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服务

搜索文档
打通“两山”转化高效通道
经济日报· 2025-08-12 22:15
数字经济发展阶段转型 - 数字经济发展正从互联网+广泛连接阶段向人工智能+创新引领阶段迈进 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1] 乡村生态产品范畴 - 乡村生态产品包括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等传统资源以及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型生态服务[1] 数字技术赋能价值实现 - 通过数字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拓展价值边界 构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效通道[1] - 数字技术推动生态资源从隐性存在向可视化资产转化 形成实时动态可量化的数据[1] - 区块链技术将生态权益转化为数字资产 使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更加透明和易于流通[1] - 数字平台将生态产品与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单一产品向多元生态IP跨越[1] 当前面临问题 - 生态服务功能缺乏统一量化标准和核算体系 GEP核算因指标差异难以跨域互认制约市场化定价[2] - 产权界定模糊引发交易风险 信息不对称推高交易成本导致优质农产品难以溢价[2] - 乡村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初级农产品加工率低且农户收益占比偏低[2] 解决方案:数字平台应用 - 通过数字平台优化供需匹配 解决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高的问题[2] - 鼓励直播电商和社区团购平台直连乡村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 促进绿色消费需求对接[2] - 福建武夷山茶农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增收[2] - 利用共享经济模式激活乡村生态资产提升经济活力[2] 解决方案:数字治理创新 - 数字治理为各主体间创新协作提供便利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 - 数字化技术使政策工具发挥更大效能 如生态补偿金智能发放和数字产权交易系统提升资金流动效率[2] - 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测技术加强乡村污染预警 避免资源开发公地悲剧[2] - 通过政务云平台实现跨区域生态数据共享和流域补偿 促进区域生态治理高效性[2] 解决方案:人才素养提升 - 通过新农人培训体系提供电商运营物流配送等专业课程 提高乡村创业者数字化经营能力[3] - 利用合作社数字化管理系统帮助小农户对接供应链 实现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
中信出版股价微跌0.27% 将亮相2025上海书展
金融界· 2025-08-06 19:58
股价表现 - 股价报32.8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9元,跌幅0.27% [1] - 当日成交量为50134手,成交额达1.65亿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隶属于文化传媒板块,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提供商 [1] - 主营业务涵盖图书出版与发行、数字阅读、文化创意等领域 [1] 行业活动 - 公司将参与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活动,活动于8月13日至19日举办 [1] - 活动数量达1267项,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将与多家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共同参展,展示最新出版成果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29.97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12%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2329.40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37% [1]
2025年中国融媒体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投资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2 01:29
融媒体行业概述 - 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多元化传播的新型媒体形式 [1][3] - 特点包括多元化、互动性、个性化和高效性,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 - 分为行政力量推动和市场力量推动两种融合模式,前者以县级融媒体试验为主,后者包括国有媒体主动吸纳市场资源及跨业合作 [5] 行业发展背景 - 2023年中国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615.98万小时(+0.86%),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001.63万小时(-0.1%),传统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广播广告-8.7%,电视广告-6.67%)[12] - 2024年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普及率78.6%),手机网民11.05亿(手机上网比例99.7%),短视频用户占比超90% [1][12] - 行业投资规模从2016年38.2亿元增至2024年28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78% [1][15] 政策支持 - 2024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提出通过融媒体手段增强教育吸引力 [7][9] - 2024年山西省政策支持培育融媒体等融合发展新业态 [7][9] - 2022-2023年多项政策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 [9]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内容制作(新闻/影视/动漫)、技术支持(AI/大数据/云计算)、设备供应(拍摄/传输硬件)[10] - 中游:内容聚合加工与多渠道分发 [10] - 下游:碎片化、交互化需求的终端用户,形成"内容-用户-反馈"闭环生态 [10]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如腾讯通过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布局市场 [18] - 传统媒体转型代表:新华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2.1亿元,提供全媒广告/政企服务/数字业务 [20] - 区域运营商代表:陕西广电网络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1.48亿元,发展"有线+5G"融合业务 [22] 未来趋势 - 5G技术推动VR/AR沉浸式体验和智能化发展 [24] - 垂直领域内容生产(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满足专业化需求 [25] - 广告模式创新:精准投放、原生广告、互动广告提升转化率 [26][27]
钢铁荣耀铸就工业丰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3 22:06
文章核心观点 工业遗存是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和城市文化底蕴的载体,在北京城市更新中成为记忆、情感与产业升级、消费焕新融合共生的新地标,798艺术区和首钢园是成功转型的典型代表 [1] 798艺术区 历史背景 - 798艺术区最初是718厂的一个分厂,718厂曾是中国保密等级最高的工厂之一,新中国多个“第一”诞生于此,798厂区建筑为包豪斯风格 [6] 转型过程 - 上世纪90年代中央美院艺术家开始向798转移工作室,2002年第一家店铺诞生,此后艺术空间不断涌现,2008年成为奥运嘉宾接待场地之一,成功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7] 带动效应 - 798艺术区带动751厂转型,751厂借鉴其模式保留老旧工业遗址,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8] 现状 - 2024年798艺术区和751D·PARK合并运营,798·751园区占地52万平方米,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艺术创意产业集群,展现出首都夜间文化旅游消费活力 [9] 首钢园 历史背景 - 首钢始建于1919年,历经多次变革,三高炉是有重要贡献的“功勋高炉” [11] 转型过程 - 2005年首钢战略性搬迁调整、转型发展全面启动,2010年结束在京钢铁生产历史,老厂区启动功能转型,2013年开始改造项目,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入驻 [12] 改造成果 - 2018年三高炉改造后举办新车发布会“一炮走红”,2024年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开园、四高炉以国际会展中心身份亮相 [13] 人员转变 - 一批首钢劳动者人生轨迹改变,如李红继、姜金玉转型从事文旅相关工作 [13] 现状 - 高精尖产业集聚,盛会在此举办,昔日十里钢城成为活力园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