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沙漠玫瑰
icon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筑牢绿色屏障 分享“治沙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7:18
不仅如此,麦盖提县还依托沙漠独特地貌与资源禀赋建设了旅游景区。昔日"一毛不拔"的沙漠被逐步打 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游客在此感受壮美沙漠,体验人文 风情。 2024年11月28日,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合龙"。 这条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兼顾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特色作物既改善了 生态条件,又促进了民众增收。 2024年,全国85%的肉苁蓉产自于田县,当地民众从昔日"沙进人退"变为今日"沙里淘金"。截至目前, 新疆南部民众在沙漠周边的沙化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的面积达624万亩,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近30年来,新疆绿洲面积增加5.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减少1955.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平 方公里。其中积累的荒漠化防治经验转化为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筑牢绿色屏障 分享"治沙智慧"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26日电 (胡嘉琛)从"锁边"中国最大的沙漠,到利用沙漠种植作物获得经济效益,再 到为亚非地区提供防沙治沙"中国方案"……作为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 ...
“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新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2:58
新疆有多神奇? 很多人的印象中,新疆是沙漠戈壁,但2024年,新疆全年粮食单产达524.8公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30公斤,历史上首次排名全国第一。 从荒漠"绝地"变成中国新粮仓,背后是新疆付出的不懈艰苦努力。 为了克服风沙困扰,新疆硬是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在沙漠里种出绿洲。 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1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玫瑰花苗,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 漠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 有媒体这样描述:如果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蜿 蜒,勾勒出漂亮的绿色轮廓,塔克拉玛干沙漠仿佛系上了一条"绿围脖"。 这是什么概念? 3046公里的防护带,相当于从北京到泰国曼谷的距离。 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德国国土面积。作为中国最大的沙漠和世界第二大流动 沙漠,其85%以上的沙丘处于流动状态。 沙丘移动带来的危害极大。流沙掩埋农田村庄,干热风、沙尘暴导致作物死亡、农业减产。 这条"绿围脖"的背后,还离不开中国治沙模式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 三北工程研究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桂鹏对三里 河 ...
焦点访谈|新疆突破想象的蜕变,藏着中国西部腾飞密码
央视网· 2025-08-04 13:31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一说起新疆,你会想起什么?是甜度爆表的水果、葡萄干?还是热情似火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是风光旖旎的天山、满目青 翠的那拉提草原,还是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今天的新疆,除了这些印象中的特色农产品和地域地貌特点,又增加了许多新标签。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新疆。 村里许多人在沙漠种玫瑰,他们都担心娇嫩的玫瑰花能否度过沙漠里的这个炎夏? 阿芒尼沙的村子离塔克拉玛干沙漠只有十几公里,以前沙尘暴是这里的常客,当村民们第一次听说要在沙漠里种玫瑰时,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能。没 想到村民们还没开种,县里的玫瑰花种植专家就先来了。 其实,早在治沙锁边前,于田人就发现,这里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庄稼不喜欢的沙地恰恰是沙漠玫瑰的最爱。从十几年前开始,于田人种植玫瑰防沙 治沙,不仅锁住了沙漠,而且出产的玫瑰品质上乘,已经吸引了许多加工企业到来。 新疆和田,玉石之都。夏日里,游客穿梭在和田古城,感受热情的音乐、品尝美味的咖啡,体验当地的食补之方。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人世世代代都和沙漠进行着拉锯战。去年11月,和田人在沙漠边种下玫瑰,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上了"绿围脖",锁住了 这片"死亡之海"。 ...
植绿扩边479万亩 新疆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织厚“绿围脖”
新华社· 2025-06-25 07:41
新疆防沙治沙成果 - 今年以来新疆新增植绿扩边479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增加110米至7500米 [1] - 综合运用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模式,巩固提升锁边成效 [1] - 政府出台"沙九条"政策保障用水用电用地等要素,自治区和兵团财政每年安排近1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增治沙任务 [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创新用水保障措施,充分利用南疆河流洪水资源和微咸水,有效保障生态用水 [1] - "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的产权制度调动了大企业、大集团和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1] - 和田地区76万亩沙化土地确权到人,受益群众超过5万人 [1]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南疆农牧民利用沙化土地种植特色经济作物624万亩,产值突破300亿元 [2] - 带动30余万人稳定就业,促进人均年增收3000元至4500元 [2] -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护林员月工资3000元,年底还有肉苁蓉收益分红 [2] 光伏治沙进展 - 喀什地区已完成光伏治沙19.4万亩,累计并网规模648.6万千瓦 [2] - 荒漠沙地正在向资源能源宝地转变 [2]
沙漠“粉红防线”何以动人心弦?
人民日报· 2025-06-11 05:40
生态治理创新 -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成功种植耐旱玫瑰,象征生态治理突破,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超3000毫米[1] - 采用特殊培育技术,玫瑰根系深入沙层3米,单株2-3年可形成宽2-3米花垄,有效固沙降风速[2] - 生态工程从草方格、梭梭林嫁接肉苁蓉发展到经济林与玫瑰种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1][2] 产业延伸发展 - 配套发展玫瑰花精深加工产业,通过增收反哺种植可持续性[2] - 沙漠农业创新延伸至水稻种植,阿拉尔市开展沙漠水稻播种,推动"向沙漠要粮"绿色革命[3] 技术应用与品种改良 - 玫瑰为耐旱新品种,结合科技手段突破沙漠种植极限[2] - 此前已成功引种沙枣、黑枸杞、甘草等经济作物,形成渐进式生态改良模式[2][3] 社会价值与示范效应 - 项目体现"久久为功"治理理念,单株存活即被视为对抗沙漠化的精神象征[2] - 沙漠玫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成果,兼具观赏价值与科普教育意义[1][3]
新疆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扩边”增绿
新华社· 2025-04-21 09:42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建设进展 -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转入高质量推进常态化阶段 自2024年11月28日锁边工程合龙以来[1] - 新疆2024年计划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94.01万亩 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建设任务844万亩[1] - 和田县阿和公路西侧治沙点种植万亩沙枣和红柳 3月下旬种下的防风固沙树种已抽出绿芽并进行定杆作业[1] 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模式 - 选择抗干旱耐盐碱兼具经济价值的树种 在实现生态效益基础上开发经济效益[1] - 于田县西和公路西侧锁边工程合龙点种植玫瑰花苗 未来将打造沙海边景观带[2] - 阿热勒乡以沙漠玫瑰为主体套种耐旱作物 超过230户种植大户承包2.9万余亩地[2] 创新治沙技术应用 - 沙雅县采用光伏发电取水系统 以2000亩沙化土地为单元配套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2] - 利用光伏发电抽取地下浅层苦咸水 节水灌溉种植梭梭和红柳等治沙植物[2] - 已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取水系统30余套 保障治沙造林面积6.3万亩且成活率超80%[2] 水资源综合利用拓展 - 沙雅县探索苦咸水淡化技术 建立苦咸水淡化土地改良示范基地[3] - 基地内小麦白菜油菜生长良好 未来有望通过降低成本发展沙漠林果和粮食产业[3] 政策支持与群众参与机制 - 新疆配套出台资金用水用地等九条措施 推动政策资金科技向防沙治沙聚焦[2] - 政府承担水电路基础设施投入 有效解决造林治沙后续管护问题[1][2] - 多元化种植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 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