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市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速建设厦门数据港
数据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 构建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 支持企业开展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等技术实践 [1] - 推进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鼓励企业围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重点行业领域建设训练、验证、测试、语料等数据集 [1] 数据产业规划布局 - 培育多元数据经营主体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设立数据业务独立经营主体 [1] - 培育产业创新企业 支持数据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创新联合体 [1] 企业数据治理与流通 - 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 鼓励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并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机制 [2] - 推进企业数据资产登记 培育规范化数据交易市场 [2] - 发展专业化数据服务生态 培育和引进综合型或专业型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 [2] 数据应用创新 - 扩大数据资源供给 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并推动企业数据价值释放 [2] - 激发数据应用创新活力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 产业支持体系 - 提高数据领域动态安全保障能力 [2] - 强化产业金融支持 [2]
金融安全治理:规则引领 有“模”有道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 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并带来个人信息保护问题[1] - 创新需平衡进取精神与风险防控及安全维护的关系[1] - 业内专家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探讨AI重塑金融与安全治理[1] 大模型技术的风险表现 - 大模型工具高效处理数据并提升金融保险机构风险预测及投资管理能力[2] - 人工智能面临数据泄露、网络攻击自动化、深度伪造及模型幻觉等安全风险[2] - 风险威胁个人隐私、行业安全及国家经济稳定与金融秩序[2] 金融领域具体安全挑战 - 客户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面临风险[3] - 需确保决策过程公正透明及可解释性并避免算法过度依赖[3] - 关注用户体验与业务价值创造以实现技术应用可行性与可持续性[3] 金融与人工智能融合趋势 - 人工智能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成为不可逆转趋势[4] - 金融管理部门需应对复杂动态环境并对政策制定执行提出更高要求[4] - 需平衡创新与风险管理关系并在不抑制创新前提下制定有效监管措施[4] 监管体系创新需求 - 传统分业经营与监管模式难以适应数字金融跨界特征[5] - 需完善金融业监管与法治生态建设并探索复合监管路径[5] - 通过统一监管框架适应不同金融业务[5] 安全治理解决方案 - 人工智能应用带来模型可解释性、公平性、责任归属及系统性风险挑战[6] - 建议制定人工智能伦理原则框架并加强可信数字内容体系建设[6] - 加强隐私保护模型推理研究并建立大模型安全理论及测评体系[6] 数据基础设施构建 - 中国移动搭建覆盖全国31省的数据交互网络并架设68个骨干核心节点[6] - 通过发布行业标准促进数据安全可信流通以解决隐私与安全顾虑[6] - 金融机构已普遍接受人工智能技术贯穿全链条与全场景应用[6]
探路数据要素改革:地方如何形成数源集聚“强磁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04:51
数据要素行业痛点与解决路径 - 数据要素行业长期存在"供不出、流不动"痛点 需通过技术试点和制度创新解决 [1][2] - 国家数据局开启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 支持地方、行业、领域先行先试以丰富解决方案供给 [1] 温州市试点成果与经验 - 温州市承建数场、可信数据空间、数联网、数据元件、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6项基础设施试点成果并投入使用 [1] - 试点探索出四大经验:技术标准统一性、原有基础设施复用、发挥市场驱动力注重场景打造、以区域功能节点为底座支撑管理 [1][4][5] - 通过数源集聚"强磁场"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数据流通障碍与制度创新 - 数据流通不畅源于数据安全顾虑、确权与收益分配规则不明、合规成本高以及部门间数据壁垒 [2] - 温州市构建"事前合规审查、事中技术保障、事后司法保障"全流程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用制度创新破除流通障碍 [2] - 首创"一庭一院一室一队一中心"司法保障集群 包括数据资源法庭、检察室、仲裁院、公安数据安全保卫支队和公证服务中心 [3] 试点挑战与应对策略 - 面临行业制度与标准动态调整挑战 如数场架构设计需与国标对齐 [4] - 采用"专班推进、分层优化"策略:建立专项工作组协同技术供应方 优先调整整体架构并对关键接口弹性化设计 [4]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 - 采用依场景授权模式 利用城市数据空间公共数据专区服务数据流通利用主体 [6] - 平台层面整合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和授权运营域系统 依托使用控制、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跨域数据调度 [6] - 制度层面根据省级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明确按应用场景确定授权单位和数据需求清单 [6] - 路径需经数安港合规论证会和联席会审查 通过后在数据专区开展加工和上架 [6] 未来发展重点与战略 - 持续招引头部企业 落地国家级实验室与部委战略数据资源 形成数源集聚强磁场 [7] - 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数据流通标准体系 打造跨省域输出能力的标准化产品 [7] - 以产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立场景培育机制并发布标杆场景 形成基础设施支撑场景创新到产业反哺的闭环 [7] - 与25个城市签订数据要素合作"百城行动"联盟 在数据产品研发、基础设施对接、算力服务等六大方面深度合作 [7] 企业生态与资源积累 - 中国(温州)数安港集聚670多家企业 积累高价值数据资源 累计推出470多个数据产品 [2] - 获批承建国家数据局全部6项先行先试任务及公安部数据利用安全监管试点 [2]
8个应用先行区 46个重点应用场景——天津正式启建数联网
文章核心观点 天津获批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建数联网,通过构建统一数据流通底座等举措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将制定行动方案开展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助力多领域数字化转型 [1][3] 分组1:数联网建设背景与意义 - 天津获批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之一是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启建数联网成为全国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者 [1] - 数据基础设施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服务,数联网是数据流通利用设施重要实践方案,可实现数据安全流通,打破“数据壁垒”,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1][2] 分组2:数联网建设规划 - 未来3年加快数联网先行先试建设的行动方案正加快制定,近期印发实施 [3] - 确定滨海新区和河东、河西等8个区为数联网应用先行区 [3] - 首批46个数联网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将开展,覆盖医疗健康等17个重点领域,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助力多领域数字化转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