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干

搜索文档
中国农民丰收节|晒出一年好“丰”景
新华社· 2025-09-24 01:41
↑2025年9月15日,农民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小黄侗寨晾晒稻谷。(无人机照片)CICPHOTO/吴德军 摄 金秋时节,多地农民趁着晴好天气,将收获的农作物在房前屋后晾晒,五彩缤纷的农作物与乡村景致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 卷。 ↑2025年9月20日,农民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三墩镇晾晒红辣椒。(无人机照片)CICPHOTO/曹红祖 摄 ↑2025年9月21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徽派民居的木架上晾晒着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CICPHOTO/胡敦煌 摄 ↑2025年9月17日,农民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晾晒稻谷、玉米、南瓜、红辣椒等农作物。CICPHOTO/施亚磊 摄 ↑2025年9月18日,农民在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木渣黑社区晾晒玉米和红辣椒。(无人机照片)CICPHOTO/范晖 摄 ↑2025年9月15日,农民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晾晒稻谷、玉米、南瓜、红辣椒、笋干等农作物。(无人机照片)CICPHOTO/潘祯祥 摄 ↑2025年9月4日,农民在贵州省黔西市太来彝族苗族乡硐口村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CICPHOTO/周训超 摄 编辑:张雪萌 来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上虞:乡亲助乡兴 缩差距促共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8:46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上虞:乡亲助乡兴 缩差距促共富 中新网绍兴9月18日电 (张益聪 徐杭惠)"今天我们直播间近距离看一看绿色防虫、不打农药的有机葡 萄,让大家吃得放心。"近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叶氏兄弟丁宅阳光玫瑰基地,虞南乡亲、网络达 人俞荣军开启了手机直播,通过直播链接,上虞的四季果蔬销往各大城市的同时,为当地农民增收致 富。 近日,俞荣军为上虞当地水果网上"带货"。上虞区委统战部 供图 这是浙江的县域缩影。近年来,上虞区聚焦发展不平衡的南部地区,通过乡亲回流、资本进山、文化赋 能等模式,串连起"现代农业分布—文旅业态融合—创客经济联动"的产业链条。 2025年以来,虞南片区以"同心共富"为主线,系统推进山海协作升级版,引导一大批企业家、党外知识 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青年创客走进虞南片区,开展产业合作、文化推广和公益服务,初步形成多 跨协同、多方共赢的共富新模式。 比如,上虞区围绕"覆卮山·同心荟"品牌,启动"青年合伙人计划",持续激发青山与青年"双向奔赴"的创 新活力。 "00后"创客们打造"茶虞观"茶空间;五湖四海的青年创立"Need Garden"融合料理餐厅……截至目前,覆 卮山景区已吸 ...
西牛麻竹笋 “鲜” 字篇:从清远山林到湾区餐桌的清甜馈赠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04:3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麻竹笋种植面积达99.25万亩 新增10.49万亩 同比增长11.85% [6][7][36] - 全年鲜笋产量151.36万吨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09.65亿元 [7][37] - 目标全产业链产值再增长15%以上 [81] 种植优势与条件 - 英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21.1℃ 年降水量1906.2毫米 年均霜日仅6天 [12] - 山地丘陵占比超50% 红壤富含氮磷钾等矿物质 土壤pH值5.5-6.5呈弱酸性 [13] - 采用山泉水灌溉 北江支流滃江穿境而过 [16][17] 品种特性与品质 - 笋体粗壮肉质肥厚纤维细腻 蛋白质含量约20% 可媲美牛奶 [23][24] - 8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普通蔬菜 包括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 [25] - 2024年7月入选中国天气"节气名品"名录 [26] 产业链建设 - 全市建设12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推广有机种植技术 [41][42] - 培育124家麻竹笋企业 其中"四上"企业4家 SC认证企业20家 [43][44] - 建立"种植基地+加工中心+冷链物流"闭环体系 [44] 加工技术与创新 - 采用低温锁鲜技术 冷链物流直发粤港澳大湾区商超 [31][32] - 超高压杀菌技术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和鲜味 [49] - 即食笋片、笋干、酸笋等产品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 [45]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鲜笋2小时直达广州 当天出现在大湾区菜市场 [53][54] - 与客语、海底捞、蒙自源等知名餐饮企业达成长期合作 [61] - 线上销售覆盖华东、华南地区 企业年产值近3000万元 [60][61][62] 品牌推广与餐饮应用 - 2024年开展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推介活动 覆盖哈尔滨、天水等地 [72][73][74] - 广州酒家将麻竹笋作为特色食材融入菜品创新 运用多种粤菜烹饪技艺 [68][69][70] - 笋农通过直播带货拓展销售 亩产预计达3000斤 [64][65][66]
闽北洋墩:拓展海内外渠道 年轻人返乡创业促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7-28 16:14
产业升级与渠道拓展 - 洋墩乡作为全国"一乡一品"(柑橘)示范乡镇及国家级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拓展内外渠道实现多元增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1] - 总投资3000万元的柑橘交易中心配备"无损伤测糖酸光电分选机",优质果售价达普通果3倍,冷库保鲜期从15天延至3个月,掌握全国芦柑淡季定价权[1] - 2024年1200万公斤柑橘销往国内高端市场及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创500多万美元外汇,带动300余人就业[1] 电商与品牌建设 - 电商直播基地单场最高销售5万斤柑橘,"郭源香"等品牌崛起,"甘平"单果售价50元至100元仍供不应求[2] - "80后"返乡创业者通过电商销售柑橘、笋干等农特产品,单场销售额可达2万多元[2] - 交易中心试产柑橘深加工品使附加值提升3至5倍,计划投资4500万元的研发基地首期完工预计新增产值2000万元[2] 产业链延伸与技术创新 - "四季果园"项目整合芙蓉李、葡萄与柑橘错峰种植,结合古码头漂流等景点发展"摘果+"旅游模式[2] - 从重庆引进6个柑橘品种使上市期从3个月延至9个月,糖度超12%,老果园亩产提升近20%[2] - 推广有机肥替代技术,姬松茸等食用菌种植使农户每亩年增收近3万元[2] 合作模式与经济效益 - "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使路马头村农户每亩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分红增5万元[2] - 乡集体收入稳步增长,产业升级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2]
百亿领“鲜”新征程!清远邀全球客商品西牛麻竹笋
南方农村报· 2025-07-28 07:36
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概况 - 2025年第三届清远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清远英德盛大启幕,主题为"蔬中珍品,产销共赢" [3][4] - 西牛麻竹笋是清远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之一,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09.65亿元 [11][15] - 清远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99.25万亩,新增10.49万亩,全年鲜笋产量151.36万吨 [16][17] 产业规模与增长 - 清远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综合年产值超400亿元,同比增长32.67% [22][23] - 全市已有麻竹笋企业124家,取得SC认证企业22家,"四上"企业4家 [38][39] - 2025年上半年清远企业出口笋及笋制品约2400吨,货值约1亿元人民币 [116][117] 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 清远推进"大集中、小分散"产业布局,深化笋产品精深加工 [37][38] - 开发竹生物基降解包装盒、打包袋等"明星产品",响应"以竹代塑"理念 [41][42][43] - 推出"清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首批33家体验店遍布广州、深圳等地 [49][58][59]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西牛麻竹笋笋干产品已占日本市场的95%以上,成为日式拉面首选配料 [113] - 企业产品首次出口东南亚市场,并布局中亚市场 [103][108][109] - 小红书电商赋能计划将为入驻企业提供10万+流量曝光 [77][78] 政策支持与多方协作 - 清远围绕生产、品牌、消费三端协同发力,引进京东、拼多多等龙头企业 [21][22] - 英德农商银行推出西牛麻竹笋供应链专项融资方案 [82][83]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88]
蔬菜类第一名!西牛麻竹笋入选2025年广东特色食材名录
南方农村报· 2025-07-18 12:31
行业动态 - 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顺德举办,会上发布《2024-2025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5] - 《2025年广东特色食材名录》公布,西牛麻竹笋以83 88分金榜指数位列第四,为蔬菜类第一名[6][7][11] - 名录评估指标包括全网媒体传播态势、出口表现、文化影响力及电商市场表现四大维度[7][8] 公司表现 - 西牛麻竹笋产自清远英德,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和"蔬中第一珍"[12] - 产品特性鲜嫩爽脆,是广式餐饮重要食材,且易于加工适配预制菜标准化需求[13][14] - 已形成"清供优品""巨元孖宝""大西牛"等品牌,产品线涵盖笋干、清水笋、酸笋及竹制餐具[18][19] 市场拓展 - 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俄罗斯、欧美等海外市场[19][20] - 2024年清远麻竹笋种植面积达99 3万亩,产量151 4万吨,产业综合产值109 65亿元[20][21] - 全市拥有麻竹笋企业124家,成为清远首批突破百亿产值的农业产业[21] 品牌活动 - 2025年第三届清远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将于7月27-28日在英德举办[22][23]
瓜果飘香“丰”景美 特色产业促振兴 希望的田野绘就生动夏日丰收画卷
央视网· 2025-07-09 08:29
新疆石河子市油菜花种植 - 石河子市首次在G3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沿线大规模种植油菜,形成千亩花海景观[1] - 新疆油菜花因纬度和气候影响在夏季盛开,花期持续30至35天,与其他省市形成"错时绽放"[4] - 油菜花种植不仅带动旅游业发展,每亩地还有近千元收益[4] 贵州德江县花椒产业 - 德江县因地制宜种植耐旱固土的花椒树治理石漠化,近十年已完成48万亩石漠化治理[7][11] - 花椒树根系发达,在石漠化区域可保持水土,2014年起作为治理突破口[9] - 七月上旬稳坪镇万亩花椒成熟,为当地提供可持续生态价值转化路径[7][9][11] 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 - 无锡阳山水蜜桃2014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果肉饱满多汁[12] - 当地通过搬迁污染企业、升级森林步道等措施修复生态环境[12] - 环境改善提升桃子品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12] 广东揭阳凤梨产业 - 惠来县高山凤梨种植面积超6万亩,依托产业园形成产业化[16][18] - 当地沙质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凤梨生长提供优良环境[18] - 产业辐射带动周边超1.5万户农户增收[18] 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 - 吐鲁番市63万余亩葡萄陆续成熟,预计产量超160万吨[19][23] - 当地气候条件使葡萄品质好、口感佳,拥有500多个品种[21] - 实施标准化种植推广、架式改造等提质增效工程[23] 江西乐安竹笋产业 - 乐安县素有"中国毛竹之乡"美誉,今年鲜笋产量超30万吨[25][27] - 晒笋干是当地百年习俗,通过加工可为农户均增收近2万元[25][27] - 竹笋经杀青、发酵等工序制成口感鲜嫩的笋干[25]
精深加工助力贵州特色竹笋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9 22:34
贵州省竹产业发展政策与规划 - 贵州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构建食物多元化供给体系与节约长效机制,重点发展竹产业作为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1] - 贵州省笋用竹林面积达300万亩,鲜竹笋年产量超58万吨,其中方竹笋28万吨、毛竹笋30万吨 [1] - 竹产业被纳入"森林粮库"开发战略,成为落实大食物观理念的重要实践 [1] 竹资源分布与品种优势 - 贵州省竹林总面积506万亩,实现全域化覆盖,形成"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生态格局 [2] - 方竹笋蛋白质含量12%、脂肪仅0.4%,具有高营养低热量特性,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2500米的大娄山地区 [2] - 桐梓县拥有全球最大原生方竹资源(超100万亩),赤水市主产楠竹笋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2] - 形成大娄山、赤水河、武陵山、清水江四大竹产业带,覆盖桐梓、赤水、习水等核心产区 [3] 竹笋加工产业现状 - 桐梓县建成中国最大方竹笋加工枢纽,年加工能力1.2万吨,年产值1.28亿元,配备12条现代化生产线 [4] - 赤水市2024年竹笋全产业链产值10.76亿元,加工销售14万吨,全市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90亿元 [4] - 采用液氮速冻工艺使水煮笋保鲜期达24个月,赤水市引入压榨技术解决鲜笋储存难题 [4] - 红赤水集团开发调味笋等深加工产品,年加工量超3万吨,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4] 市场拓展与销售网络 - 销售市场从川渝扩展至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赤水合作社2024年向上海销售竹笋收入3484万元 [5] - 赤水合作社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建立分拣加工中心,成为珠海菜篮子稳供企业,与上海蔬菜集团等建立直供合作 [5] - 通过价格联动机制将赤水冬笋收购价与上海杭州市场接轨,带动数万户竹农增收 [5]
电力赋能 永安笋竹产业“节节攀高”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07 11:44
电力赋能笋竹产业升级 - 电力推动永安笋竹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实现高质量发展[1] - 电气化烘干、智能温控杀菌、真空包装等先进设备广泛普及,加工方式从"看天吃饭"转变为"数字智控"[1] - 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1] 电力服务措施 - 国网永安市供电公司组建4支"光明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 - 借助无人机巡检竹林区配电线路,提高供电保障能力[2] - 为笋竹加工企业配置"电力管家",量身定制峰谷用电方案,提供节能建议[2] - 在11个乡镇推广电气化烤笋房,替代传统炭火烘焙方式,提升品质并减少碳排放[2] 产业链发展 - 废弃竹屑成为生物质发电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 - 古法笋干技艺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间扩大销售渠道[2] - 总投资2.1亿元的闽笋交易市场聚集150余家商户,构建现代化"产-储-运-销"系统[2] 未来规划 - 构建"竹海+云端"电力保障体系,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3] - 已建成9个"村网共建"便民服务点,保障1165套电烤笋智能监测装置用电[3] - 未来三年每年投资超亿元改造配电网,充分释放竹子生态价值[3] 产业效益 - 永安姑娘农业公司每小时可处理鲜笋10吨,效率比去年提高30%[1] - 电力赋能推动笋竹产业从一根翠竹发展为百亿产业集群[3]
返乡创业,年轻人闯出新赛道(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5-05 22:17
核心观点 - 青年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营销和非遗技艺现代化改造等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1][3][4][6][10] 农业科技应用 - 黑龙江绥芬河木耳种植户引入物联网技术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气象预警系统实现智能大棚管理 成功预防倒春寒灾害并保住全部菌包 [4] - 富硒木耳种植实验取得成效 硒含量达普通木耳3倍 单价提高20% 带动周边33户村民户均年增收4.2万元 [5] - 数字化种植技术从被质疑到获得村民认可 村民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大棚数据 [4] 农产品电商发展 - 福建武夷山网络博主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家乡特产 单条春笋主题视频获超50万点赞 [6] - 团队自有品牌年销售额实现300%增长 已开发50多种特色农产品包括浦城桂花红茶、松溪百年蔗红糖等 [8][9] -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 与福建省农科院质标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质量管控 [8] 非遗产业现代化 - 云南西双版纳傣纸技艺融合现代科技 引进激光打标机、烫金机等10余台设备解决传统工艺局限 [10][11] - 开发60余种文创产品包括包装用纸、手提包、灯具等 通过"线上宣传+线下体验"立体化运营 [11] - 产业规模显著提升:曼召村傣纸年产量达1000万张以上 全村年收入超1000万元 [12] 产业带动效应 - 沈枝丹团队向农户免费分发地瓜苗和鹅苗 以略高于市场价收购 新建熏鹅加工厂预计年产量达20万只 [8] - 开展乡村主播公益培训累计约1000人次 涵盖拍视频、快递发货、直播设置等实操技能 [9] - 傣纸产业带动村民参与分工协作 老师傅负责传统造纸工序 年轻人操作现代化加工设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