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教育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部: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智慧教育平台
央视新闻· 2025-09-23 02:52
同时,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上取得新突破。中国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的奖项, 十年让全球19个国家600万女童受益。"十四五"以来,我国已经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 建立与东盟、中亚等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育合作机制,打造中国—中亚教育交流合作中 心等一批项目品牌。与亚非欧合作建成36个"鲁班工坊",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新名片。 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上取得新突破。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 绍,数字教育方面,建成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7亿多学习者、世界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智慧教育 平台,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发布了《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推出国家终身学习教育 平台,服务学习型社会构建。 ...
中原传媒20250910
2025-09-10 14:35
**中原传媒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业务分析**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中原传媒 属于出版传媒行业[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5.75亿元 同比增长1%[2][3] * 上半年利润5.7亿元 同比增长8%[2][3] * 净利润同比增长50.8% 其中所得税影响约37%[3] * 资产总额188.7亿元 较年初增长3.8% 主要因货币资金增加14亿元(含财政部拨付11.5亿元教材款)[3] * 负债总额73.73亿元 较年初增长11.229% 主要因6月份分红致6.14亿元从未分利润转入应付股利[3] * 权益期初为114.97亿元 较年初减少5,634万元(下降0.49%) 亦因分红引起[3] **业绩驱动因素与全年展望** * 营收1%增长主要来自传统业务 新业务因处投入阶段贡献有限 另有近2亿营收因会计准则要求被核减[3][7] * 利润率提升得益于毛利率上升0.13个百分点 以及费用下降(员工减少201人及薪酬改革降低人工费用)[2][3][7] * 毛利率上升原因包括废品交付按市场价格、销售结构优化及教辅材料毛利率提升(如大样出版社努力增加部分毛利)[8] * 费用下降还通过压缩招待费等措施节约534万元(对利润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 全年计划减少约400名员工以进一步降本[8] * 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将实现双位数增长(超过30%) 扣除所得税影响后不低于10%[2][5] * 大股东下达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收同比增速不低于4% 利润同比增速不低于8% 并要求年底市值原则上不低于年初[17] * 公司有信心完成目标 并预计全年业绩将实现至少10%的两位数增长[2][3][5] **业务板块进展与战略布局** *传统主业与政策环境* * 河南省教辅政策采取"一课一辅"模式 非频教辅通过新华书店采购 目前政策对公司业务影响不显著 未出现颠覆性变化[2][6] * 教材交付监管影响不大(如春季教材未显著影响) 学生人数减少比例很小对整体业务影响有限[6] * 公司依赖传统行业但面临天花板 为应对学生减少导致教材发行量下降 已申请教材价格上涨[18] *智慧教育平台* * 平台已进入二期试点(本月底完成) 提供学校管理、教学和学习等基础服务 通过AI技术实现个性化辅导和智能解答 并逐步将纸质教辅数字化[10] * 与洛阳市教育局签订协议 作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入口 高中教辅测试在兰考县完成试点[2][10] * 商业化模式主要对学校收费 每所学校5,000至12,000元不等 河南省共有2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目标市场[11] * 还推出AI自习室(与实体书店合作) 对学生收费每月600至1,000元不等 预计能带来可观收入[11] * 竞争优势:基于集团自有门店试验后推广 在技术应用、内容植入及安全性方面具备优势 与地方政府合作(如洛阳市全区推广)显示市场认可度[4][13] *AIGC业务与实体书店* * AIGC业务基于自有600多家实体书店转型 无额外成本投入 成本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如电脑 通常使用三年以上) 预计利润空间较大[4][12] * 实体书店优势:全省600多家书店覆盖校园、大型综合体和社区 新华书店品牌背书 智慧教育平台服务能力和内容植入全国领先(尤其在AI智能教育领域)[4][14] *新业务探索* * 研学业务已确定6个基地和营地试点 2025年上半年研学及课后延时服务收入约2000万元 预计2026年有更大贡献[4][15] * 公司每年投入创新研发 提高技能性人才占比 完善绩效薪酬管理机制 并通过"十大工程"、"四横七纵多生态"等战略提升竞争力[18] **公司治理与资本规划** *分红与投资计划* * 公司保持稳定的分红政策 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过去几年投资30多亿用于大项目 未来三到五年无大的基建投入 资金相对宽松[3][9] * 目前无直接外延投资或收购计划(由集团专门团队负责操作) 以避免不确定性对股价造成波动 股份公司专注于价值传播和内生价值[16] * 并购操作策略:由集团先行收购并排除风险(改组董事会、优化业务等)后 股份公司再从集团手中收购;优质无瑕疵项目则由股份公司直接派团队进入并购环节[19] *管理架构与考核* * 公司由省委宣传部直接管理(非河南省国资委) 经营目标由大股东出版集团下达[17] * 员工人数计划从2024年的1.27万人压缩至1万人以下以提升经济效益[18]
深圳南山AI教育成果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南方都市报· 2025-08-03 10:37
数字化教育实践成果 - 南山区教育局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多项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成果,重点分享数字化赋能高效优质课堂的实践经验 [2] - 南山区教科院副院长石义琦以《数字化赋能高效优质课堂南山实践》为题,介绍区域数字化教育领域的创新举措 [2] 教育技术应用与角色转型 - 南山区以数字化技术驱动教学变革,推进教育信息化1 0到2 0发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实现资源精准化、工具易用化和帮助智能化 [4] - 推动教师从"课堂主讲者"转型为"学习活动组织者",设计"学-享-构-创"四环节AI课堂,同时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者" [4] - 成立"AI+教育"教研组,通过校内培训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角色转型 [4]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 通过多维度素养(生活、审美、创新)同步提升,营造好奇心环境与创造性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5] - 构建"四种"教学形态,如利用八大图示实现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5] 项目式学习与生态构建 - 基于国家课程开展项目式学习,借助AI采集多维度数据并匹配资源,实现"教材大单元"与"真实情境小任务"结合 [8] - 采用"UGES"模式(高校指导、政府引领、学校推进、企业参与)构建教育生态,扎根课堂培养教师并变革教学 [8] - 优化智慧教育平台,落实"1+2+3+N"工程,打造"物理空间+数字资源+数据采集"多维教育场域 [8]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1+4"行动,包括建构数字化高效优质课堂范式、探索AI赋能教学场景等,深化数字化教育实践 [9]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示为教育变革探索注入新动力,强化"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理念 [9] 行业认可与案例表彰 - 南山区教科院及珠光小学、南海小学、龙苑学校获"智能教育在中国"优秀案例表彰,并在分论坛分享智能小学教育、智能特殊教育经验 [12]
赵凯明: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经济日报· 2025-07-30 00:05
人工智能战略定位 -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和经济发展新引擎,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健康有序发展[1] -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2] -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重要战略抓手,需结合"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1] 产业应用价值 - 人工智能助力破解超大规模治理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精准度和治理效能[2] - 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新兴业态,拓展产业边界并提升生产效率[2] - AI辅助诊断系统和智慧教育平台能跨越地域限制提供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2] - 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3] 文化科技融合 -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有利于激发全民文化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和遗产保护[3] - 数字技术力量能催生智能化精神产品,丰富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供给[3] - 《哪吒之魔童降世》《黑神话:悟空》等实践证明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成功[3] 生态治理应用 - 深度学习算法具有对复杂生态系统的模拟解析功能,助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4] - 全域感知、智能调控等先进生态治理手段推动生态修复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4] - 人工智能成为生态治理精密工具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支点[4] 经济发展影响 - 数据要素集聚效应可能催生新型技术垄断,加剧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5] - "机器替代人"现象可能导致制造业技能过时与岗位减少双重困境[6] - 新就业形态创造灵活岗位但存在劳动关系模糊、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6] 社会文化影响 - 算法技术引发"信息茧房"效应,造成认知封闭或固化[6] - 虚拟陪伴技术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能力退化[6] - 碎片化信息洪流容易弱化主动探索与深度思考能力[6] 技术发展路径 - 需加紧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伦理准则,构建风险预警体系[7] -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7] - 需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科技自立自强[7] 治理机制建设 - 需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权责清晰的治理共同体[8] - 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财政税收等政策营造包容共享的技术生态环境[8] - 需推动文化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促进文化、科技、教育多领域协同发展[8]
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经济日报· 2025-07-29 22:38
人工智能战略地位 -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是国际竞争新焦点和经济发展新引擎 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1] -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成为大国竞争战略制高点 [2] - 技术通过对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国际格局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1][9] 产业应用与赋能领域 - 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智能制造 智慧服务等新兴业态 推动产业边界拓展和产业链供需智能匹配 [2] - 城市大脑和数字孪生技术显著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精准度 推动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2] - AI辅助诊断系统突破地域限制提供优质医疗 智慧教育平台将名师课堂输送至偏远山区 [2] - 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复杂生态系统的模拟解析 推动生态修复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 [4] - 智能算法挖掘海量数据价值 在推动社会总财富增长同时为实现更公平分配提供技术支持 [4] 技术融合创新 - 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催生大量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 [3] - 数字技术催生智能化精神产品 极大丰富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供给 [3] - 《哪吒之魔童降世》《黑神话:悟空》等实践证实AI技术有利于激发文化活力并推动文化创新 [3] -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在基础理论和方法工具方面取得突破 [7] 发展机制与治理体系 - 坚持自立自强和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朝有益 安全 公平方向有序发展 [1] - 加紧制定法律法规 政策制度 应用规范和伦理准则 构建技术监测与风险预警体系 [7] - 建立政府 企业 社会权责清晰的治理共同体 运用知识产权和财政税收政策营造包容共享环境 [8] -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塑造功能 牢固树立"技术向善"导向 [8] 潜在挑战与应对 - 数据要素集聚效应可能催生新型技术垄断 导致数字鸿沟扩大 [5] - 机器替代人现象导致制造业技能过时与岗位减少双重困境 引发技术性失业风险 [6] - 算法信息茧房效应造成认知封闭或固化 虚拟陪伴技术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能力退化 [6] - 碎片化信息洪流弱化主动探索与深度思考能力 人的主体性面临隐性弱化风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