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医美

搜索文档
新氧: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48
公司战略转型 - 新氧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为自营轻医美品牌运营商 推出新氧青春诊所品牌 主打高质低价模式 旨在为医美行业提供破局案例 [1][3][4] - 转型动机包括医美行业利润持续走低 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 华韩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62% 奥园美谷亏损达3.49亿元 [4] - 通过全链路整合优化实现高质低价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占比总营收33.3% [5] 业务模式创新 - 青春诊所采用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 包括黄金微针 超声炮 童颜针和玻尿酸等 单价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3] - 通过控制营销成本在10%以下 不推销不办卡策略提高留客率 降低获客成本 实现价格让利 [7] - 医生实操量达每月330个项目 年均超4000个项目 通过大量培训形成操作肌肉记忆保障安全 [9][15] 行业竞争格局 - 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22年增长5.8% 预计2030年达4157亿元 [7] - 上游厂商竞争加剧 从爱美客 华熙生物扩展到四环医药 华东医药 乐普医疗等企业入局 [7] - 中国医美机构中超90%为中小型机构 2024年下半年专科医美机构约21000家 其中近3/4未在主流平台注册 [9] 产业链整合 - 2021年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切入医疗器械领域 2022年独家代理中高端玻尿酸品牌爱拉丝提 [7] - 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权争议 青春诊所将艾维岚童颜针定价5999元/支 低于官方指导价1.88万元/支 [6] - 公司主张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和产品力决定 反对上游厂商控价惯例 [6] 门店扩张计划 - 青春诊所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未来将持续扩张 [8] - 二季度预计医美治疗服务收入达1.2-1.4亿元 同比增长337%-410% [5] - 规模效应可倒逼行业规范化发展 任何单店安全问题将影响整体品牌 [9][11]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美消费主体从高净值人群转向工薪阶层 大众化趋势推动轻医美需求增长 [6][7] - 未来将形成两类主流机构:专业医生开设的诊所和大型连锁医美机构 [11][15] - 监管持续强化 2021年八部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美广告执法指南 [10]
上海交大安泰EMBA“E堂大课”,聚焦单身经济新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02
单身经济市场规模 - 中国单身人口超过2.4亿 催生万亿级新经济生态[3] - 单身经济整体市场规模达8万亿 涵盖八个细分产业领域[3] - 宠物经济规模达3500亿 年均增长率超20%[6] 细分产业生态 - 一人食产业以外卖和小份预制菜为主[3] - 一人用产业迷你家电热销[3] - 一宠伴产业犬猫数量突破1.2亿 2023年新生犬猫超1000万[6] - 一人嗨产业短剧2024年市场规模500多亿 预计2027年突破千亿[5] - 一人美产业轻医美和化妆品增长快[3] - 一陪聊产业AI及虚拟陪伴兴起[3] 消费趋势特征 - 单身经济从功能导向转向情绪价值导向[5] - 短剧付费用户比例从2024年1月40.5%上升至2025年2月48%[5] - 宠物经济呈现高端化 细分化 智能化 情感化趋势[8] - 宠物食品占宠物经济48%份额[6] 营销策略方向 - 针对单身经济采用SEE营销策略:构建单身场景 传递情感共鸣 强化交互体验[5] - 企业需创新产品和服务抓住历史性机遇[11]
2025年中国医疗美容细分市场分析:轻医美市场贡献过半
前瞻网· 2025-07-07 04:14
轻医美市场概况 - 轻医美指无创或微创非手术医学手段包括注射类光电类等项目重医美则指外科手术类医美服务如五官整形胸部整形等 [1] - 2024年轻医美贡献整体医美市场超过一半市场规模超越重医美成为主流美容方式光电类注射类是主要项目构成 [2] 市场渗透与消费意愿 - 未来一年有34%消费者有轻医美消费计划较上年增长36%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为新增量人群 [4] - 未来平均消费计划消费24个项目同比增长14%抗衰紧致是最重要需求美白提亮肤色紧随其后 [7] 热门产品与消费趋势 - 针剂类和光电射频类产品是轻医美人群兴趣主力超声类如超声炮快速发展跻身热门产品榜单 [5] - 超过一半轻医美消费者优先以需求出发组合项目需求主导消费方式下项目选择数量不降反增 [7] 消费人群特征 - 存量人群中资深客群占比35%是轻医美市场基石增量人群中高线小白客群占38%面部抗衰是主要需求 [10] - 高线小白客群对机构服务和品质要求全面关注产品安全靠谱强调整体体验感 [10]
人民财评:“轻医美”,乱象迭出谁担责?
人民网· 2025-05-27 01:01
行业现状 - "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不断增长,成为医美界的"轻骑兵",但频现乱象,让消费者备受伤害 [1] - 一些医美机构铤而走险,信奉"富贵险中求",在硕大利益蛋糕面前追求畸形利益 [1] - "轻医美"已成为医美领域投诉重灾区,折射监管相对滞后 [2] 行业问题 - 医美机构抓住消费者心理,声称"变美像喝咖啡一样简单",用不开刀、恢复快、费用低等宣传吸引消费者 [1] - 从"低价引流"到使用来路不明的问题产品,一些医美机构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 [1] - 非法机构涉入其中,存在经营资质不全、收费不透明、价格不公示等情况 [1] - 一些医美机构故意规避规定,打擦边球,管理部门缺乏主动监督意识 [2] 监管措施 - 2023年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2]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对医疗广告监管执法的原则和具体监管规则作出细化规定 [2] - 重申医疗广告违法情形有关行刑衔接内容,规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责任义务 [2] 行业建议 - 强化全链条监管,建立"黑名单"信用惩戒机制 [3] - 改变行业生态失衡与监管相对滞后的态势 [3] - 消费者需消除认知误区,跳出"审美"陷阱 [3]
人民财评:“轻医美”,“小而美”变“伤不起”
人民网· 2025-05-26 06:34
行业概况 - 国内医美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轻医美"成为主力军 [2] - "轻医美"指通过注射、光电、生物技术实现皮肤管理和抗衰,相比手术整形创伤小、恢复期短、风险低,相比生活美容效果更明显 [2] - 行业受众广泛,从老年人到青少年都对"轻医美"有需求 [2] 行业乱象 价格问题 - 部分医美机构定价混乱,如除皱针保妥适低价仅需几百元,高价可达七八千元 [3] - 热玛吉、超声炮等项目收费动辄数万元,存在"饥饿营销"嫌疑 [3] - 存在隐形消费问题,机构通过免费或低价广告吸引客户后推荐额外服务,导致最终花费远超预期 [3] 宣传问题 - 医美机构普遍存在夸大效果现象,如声称"永久除皱""无痛减肥"等不实宣传 [3] - 存在伪造资质证书、虚假宣传医师资质、超范围经营等问题 [3] - "黑医美"在居民楼等隐蔽场所非法经营 [3] 安全问题 - 行业存在无资质操作、操作不规范、设备和产品不合格等问题 [4] - 导致"美容变毁容"、"要美变要命"等事故频发 [4] - 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声誉 [4] 行业发展趋势 - "轻医美"行业需要加强规范,从拒当"医美刺客"、扫净"美丽陷阱"开始 [4] - 行业长期发展需以"医"为基石,确保安全性和规范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