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磁铁氧体
icon
搜索文档
横店东磁股价涨5.19%,广发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132.01万股浮盈赚取1086.7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6:58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6日股价上涨5.19%至19.46元/股 成交额8.30亿元 换手率2.71% 总市值316.56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光伏产品收入占比67.47% 磁性材料占比16.24% 锂电池占比10.77% 器件占比3.62% 其他业务占比1.89% [1] 机构持仓动态 - 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二季度减持1756.56万股 当前持股1132.01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7% 当日浮盈1086.73万元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44.64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1.05% 近一年收益19.26% 成立以来收益43.37%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郑澄然任职5年131天 管理规模135.23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56.12% 最差回报-49.07% [3]
龙磁科技:9月11日接受机构调研,华夏基金、千合企业管理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9-18 01:28
行业竞争格局与产能规划 - 永磁铁氧体竞争格局呈现多级分化、区域集聚和技术驱动特点 日本TDK和日立金属聚焦高端市场 中国为最大生产国且安徽、浙江形成产业集群[2] - 中低端市场(TDK6材及以下)同质化严重且竞争激烈 9材及以上高端产品国内仅头部企业可量产并保持较高毛利率[2] - 公司计划将永磁产能提升至6万吨 聚焦汽车和变频家电领域 完善海外产能布局并进行国内技改升级[2] 越南基地运营状况 - 越南永磁工厂二季度完成2条线技改扩容 当前产能达1.2万吨[3] - 受稀土管控及贸易政策影响 海外永磁产能稀缺且供应趋紧 越南基地产品供不应求[3] - 多个客户要求提升越南基地份额 该基地将继续成为业绩增长重要支撑点[3] 芯片电感业务进展 - 芯片电感需完成超20项核心参数检测 单项目测试周期达3个月以上 客户导入供应商面临6个月以上验证周期[4] - 2025年为客户开发验证元年 已获得国际知名半导体电源厂商小批量订单 多个客户产品处于测试验证阶段[4] - 放量节奏取决于下游客户项目生命周期 预计2026年将有更多新项目落地[4] 产品价值占比与技术趋势 - 芯片电感在AI电源模块中价值占比平均约20% 预计未来将提升至30%[5] - TLVR电感单颗价值量为传统非TLVR电感的2-3倍 公司已送交多款TLVR样品客户测试[5][6] - 垂直供电方案在供电路径、空间利用和散热效率方面具明显优势 公司产品较竞争对手成本和能耗更低[6] 财务表现与业务基础 - 2025年上半年主营收入5.91亿元同比上升6.36% 归母净利润8525.2万元同比上升31.82%[7] - 第二季度单季度收入3.35亿元同比上升10.69% 净利润5678.05万元同比上升67.53%[7] - 毛利率31.25% 负债率49.9% 主营业务为永磁铁氧体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7]
龙磁科技(300835) - 300835龙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7
2025-09-17 11:24
永磁铁氧体业务 - 永磁铁氧体高端产品(9材及以上)国内仅头部企业可量产且保持高毛利率 [1] - 公司计划将永磁产能提升至6万吨并聚焦汽车及变频家电领域 [1] - 越南永磁基地产能达1.2万吨且产品供不应求 [1][2] 芯片电感业务 - 芯片电感需完成超20项核心参数检测且单项目测试周期达3个月以上 [2] - 客户验证周期超6个月但通过后形成强锁定效应 [2] - 芯片电感在AI电源模块中当前价值占比约20%且预计未来提升至30% [4] - 公司近期获得国际半导体电源厂商小批量订单并有多个客户处于测试阶段 [3] TLVR电感技术 - TLVR电感单颗价值量为传统NON-TLVR电感的2-3倍 [5] - 公司已送交多款TLVR样品至客户测试 [5] - TLVR技术可减少电容数量并降低系统成本和体积 [4] 垂直供电方案 - 垂直供电方案在供电路径、散热效率及集成度方面具明显优势 [6][7] - 公司模压电感产品较竞争对手成本和能耗更低且电源效率提升 [7]
拟全资收购京都龙泰 银河磁体:营收遭遇瓶颈,看好永磁铁氧体业务发展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9-15 12:26
公司收购计划 - 银河磁体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京都龙泰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对方为14名股东 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实际控制人不变更[1] - 本次收购为银河磁体上市15年来首次对外收购 旨在扩大业务规模 股票自9月15日起停牌 预计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1] - 收购标的京都龙泰主营永磁铁氧体材料 产品包括铁氧体永磁 烧结稀土永磁和粘结稀土永磁 应用于汽车 家电 医疗健身等领域[2] 收购战略背景 - 银河磁体收购主要因看好标的公司永磁铁氧体业务发展空间 且公司受限于粘结钕铁硼磁体行业天花板 近年收入增长缓慢遭遇瓶颈[2] - 公司现有产能为粘结钕铁硼磁体年产能4000吨 热压钕铁硼磁体年产能300吨 钐钴磁体年产能200吨[2] - 京都龙泰2017年以来获多轮融资 2018年获4000万元融资 最近一次融资在2023年6月[2] 行业市场数据 - 全球粘结钕铁硼磁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7.26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10.66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5.64%[3] - 全球高性能稀土永磁体市场2024年销售额82.15亿美元 预计2031年达145.2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8.6%[3] 公司财务表现 - 银河磁体2023年上半年营收3.89亿元同比下降2.01% 归母净利润8424.81万元同比增长7.26%[3]
300127,停牌重组!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36
公司收购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股票自9月15日开市起停牌[1] - 拟收购四川京都龙泰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交易对方为14名股东包括华强睿哲(持股21.9137%) 唐明星(持股17.5829%) 徐刚(持股12.28%)[5] - 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交易方案 若未能在期限内披露则股票最晚于9月29日复牌[7] 标的公司情况 - 京都龙泰成立于2011年 注册资本9464.725751万元 注册地址位于都江堰市[5]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年产高性能永磁铁氧体1.5万吨[5] - 拥有永磁铁氧体生产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制造的各项专利技术[5] 行业背景 - 永磁铁氧体具有矫顽力高 磁通密度较低 温度特性好 价格便宜等特点[6] - 主要应用在电机 扬声器 磁控管等领域[6] - 国内最大铁氧体磁性材料企业横店东磁具有年产29万吨磁性材料的生产能力[6]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粘结钕铁硼磁体研发 生产和销售的企业[7] - 粘结钕铁硼磁体业务在行业内具有较大领先优势[7] - 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电机 电动工具 军事装备 航空航天等领域[7]
中科磁业:9月1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1:34
公司董事会会议 - 公司第三届第七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9月12日在公司会议室召开[1] - 会议审议《关于调整公司组织架构的议案》等文件[1] 营业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器件占比49.42%[1] - 永磁铁氧体业务占比44.68%[1] - 其他业务占比5.9%[1] 市值情况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82亿元[1]
中科磁业: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22:07
公司财务与经营 - 2025年8月25日召开第三届第六次董事会会议审议《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等文件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器件占比49.42% 永磁铁氧体占比44.68% 其他业务占比5.9% [1] 行业动态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 行业上市公司出现普遍上涨 [1] - 宠物智能手机等创新产品推动市场爆发 [1]
龙磁科技(300835) - 300835龙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8
2025-08-08 08:36
业务板块与产能 - 公司主要分为永磁、软磁和电感三大业务板块 [2] - 永磁铁氧体板块已形成5万吨产能,技术水平、产能规模处于行业前列 [2] - 软磁产业链初具规模,安徽金寨生产基地已形成近万吨软磁粉芯产能,泰国软磁工厂在建 [2] - 电感业务已进入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车载电感实现批量供货 [2] - 公司计划将永磁产能从4.5万吨提升至6万吨 [3] 永磁铁氧体市场 - 永磁铁氧体竞争格局呈现多级分化、区域集聚、技术驱动特点 [3] - 日本TDK、日立金属聚焦高端市场,中国是最大生产国 [3] - 中低端市场(TDK6材及以下)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3] - 9材及以上高端产品国内仅头部企业可量产,保持较高毛利率 [3] - 永磁铁氧体在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浪潮中展现技术迭代适应性、成本优势不可替代性和应用场景延展性 [3] 软磁产品布局 - 软磁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OBC、DC/DC及HDC等电源模块及充电桩 [4] - 未来将围绕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展开,计划在东南亚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 [4] - 聚焦高精度、高频化芯片电感产品,切入AI服务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 [4] - 深化与汽车、新能源头部客户合作,拓展北美、欧洲等增量市场 [4] 电感业务进展 - 着力开发芯片电感和车载电感两大类产品 [5] - 芯片电感已开始小批量交付,其他客户产品验证、工厂评审持续推进 [5] - 车载电感已批量供货,多款产品处于客户测试阶段 [5] - 公司可缩短1年以上车规认证周期,加速新产品导入 [5] 芯片电感突破原因 - 凭借30余年磁性材料技术积累提供底层支撑 [6] - 采用自主研发粉体材料,通过模压成型技术实现高效率、小型化及高可靠性 [6] - 战略聚焦与资源倾斜加速产业化落地,项目由董事长直接挂帅 [6] - 抓住新兴场景需求高增机遇,利用头部客户背书降低新客户导入成本 [6] 股东减持情况 - 实际控制人及董事拟减持不超过1,195,000股,占总股本不超过1.0312% [6] - 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减持,主要系个人资金需求 [6] - 减持计划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按计划披露进展 [6]
作为磁性材料“大国”,为何存在磁性材料“卡脖子”问题?
材料汇· 2025-08-05 16:05
永磁材料 - 2021年中国永磁铁氧体产量80万吨,稀土永磁21.33万吨,其中钕铁硼占90%以上[2][36][53] - 铁氧体永磁占全球永磁体产量60%以上,主要应用于汽车(2025年需求61.4万吨)、家电(2025年20.1万吨)领域[6][45] - 稀土永磁中钕铁硼需求增长显著,新能源车领域2025年需求为2020年5倍,风电领域2025年全球需求2.4万吨[6][66][67] -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15系铁氧体仅日本TDK能批量生产,国内9系以上占比低[40][41] - 钐铁氮材料产业化滞后,日本大同电子等企业已实现量产,国内有研稀土建成300吨生产线[61][63] 软磁材料 - 2020年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量近40万吨,全球产值132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181亿美元[13][82][83] - 金属磁粉芯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超20万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充电桩、光伏逆变器[13][80] - 横店东磁软磁铁氧体年产能3.5万吨,天通股份3万吨,铂科新材金属磁粉芯产能1.6万吨[15][85] - 高频低损耗配方研发不足,高端磁芯依赖进口,Mn-Zn铁氧体适用于2MHz以下场景[13][81] 磁性生物材料 - 免疫磁珠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106.5亿元(CAGR 14.9%),国产化率仅5-10%[19][99][102] - MRI造影剂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220亿元,增速超30%,恒瑞医药国内市占率第一[19][108][109] - 免疫磁珠表面修饰技术待突破,需开发多癌种检测磁珠;MRI造影剂需解决钆离子毒性问题[18][111] - 诊疗一体化是未来趋势,磁性纳米颗粒可结合药物递送实现成像引导治疗[20][113] 磁记录材料 - 磁记录材料存储全球70%数据,技术演进路径为PMR→HAMR→MAMR[23][115] - HAMR/MAMR技术被希捷、西部数据垄断,中国无产业化能力,2026年希捷将推50TB HAMR硬盘[23][129] - 磁带领域IBM与富士通掌握317Gbit/in²技术,LTO-10容量36TB,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23] 磁性吸波材料 - 全球市场规模2019年297.5亿元,2025年CAGR 8%,1GW海上风电对应5亿元吸波涂覆市场[31] - P波段(0.3-1GHz)吸波材料空白,海洋环境涂层易氧化,需开发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22][25][27]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飞荣达、武汉磁电等,美国3M、日本TDK技术领先[26] 行业整体情况 - 2020年中国磁性材料总产值800亿元,预计2025年超千亿元,产量占全球60%以上[34] - 核心挑战包括高端技术依赖(如晶界扩散专利)、产业链短板(热压生产线)、重稀土资源安全[32][38] - 战略方向包括开发连续化装备、推广永磁电机(节能30%)、强化军工材料研发[38] - 目标2025年高端稀土永磁国产化率70%,2030年达80%并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38][74]
龙磁科技(300835) - 300835龙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7
2025-07-27 11:26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主要有永磁、软磁和电感三大业务板块 [2] - 永磁铁氧体板块产能5万吨,技术和规模居行业前列,产品用于汽车、变频家电等领域 [2] - 软磁产业链布局初具规模,安徽金寨生产基地有近万软磁粉芯产能,泰国软磁工厂在建,应用于车载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等 [2] - 电感业务是近年新业务,芯片电感进入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车载电感已批量供货 [2] 永磁铁氧体业务 - 永磁铁氧体下游需求将稳定增长,源于技术迭代适应性、成本优势不可替代性、应用场景延展性 [3] - 永磁铁氧体保持高毛利率,原因是技术优势、成本控制、市场策略与客户结构 [4] - 国家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公司永磁铁氧体业务基本无影响,仅出口业务海关质检流程增加 [5] 软磁业务 - 软磁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等 [6] - 未来软磁产业链围绕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包括建立海外本地化生产基地、开发高精度高频化芯片电感、深化与头部客户合作、拓展增量市场 [6] 电感业务 - 公司着力开发芯片电感和车载电感,芯片电感已小批量交付,车载电感已批量供货且多款产品在测试 [7] - 芯片电感业务较快突破,原因是材料技术积累、战略资源倾斜、生态位卡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