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

搜索文档
万企助力“百千万工程”,广东县域产业长出内生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1:41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 实习生钟宸 姚文琪 姜语锌 广州报道 县域正成为广东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增长单元。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提供的税务数据显 示,2022年以来,广东5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2024年达到1.8万亿元,整体经济增 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下沉,县域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腹 地,也成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阵地:现代农业、陶瓷、服装纺织等岭南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智能化转型升级,新能源、低空经济、农文旅融合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登记在册民营经济组织达1925.17万户,同比增长6.47%, 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96.45%。 《广东省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提出,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深化"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工商联、海内外侨胞等深度参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 近年来,依托工商联"百会万企"等组织平台,各地商会、民企和乡贤积极行动,通过结对帮扶、招商引 资等方式深度参与县域产业发展,成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力量。同 ...
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23:34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 科技育种 智慧种植 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 智能化 产业化转型 [1] - 山西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2] - 海南建立6000亩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使用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种植方式跨越 [4] - 福建推广机械化种植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创新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盐碱地增产 [6] - 云南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 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7]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劳作带动家门口就业 [5]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从深山菌窝发展到全国餐桌 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7] - 福建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菜稻轮作模式 实现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 [6] 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 山西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2] - 各地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2] - 内蒙古坚持绿色种植方式 福建探索菜稻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5][6]
(走进中国乡村)盐碱地中荡稻浪 新疆南部乡村成“水乡”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16:04
海水稻种植技术突破 - 通过微生物分解盐分和微量元素调节 将盐碱地pH值从11降至7.5 土壤含盐量从3‰降至1‰左右 [1] - 经过反复筛选培育优化 成功攻克种子关 实现4个品种海水稻亩产稳定在600公斤以上 最高达853公斤 [1] - 采用土地流转模式实现超万亩规模化种植 取代原有散户低效益种植模式 [1]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建立全自动智能化加工生产线 日加工量达150吨 经十余道工序精深加工后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2] - 土地流转农户获得每亩750元固定收益 并可参与插秧/田间管理/收稻等农忙工作获得额外收入 [2] - 3家农机合作社承接万亩耕作服务 社员通过机械化服务实现增收致富 [2] 农文旅融合发展 - 依托改良后生态环境吸引40余种鸟类栖息 建成"稻乡泉村"旅游景区 [2] - 2022年吸引游客逾52万人次 带动就业超350人 村民通过民宿/农家乐获得年均6万元收入 [2] - 开发"海水稻抓饭"品牌农产品 规划建设海水稻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 [2]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赢得战略主动(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第9期)
人民日报· 2025-07-28 22:3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本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 [4] - 持续推动产业体系迈向更高水平需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打造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兴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4] 产业智能化 - 我国已初步建成较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 [5] - 人工智能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正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 [5] - "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5万个,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 [6] 产业绿色化 - 我国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 [5] - 绿色工厂实现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5] - "和气一号"核能供汽项目为连云港石化基地输送超317万吨清洁蒸汽,节省碳排放46.23万吨 [13][14] 产业融合化 -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6]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6] - 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需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9] - 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 [9] - 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9] 案例研究 -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工厂18个月建成投产,吉林省内供应商提供超七成零件 [11][12] - 南钢集团采用AI大模型研发特种钢,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智能决策转变 [13] - 中农海稻在新疆喀什盐碱地种植海水稻,亩产从450公斤提升至853公斤 [14][15]
外媒记者点赞新疆发展:“我们想把新疆的发展经验带回家”
环球时报· 2025-07-15 22:54
新疆现代化发展成果 - 新疆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外媒记者对现代化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1] - 伽师县饮水思源展示馆展示中国政府治水成果,尼日尔记者表示新疆经验对解决本国饮水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1] - 安哥拉记者认为新疆发展远超预期,其实践为安哥拉解决发展难题提供可借鉴路径 [1] 农业科技创新 - 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盐碱地成功种植"海水稻",安哥拉记者表示希望引进该技术提高本国水稻产量 [2] - 日本记者指出海水稻技术为沙漠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新路径,未来可能通过技术出口惠及全球 [2] - 刚果记者强调新疆农业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和农民培训提升生产能力,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 喀什实现包容性发展,先进农业、社区共享、文化保育与民生关怀并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典型案例 [3] -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采用"集拼集运"物流模式,打造以"多式联运"为特色的枢纽经济圈,提升中欧班列效率 [3] - 新疆通过政府牵头、群众参与的发展项目显著提升社区经济活力和民生水平 [3] 产业多元化发展 - 新疆拥有一流棉花产业、优质奶制品产业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展现现代化发展活力 [3] - 新疆延续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传统,多个城市曾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枢纽重镇 [3] - 从智慧农业到古城保护再到跨境物流,新疆发展成就打破西方舆论偏见,提供可借鉴的现代化经验 [3]
到安江看“种”播天下
人民日报· 2025-06-15 22:11
杂交水稻发展历程 -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任教期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开启杂交水稻研究 [3][4] - 1962年受农民"亩产800斤"愿望触动,萌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梦想 [3] - 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发现关键野生稻"野败",为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8] - 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技术突破,试验田亩产达1010斤 [9] 科研方法与突破 - 通过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现象获得远缘杂交启示 [5][6] - 采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技术路线 [9] - 研究团队足迹遍及云南、海南等地进行野生稻资源搜寻 [6][7] 科研成果转化 - 成功培育海水稻品种,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突破 [10] - 湖南省农科院1.2亩试验田验证杂交水稻高产潜力 [9] - "禾下乘凉"超高产品种研发持续推进中 [10] 科研精神传承 -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工作37年,建立完整科研体系 [9] - 提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理念 [3] - 强调"知识比金钱更重要"的价值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