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容器薄膜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彩虹9月17日获融资买入3849.74万元,融资余额10.2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31
公司股价及交易表现 - 9月17日股价下跌0.19% 成交额3.44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3849.74万元 融资偿还3439.59万元 融资净买入410.16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0.24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0.21亿元占流通市值4.82%[1]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30%分位水平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20%分位水平 均处于低位[1] 融资融券情况 - 融券方面当日偿还6100股 卖出100股 融券卖出金额2136元[1] - 融券余量10.63万股 融券余额227.06万元[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10日股东户数12.81万户 较上期减少5.11%[2] - 人均流通股7735股 较上期增加5.38%[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8.11亿元 同比减少20.43%[2] - 归母净利润-48.96万元 同比减少100.74%[2]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无人机整机产品及应用服务 电容器薄膜和太阳能电池背材膜等制造销售[1] - 营业收入构成:无人机及相关产品37.59% 背材膜及绝缘材料23.85% 光学膜20.64% 技术服务15.02% 其他2.91%[1] 分红及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6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78亿元[3] - 国泰中证军工ETF持股807.21万股 较上期增加127.68万股[3]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641.94万股 为新进股东[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3]
航天彩虹股价跌5.67%,国泰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807.21万股浮亏损失1162.3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02:40
股价表现 - 9月3日股价下跌5.67%至23.95元/股 成交额5.22亿元 换手率2.15% 总市值237.33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无人机及相关产品收入占比37.59% 背材膜及绝缘材料占比23.85% 光学膜占比20.64% 技术服务占比15.02% 其他业务占比2.91% [1] - 主营业务涵盖无人机整机产品及应用服务 以及电容器薄膜 太阳能电池背材膜 光学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等制造销售 [1] 机构持仓变动 - 国泰中证军工ETF二季度增持127.68万股 当前持有807.21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81%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1162.38万元 [2] 基金产品表现 - 国泰中证军工ETF最新规模156.01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22.33% 近一年收益56.93% 成立以来收益27.43% [2] - 基金经理管理规模1418.59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08.95% [3]
美的分拆智慧物流业务赴港IPO,八马茶业再度递交上市申请
新浪财经· 2025-09-02 15:53
港交所上市活动概况 - 8月25日至8月31日期间港交所新增2家公司上市 分别为双登集团和佳鑫国际资源 [2][3] - 双登集团上市首日股价上涨31.29% 截至9月2日较发行价累计上涨20.06% 总市值达73亿港元 [3] - 佳鑫国际资源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77.84% 截至9月2日较发行价累计上涨197.62% 总市值达148亿港元 [3] 新股招股情况 - 当周有1家公司完成新股招股流程 为奥克斯电气 [4] - 奥克斯电气是全球专业化空调提供商 业务涵盖设计研发到销售服务全链条 [5] 通过上市聆讯企业 - 期间2家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 分别为劲方医药和禾赛科技 [5][6] - 劲方医药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新药研发 [6] - 禾赛科技是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领导者 产品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 [6] 上市申请概况 - 当周共23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其中22家申请主板上市 1家申请GEM上市 [7] - 申请企业覆盖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等多个前沿领域 [8][9][10][11][12][13][14][15][16] 重点申请企业分析 - 纳真科技:全球光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4年全球光模块收入排名第五 中国排名第三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43亿元、42.39亿元和50.87亿元 [17][18] - 国星宇航: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排名第二 2022-2024年营业收入1.77亿元、5.08亿元和5.53亿元 [20] - 先导智能:全球最大锂电池智能装备供应商 市占率15.5% 2022-2024年营业收入138.36亿元、164.83亿元和117.73亿元 [25][26] - 奇瑞汽车: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926.18亿元、1632.05亿元和2698.97亿元 [61] - 飞骧科技:全球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收益排名第五 中国第一 2024年营业收入24.58亿元 [58] 行业分布特征 - 高端制造领域申请企业包括山推股份、先导智能、博铭维技术等 [12][25][47] - 生物医药领域包括劲方医药、应世生物、迈威生物等多家企业 [6][23][54] - 科技创新企业涵盖半导体、激光雷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15][34][58]
航天彩虹8月29日获融资买入1.62亿元,融资余额11.7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1 02:15
股价表现与融资融券数据 - 8月29日公司股价上涨3.94% 成交额达13.73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62亿元 融资净买入2025.97万元 融资余额11.79亿元占流通市值4.56% 处于近一年70%分位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14.49万股 余额378.48万元 处于近一年50%分位低位水平 [1] 股东结构与经营业绩 - 股东户数14.11万户 较上期增加8.28% 人均流通股7024股减少7.65%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11亿元 同比减少20.43% 归母净利润亏损48.96万元 同比下滑100.74% [2] 业务构成与分红记录 - 无人机及相关产品占比37.59% 背材膜及绝缘材料23.85% 光学膜20.64% 技术服务15.02%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6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78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国泰中证军工ETF持股807.21万股 较上期增持127.68万股 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3]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641.94万股 位列第八大流通股东 香港中央结算退出十大股东 [3]
泰福泵业: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 战略布局电容器薄膜产业
中证网· 2025-08-28 15:44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 同比增长10.9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7197.10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218.11% [1] - 境内收入同比增幅高达247.26% 主要源于2024年下半年合作的战略平台客户资源 [1] 产能与成本战略 - 募投项目陆续投产推动产能跨越式提升 为市场份额抢占奠定基础 [2] - 规模化订单战略有效分摊固定成本 提升产能利用率与经营效益 [2] - 通过优化变动成本结构实现精细化管控 同时保障产品品质与客户体验 [2] 产品矩阵表现 - 陆上泵 节能泵 循环泵三大品类均保持增长势头 [2] - 节能泵在维持高毛利率同时实现收入稳步扩张 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2] - 对节能泵关键零部件进行技术优化与工艺改进 形成技术升级-成本优化-竞争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2] 产业链延伸布局 - 拟收购南洋华诚不低于51%股份切入电容器薄膜产业 [3][4] - 电容器占水泵电机故障原因28% 其薄膜材料占电容器生产成本70% [3] - 收购标的为国内聚丙烯电子薄膜市场份额第一企业 具备技术研发与产能规模优势 [4] 战略协同效应 - 形成水泵制造-电容器-电容器薄膜产业链协同优势 [3] - 通过上游材料把控提升水泵产品性能与使用寿命 [3] - 构建水泵+新材料双轮驱动格局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4]
禾赛等2家企业完成境外上市备案
搜狐财经· 2025-08-27 06:10
禾赛科技香港上市备案 - 中国证监会确认禾赛科技拟发行不超过51,236,200股普通股赴港上市 [1] - 公司已于2023年2月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价19美元/股 发行1000万股 募集资金1.9亿美元 [3] - 截至2025年8月26日收盘 每股报26.67美元 总市值35.33亿美元 [3] 禾赛科技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0.77亿元 净利润-1.02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32亿元 净利润2654万元 [4] 禾赛科技业务定位 - 全球领先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 专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及工业应用3D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3] 海伟电子新材料香港上市备案 - 中国证监会确认公司拟发行不超过47,423,000股普通股赴港上市 [1][4] - 公司曾于2025年2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目前该招股书已失效 [6] 海伟电子新材料业务概况 - 成立于2006年 主营业务为电容器薄膜制造 生产销售用于薄膜电容器的电容器薄膜产品 [7] 海伟电子新材料财务表现 - 2022年营收3.27亿元 净利润1.02亿元 [7] - 2023年营收3.3亿元 净利润0.7亿元 [7] - 2024年前九个月营收2.82亿元 净利润0.57亿元 [7]
这家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反差大!现开启跨界并购……
IPO日报· 2025-07-11 10:31
股价波动与收购公告 - 7月11日泰福泵业股价低开后全天水下震荡,收盘下跌5.79% [1] - 7月10日受收购消息刺激股价上涨6.24%至26.75元 [1] - 7月9日晚公告拟现金收购南洋华诚不低于51%股份以实现控股 [1] 交易结构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涉及发行股份 [2] - 交易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2] - 交易完成后南洋华诚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2] 标的公司情况 - 南洋华诚主营薄膜电容器用BOPP薄膜材料研发生产 [4] - 2023年其电容器用聚丙烯电子薄膜材料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4] - 薄膜电容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电力系统、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4] 收购战略意义 - 本次为跨界收购,泰福泵业原主营民用水泵 [5][6] - 收购后将新增电容器薄膜业务,向新质生产力方向拓展 [6] - 公司拟通过此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9]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市前(2017-2020)营收从3.01亿增至4.24亿,扣非净利稳定在4000-6600万 [8] - 上市后(2021-2024)营收从5.61亿增至7.43亿但净利从6112万下滑至1217万 [8] - 2024Q1营收1.67亿(同比-3%),净利2181万(同比+115%) [9] 行业背景 - 水泵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利润增长乏力 [9] - 同行东音股份2019年被医药企业借壳转型 [9] - 新界泵业2020年被天山铝业借壳 [10] - 利欧股份机械制造业务收入占比已降至20% [10]
水泵企业“跨界”,拟取得控股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0 02:48
泰福泵业拟收购南洋华诚控股权 - 公司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购买南洋华诚不低于51%的股份并取得控股权 交易完成后南洋华诚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 [2] - 7月9日公司与南洋华诚股东邵雨田 冯江平和林富斌签署了意向协议 具体收购比例以正式协议为准 [4]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民用水泵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1年5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4] - 水泵行业整体规模稳定增长但竞争激烈 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乏力 [4] - 公司拟通过收购引入新质生产力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4] - 标的公司南洋华诚主营业务为薄膜电容器相关BOPP薄膜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2023年其电容器用聚丙烯电子薄膜材料国内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4] 标的公司业务前景 - 薄膜电容器是电气系统关键零部件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电力系统 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随着电力系统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对薄膜电容器性能要求日益提高 [4] - 电容器薄膜是薄膜电容器核心材料 其性能直接决定电容器耐压性 寿命及高频稳定性 [4] 交易结构与财务影响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不涉及发行股份 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5] - 交易完成后交易对方或关联方拟增持公司股份 标的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可能出任上市公司董事或高管 [5]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4% 归母净利润1265.49万元同比暴跌76.35%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67亿元同比下降2.96% 归母净利润2180.82万元同比增长115.04% [5] 市场数据 - 截至7月9日公司股价报收25.18元/股 总市值24亿元 [6]
IPO雷达|海伟电子还有多少秘密?
界面新闻· 2025-03-25 09:4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1-9月公司收入分别为3.27亿元、3.30亿元和2.8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6982.6万元和5696.6万元 呈现增收不增利趋势 [3] - 2024年1-9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94.9万元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约7000万元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5117.0万元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5亿元 同比减少35.6% [25] - 公司应收票据及贸易应收账款合计分别为2.52亿元、2.49亿元和2.77亿元 占各期收入比重分别为77.01%、75.68%和98.23% 其中贸易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1.28亿元、1.46亿元和1.49亿元 [24] 行业地位与市场格局 - 2023年公司以1.30万吨电容器基膜销量占据13.6%市场份额 位列行业第一 但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仅29亿元 前五名参与者合计占据近60%市场份额 [3] - 公司产品涵盖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 其中电容器基膜按厚度分为超薄型(2-3.9μm)、薄型(4-6.9μm)和中厚型(7-14.9μm) 薄型基膜2023年贡献收入1.77亿元占比53.6% [17] - 产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设备及家电(主要使用薄型和中厚基膜)、新能源汽车(使用超薄型和薄型基膜)以及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一般使用薄型基膜) [17] 股权结构与历史沿革 - 公司2006年9月由宋文兰家族创立 初始注册资本3600万元 宋俊青持股72% 宋文兰持股28% 经过多次股权重组后 2022年10月宋俊青将其全部直接股权转让予宋文兰 [4][5] - 截至2025年2月17日 宋文兰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合计约77.12%表决权 为公司控股股东 [11] - 公司原控股股东海伟集团(河北海伟交通设施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负债规模达54亿元 其中94%以上为流动负债 2022年10月至2025年2月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被执行总金额达3.46亿元 [8][9] 重要客户与供应商关系 - 2023年4月比亚迪投资5000万元入股公司 2023年及2024年1-9月比亚迪采购金额分别为4033.6万元和3349.8万元 占当期收入比重分别为12.2%和11.9% 位列第一大客户 [12] - 公司向浩伟电子采购金属化膜 2023年及2024年1-9月采购金额分别为1948.3万元和2057.0万元 占采购比分别为9.3%和8.4% 浩伟电子与公司子公司宁国海伟存在相同联系邮箱 [15][19][21] - 2022年公司通过关联方海伟石化向境外供应商采购电工级聚丙烯1.60亿元 占当期采购总额73.7% 原因为外汇可用量不足 [22][23] 生产与采购模式 - 公司2023年开始向子公司宁国海伟供应电容器基膜用于金属化膜生产 2023年及2024年1-9月供应量分别为868吨和633吨 [13] - 公司同时向浩伟电子采购金属化膜成品 2023年及2024年1-9月采购量分别为231吨和252吨 包括委托镀膜服务和直接采购 [13][14] - 公司解释采购浩伟电子超薄型基膜生产的金属化膜原因为自身超薄基膜制造金属化膜的产能有限 [18] 应收账款与信用政策 - 2022年及2023年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中已逾期金额分别为5829.2万元和7158.5万元 其中逾期90天以上金额分别为2833.1万元和4117.3万元 [24] - 公司给予客户30-180天信贷期 采用承兑汇票方式结算 对逾期账款因债务人过往合作记录及良好收款历史而不视为违约 [2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约34%-38% 均采用承兑汇票结算并给予30-60天账期 [24] 上市募资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IPO募资扩大产能 包括购买安装两条产线设备 2027年在南方建厂并扩展两条年产8000吨电容器基膜生产线 同时建设办公大楼、厂房、宿舍楼及研发中心 [26] - 部分募资将用于营销活动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不足260万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有8名销售及营销人员 占员工总数3.4%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