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搜索文档
中信出版:公司持续引进全球优质版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7 14:13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秉承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宗旨 锚定国际格局 商业文明 科技创新等议题[1] - 聚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全球商业领袖 科技前沿专家等头部思想源 持续引进全球优质版权[1] - 采用聚焦欧美 润泽亚洲 撒播丝路的多元化战略 助力中国出版走出去[1] 国际合作与版权输出 - 与全球上千家知名出版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1] - 向英国 美国 法国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意大利及东南亚 中东等40余个国家输出图书版权超过2600种[1] - 每年输出电子书 有声书 纸质书等各类版权400余种[1] 未来发展计划 - 积极探索文化贸易新模式[1] - 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1] - 完善数据治理体系[1]
除了“情怀”和咖啡,实体书店还可以如何绝地反击?
新京报· 2025-09-10 10:18
实体书店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出版物发行网点26.9万个,同比增长4.8% [1] - 全国出版物销售总额5240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696.3亿元,线下零售额占比三分之二 [1] - 新华书店系统数量占比仅1.5%,但销售额达1862.6亿元,占全国35.5% [1] - 独立书店面临电商平台和数字阅读的双重冲击,经营困难普遍存在 [1][5][7] 全球独立书店挑战 - 北美、欧洲、亚洲多国独立书店面临入不敷出困境 [3] - 1995年亚马逊入市导致美国独立书店数量锐减43% [7] - 电子阅读器推出加剧行业危机,但纸质书仍受读者青睐 [9] -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正在争夺用户阅读时间 [9] 美国独立书店复苏策略 - 2009-2018年美国独立书店数量增长49%,从1651家增至2470家 [12] - 2024年新增323家独立书店,同比增长33% [12] - 2025年美国书商协会会员达3281家,较2024年增长18% [12] - 通过3C模型实现差异化竞争:社区构建、内容策展和活动聚拢 [14][15][18] 核心竞争力构建 - 打造物理空间体验,提供无与伦比的线下探店体验 [15] - 建立本地社区纽带,成为"真实锚点"和"第三空间" [15][19] - 通过手写卡片、个性化推荐创造人情味互动 [16] - 举办讲座、签售会、读书小组等活动聚拢人气 [18] 运营模式创新 - 搭售餐饮、文创产品增加收入来源 [16][24] - 运营社交媒体增强社区纽带 [19] - 与其它业态共享空间减轻租金压力 [24] - 行业协会组织培训和政策游说支持行业发展 [24][25] 中国市场实践 - 2024年全国2280家实体书店每半月举办读书活动 [26] - 北京、成都等城市积极发展特色独立书店 [26] - "旧书新知"品牌活动促进二手书循环 [29] - 网红书店面临流量转化难题,需避免过度商业化 [27] 政策与行业支持 - 政府补贴房租可降低实体书店生存压力 [30] - 要求大型商场预留低租金文化空间 [30] - 行业协会推动反垄断调查和政策倡议 [25] - 建立非营利电商平台为独立书店提供线上渠道 [25] 未来发展方向 - 物理场所从负债转化为战略资产 [23] - 保持独立性而非国有化 [30] - 平衡图书主业与周边产品关系 [29] - 构建本地消费生态,避免社区"空心化" [29][30]
融合创新 构建数字出版新图景——写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开幕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8-27 23:39
行业发展趋势 - 数字技术推动出版行业创新 电子书 有声书 数据库及沉浸式书本剧等新型阅读产品持续涌现[1] - 数智技术助力传统文化进行年轻态表达 为文明赓续提供更多可能性[1] - 数字阅读引领新风尚 阅读形式从纸质书扩展到电脑 手机 电子阅读器等多元平台[4] 重要行业活动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于8月28日至31日在郑州举办 设置六大展区包括中央部委所属出版单位 地方出版单位 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出版国际合作 数字出版互动体验及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展区[1] - 活动期间举办1场主论坛 4场分论坛和150多场现场活动[1] - 数博会与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同期举办 实现数字出版与全民阅读的深度融合[4] 区域发展动态 - 河南加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重点建设中原数字出版基地 动漫产业园及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洛阳分园区[2] - 大力培育融合出版示范企业 重点扶持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郑州大学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2] - 打造中国手工创意产业数字服务平台 中小学劳动教育手工非遗传承出版融合平台 华夏手造手工创意产业数字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3] 技术创新应用 - 中州古籍出版社推出AR绘本《西游记:中国神怪图鉴》并打造XR沉浸式体验活动 探索出版+科技新路径[2] - 大会展示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 提供身临其境的殷商文化体验[5] - 《玄奘全集》数据库实现全文检索功能 展现数据智能化便利性[5] - 微缩文物博物馆通过裸眼技术实现文物复活视觉效果[5] 行业影响意义 - 数智技术为传统出版业注入新活力 使古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4] - 数字出版与全民阅读融合促进阅读方式多元化 扩大阅读群体与场景[4] - 推动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 加速全民阅读现实化进程[5]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阅读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8-26 22:3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数字阅读市场营收规模从2020年351.60亿元增长至2024年661.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7.11% [1] - 2024年市场营收较2023年567.02亿元增长近100亿元 [1] -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从2020年4.94亿增至2024年6.7亿,5年累计增加1.76亿,增幅达35.63% [2] 用户结构与行为特征 - 2024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0.6%,78.7%通过手机阅读,38.5%选择听书,23.6%使用平板电脑阅读 [3][4] - 用户平均每天阅读时长2小时,通过14次启动应用完成阅读过程 [5] - Z世代与银发群体共同推动市场扩容,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亿,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阅读体验 [2][3] 技术驱动与阅读形态演变 - AI赋能数字阅读,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推荐书籍,提供AI辅助阅读功能 [5] - 阅读方式从集中连续深阅读转向碎片化、场景化阅读,移动阅读突破时空限制 [4][5] - 多模态融合成为趋势,包括语音朗读、视频讲书(占比5.7%)等形态 [4][13] IP衍生与营收结构变化 - 2024年大众阅读市场规模488.85亿元,占数字阅读总营收73.91% [7] - 网络文学IP衍生及周边服务成为增长主力,2024年新增各类改编授权约3万项 [7][8] - 广告及其他营收首次超越传统订阅收入,平台流量变现取得突破 [7][9] 企业战略与业务转型 - 掌阅科技2024年总营收25.83亿元,其中短剧等衍生业务收入7.76亿元,占比30.02%,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9] - 中文在线于2021年布局短剧赛道,业务从数字出版拓展至音频、影视等多形态内容 [9] - 行业从早期扩张进入深度转型期,平台积极调整运营思路开发IP衍生业务 [11] 行业挑战与生态构建 - 算法推荐可能导致信息茧房,分散读者注意力,影响深度思考能力 [5][6] - 版权保护面临新挑战,2024年作品总量6307余万部(同比增长6.31%),但AI融梗、套路剧复刻等侵权判定难度大 [11] - 需平衡商业算法与人文价值,加强内容价值导向,避免流量绑架创作 [12][14] 未来发展趋势 - 沉浸式阅读场景体验将更加多元精细,包括VR阅读、AI眼镜等智能应用 [13][14] - 网络文学向多模态、视频化发展,微短剧改编2024年新增超1600部(同比增长81%) [8][9] - 行业将构建技术先进、体验丰富、覆盖广泛的全民阅读新生态,坚持"内容为王"核心 [13][14]
城记 | 从文创潮到“嘉年华” 从上海书展看文化消费的“热辣滚烫”
新华财经· 2025-08-21 14:23
上海书展表现 - 共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1] -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1] - 全市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同比增长23.8% [1] - 全国371家出版单位携16万种图书参展 [1] 实体书店转型 - 新增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区,20家江浙沪皖品牌书店首次集体进驻 [2] - 实体书店探索"书店+咖啡"业态结合及同城速递服务 [2] - 书店通过文化特色实现差异化:安庆书店结合黄梅戏、黄山书店主打徽墨歙砚、杭州南宋书房推出宋韵文创 [3] - 实体书店从零售场域延伸至书展平台,与出版社、文创品牌形成联动 [3] - 杭州南宋书房每日举办三场宋词"飞花令"活动,采用"书籍+文创+活动"融合模式 [4] 数字阅读发展 - 电子书占比持续下降,有声阅读占比上升 [6] - 七猫2024年10月上线免费听书App,2025年4月推出短剧App [9] - 喜马拉雅与超220家出版社及150家网文平台合作,覆盖99%互联网热读书目有声版 [9] - 喜马拉雅音频大模型"珠峰AI"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9] - 实体书与数字阅读形成动态平衡关系,热门网络文学作品仍走向纸质出版 [5] 文创经济表现 - 2025年书展文创销售收入1017万元,较2024年近500万元实现显著增长 [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黑塞刺绣机车包"首发当日售罄 [10] - 上海中版图书公司日均文创销售额超万元 [11] - 七猫IP衍生策略延长作品生命周期,例如《第一瞳术师》实体书首印3.5万册 [11] 书展生态扩展 - 书展带动餐饮、零售、住宿、交通等消费约1.81亿元 [12] - 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56.8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39.07% [12] - 南京东路商圈日均客流63.5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23.95% [12] - 首次推出"阅界夜市",强化双主场与商圈联动 [12]
“Z世代”在读什么?
新华网· 2025-08-13 02:08
Z世代阅读群体规模与特征 - Z世代在中国拥有约2.6亿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3] -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人 其中26-35岁用户为主力群体[3] - Z世代在阅文平台新增用户占比近40% 人均在读作品数从28部提升至31部[12] 阅读形式数字化变革 - 电子书与听书成为主流 38.5%成年国民通过听书进行阅读[14] - 微信读书平台Z世代月活用户达656万 占比46%[13] - 掌阅科技平台Z世代用户占比30% 日均使用时长120分钟[13] 阅读内容偏好特征 - 传统经典持续霸榜 《资治通鉴》单年评论量近1.5万条[5] - 政治经济类书籍升温 《置身事内》《乡土中国》等畅销[7] -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类书籍受青睐 《终身成长》《认知觉醒》占据畅销榜[7] - 历史类读物流行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等图文书受追捧[9] - 网络文学消费强劲 奇幻/现实生活/轻小说/科幻/历史为增速前五题材[12] 社交化阅读新形态 - 平台评论互动活跃 Z世代年度评论总数1.89亿条 总字数40.8亿[20] - 弹幕文化与读书搭子兴起 形成共情共景阅读体验[20] - 直播带货推动销售 00后直播买书消费额同比增长206%[21] 出版行业转型应对 - 番茄小说与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 电子书数量同比增长60%[22] - 出版业从线性生产转向生态构建 智能技术融入全流程[24] - 大数据分析读者偏好 实现精准内容推送与个性化服务[24] 深阅读价值与挑战 - 深度阅读促进大脑神经元突触物理重构 提升知识系统性建构[26] - 学校推行每天阅读半小时机制 建立学生阅读长效机制[28]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兼容并蓄 载体变化不改变知识获取本质[29]
汉王科技股价回调1.41% 盘中振幅达7.59%
金融界· 2025-08-06 19:57
股价表现 - 8月6日收盘报26.6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38元 [1] - 当日股价波动明显 最高触及28.57元 最低探至26.52元 [1] - 全天成交435935手 成交金额11.93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541.51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资金净流入8046.22万元 [1] 公司概况 - 属于软件开发行业 业务涵盖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领域 [1] - 北京地区上市公司 在模式识别技术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1] - 产品线包括电子书 手写识别系统等 [1]
读客文化:公司目前与字节跳动运营的番茄小说平台存在电子书授权业务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9:08
公司业务合作 - 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番茄小说平台存在电子书授权业务合作 [2] - 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番茄畅听平台存在有声书授权业务合作 [2] - 合作内容属于数字内容授权范畴 不涉及股权层面共建 [2] 信息发布背景 - 该声明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于8月6日发布 [2] - 声明针对投资者关于"共建内容生态"的提问作出回应 [2] - 消息来源为每日经济新闻的公开报道 [3]
“读书人”正在快速消失
虎嗅APP· 2025-07-31 14:02
数智化时代阅读趋势与出版业变革 核心观点 - 全球范围内深度阅读习惯显著衰退,碎片化数字内容占据主流,传统"读书人"群体快速萎缩 [1][2][5] - 出版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纸质书销量断崖式下跌,行业加速向数智化融合转型 [6][7][8] - 文字介质在信息传递中的权重持续下降,音频/视频/游戏等新型媒介重塑文化形态 [9][10] 阅读行为变迁 - 中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浏览时长108分钟,纸质阅读仅24分钟,Z世代日均屏幕阅读达6.2小时 [5] - 美国大学生普遍丧失长篇文本处理能力,哥伦比亚大学学生难以专注读完十四行诗 [3] - 深度阅读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和复杂同理心被碎片化阅读削弱,经典著作阅读沦为"黑胶唱片式"小众行为 [4][10] 出版行业现状 - 全球学术书籍印量锐减:美国东亚研究类书籍从800-1000册降至200册,中国学术书首印普遍800-1000册 [2][6] - 头部出版社印量暴跌:三联书店新书首印从5000-8000册降至4000册,整体行业发货量同比下降20%-30% [6] - 销售规模萎缩:年销超10万册的图书已成凤毛麟角,年销1万册即需庆祝,儿童读物等特定品类除外 [7]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出版向"数智化融合出版"转型,重点开发IP全产业链(影视/游戏/知识付费/文创等) [7] - 纸质书可能演变为文化奢侈品,通过签名本、个性化定制等象征性消费维持存在 [8] - 出版业核心逻辑被颠覆:作者群体泛化(自媒体/AI创作),知识垄断体系瓦解 [10] 技术驱动变革 - 互联网普及30年来,文字介质权重持续让位于音视频,形成"数据库动物"式新型认知模式 [9] - 人工智能发展加速行业重构,2025年可能成为传统出版业的"奇点"年份 [6][9] - 后现代文化形态消解传统书籍概念,知识传播范式需要重新定义 [9][10]
欧美书业数据近期公布,呈现四大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7-23 08:02
欧美书业2024年整体表现 - 美国出版商总营收同比增长6.5%至142亿美元,增长动力来自大众板块、教育板块及数字出版[1] - 德国书业总营收同比增长1.8%至98.8亿欧元(约103.96亿美元),受年轻人回归阅读及有声书增长支撑[1][16] - 英国出版商总收入同比增长1%至72亿英镑(约91.45亿美元),由图书出口和数字业务驱动[1][21] - 法国图书出版商总营收同比下降1.5%至29.02亿欧元(约30.54亿美元),销量同比下降3.1%至4.26亿册,归因于二手书市场扩张、假书泛滥及政府文化消费券拨款缩减[1][8] 新书品种与老书市场趋势 - 德国新书品种同比下降3.1%至5.83万种,老书销售占比57%[2][17] - 法国新书品种同比下降1.6%至3.62万种,出版商通过减少新书以优化库存管理[2][10] - 英国市场老书销售占比提升,新书销售占比从2014年52%降至43%[17] 细分板块表现 - 法国文学板块受爱情、科幻和犯罪小说带动,收入同比增长5.7%,占比提升至24%[3][12] - 德国虚构类图书收入同比增长4.3%,占比36.6%;教育类增3.8%,非虚构类增8.1%[17] - 英国大众板块收入增5%至25亿英镑,其中虚构类图书收入增18%至11亿英镑[21] 数字出版与有声书增长 - 美国数字有声书保持两位数增长[4] - 德国有声书收入增长7.3%[4] - 英国有声书收入同比增长31%至2.68亿英镑,大众数字出版物收入增17%[4][24] - 法国专业和学术类数字内容收入占比近50%,文学类数字图书增长明显[4] 版权贸易与国际市场 - 法国售出全球版权数量占比45%,英语和阿语区为主要买家;数字版权交易量占比30.4%[5][14] - 德国售出版权数量增2.2%至6669种,主要输出青少年儿童类(38.9%)和虚构类图书(23.2%)[19] - 英国出版业出口收入同比增长3%至45亿英镑,占比63%[5][21] - 法国版权输出前三国家为西班牙(1603种)、意大利(1412种)和中国(1212种)[15] 销售渠道与消费者行为 - 德国实体书店收入增0.6%至40.8亿欧元(占比41.3%),线上渠道收入增4.4%至25.1亿欧元(占比25.4%)[18] - 法国主要购书渠道为超市(占比29.9%)、书店(26.8%)和电商(19.9%)[11] - 德国16-29岁年轻购书者数量逆势增长,其中16-19岁群体增9.6%,20-29岁群体增7.7%[18] 行业挑战与政策影响 - 法国面临二手书市场扩张、AI生成假书泛滥及文化消费券拨款缩减问题[1][8] - 德国关注阅读能力危机(约20%成年人阅读能力仅相当于10岁儿童水平)及AI监管政策不完善[20] - 英国教育出版受政府拨款缩减影响,国内市场收入同比下降11%[22] 出版机构市场格局 - 英国大众图书市场前四大出版商(企鹅兰登、阿歇特、哈珀·柯林斯、麦克米伦)收入占比48.6%[24] - 独立出版商联盟总营收首次超过麦克米伦,打破四大社垄断格局[24] - 学术出版商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培生和威立营收同比下滑10.7%、15.0%和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