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检系统

搜索文档
大国工匠李敏:“电网机长”的“满格”成长
中国能源网· 2025-09-26 08:58
9月23日至26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 庆举办,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李敏作为本届"大国工匠"应邀参会。 从"仰望"到"攀登" 百米高空的硬核蜕变 一场跨界转型的突破 2017年12月19日,李敏在1000千伏泉乐II线开展山东电网首次特高压带电作业。徐可/摄 2013年的一场航模表演,让李敏的职业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看着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梭,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在电网巡检 中的巨大潜力。当时,传统巡检仍依赖"望远镜看、小本子记",不仅效率低下,许多隐患也难以发现。尽管已是带电作业技术骨干,李 敏毅然选择从零开始,投身无人机巡检这一全新领域。 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输电运维三班班长李敏,曾是爬塔走线的"电力小白",如今是玩转无人机的"电网机长"。15年,累计爬塔3000余 基,巡线2000余千米,26项国家专利,14项省部级以上创新奖项......他从一线走来,用匠心守护电网,用创新点亮未来。 2011年,刚大学毕业的李敏,目睹师傅王进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带电作业,深受震撼。他把训练场当"健身房":白日里,别人爬5 趟铁塔,他偏 ...
大国工匠李敏:“电网机长”的“满格”成长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9-26 08:4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李文慧 通讯员 郭轶敏 张进 9月23日至26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 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办,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李敏作为本届"大国工匠"应邀参会。 十五年的青春岁月,李敏在百米高空的电网线上磨砺成长,他用不懈的创新实践,推动电网巡检技术升级,诠 释了一段关于坚守、突破与引领的成长之路。 十五年来,他累计爬塔3000余基,相当于攀登珠穆朗玛峰30次;巡线2000余千米,超过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 离;完成重大缺陷带电消除120余次,作业时间超过500小时。 然而,李敏并未停止精进个人技能。在一次次高空作业中,他察觉到传统巡检方式的局限,一个崭新的技术方 向,正悄然牵引他走向另一段转型之路。 从"专家"到"飞手",一场跨界转型的突破 ▲2017年12月19日,李敏在1000千伏泉乐II线开展山东电网首次特高压带电作业。(徐可摄) ▲2025年2月,李敏在庆东直流线路黄河大跨越段走线验收。(徐可摄) 从"仰望"到"攀登",百米高空的硬核蜕变 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输电运维三班班长李敏,曾是爬塔走线的"电力小白",如今是 ...
宁滁高速沥青摊铺过半,宁芜铁路南京南盾构段十月贯通
南京日报· 2025-08-25 02:40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宁滁高速江苏段沥青摊铺已完成总量的62% 预计10月完成全部摊铺任务 [2] - 绕城公路实施4.75公里中修工程 主要处治路面车辙、网裂等病害 预计9月底完工 [3] - 宁芜铁路南京南盾构段累计掘进1038环约1868.4米 预计10月实现贯通 [4] - 宁淮城际铁路跨G25长深高速100米连续梁合龙 全长221.5米 主跨100米 累计浇筑混凝土4334立方米 [5] 智能巡检技术应用 - 无人机巡检系统使桥隧巡检时间从7天缩短至2小时 单次覆盖面积达2000平方米 [6] - 无人机系统可自动识别12类典型病害 雨雾环境中识别率保持在80%以上 [6] - 农村公路无人机巡检效率提升数倍 人工需1个月的任务现仅需1周完成 [7] - 智能巡检车路面检测准确率达90%以上 可自动识别破损、抛洒物及设施状态 [7] 高温作业保障措施 - 施工现场实施15分钟轮班制 配备空调休息车、防暑药品及降温食品 [2] - 盾构隧道内加装大功率风机 采用冷却塔循环降温 并定时运送冰块控制40℃作业环境 [4][5] - 绕城公路养护作业调整至夜间进行 每日22时封闭现场 0时30分启动摊铺 [3]
中企投建的西班牙贝尔维斯光伏电站项目添彩绿色合作—— “光伏+自然”绘就美丽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2 21:41
项目概况 - 贝尔维斯光伏电站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投资、铁建国投下属西班牙ACISA公司承建,占地面积约181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达104兆瓦,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2023年3月实现全容量商业运行 [1] - 项目采用"光伏+自然"模式,保留原有羊群放牧功能,通过生态选址、低震动施工、河道围网保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生态的扰动 [1] 技术创新与运维 - 电站引入无人机巡检系统,结合高清航拍和热成像技术提升故障识别效率,响应速度和判断准确率大幅优于传统人力检修 [2] - 计划部署自动化清洗设备、除草机等智能化运维装置,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2] 中欧产业协同 - 项目核心设备(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主变压器)均采用中国制造,展现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 [3] - 中国技术标准与西班牙本地规范相互促进,推动产品在满足严苛环保要求的同时优化成本结构 [3] 国际合作意义 - 项目成为中西绿色合作标杆,中国企业在技术集成与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优势为西班牙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81%的目标提供新动能 [3] - 西班牙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与中国设备制造能力形成"互补共建"模式,推动清洁能源领域深度协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