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期保
icon
搜索文档
“银期保”为大豆种植筑起一道风险防线
期货日报网· 2025-09-18 17:38
2024年对嫩江市科洛镇科洛种植专业合作社(下称科洛合作社)的负责人穆道琛来说,本是充满期盼的 一年,然而他却差点遭遇一场"滑铁卢"。 2024年,嫩江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40天的旱灾,大豆生长受阻,最终科洛合作社种植的6万亩大豆, 平均单产降至0.0922吨/亩,较预期大幅减产16.17%。 干旱不仅导致大豆减产,更影响了豆粒的品质。当地大豆现货价格跌至约1.75元/斤(3500元/吨),产 量、价格遭遇"双杀",这让规模化种植投入巨大的科洛合作社面临巨大的资金链压力和经营困境。 然而,与以往只能"看天吃饭"、被动承受市场波动不同,这次科洛合作社手中多了一件"秘密武 器"——"银期保"。2024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黑龙江嫩江大豆"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在当地 实施。该项目由国投期货牵头,联合宏源期货、渤海期货、广州金控期货参与,太平洋财险黑龙江分公 司承保,项目引入嫩江农村商业银行提供300万元贷款支持,引入嫩江市丰瑞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开展基 差收购,为科洛合作社的大豆种植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风险防线。 升级"保险+期货": 打造全链条农业风险保障生态圈 嫩江市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之一,2024年大豆 ...
金融工具成农民稳收增收“新农具”
期货日报网· 2025-09-17 20:24
黑土地上,圆滚滚的大豆尽情享受着阳光最后的滋养。秋收将至,李富强正忙着检修拖拉机、联合收割 机等农具,以确保后续收割工作顺畅进行。作为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 富强承载着236户社员的信任与期望。 为了保障产量和价格稳定,他不仅努力提升种植技术、采购大型农机、建设烘干塔,还注意到了金融工 具在稳定农业收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连续三年参加了大商所推出的"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在涝灾和市 场价格波动中,成功规避了减产损失和销售风险,为合作社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对风险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2012年,乘着国家对组建千万元级大型农机合作社的政策东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李富强成功带动 236户村民组建起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黄澄澄的大豆塞满了当年236 户村民的粮仓,原本的质疑声被丰收的喜悦所取代。 具体来看,在2024年"银期保"项目中,工商银行在实际放款过程中,为贷款农户开通了绿色通道,并给 予了较为优惠的利率,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3.7万亩大豆参保,2位借款人共获得340万 元贷款;李富强负责的另一家合作社——北安市金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6.3万亩大 ...
中信银行:以金融之力绘就“三农”新图景
环球网· 2025-08-19 12:02
核心观点 - 中信银行通过差异化服务模式和集团协同优势 精准支持乡村振兴关键领域 涉农贷款规模接近5000亿元且增速显著 成为唯一获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优秀档"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2][4][5] 业务规模与增速 - 截至今年7月末涉农贷款规模接近5000亿元 贷款增速超10% [1] - 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超13% [2] - 支农贷款增速超12% [4] 创新金融产品 - 在黑龙江创设"粮农贷"产品 截至2025年2月惠及3000多户农户 覆盖北大荒集团超60%农场 累计投放金额达15.62亿元 [2] - 在大连落地股份制银行首笔"银期保"项目 通过保单订单提供低息贷款 创新解决农户融资难点 [2] - 在浙江创新"共富贷"融资模式 累计支持超13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4] 集团协同体系 - 联合中信建设 中信农业等集团子公司构建"融资 融智 融产 融建 融销"五融协同服务体系 [3] - 在福建通过集团协同为村镇污水处理项目融资2.4亿元 建成标杆性工程 [4] 产业赋能成效 - 在信阳通过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茶产业 直接惠及万千种植户 [5] - 在青海发放350万元专项贷款支持青绣产业 预计新增50个就业岗位 带动200余名绣娘年均增收超万元 [5] - 创新出台《"新农人"客群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覆盖生产经营全周期需求 [5]
规模种粮主体谁来护航
金融时报· 2025-08-14 02:54
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 科洛合作社2024年粮食种植规模扩大至近15万亩,较去年翻一番,承租地延伸至黑河市[1] - 革命合作社农机和农用设备资产价值超过1亿元,培养出一批科技示范户[1] - 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在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同时,为中小规模农业主体提供示范[2] "银期保"模式创新 - 大商所2023年引入银行和收粮企业形成"银期保"模式,保障品种扩展至大豆、玉米[2] - "银期保"通过五方协议实现资金闭环,收粮企业优先偿还贷款,保险赔款作为补充[16][17] - 2024年模式优化:二次点价期从2个月延长至6个月,支持分批点价[20][22] 规模化种植经营挑战 - 科洛合作社2024年土地租金加农资支出超1亿元,地租平均每亩提高100元[5][6] - 2020年台风导致科洛合作社3.5万亩玉米受灾,革命合作社也受较大影响[7] - 传统贷款模式下规模化主体增信困难,当地农商行种粮信贷上限300万元[9][17] 金融工具应用成效 - 科洛合作社2020年通过"保险+期货"获2000多万元赔付[13] - 2024年科洛合作社通过"银期保"获260余万元理赔,革命合作社获48万元额外收益[21][22] - 中信银行和工行2024年向科洛合作社提供合计600万元增信贷款[16][17] 产业链协同机制 - 收粮企业通过基差订单锁定粮源,提前预计收购成本[15] - 保险公司提供预保单,银行基于保险金额和订单合同放贷[16] - 大商所2024年调整资金结构,保费补贴比例由70%/50%下调至30%[22]
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期货市场贯通联农带农新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41
期货市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解决"融资难、卖粮难、风险大"三大难题,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支持 [1] - "银期保"项目为农户提供从种到卖全流程保障,覆盖范围从黑龙江扩展至全国,点价期限由2个月延长至6个月,农户可通过二次点价机制分享粮价上涨红利 [1] - "订单+期货"模式显著提升农户风险管理意识,龙头企业推出"夏季一口价"与"增收宝"组合模式,农户支付小额权利金即可享受后期粮价上涨收益 [2] 期货定价机制重塑产业链价值 - 期货价格成为农业产业链价值分配关键枢纽,源发物流以远期期货价格为锚点制定销售合同,2023年农户姚玉柱通过锁定0.93元/斤玉米售价逆势增收20万元 [3] - 2024年姚玉柱再次增收11万元,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至6000亩,"卖粮前必看期货价格"成为经营准则 [3] - 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功能转移市场风险,基差走强时平仓获利,基差走弱时进行实物交割,解决"卖粮难"问题并为下游锁定低价优质粮源 [4] 交割库功能升级与资源整合 - 交割库从实物交收节点升级为资源整合平台,象屿农产以绥化、北安、富锦三地交割库为支点串联种植、收储、贸易等环节,年粮食经营量超350万吨 [6] - 源发物流依托交割库吸引陕西粮农集团、北大荒集团等进驻青冈县,打造"百亿玉米产业园",形成"龙头企业+交割库+合作社"产融结合新范式 [6] - 截至2025年6月底,大商所在黑龙江设38家交割库,覆盖大豆、玉米等主产区,促进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深度融合 [6] 金融创新破解农业融资难题 - 源发物流推出"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引入金融机构为农户等提供资金支持,协调农担公司和银行解决资金问题 [7] - 嫩江市科洛种植合作社通过"银期保"项目获工商银行、中信银行600万元低息贷款,种植面积从8万亩扩至15万亩,贷款利率从6%降至约3% [8] - 期货市场通过基差点价、收入保障、仓单融资等模式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 [9] 期货工具推动农业强国战略 - 期货市场从风险管理工具升级为农业全产业链整合纽带,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战略高度契合 [9] - "银期保"和"订单+期货"串联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成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生动实践 [9] - 期货价格成为农户卖粮决策科学参考,交割库串联南北产销市场,期权组合保障农户生产投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 [10]
“银期保”打造覆盖农作物全周期综合保障方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0:02
银期保项目模式创新 - 项目采取"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为农户提供从种到卖的全周期综合保障方案 [1] - 相较于传统"保险+期货"项目,增加了二次点价环节,使农户能享受后期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1] - 通过"收入险+期货"模式,综合考虑产量和价格波动的双重影响,为农户提供双重保障 [2] 项目参与方收益 - 农户通过购买收入保险降低价格下跌和产量损失风险,同时获得银行低息贷款 [3] - 保险公司通过场外期权将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分散系统性风险 [3] - 银行基于保单和订单提供低息贷款,还款来源与保险赔付、粮款挂钩,降低坏账率 [3] 项目实施效果 - 黑龙江省嫩江市科洛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两家银行共600万元贷款,种植面积从8万亩扩大到15万亩 [1] - 2024年新季玉米大豆上市后价格低于预期,项目为合作社6万亩大豆提供260万元理赔 [2] - 农户通过项目提前锁定订单和保底价,降低经营风险并提高市场意识 [3] 项目运作机制 - 实现"保险+期货+信贷+订单"联动,形成风险闭环管理 [3] - 农户与收储企业签订远期收购协议,锁定销售渠道 [3] - 通过市场化手段将风险从农户转移至期货市场 [2]
申银万国期货服务“三农”再添“新样本”
期货日报网· 2025-07-09 02:22
项目背景与启动 - 2025年大商所新疆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成功出单,这是新疆首次开设该类项目 [1] - 2025年3月大商所决定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银期保"种收专项作为重点项目获得多家机构重视 [1] - 4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新疆分公司联合建信期货、申银万国期货等机构设计塔城市玉米"银期保"项目 [1] 项目模式与特点 - "银期保"是"保险+期货"的升级版,2023年由大商所推出后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业务模式 [1] - 项目采用"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模式,系统性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参与 [1] - 项目玉米总投保面积3万亩,项目金额4800万元 [1] - 模式在玉米种植收入保险基础上,帮助种植户解决融资难和售粮难问题 [1] 模式创新与优势 - 传统"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向农户提供保险,期货公司进行风险对冲 [2] - "银期保"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引入银行和涉农龙头企业,提供从种到卖的全程保障 [2] - 项目叠加收购方与农户签订远期订单合同,提前锁定销售渠道并为收入兜底 [2] - 银行可放心给农户贷款解决融资难题,期货公司还提供"二次点价"机会促进增收 [2] 未来发展 - 申银万国期货将持续深化"银行+保险+期货"模式创新 [2] - 公司将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2] - 未来将积极对接各方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2]
新疆首个玉米“银期保”项目获批
搜狐财经· 2025-05-10 04:49
项目背景 - 2025年新疆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获得大连商品交易所立项批准 这是新疆首次开设该项目 [1] - 大商所2025年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 包括生物育种专项 "银期保"种收专项和饲料养殖专项 [1] - 中华联合财险新疆分公司联合建信期货设计了2025年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计划书 [1] 模式创新 - "银期保"是"保险+期货"的升级版 2023年在大商所推出后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工具 [1] - 传统"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向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险 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1] - "银期保"在"保险+期货"基础上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 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保障 [2] 运作机制 - 通过"保险+期货"叠加收购方与农民签订远期订单合同 提前确定销售渠道为农民收入兜底 [2] - 银行基于该保障为农民提供贷款 解决种植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2] - 期货公司利用衍生工具提供二次点价机会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 项目意义 - 将银行信贷纳入服务体系 解决各类农业主体的资金需求 [2] -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为农民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2] - 完善金融服务链条 提升服务效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