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新大模型

搜索文档
中国大模型的技术一号位们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8 03:40
中国AI大模型领域领导者战略布局与技术成果 DeepSeek(梁文锋) - 团队在3年核心技术积累后产品上线 20天内连续更新50多个版本 [5] - 产品上线20天内获得全球3000万日活用户成为现象级产品 [5] - 展现中国AI创业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爆发力 加剧全球AI大模型领域竞争 [5] 通义千问(林俊旸) - 团队以周级迭代速度推进优化 半年内完成30余次版本升级 [9] - 成功适配制造、金融、政务、医疗、教育等20多个重点行业场景 [9] - 累计服务超10万家企业客户 成为国内产业级AI大模型标杆产品 [9] - 打破大模型只聚焦C端体验认知局限 大幅降低中小企业引入AI技术门槛 [10] 字节Seed(吴永辉) - 团队以快速响应用户反馈为导向 短期内密集迭代数十个版本 [14] - 产品短时间内突破千万日活 成为用户高频依赖的智能助手 [14] - 广泛应用于办公文档处理、学习答疑、生活服务咨询、创意内容辅助等日常场景 [14] - 推动AI技术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日常 加速AI在普通生活场景中的普及 [14] 腾讯混元大模型(薄列峰) - 团队半年内完成8次重大版本更新 实现代码生成精度提升等能力突破 [17] - 服务超20万家企业客户 赋能百度搜索、小度智能设备、自动驾驶等核心业务 [17] - 推动大模型技术从技术探索迈向产业实用 加速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 [17] 日日新大模型(徐立) - 构建国内领先AI大装置SenseCore 为模型研发提供算力算法数据协同底座 [22] - 持续迭代多模态能力 技术测评多次刷新通用AI能力榜单 [22] - 服务超1000家大型企业客户 覆盖全球超40个国家和地区 [22] - 打破AI技术单点应用局限 推动AI向全链条渗透升级 [23] Minimax(闫俊杰) - 推出国内首个商用万亿参数MoE架构大模型abab 6.5 [26] - 服务数万家企业客户 覆盖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27] - 积累千万级C端用户 形成企业服务加C端应用双驱动产品矩阵 [27] - 为行业提供高效低成本大模型产业化路径 加速AI普惠进程 [27] 月之暗面Kimi(杨植麟) - 产品凭借超长文本处理差异化优势 早期支持20万字上下文后续升级至百万字级 [32] - 攻克传统大模型处理长篇文档痛点 快速覆盖科研辅助、法律文书分析等专业场景 [32] - 上线不久收获千万级用户关注 成为聚焦专业场景价值的现象级产品 [32] - 带动行业从通用对话向专业领域落地聚焦 推动AI技术在专业场景实用化进程 [32] 文心一言(王海峰) - 打造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百度飞桨 [35] - 全面负责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包括百度大脑、文心大模型等核心体系构建 [35] - 推动百度AI在搜索、云计算、自动驾驶、智能硬件等众多业务领域应用 [35] - 飞桨平台降低中国AI开发者门槛 文心大模型推动生成式AI在国内普及发展 [35] 行业整体影响 - 这些领导者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突破走向产业规模化落地 [2][37] - 中国AI企业展现技术深度与场景落地能力 提升全球AI产业应用领域竞争力 [10][23] - 带动AI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为全球AI产业提供技术产业双向驱动的中国样本 [17][23]
商汤-W(00020.HK):营收超预期 亏损大幅收窄 回款改善明显
格隆汇· 2025-08-31 19:5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4亿元 同比增长36% [1] - 毛利为9亿元 同比增长18% 毛利率达38.5% [1] - 经调整净亏损为12亿元 同比下降50% 同环比均大幅收窄 [1] - 贸易应收款项回款额达32亿元 同比增长96% 创历史新高 [1] 业务表现 - 生成式AI业务收入18亿元 同比增长73% 收入占比提升至77% [1] - 视觉AI业务收入4亿元 同比下降15% 主要受东北亚智能终端客户合作模式转变影响 [1] - X创新业务营收1亿元 同比下降40% 主要由于绝影收入下跌 [1] 成本控制 - 销售开支2.7亿元 同比下降17.3% [1] - 行政开支6.0亿元 同比下降18.8% [1] - 研发开支21.2亿元 同比增长12% [1] - 员工总数3206名 较上年末减少14.6% [1] 技术布局 - 总算力规模增至2.5万P [2] - 日日新大模型多模态能力跻身世界前沿 [2] - 商汤小浣熊产品用户数突破300万 提供金融教育政务三大版本 [2] - 日日新V6.5实现文本与音视频融合 多模态实时互动时长年内增长510% [2] 战略发展 - 大装置+大模型+AI应用全链布局形成行业护城河 [2] - 算力支撑研发与应用 研发辐射上下游迭代 应用反哺数据洞察 [2] - 行业解决方案推动算力平台、模型和应用的联合商业化 [2] - 形成行业可复制的标杆实践 [2]
商汤-W(00020):商汤(00020)2025年半年报点评:营收超预期,亏损大幅收窄,回款改善明显
西部证券· 2025-08-31 09:0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收入24亿元 同比增长36% [1][6] - 毛利9亿元 同比增长18% 毛利率达38.5% [1][6] - 经调整净亏损12亿元 同比下降50% 同环比均大幅收窄 [1][6] - 贸易应收回款额32亿元 同比增长96% 达历史新高 [1][6] 业务分部表现 - 生成式AI收入18亿元 同比增长73% 收入占比提升至77% [1] - 视觉AI业务收入4亿元 同比下降15% 主要受东北亚智能终端客户合作模式转变影响 [1] - X创新业务营收1亿元 同比下降40% 主要由于绝影收入下跌 [1] 成本费用控制 - 销售开支2.7亿元 同比下降17.3% [2] - 行政开支6.0亿元 同比下降18.8% [2] - 研发开支21.2亿元 同比增长12% [2] - 员工数3206名 较上年末减少14.6% [2] 技术布局与竞争优势 - 总算力规模增至2.5万P [2] - 日日新大模型多模态能力跻身世界前沿 [2] - 商汤"小浣熊"产品用户数突破300万 提供金融/教育/政务三大版本 [2] - 日日新V6.5实现文本与音视频融合 多模态实时互动时长年内增长510% [2] - "大装置+大模型+AI应用"飞轮形成三重协同效应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1/64/80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1/-5亿元 [3] - 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率34.3% 2026年25.9% 2027年25.0% [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025年50.1% 2026年46.9% 2027年57.3% [4]
商汤集团:2025上半年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36%
新浪科技· 2025-08-28 10:4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增长36%至人民币24亿元 [1] - 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下降50%且环比大幅收窄 [1] - 贸易应收回款额同比大幅提升96%至人民币32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总现金储备达人民币132亿元 [1] 生成式AI业务 - 生成式AI收入连续三年高速增长 同比增长73% [1] - 生成式AI收入占比提升至集团总收入的77% [1] - 日日新大模型多模态能力达到行业前沿水平 [1] - 大模型应用聚焦生产力工具和互动工具两大场景 [1] - 商汤小浣熊产品用户数突破300万 覆盖金融教育政务三大版本 [1] - 日日新V6.5实现文本与音视频融合 多模态实时互动时长年内增长510% [1] 视觉AI业务 - 视觉AI板块重启增长曲线 实现利润空间与现金流双向改善 [1] - 服务国内外客户660余家 客户复购比例达57% [1] - 海外商机储备与新订单按年显著增长 [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以生成式AI与视觉AI为双引擎发展战略 [2] - 紧抓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机遇 深耕行业领域 [2] - 在保持视觉AI龙头地位基础上拓展生成式AI历史性窗口 [2]
智通决策参考︱9月降息已成定局 港股涨势过大警惕震荡
智通财经· 2025-08-25 01:43
宏观市场与政策环境 - A股强势带动港股继续上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鸽派讲话 表示就业市场下行风险上升 劳动力增长显著放缓 货币政策处于紧缩区间 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 9月降息概率较高[1] - 鲍威尔指出关税已推高某些商品价格 对CPI产生一次性影响 长期通胀预期保持锚定 后续降息次数需观察通胀数据如7月PCE指数[1] - 上合组织峰会和大阅兵前夕 股市需稳定环境 但需警惕涨势过大后的短期震荡[1]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 对港股流动性改善明显 联系汇率弱方保证与HIBOR压力缓解 AH价差分化 H股部分行业存在较大折价 南下资金可能持续流入[11] 人工智能与芯片产业 - DeepSeepV3.1催化芯片国产替代热潮 英伟达将于8月27日公布2026财年Q2财报 可反映全球AI景气度[1] - 工信部引导算力设施建设 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技术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超40% 芯片股持续受催化[1] - 英伟达黄仁勋8月25日发布"机器人新大脑"产品 补齐机器人技术短板 重点关注宇树产业链[2] - 商汤科技以22.8%市占率连续九年居国内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榜首 "日日新"大模型接入AI眼镜 模型调用量同比增长300% 金融政务客户付费意愿提升六倍[3] - 商汤智能座舱视觉AI软件市占率连续五年全球第一(2025年Q1达38%) 绝影智驾城市NOA市场份额7.2% 端到端方案UniAD完成高难度测试 量产交付超260万辆[3] - 公司拥有1200余项专利 自研AI芯片"元脑"能效比达国际主流水平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 计划2027年量产[3]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18%提升至2024年27% 但2025年Q1增速放缓至15% 需关注欧美AI监管政策[4] - 参股新源动力布局氢能电堆 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生态基金 重点投资大模型产业链[4] 机器人与战略资源 - 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 标志着国家战略资源管理进入新阶段 稀土及AI用量大的铜类资源受关注[2] 光伏行业动态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抵制低于成本价格恶性竞争 推动从同质化低效竞争转向高质量高水平竞争[2] AI眼镜与消费电子 - AI眼镜终端出货量持续上修 行业有望爆发 成为消费电子核心创新方向[5] - Meta为AI眼镜行业绝对龙头 下一代产品预计2026年上半年发布 可能带动新一轮爆发 2026年全球出货量有望超2000万台[6] - 大鹏、雷鸟、Rokid、小米等多家品牌密集发布AI新品 产品成熟度提升 Rokid glass近期发售 三星、亚马逊、华为等下半年有产品规划[6] - 歌尔光学收购舜宇旗下上海奥来微纳光学100%股权 舜宇持股歌尔光学约33.33% 整合AR平台化能力与光波导技术[6] - 港股重点关注舜宇光学、康耐特光学[7] 市场数据与期指 - 恒生期指(八月)未平仓合约总数122596张 未平仓净数48829张 结算日为8月28日[8] - 恒生指数25339点 熊证密集区靠近中轴 存在做多动力 本周看涨[8]
AI商业化加速,商汤科技股价冲高至1.87港元,超高盛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8-18 04:08
核心观点 - 高盛对中国软件公司持乐观态度 认为人工智能用户平均收入提升趋势将推动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客户 [1] - 高盛将商汤科技目标价定为1.83港元/股 公司股价在8月18日最高达1.87港元 涨幅8.06% [1] 公司定位与业务范围 - 商汤科技是中国领先人工智能供应商 提供从基础模型(日日新大模型)到定制行业模型的全面解决方案 [3] - 公司主要面向各行业政府和企业客户 产品覆盖范围广泛 [3] 技术能力与产品进展 - 高盛对商汤日日新v6.5增强的AI推理和多模态能力持乐观态度 [3] - 公司已扩大通用人工智能产品覆盖范围 涵盖金融、医疗、办公服务等商业化机会 [3] 商业化战略与运营优化 - 公司专注于主流场景以加速商业化进程并确保运营效率 [3] - 商汤科技努力削减运营成本 这将有助于实现盈利 [3] 收入结构预测 - 高盛预计到2030年 商汤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收入将占总营收81% 较2024年的64%显著提升 [3] - 公司针对特定行业(金融、TMT、电信等)的定制解决方案将支持加速增长 [3]
上海逐步完善“AI+数学”融合发展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7-27 21:07
人工智能与数学融合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举办"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高端论坛,展示AI大模型在数学推理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Intern-IMO系统通过自然语言推理完成几何构型分析与归纳证明,商汤科技"日日新"大模型通过变量代换将复杂恒等式化归为统一三角形式 [1] - 当大模型参数突破万亿时,传统调参方法陷入瓶颈,模型的泛化能力、安全性、能耗控制等核心问题需要数学理论的系统性支撑,同时AI对数学的反哺效应显著,"AI for Math"模式正在改写数学研究范式 [1] - 丘成桐教授团队联合欧洲、日本数学家精选几何与代数交叉难题考验AI深层推理能力,采用"人类出题-机器作答"模式引导AI聚焦核心难点,避免技术算力无效消耗 [2] 上海在AI与数学融合中的优势 - 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如华为384超节点真机等尖端设备,为大规模数学建模与AI训练提供强大支撑,张江人工智能岛聚集数百家中外AI企业形成完整生态链 [4] -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数学学科排名全国前列,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微分几何、组合数学等方向研究实力雄厚,形成"AI产业集群+顶尖数学学科"双重优势 [4] - 上海通过四大举措完善"AI+数学"融合发展生态:推动高校开设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数学智能创新平台"开放资源、设立"数学智能创新基金"支持前沿探索、推广"数学建模+AI优化"解决方案 [4][5] 学术研究与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提出通过算子簇公共不动点理论设计深度架构,实验证明大模型存在"冗余阈值"为模型优化提供数学依据 [3] -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员郑凡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展示AI对复杂几何题的分步拆解能力,复旦大学印佳教授与商汤团队呈现AI对学生错误解答的批改过程 [3] - 上海科技大学蔡明亮教授指出大模型在概率递推问题中展现逻辑链完整性,但在需要"反直觉"构造的场景仍显不足 [3] 国际合作与实验室建设 - Hitchin–Ngo实验室(聚焦代数几何与数学物理)与Fefferman实验室(深耕流体力学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落地上海普陀区,标志着全球数学与AI融合研究的重心向中国倾斜 [2] -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强调数学与AI深度融合是强化科创策源功能的关键抓手,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
掀AI盛宴,全球智慧共振!30天后,全球目光聚焦上海
国际金融报· 2025-06-26 13:33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将于6月26日在上海黄浦江畔举行,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目前进入30天倒计时冲刺阶段 [1] - 大会设置五大核心板块: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评奖赛事、应用体验、创新孵化,规模创历届新高 [2] 展览规模与阵容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3000余项前沿展品 [2] - 展品包括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及8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新品 [2] - 参会嘉宾来自30余个国家,包括1200余位专业人士,其中12位国际顶尖奖项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及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代表 [2] 技术论坛与展馆设置 - 大会设置十大讨论板块:AI基础设施、AI for Science、智能终端、AI赋能新型工业化等,汇聚约书亚·本吉奥等跨学科专家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 [3] - 四大展馆构成"AI能力走廊":核心技术馆(大模型/算力芯片)、行业应用馆(智能驾驶/金融科技等)、智能终端馆(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全域链接馆(投融资生态) [3][4] 应用场景与体验创新 - 首推"WAIC City Walk环游记"概念,构建生活智能内环(日常场景)、城市服务中环(智慧出行)、产业生态外环(AI产业集群)三大应用主环 [5] - 生活环打造"WAIC里2025弄"主题街区,包含机器人秀场、大模型集市等体验场景 [5] - 服务环联合智己/小马智行等企业构建无人接驳服务体系,形成立体交通走廊 [5] 企业参与与技术展示 - 商汤科技将承办大模型主题论坛,展示日日新大模型的前沿应用,覆盖多行业场景 [7] - 商汤联合行业伙伴探讨大模型技术路径、商业化实践及海外市场应用,聚焦具身智能等关键技术议题 [7] - 大会推出数字"智"愿者Hi! WAIC智能体,集成大模型/语音交互能力,实现语义导览功能 [6]
从技术狂欢到盈利拷问,中国AI2.0的集体造血焦虑
虎嗅· 2025-06-25 08:19
中国AI2.0企业生存图景 - 行业面临技术迭代高成本、商业化落地迟滞、客户转型困难等共性挑战,呈现集体"造血焦虑"[2] - 资本输血速度放缓,细分赛道可持续模式成为破局关键,行业进入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残酷下半场[3] - 五家代表企业通过迥异路径探索商业化与技术创新平衡点:商汤转型生成式AI、黑芝麻聚焦智驾芯片、萤石深耕智能家居、群核专注空间设计、创新奇智锚定制造业[4][26][41][57][81] 商汤科技业务转型分析 - 2024年实现收入37.72亿元(+10.75%),近三年首次正增长,生成式AI贡献63.7%收入达24.04亿元(+103.1%)[5][10] - 业务结构从传统AI(占比<30%)转向生成式AI+智慧汽车,完成从CV龙头到生成式AI的转型[7][8][9] - 毛利率从2020年70.6%降至2024年42.9%,主因算力中心硬件成本增加,五年累计亏损464亿元[16][18][25] 黑芝麻智能商业模式 - 2024年收入4.74亿元(+51.92%),自动驾驶芯片贡献92.4%,以华山A1000(单价300美元)等平价产品切入市场[27][30][31] - 采用"芯片+软硬一体"捆绑销售模式,毛利率从24.68%提升至41.14%[35][36] -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2024年14.35亿元达收入3倍),导致经调整亏损13.04亿元[38][39] 萤石网络业务结构 - 2024年收入54.42亿元(+12.41%),智能摄像机贡献54%收入,全球出货量1831万台保持第一[44][45] - 云平台服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收入从5.38亿元增至10.52亿元,毛利率提升至76%[49][50] - 营销费用占比15.77%侵蚀利润,净利率从11.63%降至9.26%[53][56] 群核科技市场定位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5.53亿元(+13.19%),98.3%来自空间设计软件订阅,市占率22.2%[66][68][79] - 拥有物理特性仿真数据库构建护城河,毛利率持续改善至80.47%[72] - 期间费用率超100%,24Q3经调整亏损0.94亿元(净利率-17%)[76][78] 创新奇智发展困境 - 2024年收入12.22亿元(-30.21%),汽车装备等制造业场景收缩导致首次收入下滑[85][87] - 采用外包模式控费,期间费用率66.3%低于同行,毛利率微升至34.62%[90][91] - 2024年亏损收窄至1.17亿元,但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94]
“AI掉队者联盟”谋求改命
创业邦· 2025-06-13 03:30
AI行业现状 - AI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新人辈出的AI应用与面临转型困难的早期AI企业共同构成"AI掉队者联盟"[3][5][6] - 商汤作为AI 1.0时代头部企业,市值较最高点蒸发超3000亿港元,创始团队出现重大变动[7][8] - AI 1.0时代核心技术(如计算机视觉)难以直接迁移至AI 2.0时代,企业面临技术路线转型挑战[9][12] AI 1.0时代特征 - 计算机视觉技术(CV)是核心赛道,诞生商汤、云从、旷视、依图等"AI四小龙"[14][15] - 技术突破显著:2014年旷视Face++人脸识别准确率达99.5%,推动安防、金融等行业商业化[19] - 发展依赖两大假设:技术领先转化商业优势、政府支持持续创造需求,2020年后均被打破[22] - 商汤2024年营收37.72亿元(同比+10.8%),但净亏损42.78亿元,日均烧钱1172万元[23] 转型压力与应对 - AI四小龙面临财务压力:商汤员工缩减23.6%,云从全员降薪20%,依图裁员70%[24] - 第四范式转型AI Agent服务商,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推动股价单日涨幅达9.79%[29][32] - 思必驰选择硬件路线,自研AI芯片年出货超2000万颗,覆盖IoT设备1.6亿台[33] - 垂直领域AI公司面临通用大模型威胁,技术壁垒可能崩塌[35] AI 2.0时代竞争 - 大模型技术成为核心,商汤"日日新大模型"进入国内第一梯队,但面临腾讯等大厂竞争[39][41] - 腾讯通过整合DeepSeek开源模型,微信月活用户增至14.02亿,展示商业化优势[42][43] - 月之暗面受开源模型冲击,转向多模态研发寻求突破[44][45] - 多模态技术成为新焦点,但商业化路径尚不明确,企业采取多元化尝试策略[46][47] 基础设施与资源 - 商汤构建AI算力基础设施,上海临港AIDC峰值算力达9400P,为亚洲最大之一[38] - 大厂凭借财力、流量入口和商业生态形成碾压优势,纯AI创业公司生存空间受挤压[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