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二期

搜索文档
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硬实力”明显提升
人民网· 2025-09-22 02:16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上介绍,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 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 "强"主要是体现在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汇聚内外 部创新资源,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明显提升。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已经连 续三年每年投入超过1万亿元,去年达到1.1万亿元。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是8.8%,这样去年就有接 近1000亿元投入了基础研究。从科研平台看,累计建设了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打造了国家技术创新 中心8个,中央企业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91个实现重组入列,这占全国的1/6。从科技人才看,中央 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的1/5,中央企业还拥有两院院士219名,人才支撑更加有力。 张玉卓从"强""高""优"三个方面来概括成果: 张玉卓表示,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科技成果, 可以用"顶天立地"来形容。"顶天",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
“十四五”,央企科技创新“顶天立地”
科技日报· 2025-09-18 01:48
"强":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要 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 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科技成果,可以用'顶天立地'来形容。"张玉卓 自豪地说,"顶天",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了"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大国重器,建成了深中通道 等一批重大工程;"立地",就是填补了一批产业技术空白,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 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切实推动了有关产业的安全发展。 不仅如此,张玉卓用"强""高""优"来概括"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取得的创新成果。 "'强'主要是体现在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张玉卓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力 度,有效汇聚内外部创新资源,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明显提升。 张玉卓谈道,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过万亿 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去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1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0:48
研发投入与成果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1] - 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8.8% [1] - 累计建设47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8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1] 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2] - 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及分红激励 [2] - 对重大科技成果考核加分 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 [2] 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 - 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97个技术策源地 [1] -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任务 [1] - 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 重大工程与产业突破 - 打造"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 建成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 [2]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 - 央企科技成果呈现"顶天立地"特征 兼顾国家战略与产业空白填补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 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 [2]
“十四五”央企科技创新“顶天立地”
科技日报· 2025-09-17 23:56
从科技人才看,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的1/5,拥有两院院士219名,人才支撑更加有 力。 "高":累计布局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要素、 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 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科技成果,可以用'顶天立地'来形容。"张玉卓自豪 地说,"顶天",就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打造了"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大国重器,建成了深中通道等一 批重大工程;"立地",就是填补了一批产业技术空白,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 领域取得突破,切实推动了有关产业的安全发展。 不仅如此,张玉卓用"强""高""优"来概括"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取得的创新成果。 "强":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强'主要是体现在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张玉卓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有 效汇聚内外部创新资源,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明显提升。 张玉卓谈道, ...
央企“十四五”科技成果“顶天”又“立地” 将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23:52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2]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59.4万元/人年增至81.7万元/人年 [2]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2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2]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2]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营业收入均超万亿元 [2]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 营收占比接近30% [2]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每年投入超1万亿元 年均增长6.5% [4] - 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 [4] - 202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09项 占全国奖项总数一半以上 [4] - 建成"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 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 [4]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4]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 - "十四五"期间以市场化方式重组6组10家企业 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3]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注资 [4] - 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出台26个行业考核方案 [5] - 2025年中央企业个性化考核指标占比达76%以上 [5] 国资监管体系升级 - 构建"上下贯通、实时在线、自动预警"智能化监管系统 [5] - 实现产权、资金、债务、薪酬、采购、贸易监管全覆盖 [5] - 达成经营行为可视、资金流动可溯、重大风险可控目标 [5]
新华社权威速览丨砥砺奋进!一组数据解码国资央企五年发展
新华社· 2025-09-17 14:22
新华社权威速览 "十四五"以来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 超过90万亿元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 2.6万亿元 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7.3% 和 8.3% 砥砺奋进! 组数据解码国资央企 五年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7日举行"高质量 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砥砺奋进"十四 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 国有资产质量更优、 "家底" 用厚 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1万亿元 布局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 两院院士219名 打造了"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大国重器" 建成了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 新质生产力培育积厚成势 "十四五"以来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 8.6万亿元,年均增速 超过20% 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 (41 造智能工厂 1854个 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 排放量分别 下降12.8%、13.9% IT ITAL 深化改革展现新气象 "十四五"期间 国资央企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 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 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 ...
国资委:央企资产总额已超90万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9-17 07:48
中央企业资产与利润增长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3% [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8.3% [2]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59.4万元增长至81.7万元 [2] 资本市场运作与上市公司表现 - 央企上市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 拟发行总规模达5000亿元 [3]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3]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3]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至2.8% [4] -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4] - 中央企业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109项 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超50% [5] 关键技术领域突破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集中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4] - 推动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等高端装备制造发展 [4] - 形成深海一号、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及大国重器成果 [5] 国有企业重组与布局优化 - 实施6组10家企业战略性重组 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6] - 中央企业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领域营业收入占比超70% [7] - 主业投资占比及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数量占比均超90% [7] 监管机制与考核体系 - 全面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出台26个行业考核实施方案 [8] - 2025年对中央企业考核的个性化指标占比将达76%以上 [8] - 构建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 覆盖产权、资金、债务等全业务流程 [8]
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
新华财经· 2025-09-17 07:02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实力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2023年达1.1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6.5% [1] -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8.8% 2023年基础研究投入近1000亿元 [1] - 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8个 全国重点实验室91个(占全国1/6) [1] - 研发人员总数144万人(占全国1/5) 两院院士219名 [1] 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 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 -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任务 [2] - 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2] - 与800多家机构开展联合攻关 主导479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 [2] - 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万个 [2] - 202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09项(占全国总数超50%) [4]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注资 [3] - 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分红激励 [3] - 建立重大技术突破"一票晋级"机制 重大科技成果考核加分 [3] - 健全科研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 [3] 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空白填补 [4] - 打造"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 建成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 [4] - "十四五"期间形成"顶天立地"科技成果体系 [4]
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国资央企创新效能不断提高
期货日报网· 2025-09-17 05:59
"强"主要是体现在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其中,基础研 究投入占比是8.8%,这样去年就有接近1000亿元投入了基础研究。从科研平台看,累计建设了国家级 研发平台474个,打造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8个,中央企业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91个实现重组入列, 这占全国的1/6。从科技人才看,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的1/5,中央企业还拥有两院 院士219名,人才支撑更加有力。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7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介绍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谈及"十四五"期间央企取得的创新成果 时,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 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成果可 以从"强""高""优"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主要体现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一方面,不断强化"激励赋能",在出资人支持政策上,坚持"顶 格、管用、解渴",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给予"一票 ...
“十四五”以来央企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05:41
研发投入与实力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年均增长6.5% 去年达1.1万亿元[1] -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8.8% 去年接近1000亿元投入基础研究[1] - 累计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8个 全国重点实验室91个重组入列占全国1/6[1] - 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1/5 两院院士219名[1] 创新效能与成果 - 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2] - 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2] - 与8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开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向攻关[2] - 牵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479家 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万个[2] -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奖109项占全国总数一半以上[4]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4] 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企业注资[3] - 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分红等激励[3] - 对重大科技成果考核加分 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3] - 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 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3] 重大工程与战略成果 - 打造"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 建成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4] - 填补产业技术空白 推动产业安全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