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业经营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双贴息”促消费,“四两”如何拨“千斤”(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02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政策 年利率3%的贷款可享受1个百分点贴息 例如20万元消费贷款最高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100万元服务业贷款可节省约1万元利息支出[1] - 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日常餐饮 大件家电 托育养老健康等刚需消费 以及教育旅游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1] - 政策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形成叠加效应 累计优惠幅度更大 能更有效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2] 消费信贷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达21.01万亿元 同比增长6.2%[2] - 消费金融产品可使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至30% 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2] - 家庭消费信贷需求率与实际参与率缺口从2019年2.5个百分点扩大至2021年5.3个百分点[2] 政策实施效果 - 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截至上半年撬动消费额超2.9万亿元 惠及约4亿人次[3] - 全国8.2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累计换购新车超905.6万辆[3] - 金融机构已开始承办相关业务 政策效果值得期待[2] 消费创新案例 - 黄鹤楼景区夜光冰箱贴实现超千万元销售额[3] - 郑州无人机送货超市最快5分钟送达 提供便捷新鲜购物体验[3] - 电商平台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半数与提供情绪价值相关[3] 政策协同效应 - 去年以来财政金融产业民生政策同向发力 包括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免费学前教育 育儿补贴等民生政策[2] - 从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到双贴息政策 形成环环相扣的促消费政策体系[2]
新闻1+1丨“双贴息”政策 如何惠企利民?
央视网· 2025-08-13 22:25
政策定位与目标 - 双贴息政策包括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贷贴息 旨在从消费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 推动惠民生和促消费[1]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刺激居民消费和支持居民消费 区别于商家自发的经营策略[4] - 政策设计适配当前消费结构趋势 服务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支持重点服务领域以提升政策精准性[9] 个人消费贷贴息特点 - 贴息范围覆盖更广 包括养老 托育等服务 而非仅限于高利润商品如手机或汽车[4] - 目标人群收入门槛更低 使更多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国家优惠[4][5] - 贷款经办机构新增消费信贷公司 利用其专业能力和触达能力服务更广泛需求群体[6] 贷款机构监管要求 - 要求贷款机构利用数字金融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精准画像 跟踪资金去向确保用于消费[8] - 需审核真实交易背景 防止资金挪作他用或套用 避免政策效果打折扣和风险产生[6][8]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作用 - 针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通过直接贷款贴息降低其资金成本[10][12] - 政策有助于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升级 提升服务品质 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9][12] - 推动低成本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 畅通经济循环 惠及面广且政策效果显著[12]
金融行业周报:国常会部署贷款贴息政策,央行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20250804
平安证券· 2025-08-04 00:54
行业投资评级 - 金融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43] 核心观点 - 国常会部署个人消费贷及服务业经营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3][4][16] - 央行定调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消费等领域[5][21][22] - 央行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强化统筹监管与国际接轨,10月1日起施行[6][24] 重点聚焦 政策动态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提高贷款额度、延长期限,优化服务模式,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低于整体人民币贷款[4][15][17] - 货币政策方向:保持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匹配,突出"五篇大文章"(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21][23] - 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明确六大类设施准入规则,要求境内数据存储,跨境服务需满足3年运营经验[24] 行业数据 市场表现 - 金融板块周度涨跌幅:银行(-0.84%)、证券(-3.22%)、保险(-0.15%)、金融科技(-2.34%),沪深300下跌1.75%[25][26] - 个股表现最佳:农业银行(+2.43%)、新华保险(+2.05%)、天风证券(0.00%)[27][28][29] 银行数据 - 公开市场净投放69亿元,SHIBOR隔夜利率下降20.5BP至1.32%[32][33] 证券数据 - 周度股基日均成交2.28万亿元(环比-1.3%),两融余额19848亿元(环比+2.21%)[35] - 股票质押规模28452亿元(环比+2.25%),本周通过IPO审核2家[35] 保险数据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环比下降2.65bps至1.706%,企业债收益率降至2.120%[37] 投资建议 - 银行:高股息配置价值凸显,12个月平均股息率溢价处于历史高位[39] - 保险:负债端稳中向好,资产端风险缓释,估值具备修复空间[39] - 证券: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及资本市场改革红利[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