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搜索文档
鹰普精密涨超10%创新高 关税顺畅传导美国客户 公司进入AIDC及机器人产业链
智通财经· 2025-09-29 03:41
消息面上,鹰普精密本月初发布公告称,额外关税的影响并不如先前公告的广泛,原因包括:集团大部 分美国客户均已同意承担全部或大部分近期新征的额外关税,而部分之前被纳入新关税清单的产品编 码,经确认由于没有钢铝成分,所以不需缴交额外关税。据悉,8月15日,美国曾宣布扩大钢铁和铝关 税实施范围。 兴证国际发布研报称,鹰普精密产品用于大马力发动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休闲娱乐船舶、乘用 车、商用车、航空、能源、医疗等多个行业,整体需求稳中向上,其中大马力发动机、机器人等细分场 景景气度高并具备较高利润率。AIDC拉升大马力发动机需求,公司为卡特彼勒、康明斯等提供大马力 发动机的砂型铸件缸体,上半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3%至5.3亿元,收入占比21.8%。此外,公司 进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供应链,并与海外人形机器人公司洽谈合作,提升长期空间。 鹰普精密(01286)早盘涨超10%,高见4.46港元,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涨8.91%,报4.4港元,成交额 1196.26万港元。 ...
手术机器人专家交流
2025-09-26 02:2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手术机器人领域 涵盖腔镜、单孔腹腔镜等细分产品类型[1][16] * 涉及公司包括微创医疗(远程手术技术发展迅速 积累丰富临床数据) 康多医疗(耗材可复用以降低成本) 金风医疗(推出国内首款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天智医疗(完成AI自主手术)[16] 以及进口品牌代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第五代产品力反馈与算力提升显著)[2][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现状与挑战** * 国产手术机器人远程系统已成熟 得益于5G网络发展 已成功实施多例跨国远程手术[11] 但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构成挑战 需加强网络可靠性及故障防护[1][11][12] * 临床可靠性较高 故障率较低[13] 但存在电机驱动关节故障、镜头起雾、传感器信号丢失及线缆被扯掉等常见问题[1][13] 内窥镜配合电刀使用时可能出现图像干扰[13] * 硬件底层设计多参考达芬奇系统[16] 但核心零部件(如高端伺服电机系统)主要供应商集中在日本、德国和美国 国内产品性能及可靠性存在差距[8] * 长时间使用下图像和操作精准度总体稳定[1][14] 但维修保养成本较高[1][14] 设备使用寿命受机械臂性能影响显著 厂商规定寿命5-10年不等[14] 进口电机和减速器寿命达2万小时 国产设备约1万小时[14] 消毒高温过程也会缩短元件寿命[15] **技术开发难点与提升空间** * 腔镜手术机器人开发难点在于模拟医生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多自由度[2] 模拟医生视觉系统实现3D视野(高清晰度要求高传输速率)[2] 以及模拟脑部逻辑判断所需的低延迟、高同步性系统设计[2] 国内认证机构分散也增加开发难度[2] * 国产企业提升空间在于多自由度与灵活性、力反馈技术、改善3D模拟中的延时与眩晕感 以及优化系统级延时和同步性[2][3] * 操作性差异源于产品设计(参考进口但无法深入剖析内部)、核心零部件性能(进口产品临床数据与自研能力更优)及生产工艺成熟度(需自行搭建工厂并数据校准)[4] 弯道超车需扩大市场覆盖至县级医院获取更多临床验证 并通过柔性自由度模拟、视觉反馈提升及引入AR技术来提升[4] * 单孔手术机器人开发难点在于机械设计和硬件布局 需将多个驱动系统整合到一个模块 对硬件驱动、热设计及安全规范设计要求极高[16][17] 在有限空间内布局布线和极细线缆设计是重大挑战[17] **创新与差异化机会** * 第五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力反馈系统能让医生感受器械对组织施加的力量 避免组织损伤并提高缝合精度 算力提升支持更复杂数据计算和AI融入[2][10] 硬件开发难点在于小器械空间内集成传感器并解决电磁干扰 确保3D视觉与力反馈信息同步[10] * 国产企业独特创新包括微创医疗的远程手术、康多医疗的可复用耗材、金风医疗的单孔腹腔镜技术以及天智医疗的AI自主手术能力[16] **其他重要内容** * 腔镜手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包括驱动系统(电机及控制器)、高精密传感器(力/位置传感器)、高清晰度激光传感器、算法模块(图像处理、运动控制)、系统总线及通信模块、硬件结构组件(机械臂、多自由度关节)[5][6][7][9] * 为提升可靠性 需增加冗余传感器 加强抗干扰设计测试 对线缆等易损部件进行严格耐久测试(关节部分需达500万次甚至1000万次以上) 并建立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进行全面测试验证[1][13] * 需提高设备自身耐用性 优化维护流程 采用更先进耐用材料与技术以降低维修保养成本[1][14]
复星医药:药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2025华夏ESG实践十佳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3 09:5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为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直接运营制药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 医疗健康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并通过联营公司覆盖医药商业领域[1] - 核心业务覆盖美国 欧洲 非洲 印度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形成开放式全球化药品创新研发体系[1] - 研发聚焦肿瘤(实体瘤 血液瘤)和免疫炎症核心治疗领域 重点强化抗体/ADC 细胞治疗 小分子三大核心技术平台[1] 创新研发与产品成果 - 采用自主研发 合作开发 许可引进 产业投资等开放式创新模式推动技术转化[2] - 推出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 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汉曲优® 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汉斯状®[2] - 罕见病领域已有5款治疗药物上市 在研罕见病适应症达10项 创新药复迈宁®获批双适应症填补罕见肿瘤治疗空白[2] 技术引进与本土化 - 奕凯达®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截至2024年底累计惠及超800例淋巴瘤患者[3] - 2023年10月首台国产达芬奇手术系统落地 中国成为美国外全球唯一达芬奇主机生产基地[3] - 2024年6月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启用 加速手术机器人国产化 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境内和港澳地区超67万名患者提供治疗[3] 全球化医疗贡献 - 注射用青蒿琥酯为WHO推荐重症疟疾一线药物 截至2024年底累计救治超8000万重症疟疾患者[4] - 2025年5月科特迪瓦园区一期工程主体封顶 提升非洲地区药品可及性与可负担性[4] - 通过药品供应 技术培训和本地化生产支持非洲公共卫生能力提升[4]
快讯|Agility Robotics全身控制基础模型揭秘;印度学校设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教学;日本7-Eleven试用机器人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5 09:08
1、 日本7-Eleven试用机器人 外媒报道,日本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店7-Eleven已开始试用机器人员工,以解决该国严重的工人短缺问题。 该公司东京的一家便利店将率先测试这些自动机器人,它们可以执行堆放货架和清洁窗户等任务,该公司 希望未来能够全面推广该机器人。今年早些时候,7-Eleven还开始在东京的人行道上测试使用四轮机器人 的送货服务。目前,日本正面临卡车司机短缺的问题,而且顾客年龄较大,难以前往商店。送货机器人试 验将持续到2026年2月,之后该公司将决定更广泛地推广该服务。7-Eleven运营主管Hiroki Takei在与当地 媒体分享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提高生产力,创造一个可以挑战自我、创造新的产品组合和 服务的环境。" 2、 优傲机器人推出UR8 Long UR机器人在芝加哥FABTECH展会上宣布推出其最新型号UR8 Long。该机器人专为高要求和空间受限的 工业应用而设计,现已开放订购,预计将于10月开始发货。UR8 Long拥有1750毫米(68.9英寸)的作业 半径和纤薄轻巧的设计,有效载荷为8公斤(17.6磅),同时在紧凑坚固的框架中提供出色的作业半径、 稳定性和精度 ...
县城医院的未来,正在易主
虎嗅APP· 2025-08-30 03:25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长期被美国直觉外科公司垄断,其达芬奇系统占据约60%市场份额并构建了技术与商业壁垒 [4][7] - 中国本土企业正从技术研发、临床应用到商业模式全面突围,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 [5][8][9] - 国产设备价格显著低于进口产品,例如博恩思手术机器人价格仅为达芬奇的三分之一左右 [8] 市场潜力与资本表现 -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2026年规模达38.4亿美元,年增速高达44.3% [10] - 2020-2022年行业发生近百起融资,披露总额超200亿元,但2024年融资明显降温,全年仅完成9笔融资 [9][16] - 行业具备高技术壁垒、高成长性和高利润率特征,直觉外科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0%,净利率超20% [10] 商业化挑战 - 医院采购流程漫长,涉及跨年度立项、预算申报与采购程序,显著拉长销售周期 [17] - 终端使用成本高昂:机器人手术开机费1万~4万元,总费用较传统手术高2万~5万元,患者自费比例超70% [18] - 医保覆盖有限,仅5省市将部分术式纳入医保且报销比例最高50%,全国性政策尚未出台 [18] - 培训体系不完善:操作培训需3~6个月,基层医生年手术量普遍低于50例,全国仅12家三甲医院获批国家级培训中心 [19] -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机制尚未明确,影响医院推广意愿 [19] 企业战略调整 - 头部企业转向差异化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例如图迈机器人新增力反馈技术,雅客智慧推出首台自主式口腔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系统 [22][23] - 市场策略下沉基层:2025年1~5月国产手术机器人中标量同比增长82.9%,县级医院新增装机量一季度即等同2024年全年总和 [24] - 政策支持设备下沉,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腔镜手术机器人配置证向中西部及基层倾斜 [24] - 加速出海布局:微创机器人2024年营收2.57亿元(同比增长146%),国际市场取得超20台商业化订单;精锋医疗全球累计订单突破70台,海外进入近20个国家 [26] 技术发展现状 - 国产企业逐步突破精密制造、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核心壁垒,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8] - 创新产品持续涌现,例如昂泰微精推出全球最微型显微手术机器人,实现在狭小空间的精准操作 [23]
复星医药ESG实践引领行业:创新驱动与责任担当的双重奏|华夏ESG进阶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8-28 05:53
ESG发展趋势 - ESG从自愿披露转向强制披露,从边缘议题成为核心战略,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判断长期价值的关键维度[2]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突破45%,较2023年的41.86%和2022年的36.47%实现连续增长,央企披露率高达98.3%[3] - 政策驱动ESG信披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财政部预计2030年建成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5] 政策监管进展 - 2024年4月三大证券交易所同步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部分上市公司最晚在2026年披露2025年度报告,首次将ESG披露与指数成分股挂钩[4] - 香港联交所修订气候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收紧双重上市企业的披露标准[5] - 财政部将就《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公开征求意见,规范第三方机构服务行为[5] 市场规模数据 -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ESG公募基金规模达4098.65亿元人民币,可持续理财产品存量1880亿元,ESG股权基金规模约6861亿元[5] 复星医药ESG实践 - 公司连续17年披露ESG实践,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级,入选2025《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医药企业[2] - 自主研发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累计惠及超1000位淋巴瘤患者,抗疟药产品累计救治全球超8400万重症疟疾患者[8] - 在非洲举办超2500场医药培训覆盖4.1万人次,启动价值1000万元抗疟药品捐赠项目[8] 社会责任贡献 - 通过"乡村医生项目"守护2.5万名村医惠及300万农村家庭,"粉蓝丝带公益行"两癌筛查项目惠及超1.6万人次[9] - 近三年公益捐赠总额超3亿元人民币,2025年以准会员身份加入制药供应链倡议组织(PSCI)[9] 环境管理成效 - 2024年投入约1.1亿元人民币用于环保设施,实现节电1345万度、节天然气27万立方米、节蒸汽7307吨,对应减少碳排放10196吨[10] 公司治理架构 - 构建由董事会及ESG委员会、ESG管理委员会、ESG工作小组组成的三层治理架构,确保对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监管[10] - 积极响应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要求[10]
下沉、出海、卷技术,国产手术机器人等待价值回归
钛媒体APP· 2025-08-27 09:49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手术机器人技术从科幻场景快速照进现实 以达芬奇系统为代表让微创方法实施复杂外科手术成为可能[1][3] - 直觉外科公司长期垄断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 占据约60%份额 其达芬奇系统构建了技术与商业壁垒[3][5] -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2026年规模达38.4亿美元 增速高达44.3% 市场处于爆发前夜[9] 国产企业崛起与技术进步 - 国产手术机器人价格仅为达芬奇三分之一左右 以价格优势切入市场[7] - 国内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壁垒 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 2020-2022年行业融资总额超过200亿元[7][8] - 国产企业通过差异化创新构建竞争力 如图迈机器人新增力反馈技术 雅客智慧推出自主式口腔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系统[19] 资本市场表现与融资环境 - 天智航2020年科创板上市首日暴涨超十倍 股价一度突破140元 但目前已回落至20.43元左右[11] - 2024年手术机器人赛道融资明显遇冷 全年仅完成9笔融资 较往年火热场面大幅降温[13] - 资本市场对亏损容忍度降低 投资者更注重确定性 成功融资企业均取得确定性进展如海外订单或临床试验完成[13] 商业化挑战与瓶颈 - 医院采购流程漫长 需跨年度立项申报 显著拉长企业销售周期[15] - 机器人手术开机费1万-4万元 总费用较传统手术高2万-5万元 患者自费比例超70% 医保覆盖有限[16] - 培训周期需3-6个月 基层医生年手术量低于50例 全国仅12家三甲医院获批国家级培训中心[16] -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机制尚未明确 影响医院推进机器人手术的积极性[16] 市场策略调整与出海进展 - 企业转向基层医疗市场下沉 2025年1-5月国产手术机器人中标量同比增长82.9% 县级医院新增装机量大幅提升[20] - 政策推动设备下沉 国家卫健委简化审批流程 扩大配置证覆盖范围 重点向中西部及基层医疗机构倾斜[20] - 出海成为重要增长路径 微创机器人2024年营收2.57亿元同比增长146% 国际市场取得超20台商业化订单[23] - 精锋医疗全球累计订单突破70台 海外订单超30台进入近20个国家 完成规模化出海跨越[23]
复星医药: 复星医药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6:24
根据提供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内容,以下是复星医药的关键要点总结: 公司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同比下降4.63%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61亿元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34亿元,同比增长11.90% [4] - 研发投入共计25.84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17.17亿元 [15] 业务板块收入结构 - 制药业务收入139.0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1.24%,同比下降5.29% [16] -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收入19.55亿元,占10.02%,同比下降5.51% [16]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收入35.92亿元,占18.41%,同比下降1.83% [16] - 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 [15] 创新研发与产品进展 - 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品共5项适应症于境内外获批 [14] - 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获批用于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儿童青少年I型神经纤维瘤病,填补国内罕见病肿瘤治疗空白 [11][19] - 复妥宁(枸橼酸伏维西利胶囊)获批用于HR阳性、HER2阴性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 [11][19] - 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抗PD-1单抗)在欧盟、英国、印度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12][20] - 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于中国境内获批 [11] - 57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获批上市(境内32个、海外25个) [24] 国际化战略与合作 - 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美国桥接试验已开设逾100个试验中心 [22][25] - 与沙特Fakeeh Care Group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创新产品在沙特落地 [25] - 复宏汉霖达成多项对外许可,包括将HLX15授权给Dr. Reddy's在美国及欧洲商业化,将斯鲁利单抗授权给Alvogen Korea在韩国商业化 [27] - 授予Expedition全球范围开发、生产及商业化XH-S004(DPP-1抑制剂)的权利,潜在交易总额达6.3亿美元 [27] - 与Cephalon, LLC就FXB0871(PD-1靶向型IL-2融合蛋白)的开发达成战略合作 [28] 生产质量与认证 - 国内控股子公司所有商业化生产线均已通过国内GMP认证,13条生产线通过美国、欧盟、WHO等主流法规市场GMP认证 [7] - 凯林制药原料药生产基地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检查 [29] - 桂林南药再次通过WHO常规GMP检查 [29] - 复宏汉霖相关生产设施通过比利时联邦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GMP符合性检查,符合欧盟GMP标准 [29] 商业化体系 - 中国境内制药业务商业化团队约5,000人,覆盖院内市场、零售渠道等核心科室 [30] - 海外商业化团队超1,000人,覆盖美国、非洲、欧洲等重点市场 [30][31] - 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已被纳入超过110款省市惠民保和超过90项商业保险,备案治疗中心超200家 [26]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累计在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370家医院落户,装机总量超450台,累计服务患者超76万人 [26] 数字化与AI布局 - 自主研发PharmAID决策智能体平台,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场景应用企业Top10" [32] - 在研发决策评估与管线优化方面,信息萃取效率提升50% [32] - 复锐医疗科技推出智能皮肤分析及咨询解决方案Alma IQ诊疗设备及AI个性化医疗及护肤系统Universkin by Alma [34] - 复星杏脉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多科室布局的AI医疗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34]
复星医药2025半年报出炉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优化 坚定创新转型
智通财经· 2025-08-26 12: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1] - 创新药品板块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 [1] 研发投入与创新转型 - 研发投入共计25.84亿元,其中研发费用17.17亿元 [2] - 制药板块研发投入22.95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16.51% [2] - 通过多元模式构建抗体、ADC、细胞治疗、小分子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2] - 2025年上半年4个创新药、5项适应症及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4个创新药、22个仿制药申报上市 [4] 创新管线布局 - 实体瘤领域以斯鲁利单抗、曲妥珠单抗为核心,伏维西利胶囊和芦沃美替尼片获批强化乳腺癌和罕见肿瘤治疗地位 [3] - 血液瘤领域CAR-T产品奕凯达被纳入超过110款惠民保和90项商业保险,覆盖超200家治疗中心 [3] - 免疫炎症领域XH-S004实现中国境外授权 [3] - 慢病与神经领域推出一心坦、旁必福、倍稳等新产品,并引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AR1001 [4] 全球化运营进展 - 海外收入达54.78亿元,占总营收近三成 [5] - 美国本土团队推进斯鲁利单抗商业化筹备,桥接试验开设超100个中心 [5] - 在非洲、东南亚建立6个区域性分销中心 [5]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累计装机超450台,服务患者超76万人 [6] 商业合作与授权 - 授予Expedition XH-S004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全球开发权 [6] - 复宏汉霖达成多项对外许可,加速产品进入欧美、亚太市场 [6] 战略发展目标 - 股权激励计划设定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与创新药品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均不低于19% [2]
复星医药(02196)2025半年报出炉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优化 坚定创新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2: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 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1] - 创新药品板块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1] - 海外收入达54.78亿元 占总营收近三成 [5] 研发投入与创新转型 - 研发投入共计25.84亿元 其中研发费用17.17亿元 [2] - 制药板块研发投入22.95亿元 占制药业务收入16.51% [2] - 股权激励计划设定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与创新药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9% [2] - 构建抗体 ADC 细胞治疗 小分子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2] - 2025年上半年4个创新药 5项适应症及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 另有4个创新药 22个仿制药申报上市 [4] 创新药管线布局 - 实体瘤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斯鲁利单抗 曲妥珠单抗 伏维西利胶囊(复妥宁®) 芦沃美替尼片(复迈宁®) [3] - 血液瘤领域CAR-T产品奕凯达®被纳入超过110款惠民保和90项商业保险 治疗中心超200家 [3] - 免疫炎症领域XH-S004实现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对外许可授权 [3] - 慢病与神经领域推出一心坦® 旁必福® 倍稳®等新产品 并引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AR1001 [4] - 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获批开展 [4] 全球化运营与合作 - 在美国组建本土创新药团队开展斯鲁利单抗商业化筹备 [5] - 斯鲁利单抗美国桥接试验已开设逾100个试验中心 [5] - 在非洲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立6个区域性分销中心 [5]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累计装机超450台 服务患者超76万人 [6] - 授予Expedition XH-S004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全球开发权 [6] - 复宏汉霖达成多项对外许可加速产品进入欧美 亚太市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