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媒体
icon
搜索文档
中视传媒: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17
行业环境 - 影视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经历政策支持和技术革新,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并优化审核制度,取消"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统一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3] - 生成式AI技术在剧本创作和后期制作环节深化应用,助力行业降本增效,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传统影视公司、播出机构及互联网平台争夺市场份额 [3] - 全国电影票房达292亿元,同比增长22.91%,文旅演出与影视IP联动拓展商业化空间,微短剧凭借轻量化模式与强互动性快速崛起 [3] - 广告行业受市场监管总局政策指引增强韧性,传统电视广告持续收缩,短视频平台成为预算增投重点,AI营销大模型提升垂直场景营销效能 [4] - 旅游行业全面复苏,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但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4] - 私募基金领域获得政策支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压缩审核流程提升交易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4] 公司主营业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视节目制作与销售、影视技术服务、设备租赁、媒体广告代理、影视基地经营及基金投资管理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下降10.7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8.11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2] - 影视业务收入7424.56万元,同比增长45.48%,主要受益于总台资源支持及台外市场开拓 [9] - 广告业务收入6973.86万元,同比下降38.69%,因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及传统电视广告萎缩 [10] - 旅游业务收入8420.40万元,同比下降7.47%,因同行业竞争导致客源分流 [11] - 基金业务收入36.47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11] 财务数据变化 - 货币资金减少65.65%至2.37亿元,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及采购支付增加 [17][18] - 应收账款减少57.72%至6083.88万元,因广告业务收回应收款 [18] - 存货增长398.22%至1.41亿元,因影视及广告业务存货增加 [18] - 应付账款减少61.75%至3545.38万元,因支付影视及广告业务应付款 [18] - 投资收益增加2079.42万元,主要来自参股公司海看股份及无线传媒的公允价值变动 [9][17] 核心竞争力 - 公司作为国有文化传媒企业,拥有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紧密合作关系,参与制作多部高品质纪录片、栏目及大型晚会 [5][13] - 控股子公司中视北方具备超高清影视节目全流程制作能力,年完成节目技审及播出约7000小时,多次荣获行业奖项 [5][13] - 独家承包总台科教频道及农业农村频道广告资源,通过"CCTV强农品牌计划"、《三餐四季》等项目提升商业价值 [6][14] - 无锡影视基地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南海影视城为4A级旅游景区,依托总台资源提供"文化+旅游+影视"特色体验 [7][15] - 品牌公信力强,连续多年获得总台4A级广告代理公司称号,内容创制能力获市场高度认可 [16] 经营策略与创新 - 影视业务强化融媒体运营体系,拓展新媒体直播、宣推及短视频制作,采用"大屏+小屏"融合推广方式 [5] - 广告业务转型为全案全功能广告公司,通过"央小满"电商矩阵和《中国诗词大会》IP衍生品探索新增长点 [6][10] - 旅游业务新增景点短剧与互动项目,开展夜间经济、上线总台文创产品,提升景区趣味性和文化活力 [7][11] - 基金业务加强投后管理,重点关注朴华惠新和朴盈国视基金所投项目,配合推进央视融媒体产业投资基金 [8][12] - 技术层面探索AI应用,在影视制作环节提升效率,并推动"智慧景区"升级 [5][15]
华媒控股(000607)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10:20
业务收入情况 - 2024 年报刊发行业收入 8501 万元,同比下降 23.4% [2] - 2024 年印刷业务收入 1.07 亿元,非报业收入占比 74.13%,非报业收入包括广告及策划收入 5.17 亿元、户外广告收入 2.08 亿元、教育培训及服务收入 1.91 亿元等 [2][3] - 2024 年教育业务收入 1.91 亿元,同比下降 10.45% [3] - 2024 年广告及策划业务收入 7.86 亿元,同比下降 23.13% [5] - 2024 年研发投入 1265 万元,同比下降 19.73% [5] - 2024 年销售费用 7963 万元,同比下降 15.71% [6]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 22.01%,同比提升 5.88 个百分点,净利率 -0.56% [6] 业务发展措施 - 着力开拓非纸媒业务,涉及教育、会展、户外、园区等领域,利用数字化技术升级文化传媒产业 [2] - 在稳定主责主业基础上,做好转型升级和外延拓展,关停并转低小散企业、降本增效 [3] - 加大印刷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 [3] - 基于传统广告平台,研发新媒体内容精准分发架构并寻求技术合作 [3] - 新增研发投入项目包含“数字人生产基地研发”“智能媒资库研发”等项目 [4] - 数字化工具参与地铁广告设计、内容制作等环节 [3] 业务影响因素 - 教育业务收入下降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人口下降以及教育行业政策调整影响 [3] - 广告及策划业务收入下降与传统广告业务逐年萎缩及 2024 年度相关赛事业务减少有关 [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主要因部分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6] - 净利率变化因上年同期存在大额资产处置收益以及本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6] 其他业务情况 - 2024 年度新增、恢复 7 个国际教育项目 [3] - 控股股东于 2024 年 2 月开展增持计划并于 5 月实施完毕,合计增持公司股票 15,234,872 股,达到总股本的 1.4970%,增持金额超 6,000 万元 [4] - 公司平面媒体订阅户近百万,各类新媒体产品共有用户数 2.62 亿 [4] - 公司重大诉讼事项因被一审裁定驳回,未在 2024 年度计提 [3] -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转设纠纷诉讼涉案金额 1.75 亿元,2024 年度未对公司财务状况形成影响,后续审理结果不确定 [5][6] - 应收账款中前五大客户不涉及政府类项目 [6] - 公司目前暂无海外业务 [4] - 公司积极参与杭州各类数字政务服务业务,目前营收占比较小 [4] - 公司暂无“城市文化大脑”项目 [4] - 2024 年研发人员占比 12% [4] - 2024 年期间费用率 20.65%,同比上升 5.48 个百分点,三费费用率同比上升 1.07 个百分点,总体保持稳定 [5] - 2024 年度主营业务区域保持稳定,未有重大变化 [5]
2025年中国融媒体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投资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2 01:29
融媒体行业概述 - 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多元化传播的新型媒体形式 [1][3] - 特点包括多元化、互动性、个性化和高效性,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 - 分为行政力量推动和市场力量推动两种融合模式,前者以县级融媒体试验为主,后者包括国有媒体主动吸纳市场资源及跨业合作 [5] 行业发展背景 - 2023年中国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615.98万小时(+0.86%),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001.63万小时(-0.1%),传统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广播广告-8.7%,电视广告-6.67%)[12] - 2024年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普及率78.6%),手机网民11.05亿(手机上网比例99.7%),短视频用户占比超90% [1][12] - 行业投资规模从2016年38.2亿元增至2024年28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78% [1][15] 政策支持 - 2024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提出通过融媒体手段增强教育吸引力 [7][9] - 2024年山西省政策支持培育融媒体等融合发展新业态 [7][9] - 2022-2023年多项政策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 [9]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内容制作(新闻/影视/动漫)、技术支持(AI/大数据/云计算)、设备供应(拍摄/传输硬件)[10] - 中游:内容聚合加工与多渠道分发 [10] - 下游:碎片化、交互化需求的终端用户,形成"内容-用户-反馈"闭环生态 [10]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如腾讯通过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布局市场 [18] - 传统媒体转型代表:新华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2.1亿元,提供全媒广告/政企服务/数字业务 [20] - 区域运营商代表:陕西广电网络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1.48亿元,发展"有线+5G"融合业务 [22] 未来趋势 - 5G技术推动VR/AR沉浸式体验和智能化发展 [24] - 垂直领域内容生产(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满足专业化需求 [25] - 广告模式创新:精准投放、原生广告、互动广告提升转化率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