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松筹
icon
搜索文档
用户量大降约4800万,腾讯加持的轻松健康还“轻松”吗?
核心观点 - 公司剥离轻松筹业务后用户量大幅减少近4800万 保险业务营收占比显著下降 正通过AI医疗转型寻求港股上市但面临毛利率下滑及技术产出不明朗等挑战 [2][5][6][8][9][10][18] 用户与流量变化 - 活跃用户数量从2022年7050万降至2025年6月2270万 减少4780万 降幅67% [6][7] - 用户流失主因是剥离轻松筹业务导致流量入口缺失 且用户分散于微信等多平台 [6][7][8] - 公司定义活跃用户为年度内登录、浏览或完成交易的用户 认定标准较宽松 [7]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3.94亿元增长至2024年9.45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6.56亿元(同比增长84.7%) [10] - 净利润波动显著:2022年亏损910万元 2023年盈利9720万元 2024年盈利9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盈利8600万元 [10]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82.6% 2023年79.9% 2024年38.3% 2025年上半年32.5% [10] - 毛利率下降主因综合健康服务包毛利率从93.6%降至40.4%(外包服务采购增加)及筛查服务毛利率从93%降至51.6%(现场执行成本上升) [11] 业务结构转型 - 保险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81.5%降至2025年上半年22.9% [14] - 数字综合健康服务成为新重心 产品包括数字医疗研究协助和综合健康服务包 [15] - 保险业务年化保费总额下降:2022年13亿元 2023年12亿元 2024年10亿元 2025年上半年5亿元 [16] - 截至2025年6月 合作58家保险公司 覆盖2620万投保人及2920万被保险人 总保费收入54亿元 [16] AI技术投入与产出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2年5281.7万元增至2024年7203.7万元 但研发占比从13.4%降至2025年上半年5.4% [9] - 研发团队90人 占员工总数43.3% 已注册58项发明专利和39项软件著作权 6个算法完成备案 [9] - 技术实际产出情况未明确披露 市场对技术投入产出比存疑 [9] 客户集中度与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75.4% 2023年71.7% 2024年65.6% 2025年上半年65.9% [15]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年35.1% 2023年25.3% 2024年22.9% 2025年上半年25% [15] 战略与资本运作 - 为符合外资准入政策 2024年6月剥离轻松筹业务至非上市主体 转型AI+健康服务赴港上市 [5][6] - 2025年1月回购Genesis和阳光人寿股份 代价分别为350万美元和684.77万美元 [15] - 股权结构为创始人控制38.94%投票权 IDG持股17.75% 阳光人寿持股10.56% 腾讯持股0.91% [15] - 计划通过战略联盟、投资和收购推动海外扩张 重点关注大湾区及东南亚市场 [16][17] - 收购标的标准为年营收5000万元至5亿元或拥有技术/跨境优势 已筛选超十家公司但未确定具体目标 [17] 行业背景 - 互联网健康平台因业务合规性及外资结构倾向境外上市 如同业水滴公司(美股)和平安健康(港股) [5] - AI医疗市场前景被看好但集中度较低 需尽早抢占市场份额 [4]
轻松健康IPO“暗礁”:明星产品轻松保,进坑易出坑难?|BUG
新浪财经· 2025-03-18 01:01
公司业务与运营问题 - 轻松健康集团旗下轻松保严选产品存在未经用户明确同意的自动扣款行为,消费者熊女士近两年被自动扣款近千元却毫不知情[1][4] - 轻松保严选采用"首月1元"营销策略诱导用户,实际将保费分摊至后期并默认开通自动扣款功能,消费者普遍不清楚费用详情[5] - 退保流程复杂困难,用户遭遇逾期威胁、条款解释不清及持续骚扰催续费等问题[6] - 轻松筹平台存在捐款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符现象,默认勾选"绿色就医通道服务"导致多扣3元费用[12][13] 用户投诉与监管风险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轻松保严选累计1585条投诉,涉及诱导签约、自动续费无通知、退费困难等问题[9] - 轻松筹平台投诉量达1273条,主要针对捐款扣费不透明及默认增值服务[11]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2023年8月叫停"魔方业务",指出其存在产品设计不合规、营销误导、退保率超普通产品30个百分点等问题[11] 财务与用户数据 - 2022-2024年前九个月公司营收分别为3.94亿、4.90亿和6.43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从1.49亿降至7660万元,毛利率由82.6%大幅下滑至43.4%[18] - 保险业务收入占比79.5%(2024年前九个月),但收入规模从2022年3.21亿降至2024年同期2.46亿[18] - 活跃用户从2022年7050万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5000万,流失率达30%[19] 上市策略与业务调整 - 港交所招股书剔除轻松筹和朵尔医院业务,上市主体聚焦健康服务与保险业务,因外资限制政策[19] - 健康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15.2%快速提升至2024年前九个月61.8%,达3.98亿元[18] - 战略转向AI技术,整合DeepSeek并推出Dr.GPT大模型,募资重点投向AI研发与医学平台建设[20] 行业地位与竞争 - 按2023年活跃用户计,公司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市场排名第二[19] - 按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计,在中国独立健康服务市场排名第四[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