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发片
icon
搜索文档
振东制药韧性生长:主力产品稳固、创新管线扩容与治理改善并行
全景网· 2025-09-08 03:02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57亿元,基本保持平稳[2] - 中药收入7.99亿元占比54.82%,西药收入6.28亿元占比43.10%,形成中西药协同发展格局[2][3] - 毛利率同比提升0.62个百分点至51.15%,其中中药业务毛利率提升3.52个百分点[6] - 扣非净利润同比减亏73.42%,负债率降至19.59%较2024年底下降近7个百分点[7] - 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余额为0,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59.64%[7] 核心产品与市场地位 - 独家产品或剂型11个,589个批文覆盖441个品种,250个品种进入2024版国家医保目录[1] - 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市占率43%,复方苦参注射液连续三年同类药物使用人次榜首[4] - 两大核心产品(复方苦参注射液、达霏欣)销售额均占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4] - 营销网络覆盖全国400余城市,与数千家医疗单位合作[4] 研发创新与产品管线 - 2024年研发投入2.51亿元同比增长25.27%,占营业收入8.44%[8]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169.07万元,研发人员476人占比12.80%[8] - 2024年新增创新药项目2项、仿制药原料项目9项、制剂3项,开展原料药项目30项及制剂31项[8] - 获得6个生产批件(含米诺地尔原料)和4个临床批件(含米诺地尔泡沫剂)[8] - 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预计2025年申请上市[10] - 2024年上市新品生发片与生白颗粒,已完成28个省份挂网[5][10] 战略与管理优化 - 新一届董事会由90后海归李昆接任董事长,推动管理层年轻化与专业化转型[11] - 完成与朗迪1亿元历史争议款项支付,彻底解决委托生产合同纠纷[12] - 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关停亏损企业并收缩低毛利业务[6] - 聚焦创新药、高附加值药品及政策导向中药产品,推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12]
振东制药:上半年实现营收14.57亿元
中证网· 2025-08-25 10: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57亿元,净利润793.1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077元 [1] 战略调整 - 战略聚焦创新药及皮肤领域,优化资产结构,关停亏损企业并收缩低毛利业务 [2] - 严格实施成本管控与费用优化,减少亏损源并提升营收质量 [2] 产品管线 - 明星产品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在脱发治疗领域市占率达43%,与生发片形成内服外用协同方案 [2] - 生白颗粒作为医保乙类中成药已完成28个省份挂网,为销售增长提供动力 [2] - 新增独一味颗粒、灯盏花素分散片、注射用头孢硫脒三个集采中选品种,舒血宁注射液扩围接续中标 [3] - 复方胰酶散切入百亿级消化健康赛道,与西黄丸等中药品种共同构成业绩基本盘 [3] 研发进展 - 创新药管线覆盖肿瘤、皮肤、妇科等领域,包括ZD09、ZDH02、SH003等多款在研药物 [4] - 参股企业广东龙创基药业的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 [4] 营销策略 - 通过连锁药店、电商新媒体矩阵及会员运营联合推广,实现品牌声量与销量同步提升 [3] - 采用"品效合一"营销模式激活增长动能 [3] 女性健康布局 - 建立覆盖3000家三级医院和5000家妇幼保健院的妇科临床网络 [5] - 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达成女性健康品类战略合作,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5] - 构建"药品+健康管理"模式,从产品供应商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5]
净利润下滑、5亿仲裁款付清,振东制药如何扭转业绩颓势?
新京报· 2025-08-25 10: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57亿元,同比下降3.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3万元,同比下降74.1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7.64万元,同比减亏73.4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03亿元,主要因支付仲裁赔偿款 [4] 历史业绩趋势 - 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下降:37.29亿元(-26.80%)、36.26亿元(-2.75%)、29.71亿元(-18.06%) [2]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亏损:-5129万元(-101.96%)、-4398.41万元(-14.24%)、-13.29亿元(-2920.55%) [2] - 2024年大幅亏损主因仲裁事项、信托兑付逾期及存货减值等非经营性因素 [2] 核心产品表现 - 复方苦参注射液为独家专利产品(专利已于2017年7月到期)且收入占比超10% [3] - 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2025年上半年零售市占率43%,较2024年的47.3%有所下滑 [3] - 核心产品保持增长态势,新品生发片及生白颗粒已于2024年上市 [1] 重大仲裁影响 - 支付朗迪公司仲裁赔偿款总计5亿元(2025年7月支付最后一笔1亿元) [4] - 朗迪公司原索赔金额14.67亿元,最终仲裁裁定支付5亿元 [5] - 该赔偿款对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历年净利润除2021年外均未超3亿元) [5] 战略调整措施 - 持续推进资产结构优化,关停亏损企业并收缩低毛利业务 [1] - 严格实施成本管控与费用优化,有效减少亏损源 [1] - 曾通过朗迪公司收购出售交易净赚32亿元差价,持有期间获10亿元净利润 [4]
振东制药2025上半年业绩改善 “创新药突破+女性健康深耕”双线发力
全景网· 2025-08-24 11:3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93.13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3.42% [1] - 业绩改善源于战略聚焦、产品管线扩充及业务结构优化 [1] 战略调整与资源配置 - 重心转向创新药及皮肤领域,研发与营销资源向优势赛道集中 [2] - 关停亏损企业并收缩低毛利业务,严格实施成本管控与费用优化 [2] 核心产品与市场表现 - 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在脱发治疗领域市占率达43%,与生发片形成协同治疗方案 [2] - 生白颗粒作为医保乙类中成药已完成28个省份挂网 [2] - 独一味颗粒、灯盏花素分散片、注射用头孢硫脒通过集采中标,舒血宁注射液实现扩围接续中标 [3] - 复方胰酶散切入百亿级消化健康赛道 [3] 营销与渠道创新 - 通过连锁药店、电商新媒体及会员运营联合推广达霏欣"女性防脱"品牌 [3] - "品效合一"营销模式推动品牌声量与销量同步提升 [3]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在研创新药覆盖肿瘤、皮肤、妇科领域,包括ZD09(胃癌)、ZDH02(乳腺癌骨转移)、SH003(特应性皮炎) [4] - 参股企业广东龙创基药业的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Ⅲ期临床试验达主要终点 [4] - 活菌制剂采用"以菌制菌"机制,治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及甲硝唑对照组 [4] - 产品突破冷链限制,Pre-NDA申请已获CDE受理 [5] 女性健康产业布局 - 构建覆盖脱发治疗、阴道健康、乳腺健康的多场景产品矩阵 [6] - 建立覆盖3000家三级医院、5000家妇幼保健院的妇科临床网络 [7] - 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达成女性健康品类战略合作,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7] - 通过"药品+健康管理"模式延伸增长空间 [7]
振东制药:上半年业绩改善,创新药取得新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4 10:1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93.13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3.42% [1] - 业绩改善源于战略调整、产品管线扩充、新品销量提升及业务结构优化 [1] 战略调整举措 - 聚焦创新药及皮肤等核心领域,集中研发与营销资源 [1] - 推进资产结构优化,关停亏损企业并收缩低毛利业务 [1] - 严格成本与费用管控,减少亏损源以提升营收质量 [1] 核心产品表现 - 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在脱发治疗领域市占率达43%,与生发片形成内服外用协同方案 [1] - 生白颗粒作为医保乙类中成药入选多项权威指南,已完成28个省份挂网 [1] - 新增独一味颗粒等三个集采中选品种,舒血宁注射液扩围接续中标 [1] 营销渠道创新 - 通过连锁药店、电商新媒体矩阵及专属会员运营联合推广 [2] - 强化达霏欣"女性防脱"品牌标签,实现品牌声量与销量同步提升 [2] 研发管线布局 - 产品布局覆盖肿瘤、皮肤、妇科等领域 [2] - 在研创新药包括治疗胃癌的ZD09、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ZDH02、治疗特应性皮炎的SH003 [2]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参股企业广东龙创基药业的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 [3] - 活菌制剂采用格氏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通过三重作用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 [3] - 治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及甲硝唑对照组,且无需冷链运输 [3] - 产品Pre-NDA申请已获CDE受理,上市进程加速 [3]
振东制药阴道益生菌创新药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06:49
产品研发进展 - 振东制药参股的广东龙创基药业研发的"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1] - 该药物采用"以菌治菌"的创新机制,相比传统抗生素治疗方案具有差异化优势 [2] - Ⅲ期临床试验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案参照FDA指南并获CDE认可,实验组药物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及Ⅱa期甲硝唑临床治愈率 [3] 市场潜力与需求 - 细菌性阴道病在健康体检妇女中约占11%,在妇科门诊阴道炎症患者中占36%-60%,治疗后复发率高(1个月20%、3个月40%、12个月60%) [1] - 传统抗生素疗法临床治愈率仅40%-45%,且存在耐药性、毒副作用(短期10%-25%患者出现口腔不适等,长期可能致中枢神经症状) [1][2] - 该创新药针对显著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未来市场潜力较大 [2] 产品技术优势 - 选用阴道原生优势菌(格氏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在适配性与疗效上形成代差优势 [2] - 25℃下12个月活菌存活率超90%,突破传统活菌制剂需2-8℃冷藏的限制 [2] - 特殊制剂技术延缓胶囊溶解,确保活菌有效定殖,无耐药性风险且安全性经临床验证 [2][3] 商业化布局 - 公司已构建覆盖全国3000家三级医院、5000家妇幼保健院的妇科渠道网络 [3] - 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达成女性健康品类战略合作,加速产品上市后铺市 [3] - 该产品预计成为核心盈利增长点,助力优化产品结构并增强整体盈利能力 [4] 公司战略规划 - 围绕女性健康需求布局核心产品线: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脱发管理)、西黄丸(结节治疗)、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阴道微生态调节) [4] - 构建覆盖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解决方案,实现从单一产品到综合健康服务的战略升级 [4]
振东制药(300158)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1 07:13
集采与产品推广 - 2024 年公司新增独一味颗粒、灯盏花素分散片、注射用头孢硫脒三个集采中选品种,实现舒血宁注射液扩围接续中标,预计 2025 年 5 月底进入正式执行阶段,公司将制定市场策略并灵活调整销售和渠道布局 [1][2] 药品研发与上市 - 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三期临床实验进展顺利,已完成入组,但药品研发到上市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2] - 2024 年创新药领域组建上海新药创制中心,完成皮肤类新药成药性评价等工作,启动抗肿瘤新药临床前研究;原料药和制剂领域新开创新药项目 2 项,仿制药原料项目 9 项,制剂 3 项,开展原料药项目 30 项、制剂 31 项,获得 6 个生产批件及 4 个临床批件;中药领域推进复方苦参注射液美国 FDA 注册及胰腺癌机理研究,完成脑震宁颗粒药效研究,提交 1.1 类创新中药 ZD16 临床申请,开发 26 项医院制剂并完成申报 11 项 [6] - 2025 年年报披露终止脂质体的研发,是基于对项目的综合考量,为提升研发资源配置效率 [7] 公司经营与业绩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71 亿元,同比下降 18.06%,归母净利润亏损 13.29 亿元,同比降幅达 2920.55%,主要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控费、重大仲裁事项、信托产品逾期兑付及存货减值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 [10] - 2024 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498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2.49 亿元同比增长 39.87%,是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强化催收手段、缩减账期较长的医贸批发业务等改善现金流 [4]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7.55 亿元,同比下降 3.53%,归母净利润 115.72 万,同比下降 94.99%,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3.37%,实现扭亏为盈 [5] 公司战略与规划 - 2025 年公司为突破经营困局、实现扭亏为盈,制定系统性方案,通过产品创新、效能提升、结构优化、产品价值体系重构等举措改善经营业绩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如扩充产品管线、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优化资产结构等 [3][11][12] - 中成药注重品质,选择可溯源的道地药材,优化剂型,唱响“中国振东,创新中药,让世界爱上中医药” [4] - 加速构建“学术赋能 + 渠道下沉”双螺旋增长模型,提升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加强专家学术推广,深化基层医疗渠道布局 [8] - 物流端构建全产业链体系,生产端推进数字化转型,财务端组建财务共享中心、上线 SAP 等系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9] 其他事项 - 公司与朗迪制药的仲裁已解决,具体情况详见 2025 年 1 月 24 日在巨潮资讯网发布的公告 [8][9] - 集团的五黑、五红、先生口服液等健康饮品不属于公司资产,振东健康管理中心是公司子公司 [7] - 公司现在没有为朗迪代工,目前未开发乳酸钙产品 [7] - 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市占率达到 47.3% [8] - 新品生白颗粒上市后推进全国市场覆盖,已完成 28 个省份挂网,预计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10]
振东制药去年营收29.71亿元,引进11个品种,生发片和生白颗粒已销售
财经网· 2025-04-21 01: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9.71亿元 同比下滑18.06% [1][2] - 净亏损13.29亿元 [1] - 医药生产销售行业收入占比77.86% 较上年80.25%下降 [3] - 中药材业务收入占比21.34% 较上年19.21%上升 [3] 产品结构变化 - 中药产品收入占比54.64% 较上年47.38%显著提升 [3] - 化药产品收入占比43.70% 较上年51.80%下降 [3] - 非药品收入占比0.86% 较上年0.29%增长 [3] 区域销售分布 - 线上销售占比7.88% 较上年6.33%提升 [3] - 东北地区收入占比7.51% 较上年12.39%大幅下降 [3] - 华东地区收入占比12.55% 较上年12.87%微降 [3] - 华南地区收入占比13.78% 较上年12.72%上升 [3] 行业环境挑战 - 中药材行业价格指数同比下降9.6% [1] - 零售药店行业闭店率升至5.7% [1] - 门诊统筹政策对零售终端客流量产生阶段性抑制 [1] - 部分品种价格降幅超预期 区域市场准入受限 [1] 业务发展举措 - 临床端新进院1025家医院 实现等级医院全覆盖 [4] - OTC端覆盖238个城市18.9万家终端 [4] - 第三终端新增5.3万家终端 [4] - 引进11个品种 其中2个已上市销售 [6] - 获得6个生产批件及4个临床批件 [5] 研发创新进展 - 组建上海新药创制中心 [4] - 开展创新药项目2项 仿制药原料项目9项 [5] - 推进复方苦参注射液美国FDA注册 [6] - 提交1.1类创新中药ZD16临床申请 [6] - 开发26项医院制剂并完成申报11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