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技术

搜索文档
中美英资源对比:英国有煤矿,美国有石油,中国有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9-21 14:07
前言 站在当下看全球能源格局,俄欧之间那些纵横交错的管道特别有意思。 红色石油线、绿色天然气管织成一张密网,这网不只是运输通道,更藏着文明争霸的核心逻辑:谁能 让"廉价能源"真正触达需求端,谁就能在时代洗牌中站稳脚跟。 这道理不是新鲜事,往历史里翻,英国靠煤炭崛起、美国凭石油称霸,其实都是把"资源调配"玩到了极 致。 而中国的能源故事,恰好是从看懂这份历史逻辑开始。 一、能源与霸权:被忽略的"资源调配逻辑" 如今俄欧间那些红色石油线、绿色天然气管,密密麻麻织成的不只是能源网络,更是人类文明竞争的底 层密码——谁能掌控"可及的廉价能源",谁就能在时代更迭中占据主动。 这规律,早被几百年的历史反复验证,只是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谈论"文化先进""制度优越",却忽略 了背后最实在的"资源能不能送到位"。 2000年美国学者彭慕兰提出一个颠覆认知的观点:一战前西方在工业上碾压东方,未必是文化多高明, 核心是"挖煤比东方方便"。 这说法当时在美国引发热议,细究起来却戳中了历史要害。先看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 机,而蒸汽机的"粮食"是煤炭。英国工业重镇伯明翰旁边就是焦煤产区,早期靠运河运煤,后来修了铁 路,煤矿到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风从草原来、电送全中国 跨越山海的绿电输送
央视网· 2025-09-14 06:41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肩负着"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国家 使命。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跨越千山万水,高效、安全地输送到千里之外?这背后,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网系统。接下 来,让我们一同聚焦内蒙古绿电外送,看内蒙古如何通过电网聚能,将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向全国。 刚刚过去的夏季,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电力系统再次完成严峻大考——迎峰度夏,来自内蒙古的电力成为重要的支持。内 蒙古是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省区,这些清洁能源要如何跨越山海?从风能、光能到凉风、灯光,需要一条中国特产——电力天路特 高压。 电能在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损耗,而长距离的电能输送,任何微小的损耗都将累积成巨大的浪费。电流越大,发热损耗就越大,而如 果要保持输电功率不变,想要减小电流,就要增加电压。特高压技术正是减少电力损耗的关键。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站和位于河北张家口市的张北站,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特高压枢纽。2024年10月31日,"十四五"电力发展 规划重点项目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在两个变电站之间搭建起特高压输电通道。电力送出从 ...
国家电网为啥不叫中国电网?从拉闸限电到外销,电力帝国崛起雄心
搜狐财经· 2025-07-25 12:18
电力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电力系统面临高温季节用电高峰挑战,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空调使用量激增[1] - 国家电网连续9年全球电力行业营收第一,2024年500强排名第三,但利润排名靠后[3] - 中国存在"南北两张网"问题,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分割导致资源无法最优配置[4] - 东部地区如广东2024年用电量达9121亿千瓦时,自身发电量仅6955亿千瓦时,缺口巨大[6] - 内蒙古等西部地区能源丰富,2023年通过特高压外送电力超过3000亿千瓦时[6] 电力体制改革与技术发展 - 2006-2007年单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形成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多元化电源格局[6] - 2025年将迎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周年,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6] - 2024年前5月绿电交易量超2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50%[6] - 国家推动年底前实现规则、品种、时序"三统一",闽粤联网工程已向华东输送20亿千瓦时绿电[7] - 特高压技术全球领先,建成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1100千伏直流输电系统[11] 国家电网国际化布局 - 海外业务横跨四大洲,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希腊、巴西、秘鲁、智利等国运营电网[8][10] - 在巴西拥有亚马逊河流域特高压线路控制权,在葡萄牙负责全国90%电力调度[10] - 海外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如巴西美丽山项目完全采用中国技术规范和设备[10][11] - 2022年巴西洪灾期间,通过跨洲线路从阿根廷调电120万千瓦缓解危机[10] - 马来西亚±500千伏海底电缆项目使当地停电次数从每月3次降至每年1次[11] 清洁能源发展与未来规划 - 2024年清洁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越火电,风电太阳能装机达14.5亿千瓦[11] - 2024年电网建设投资突破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11]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建成后年发电量相当于3个三峡[12] - 西北和蒙古高原1/10面积铺设光伏可年发电1000万亿度,满足150年用电需求[12] - 中国电力弹性系数稳定保持在1.2,用电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11] 行业战略意义 - 特高压技术成为21世纪"新基建核武器",中国掌握全球电力标准制定权[11][14] - 电力网络成为新时代丝绸之路,中国构建不依赖化石能源的工业体系[14] - 从能源自给者转变为全球电力中枢,重塑国际能源秩序[12][14]
央广时评·成就十四五|从“第一”涌现 读懂中国创新突破的“必然”
央广网· 2025-07-12 11:06
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取得多项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包括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C919实现商业飞行等[1] - 创新成果得益于体系化布局、全社会协同发力以及人才梯队持续供给[3][4][6]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持续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7] 科技创新成果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突破[1]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1] -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1]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营[3] -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算力跃升百万倍[3] - 特高压技术成为国际标准[3] 创新体系构建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生态[3]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8%,基础研究占比提升至12.3%[3] - "揭榜挂帅"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攻克核心技术[4] - 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车规级芯片等技术突破[4]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4] 人才支撑 - 中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均居世界第一[6] -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6] - 人才梯队化布局支撑创新可持续性[6] 未来发展展望 - 创新将持续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7] - 需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强化创新协同、完善人才梯队[7] - 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入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领域[7]
全国用电负荷破14亿千瓦,特高压建设按下“加速键”
环球网· 2025-07-06 01:56
电力供需与负荷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在7月4日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和去年同期大幅攀升 [1] - 华东电网负荷中空调负荷占比高达37%,凸显夏季制冷对电力供应的巨大需求 [1] - 预计未来电网负荷将维持高位,电力保供面临严峻考验 [1] 特高压技术与电网建设 - 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跨区跨省输电电力最大超过2亿千瓦,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1] - 特高压技术凭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优势,成为连接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关键桥梁 [1]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突破6000亿元,2025年预计首超6500亿元,主要用于特高压工程建设、县域电网加强及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 - 2025年计划投产"两交五直"特高压线路,未来几年可能开工"十六交十二直" [2] 用电量与行业预测 - 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平衡偏紧 [1] - 特高压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稳固,投资和建设加速推进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指出,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领先,"西电东送"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70% [2] 特高压概念股表现 - 截至7月4日,特高压概念股A股市值合计超7500亿元,2025年以来平均上涨1.73% [2] - 亨通光电、特变电工、国网英大等20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其中国网英大PE仅16.58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5.22% [4] - 特变电工、亨通光电、国网英大等12股市净率低于2倍,平高电气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5.94%,参与"22交25直"特高压工程,在手订单充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