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贷

搜索文档
建设银行盐城分行以金融“活水”浇灌绿色发展沃土
江南时报· 2025-09-28 08:06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绿色贷款余额近500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20% [7] - 制定《建设银行盐城分行深化绿色金融服务行动方案》等专项方案 聚焦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 [9] - 推出环保贷、危废贷、碳金融等特色产品 累计投放环保贷10.29亿元 [9] - 投放补贴确权贷2.47亿元 缓解企业补贴未到账资金压力 [9] - 上线绿色金融综合管理数字化平台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13] - 建立绿色信贷白名单机制 提供利率优惠等专属服务 [13] 重大项目融资支持 - 牵头组建20亿元银团贷款 兜底承担10亿元份额支持30亿元EOD项目 [8] - 为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投放6.79亿元前期贷款 审批仅用4个工作日 [10] - 支持氢能源示范项目 数周内完成授信落地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11] 海洋经济金融服务 - 创新推出苏农担·渔船贷产品 发放江苏省首笔200万元渔船贷 [10] - 为射阳海上风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10] - 与盐城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支持港口能级提升和数字化转型 [12] 金融服务机制创新 - 实施四色五类客户分类机制 设立三道风险防线完善ESG风险管理 [13] - 提供一项目一方案定制化服务 打造多个标杆案例 [11] - 组建跨部门专业服务团队 确保金融服务精准高效 [8]
在生态底色上书写创富新篇 兴业银行以金色动能赋能绿色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9-24 03:32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兴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先行者 通过创新服务支持浙江安吉余村绿色转型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1] - 2023年发放5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安吉县竹博园余村两山5A级景区创建工程 简化企业融资流程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 - 该行推出气候贷创新产品 2024年11月向德清县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有限公司提供2.5亿元授信 贷款利率与气候生态评分挂钩 [4][5]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规模 - 推出碳权与碳汇、排污权、气候贷、分布式光伏贷等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 2024年上半年落地344笔绿色创新产品 金额达260亿元 [7] - 截至2024年6月末 绿色融资规模达2.43万亿元 绿色贷款规模1.08万亿元 保持股份制银行首位 [7] - 研发国内首个金融机构自研绿色金融IT平台"点绿成金"系统 2023年推出银行业首个双碳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8] 生态价值转化实践案例 - 安吉余村从"卖石头"转型生态旅游 集体经济收入曾达300万元 现发展为年接待百万游客的网红旅游目的地 [2][3] - 莫干山景区通过气候贷资金新增新能源充电桩、无障碍设施和智能交通系统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游客体验 [5] - 在内蒙古落地CCUS碳减排贷款支持碳化法钢渣综合利用项目 在宁夏服务科技企业威力传动的风力偏航减速器生产 [8]
在生态底色上书写创富新篇
金融时报· 2025-09-24 02:28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践 - 公司为浙江安吉余村景区创建工程提供5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当地旅游业转型升级 [4] - 公司通过银团贷款形式简化企业融资流程并提高业务落地效率 [4] - 该银团贷款项目有效促进安吉乡村经济发展并实践生态发展理念 [4] 气候金融创新模式 - 公司在湖州德清县发放首笔气候贷给予莫干山旅游公司主体授信敞口2.5亿元 [5] - 贷款将存续期利率与气象局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赋分挂钩(评分大于8分则下调利率) [6] - 通过五维评估体系(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气候论证/防御能力/保险/生态价值影响)进行项目评分 [6] 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 公司推出碳权与碳汇/排污权/水权/林权/环保贷/气候贷/光伏贷/茶易贷/可持续挂钩贷款等创新产品 [8] - 2024年上半年落地绿色创新产品344笔总金额近260亿元 [8] - 截至2024年6月末绿色融资规模达2.43万亿元绿色贷款规模1.08万亿元保持股份制银行首位 [8]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建设 - 2017年研发国内首个金融机构自研绿色金融IT平台"点绿成金"系统 [9] - 2023年推出国内银行业首个双碳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9] - 依托"技术流"评价体系在内蒙古落地CCUS碳减排贷款在宁夏服务风力偏航减速器生产企业 [9] 区域发展成效 - 安吉县通过金融支持实现全域旅游发展连续7年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名 [4] - 莫干山景区新增新能源充电桩/无障碍设施/智能交通指引系统优化游客体验 [6] - 余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矿山时期最高300万元转型发展为年迎百万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3][4]
滨海农商银行绿色金融 为生态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江南时报· 2025-09-17 08:32
在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滨海农商银行以金融为笔、生态为卷,深耕绿色金融"大文章"。通过 聚焦绿色产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辟信贷快捷通道,为滨海地区生态发展注 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奏响了绿色与发展共生共荣的协奏曲。 筑牢绿色金融根基,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作为支撑。滨海农商银行构建起专业的绿色金融团队,成立 全行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明确信贷管理条线分管领导为业务牵头人,在授信评审部设立专属岗位,实现 专人专岗的精细化管理,让绿色金融业务推进有了"主心骨"。同时,该行制定并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战 略》《绿色信贷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为业务开展提供清晰指引和严格规范,确保每一笔绿色 信贷都经得起检验。不仅如此,该行还将全县农业产业园区的服务网点全面升级为绿色网点,配备专职 绿色金融客户经理,制定科学考核方案,大幅提升服务便捷性,让绿色企业感受到"近在咫尺"的专业金 融服务。 李雪峰 创新是绿色金融的生命力所在,滨海农商银行通过产品服务创新,持续激发绿色产业活力。紧抓盐城港 滨海港区LNG项目发展机遇,该行精准研发"碳权贷""环保贷""LNG贸易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目前,已 与港区4 ...
紫金农商银行:厚植绿色发展基因 擦亮绿色金融底色
新华日报· 2025-09-15 01:01
战略规划与组织架构 - 公司于2021年将绿色金融列为七大业务战略之一 并发布专项三年发展方案 [2] - 建立董事会领导、高级管理层推进、专营中心执行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 包括首家绿色支行 [2] - 连续7年将绿色贷款纳入经营考核 单列信贷计划并优先投放规模 实施利率优惠与尽职免责机制 [2] 产品创新与业务数据 - 推出差异化定价的"环保贷"及面向省级绿色企业的"紫金·苏碳融"信用贷款产品 [3] - 创新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模式 解决绿色项目担保难题 [3] - 截至7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69.70亿元 较年初增长27.26亿元(增速19.14%) 户数增幅10.45% [3]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 公司披露全国农商行首份ESG报告 加入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签署机构 [4] - 联合发行"微笑江豚"主题信用卡 开展20余场生态保护活动 打造江豚特色支行 [4] - 获评全国唯一"年度绿色可持续农村商业银行" 连续3年获绿色金融示范团队荣誉 [4] 政策与行业背景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纳入金融"五篇大文章" 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1] - 公司通过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为地方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金融支持 [1]
紫金农商银行以金融之笔绘就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江南时报· 2025-08-27 23:35
核心观点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 - 紫金农商银行通过战略规划、产品创新和社会责任践行 系统性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成为行业标杆 [1][2][3][4][5][6] 战略规划与组织架构 - 公司于2021年将绿色金融纳入"十四五"战略规划 作为七大业务战略之一 [2] - 发布《绿色金融三年发展方案》 成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及专营中心 设立首家绿色支行 [2] - 连续7年在年度考核中设置绿色贷款指标 针对绿色企业单列信贷计划并实行价格优惠与尽职免责机制 [2] 产品创新与业务实践 - 推出"环保贷"产品 贷款定价与企业环保信用评级挂钩 实施差别化定价 [3] - 创新"紫金·苏碳融"产品 为江苏省绿色企业名录库内企业提供中长期低利率信用贷款 [3] - 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融资 成功为镇江纸业公司发放1000万元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 [3][4] - 截至7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169.70亿元 较年初增长27.26亿元 增速19.14% 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4] - 绿色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幅达10.45% [4] 社会责任与行业认可 - 建立ESG工作体系 披露全国农商行首份《ESG报告》 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 [5] - 成为全国第10家、江苏省农商行首家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签署银行 [5] - 荣获"ESG优秀银行""金质量ESG奖" 连续3年获江苏资本市场峰会"ESG金茉莉奖" [5] - 发行"微笑江豚"主题信用卡 嵌入公益功能 累计发卡百余张 打造江豚特色支行并开展系列活动20余场 [5][6] - 全国唯一获评"年度绿色可持续农村商业银行" 连续3年获"绿色金融示范团队"荣誉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域实践的江苏探索
中国环境报· 2025-08-25 00:27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框架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省域资源禀赋深度融合 形成省级立法+地方标准+区域协同制度创新链 [2] - 率先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和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2] -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机制 出台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纲领性文件 形成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 [2] 空间布局与产业协同 -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 促进绿色空间 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精准匹配 [3] - 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太湖明珠 美丽海湾等七大生态区域 形成差异化生态空间格局 [3] - 苏南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苏中苏北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沿海生态走廊 [3]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 建立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机制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 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绿岛等制度创新 激励企业主动减排 实现治理从末端管控向源头防控转型 [3] 财政投入与市场机制 - 近十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与保护治理资金超过3800亿元 [4] - 创新环保贷 环基贷等绿色金融产品 2024年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5万亿元 [4] - 碳市场交易量居全国前列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和生态银行机制 将太湖生态岛等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5] - 通过生态修复与保护 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5] 区域协同治理 - 建立长三角生态环保协作小组 设立41个跨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与污染协同处置机制 [5][6] - 与上海 浙江 安徽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显著提升跨界河流水质 [5][6] - 南京都市圈生态基础设施跨域共建取得突破 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一体化 [6] 产业结构转型 - 累计关停化工企业超过5000家 化工园区数量从54个压减至29个 [6] - 近5年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5.8万家 腾退工业用地23万亩 [6] - 常州市通过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 [6] 新兴产业发展 -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常州动力电池 盐城海上风电等产业集群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 [6]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41.8% [6]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5年全国第一 新三样产品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6] 公众参与机制 - 推出环境圆桌会议 生态损害赔偿公众评议等共治机制 环境信访总量连续7年下降 [7] - 通过无锡碳普惠平台 苏州生态存折等实践 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7]
让信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金融时报· 2025-08-18 00:50
资金流信息平台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3月将资金流信息平台列为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设施并明确加快建设 [1] - 平台建设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创新实践 [2] -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创新建设平台形成中国特色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方案 [2] 平台核心功能与数据特点 - 已为6000多万户企业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 基本实现中小微企业全覆盖 [3] - 提供两类信用产品:月度颗粒度明细汇总(11信息段95数据项)和季度颗粒度报告(18信息段184数据项) [4] - 资金流数据与信贷数据同步应用进行多维度信用信息交叉验证 [4] - 平台定位公益性服务 建设运行成本由征信中心承担以最大化社会效益 [3] 平台运行成效与融资支持 - 上线9个月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近7000亿元 [1] - 截至2025年7月底支持科创型和农业生产类企业授信金额近7000亿元 [11] - 广东省金融机构依托平台为1124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03.5亿元 [13] - 全国范围内平台累计支持普惠金融授信超过4200亿元 [14] -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运用平台促成企业融资近350亿元 [15] 金融机构创新应用案例 - 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构建"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多维授信模型 [13] - 安徽省开展"增信流水贷工程" 工商银行推"经营快贷" 民生银行开发"民生惠信用贷" [14] - 徽商银行推出"首户e贷"和"碳减排贷款""节水贷"等特色产品 [14][16] - 山东省农信社创新"资金流信用信息+"数字化信贷服务模式实现小额信用贷款"T+1"放款 [15] - 中国银行打造"绿色供应链脱核链贷" 广东省江门市分行创新"粤焕新商户贷" [16] 平台接入与扩展计划 - 目前已接入1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46家地方性金融机构 [19] - 2025年预计新增1300多家金融机构接入 [19] - 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有开设支付结算账户业务的金融机构全覆盖 [19] 未来发展方向 - 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息的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 [10] -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联动协同机制 [18] - 持续优化互联网、微信小程序等便捷查询服务渠道 [9]
南通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浇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沃土
江南时报· 2025-08-11 23:1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 - 公司围绕"产业协同、普惠金融、绿色转型、数字赋能"四大主线深化区域合作机制[1] - 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659.21亿元,较年初净增36.26亿元,增幅5.82%[1] - 绿色贷款余额达8419.08万元,展现良好发展势头[1] 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 - 成立由党委副书记、"一把手"行长任组长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1] - 制定《绿色金融发展工作行动方案》及三年规划[1] - 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条线联动"工作机制[1] 人才培养体系 - 创新构建"分层培训+实战转化+激励牵引"三维培养体系[1] - 高管层重点培训绿色金融战略规划,客户经理强化风险评估、碳核算工具使用等实务技能[1] - 通过项目尽调、创新方案大赛提升实战能力,绿色金融业绩与员工绩效挂钩[1] 考核激励机制 - 实施"双轨考核"机制,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支持力度[2] - 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2] - 对"首贷绿色信贷"、环保贷等业务给予激励倾斜[2] 金融产品创新 - 打造"绿能贷+排污权贷+环保贷"产品矩阵[2] - 绿色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LPR加80个基点[2] - 截至6月末,"绿能贷"个人贷款余额14.90万元,企业贷款余额123.60万元[2] - "排污权抵押"贷款400万元,"环保贷"840万元[2] 未来发展战略 - 深化"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四维融合发展战略[3] - 重点开发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3] - 深化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协同联动,共同打造绿色产业基金[3] - 通过分层培训、实战锻炼、激励引导持续提升员工绿色金融专业素养[3]
南京银行绿色金融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江南时报· 2025-07-21 07:22
核心观点 - 南京银行通过专项贷款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生态圈合作 全面支持江苏省"无废城市"建设 累计投放资金超200亿元 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 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1][2][5] 绿色信贷投放 - 向环保公司发放3800万元项目贷款专项支持磷化渣危险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 - 为再生资源公司定制2亿元银团授信 支持建设废金属破碎生产线 实现年处理废金属30万吨[2] - 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提供1亿元授信 实现年处理建筑垃圾 废石料 河沙超180万吨 并创造近80个就业岗位[2] 绿色产品创新 - 创新"鑫动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包括固废贷 环保贷 环基贷三大场景[3] - 环保贷业务已投放40笔 累计金额近3亿元 位列合作银行前列[3] - 通过环保贷风险分担产品为环保公司提供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支持废有机溶剂危险废弃物处理技术[3] 绿色债务融资 - 截至6月末累计投放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近200亿元 重点支持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4] - 落地全国首单公募绿色资产支持票据 全国首单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及江苏省首单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4] 生态圈建设 - 2022年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签署战略协议 发布《"无废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5] - 联合开展"无废城市"培训及产融对接活动 深化政银企合作模式[5] - 未来将持续加强绿色信贷投放 创新服务模式 配置更多资源至绿色低碳转型领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