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兰水光

搜索文档
九款童颜针大乱斗的「渔翁」现身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18 16:5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3.79亿元同比下滑7% 净亏损0.36亿元 [2] - 平台信息服务业务收入1.35亿元同比下滑超1/3 [10][11] - 线下医美连锁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超400% 首次超过平台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4][12][13] 业务转型进展 - 线下医美连锁业务已覆盖9个城市共29家门店 其中25家单月现金流为正 [17] - 成长阶段门店(4-12个月)14家贡献收入0.9亿元占比超60% [18] - 单家门店月均创收166万元 [19] - 预计2025年底门店总数达50家 下半年计划新开十几家 [6][21] 运营策略 - 采取全托管加盟模式 年内试点2-3家加盟店 [23] - 重点布局一线城市 北京年底前计划开至10家门店 [27] - 主打抗衰市场 推出"奇迹童颜"等标准化解决方案 [7][27] - 童颜针产品降价至5999元 实现消费客群下沉 [27] 行业竞争环境 - 医美流量入口转向美团、小红书等平台 冲击原有平台业务 [16] - 京东健康已开设线下医美诊所 行业竞争加剧 [26] - 国内获批童颜针产品达9款 上游降价压力增大 [8][28] - 部分头部机构童颜针拿货价可能降至上半年1/5 [29]
新氧: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48
公司战略转型 - 新氧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为自营轻医美品牌运营商 推出新氧青春诊所品牌 主打高质低价模式 旨在为医美行业提供破局案例 [1][3][4] - 转型动机包括医美行业利润持续走低 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 华韩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62% 奥园美谷亏损达3.49亿元 [4] - 通过全链路整合优化实现高质低价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占比总营收33.3% [5] 业务模式创新 - 青春诊所采用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 包括黄金微针 超声炮 童颜针和玻尿酸等 单价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3] - 通过控制营销成本在10%以下 不推销不办卡策略提高留客率 降低获客成本 实现价格让利 [7] - 医生实操量达每月330个项目 年均超4000个项目 通过大量培训形成操作肌肉记忆保障安全 [9][15] 行业竞争格局 - 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22年增长5.8% 预计2030年达4157亿元 [7] - 上游厂商竞争加剧 从爱美客 华熙生物扩展到四环医药 华东医药 乐普医疗等企业入局 [7] - 中国医美机构中超90%为中小型机构 2024年下半年专科医美机构约21000家 其中近3/4未在主流平台注册 [9] 产业链整合 - 2021年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切入医疗器械领域 2022年独家代理中高端玻尿酸品牌爱拉丝提 [7] - 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权争议 青春诊所将艾维岚童颜针定价5999元/支 低于官方指导价1.88万元/支 [6] - 公司主张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和产品力决定 反对上游厂商控价惯例 [6] 门店扩张计划 - 青春诊所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未来将持续扩张 [8] - 二季度预计医美治疗服务收入达1.2-1.4亿元 同比增长337%-410% [5] - 规模效应可倒逼行业规范化发展 任何单店安全问题将影响整体品牌 [9][11]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美消费主体从高净值人群转向工薪阶层 大众化趋势推动轻医美需求增长 [6][7] - 未来将形成两类主流机构:专业医生开设的诊所和大型连锁医美机构 [11][15] - 监管持续强化 2021年八部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美广告执法指南 [10]
向医美终端转型 新氧周一大涨41.88%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07:26
股价表现 - 周一收盘时新氧股价大涨41.88%至1.66美元/股,市值达1.66亿美元,为在美上市中概股涨幅最高[1] - 前一交易日股价已上涨15.84%,公司股价长期低迷[1] - 2019年5月上市首日上涨31.88%,股价从13.8美元涨至18.2美元,市值达18.23亿美元(约123亿元人民币)[1] - 公司一度计划在市值5亿美元时退市[1] 业务表现 - 一季度平台信息服务订阅机构数减少导致信息及预约服务收入同比下降34.1%至1.429亿元(1970万美元)[1] - 医疗设备订单量下降导致医疗器械销售及维保服务收入同比下降35.7%至5560万元(770万美元)[1] - 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达9880万元,同比增长551%[1] - 预计2025年Q2线下连锁收入将达1.2亿至1.4亿元,同比增长337%至410%[1] 公司发展历程 - 2013年创立,最初为互联网医美平台,依靠医美机构广告收入及中介业务实现营收[2] - 2016-2018年营收从0.49亿元增至6.17亿元,复合增速达254.85%[2] - 2024年11月推出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通过集中采购、自建产品管线降低成本[2] - 目标将单店坪效提升至同类型机构的3~5倍,主打"性价比"竞争力[2] 连锁业务进展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全国九大城市运营23家医美中心,18家已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2] - 季度核销项目超92900个,同比增长989%[2] - 季度核销付费用户超45500人次,同比增长874%[2] - 活跃用户数突破7.57万人,同比增长846%,用户黏性增强[2] 行业竞争与争议 - 阿里健康、美团等综合平台及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分食B端客户,公司竞争力衰退[2] - 近期因"奇迹童颜"项目与圣博玛产生争议,5999元/支的定价远低于官方指导价1.88万元/支[3] - 圣博玛质疑产品存在"正品风险与操作隐患",公司回应称产品支持UDI验真且医生资质合规[3]
新氧与艾维岚“对线”内情:上下游的定价权之争
华尔街见闻· 2025-06-17 15:40
新氧线下业务发展 - 公司作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正加速向线下转型 2年内已在全国9个城市开设23家自营医美机构 [1] - 2025年一季度医美连锁业务营收达0 99亿元 同比增长超5倍 管理层预计Q2收入将达1 2-1 4亿元 [1] 上下游矛盾焦点 - 上游厂商圣博玛指控公司自营诊所销售的"艾维岚"童颜针存在合规性问题 包括未提供正品保证及专业注射培训 [2] - 公司回应称产品均为正品 并强调医生治疗方案选择权与厂商培训无强制关联 指责圣博玛"无端抹黑" [3] - 矛盾核心在于公司通过复配海月兰水光推出"奇迹童颜"套餐 实际定价5999元 仅为艾维岚单独售价1 8万元的1/3 扰乱厂商定价体系 [6][7] 产品合规争议 - 争议焦点1:将获批用于鼻唇沟皱纹的艾维岚拓展为水光针是否属于超适应症使用 公司回应称依据专家共识进行复配注射 [8] - 争议焦点2:340mg艾维岚复配稀释后是否存在"多人共用"风险 公司明确表示坚持一客一用原则 [8] 行业定价权博弈 - 2024年以来医美上游厂商与下游机构矛盾公开化 包括锦波生物公开指责美团、新氧价格战 反映上游定价权式微 [10] - 行业竞争加剧:PLLA/PDLLA类童颜针获批产品已超6款 消费需求放缓导致上游控价能力下降 [11] - 上游厂商担忧价格战导致行业恶性循环 认为合理利润分配才能维持生态平衡 [12] 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指出国内童颜针价格是海外3-5倍 传统产业链中上游攫取90%以上毛利 下游机构陷入"为上游打工"困境 [13] - 破价策略旨在打破上游垄断 通过性价比激活增量市场 推动行业从"渠道驱动"转向"服务驱动" [13] - 公司认为低价策略可扩大消费群体 使医美从小众走向大众 形成"量+服务"的良性盈利模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