运力提升 - SpaceX通过重复使用技术使猎鹰9号单次发射成本从9000万美元降至3000万美元 降幅超60% [12] - 星梭设计新一代火箭起飞重量超1000吨 是猎鹰9号两倍 运力提升至40吨可使整体发射成本降低50%以上 [12] - 大推力火箭需探索新回收方式 传统支撑腿方案可能无法保证结构安全 [13] 研发挑战与实验方法 - 大运力火箭研发需大量仿真实验支撑 以降低实际实验风险与成本 [14] - 采用数字孪生与地面仿真实验相互验证方式 数字孪生可模拟燃烧细节 地面实验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 [14] - 星梭科技团队计划从60人扩至200人 一半专注可回收火箭整箭研发 一半聚焦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 [15] 行业风险与资本动向 -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火箭飞行异常 任务失利 涉及商业低轨卫星组网 [17] - SpaceX星链服务曾中断超两小时 全球超6万用户报告网络连接问题 [17] - 星梭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计划第四季度完成全流量补燃发动机关键部位点火试验 [18] - 极光星通完成A3轮融资 资金用于低轨星座组网卫星研发和在轨技术验证 [18] 市场前景与商业化路径 - 未来三年最大市场订单将来自卫星组网 满足低轨卫星星座建设需求 [19] - 低成本大运力是商业航天发展关键地基 为太空旅游 洲际航行等延伸应用奠定基础 [19] - SpaceX转型为太空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 星链拥有460万用户 其中440万为住宅用户 单用户平均收入约2000美元 [18]
中国航天实现一天两发
齐鲁晚报· 2025-08-18 21:09
航天科技集团发射动态 - 北京时间8月17日22时15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 当天下午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这是中国航天在不到24小时内的第二次发射 [1]
商业航天领域将培育出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证券日报· 2025-08-18 16:14
行业发射活动与能力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航天科技实现一周三发高密度组网节奏 [1]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验证高频次发射能力 年度发射能力有望达到60发以上 [2]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新建三号四号两个发射工位 年度发射能力均为16发 [2] 市场规模与产业集群 - 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1] - 商业航天领域有望培育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1] - 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持续加速 2025至2026年主要星座迈入发射加速阶段 [4] 技术发展与成本降低 - 朱雀三号目标将发射成本从4-5万元/千克降低到2万元/千克 [3] - 天龙三号发射价格已降低到2万元/千克 成本效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3] - 力箭二号和力箭二号重型单位发射成本分别为3万元/千克和1.5万元/千克 [3]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力 [1] - 火箭可回收技术突破使单位发射成本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3] 资本投入与融资活动 - 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10亿元 [3] - 资金用于卫星互联网地面基础设施研发和批量化生产 [3] - 蓝箭航天 江苏屹信航天 中科宇航均已启动上市辅导 [3] - 商业航天IPO融资进程持续加速 [4] - 市场资金涌入商业航天赛道降低产业化探索压力 [4] 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 - 沿海加内陆互补发射网络形成 火箭发射速度持续加快 [2] - 地面段发射工位火箭端技术持续演进反哺发射进程提速 [4] - 卫星段地面段以及火箭等相关产业链环节迎来发展机遇 [4] - 2025年将见到更多运载火箭重复发射和低轨卫星组网 [4]
产业与资本共振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3:59
发射活动与成就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于8月17日22时1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于8月17日16时5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航天科技实现"一周三发"高密度组网节奏 创下我国低轨卫星星座连续发射新纪录 [1] 市场规模与产业前景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突破万亿元 有望培育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持续加速 2025-2026年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等主要星座进入发射加速阶段 [4] - 商业航天正迎来产业与资本双重爆发 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10亿元 [3] 发射能力建设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实现"接力"发射 验证高频次发射能力 [2] - 海南发射场二期新建三号、四号发射工位 年度发射能力均为16发 总发射能力有望达60发以上 [2] - 国内商业航天发射工位在运营18个 在建7个 合计25个 另有宁波、凉山、阳江发射场处于预备发展阶段 [2] 成本与技术突破 - 猎鹰九号单位发射成本约3000美元/千克 中国商业火箭控制在3万元/千克以内 载荷达10吨及以上 [3] - 朱雀三号目标将成本从4-5万元/千克降至2万元/千克 天龙三号已实现2万元/千克 [3] - 力箭二号单位发射成本3万元/千克 力箭二号重型降至1.5万元/千克 [3]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提升运力 [1] 企业融资与上市进展 - 蓝箭航天、江苏屹信航天、中科宇航均启动上市辅导 向A股发起冲刺 [4] - 航天驭星C+轮融资4.3亿元 用于卫星互联网地面设施研发和全球化建设 [3] - 市场资金进入商业航天赛道 降低产业化压力 加速商业闭环实现 [4] 产业基础设施发展 - 沿海与内陆发射网络互补形成 火箭发射速度持续加快 [2] - 地面段发射工位和火箭技术持续演进 反哺卫星互联网发射进程提速 [4] - 2025年下半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力箭二号、智神星一号等新型可回收火箭将首次试射 [2]
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
科技日报· 2025-08-18 01:12
航天科技集团发射任务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于8月17日16时5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 [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 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1]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 为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 [1] - 具备发射多种类型 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 [1] - 7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为3吨 [1]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9次飞行 [1]
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实现一天两发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00:23
发射任务详情 - 北京时间8月17日22时1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 [1][3]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且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3] - 长征六号改为两级半构型火箭 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6.5吨(轨道高度500公里) [3] 火箭技术特性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3] - 可满足单星、多星的串联、并联、堆叠、壁挂、搭载等多样化密集发射需求 [3] 发射频率与历史 - 本次是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第15次发射 [3] - 本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0次飞行 [3] - 中国航天在不到24小时内完成两次发射(含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长征四号丙任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