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匣电池

搜索文档
广汽集团落地全国最大V2G微网+第20000桩上线:补能生态与车网互动实现双重突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8 09:50
补能网络建设 - 公司自营充电桩总量突破20000根 覆盖全国31个省市、204个城市 形成"快广近"充换电网络 [3] - 1000V高压快充桩数量位居车企第一 搭配自研超充技术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3] - 充电网络已服务超700万新能源用户 成为行业规模大、效率高、覆盖广的补能标杆 [3] 车网互动技术突破 - 建成全国最大V2G微网 是国内规模最大的V2G示范项目 [1][5] - 项目为首个实现10kV中压并网的集中式V2G系统集成 标志车网互动从技术验证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5] - V2G微网上线将为广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1] 能源生态布局 - 公司围绕"电+电池"全生命周期构建纵向一体化产业链 涵盖从上游矿产资源到下游充换电业务 [3] - 上游投资锂、钴等关键资源 中游自主掌握弹匣电池和12合一高性能电驱等三电核心技术 [3] - 下游通过优湃能源整合充换电、储能、V2G等业务 形成补能-储电-电网互动的闭环 [3] 品牌与产品矩阵 - 打造多元化新能源品牌矩阵 包括广汽埃安、广汽昊铂、广汽传祺向往等覆盖不同市场区间 [4] - 联合华为乾崑推出高端品牌"启境" 实现技术-产品-补能的全面协同 [4]
传祺向往S7全新Pro+售15.98万元起,Momenta R6年内上车
中国经济网· 2025-09-28 08:19
产品发布与市场定位 - 广汽传祺推出向往S7 Pro+系列新能源车型 起售价15.98万元[1] - 新车将在国庆期间进驻全国500家线下门店[1] - 首任车主可享受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权益[1]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 公司通过明星联动派对和央视合作技术品鉴活动提升品牌曝光度[1] - 成为湖南卫视&芒果TV《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节目官方指定用车[1] - 传祺向往系列认知度在半年内提升至65.7%[1] 产品研发与用户洞察 - 研发团队基于全国31城980位真实车主反馈进行产品改进[1] - 向往S7成为品牌历史上用户满意度最高车型[1] - 产品核心优势集中在智能体验、电池续航和舒适座舱三大领域[1] 智能驾驶技术配置 - 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295P芯片并支持10年系统迭代[2] - 配备可变焦中长距激光雷达实现厘米级探测精度[2] - 采用27组高精度传感器和算力254TOPS的英伟达Orin-X芯片[2] - 年内将通过OTA升级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2] 电池技术与安全性能 - 配备36.3度电池组实现CLTC标准205公里纯电续航[2] - 采用符合2026年新国标的弹匣电池技术[2] - 弹匣电池已搭载超130万台车 累计行驶480亿公里保持零自燃记录[2] 内饰设计与舒适性配置 - 车内高度达1.268米为同级最高[2] - 二排座椅靠背最大调节角度137度并支持电动无级调节[2] - 采用15毫米加厚慢回弹海绵层和超23平方米超柔水润皮包裹[2] - 配备2.6平方米天幕玻璃[2] 制造体系与品质保障 - 依托919航空品质智慧工厂采用9大智造技术和9大精密工艺[3] - 配备300多人试验团队完成1000多个试验项目[3] - 在全国70多个典型路况进行全面测试[3] 市场竞争与行业影响 - 搭配5年10万0息金融政策降低购买门槛[3] - 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亲民价格区间普及[3] - 对同级别插混SUV车型形成竞争压力[3]
广汽传祺:传祺向往S7 Pro+系列上市
中证网· 2025-09-28 04:5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推出共创新品传祺向往S7 Pro+系列 基于大量用户调研和共创反馈 针对热爱生活 探索多元生活的用户需求 集齐智能体验 电池续航 舒适座舱三大核心优势 [1] - 新车国庆期间正式登陆全国500家线下门店 [1] - 作为核心车型 从研发之初坚持用户共创 上市后团队走访31座城市980位真实车主 持续深挖需求并捕捉改进建议 [1] 智能技术配置 - 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295P芯片 搭配全新PAD化车机界面 支持10年系统迭代 整合多个主流音视频平台 [2] - 智能驾驶辅助搭载可变焦中长距激光雷达 探测精度达厘米级 每秒10次扫描前方120°视野200米距离物体 0.3秒聚焦风险区域 高速可提前6秒识别风险 [2] - 配备27组高精度传感器和英伟达Orin-X芯片 可快速完成分析预测和精准决策 [2] - 年内通过OTA迭代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 增强应对加塞 鬼探头 盲区遮挡等高危复杂路况能力 [2] 电池与座舱特性 - 配备36.3度大电池 CLTC纯电里程205km 采用提前满足2026年新国标的弹匣电池 通过105项电池安全测试 [2] - 最高车内高度达1.268米 座舱兼顾质感与舒适度 提供开阔乘坐体验 [2] 品牌合作与营销 - 向往车系成为湖南卫视&芒果TV《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官方指定用车 [3] - 公司将以官宣同名综艺为开端 继续洞察用户需求 提供更多元产品矩阵和更丰富用户权益 [3]
全国最大!广汽落地V2G微网,车主可享3元/度放电收益
南方都市报· 2025-09-27 12:58
核心观点 - 广汽集团实现全国最大V2G微网及第20000桩上线 标志车网互动领域技术及规模双突破 并建成国内首个10kV中压并网集中式V2G系统 [1] 能源生态布局 - 集团投资450亿元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掌握弹匣电池 12合一电驱 5分钟充电续航200公里超充等核心技术 [4] - 通过"26能源行动"设立优湃能源构建"从矿到桩"纵向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链 [4] - 充电网络覆盖全国31省市204城市 服务超700万用户 1000V快充桩数量位居车企第一 [4] V2G技术突破 - 实现车辆到电网双向能量互动 支持私人电动车"低谷囤电 高峰卖电"操作 [5] - 昊铂首款车型2023年率先搭载V2G功能 推出20kW一体式及分体式V2G充电桩 [7] - 完成全国首次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深度融合V2G技术验证 实现虚拟电厂结合的二次调频实车试验 [7] 项目运营特点 - 10kV中压并网实现集中式调度 较传统低压并网具备更大电力吞吐能力 更适配电网调峰需求 [10] - 为车主提供3元/度放电收益 目前补贴不受电力峰谷时段限制 [10] - 昊铂系列推出终身免费充电 三电系统终身质保 V2G充放电功能等用户权益 [10] 行业模式创新 - 首创车企主导V2G落地模式 形成"车-桩-网-用户"闭环 区别于电网企业或充电运营商主导的试点项目 [11] - 模式具备协同效率优势 但面临投入大 回报周期长等挑战 [11] - 行业竞争加剧 比亚迪 蔚来等车企及充电运营商均在加速V2G领域布局 [11]
广汽传祺向往S7全新Pro+正式推出 携手《向往的生活》深化用户共创
证券日报· 2025-09-27 02:46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公司正式推出传祺向往S7全新Pro+系列 起售价15.98万元 国庆期间登陆全国500家线下门店 [1] - 新车配备36.3度电池组 CLTC纯电续航205公里 WLTC与CLTC续航比值达82.9% 高于行业平均60%-70%水平 [3] 品牌合作与用户定位 - 品牌与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达成合作 成为节目官方指定用车 强化"家庭守护者"用户群体的情感连接 [1] - 品牌认知度半年内提升至65.7% 通过用户派对、文博会展览和央视新闻技术品鉴等活动实现 [1] 智能技术配置 - 全系搭载高通骁龙8295P芯片 算力达8155芯片的4倍 支持10年系统迭代 整合主流音视频平台 [2] - 搭载可变焦中长距激光雷达 探测精度厘米级 每秒扫描120°视野200米距离 配合27组传感器实现360°环境感知 [2] - 采用算力254TOPS的英伟达Orin-X芯片 年内通过OTA迭代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 增强高危路况应对能力 [2][3] 用户共创与产品优化 - 研发团队走访31座城市980位车主 基于智能体验、电池续航、舒适座舱三大维度升级产品 [2] - 9月26日全量推送OTA 3.0版本 新增代客泊车辅助等功能 接入超90个微信小程序覆盖生活服务场景 [3] 安全与品质保障 - 采用弹匣电池技术 通过105项安全测试 搭载车型超130万辆 累计行驶480亿公里无自燃事故 [3] - 研发阶段经过1000余项试验覆盖70多个典型路况 生产采用9大智造技术与9大精密工艺 [4] - 品牌连续八年蝉联中国新车质量榜第一 多次登顶自主品牌三年保值率榜首 [4] 舒适性设计 - 车内高度达1.268米 二排座椅靠背最大调节角度137° 采用15毫米加厚慢回弹海绵 [3] - 超23平方米区域使用超柔水润皮材质 搭配2.6平方米同级最大天幕玻璃提升空间通透度 [3]
广汽+华为全新品牌“启境”近期发布?广汽:未有官宣消息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4:18
品牌合作与战略规划 - 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新品牌可能命名为"启境" 但双方均表示目前未有官方宣布消息 [1][5] - 双方合作模式为华为主导产品定义 广汽负责制造与供应链的"技术供应商+主机厂"模式 区别于华为代工厂模式 [4][5] - 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正式上市 将提供中大型豪华轿车纯电/增程双版本 第二款产品为中大型SUV [4] 产品与技术配置 - 启境品牌全系车型将搭载华为乾崑最先进的智能技术 包括L3级自动驾驶功能 [4] - 新车将采用广汽制造技术如弹匣电池 结合华为智能方案 定位30万级高端市场 [4] 渠道建设与商标布局 - 华望汽车已正式开启城市招募计划 首批覆盖40个核心城市包括广州 深圳 北京 天津 上海 成都 重庆 武汉等 覆盖国内五大区域 [4] - 销售渠道坚持"少商多店"原则 通过轻资产扩张提升覆盖率 [4] - 华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已于今年5月申请注册"广为""启境""至境""元方"等多个商标 [4] 合作进展 - 广汽集团新任董事长冯兴亚拜访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后 双方合作的华望汽车项目进展持续提速 [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创新驱动,赋能新广汽
新浪财经· 2025-09-15 00:49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AI技术飞速发展渗透车辆全领域 包括底盘控制 动力管理 车身电子和社会服务等环节 实现全链路赋能[3] - 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成熟 集成度更高 性能更强 成本更低 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支撑[3] - 用户需求与技术创新共同驱动全行业向全生态服务转型 例如Robotaxi即时出行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4] 公司创新战略框架 - 规划引领双轮驱动 坚持维护一代 开发一代 储备一代 研究一代 推进3510技术规划[5] - 聚焦核心重点突破 在智能化和低碳化两大方向集中资源[5] - 布局前瞻科技 包括飞行汽车和机器人等关键技术[8] - 推行全球引才工程 加强核心人才引进和薪酬激励[8] - 推动开放合作 与产业链上下游ICT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通过战略联盟 合资合作等形式构建创新生态[9] 智能化领域突破 - 电子电气架构重点推进分布式向集中式迭代 2022年发布星灵架构 构建自研智能网联体系[6] - 智能座舱推出车云一体系统 自研车云一体大模型获行业首个A+级AI座舱认证[6] - 组合辅助驾驶实现L2-L4多场景覆盖 成为行业首批获得L3上路试点资质企业 自研L4级Robotaxi实现示范运营[6] - 智能底盘2023年量产行业首个A字弯执行器协同鹰爪系统 基于自研预控技术和统一动力学底座控制技术[6] 低碳化领域成就 - 节能领域推出20多款自研发动机和变速箱 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44.14% 多缸发动机热效率达46.03%[7] - 2024年8月发布星源增程技术 油电转化效率达每升油发电3.73度 发电功率领先同级20%以上[7] - 电动化领域自研海绵硅负极片电池 弹匣电池 12合一集成电驱等关键技术[7] - 预计2027年实现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和电驱控制器搭载上车[7] 前瞻技术布局 - 自研飞行汽车实现首飞 多旋翼机型2024年6月量产上市 首发获上千台订单 复合翼机型8月获民航局特殊飞行证[8] - 自研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2024年底发布 6月已在广州地铁示范应用[8] 创新成果积累 - 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3000件[10] - 荣获中国汽车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60多项重要奖项[10] - 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10]
冯兴亚拜访任正非后,华望汽车接连大动作!埃安入股有何深意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05:39
华望汽车项目进展 - 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项目加速推进 广汽埃安向华望增资6亿元人民币 增资后广汽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华望100%股权 [1][5][8] - 华望汽车开启城市招募计划 首批覆盖40个核心城市包括广州 深圳 北京 上海等 覆盖国内五大区域 每个城市计划招募1-2家合作伙伴 [1] - 华望汽车采取"1+N"代理制销售渠道模式 "1"为用户中心承担品牌展示销售咨询售后支持等功能 "N"为分散于商超的体验中心专注试驾快修服务 坚持"少商多店"原则通过轻资产扩张提升覆盖率 [3] 合作伙伴招募要求 - 目标合作伙伴为全国百强及区域知名经销商 优先选择具备豪华品牌或新能源运营经验者 需持有二类及以上维修资质 [3] - 场地要求严苛 需处于城市TOP3汽车商圈或核心地段 面积≥2000平方米(建议3000㎡+) 临街面宽≥25米 [3] - 经销商免库存压力仅负责订单收集 厂家直发车辆并支付单车返点 厂家提供建店补贴租金补贴等支持降低合作伙伴投入风险 [3] 产品规划与技术配置 - 计划2026年年中推出首款中大型豪华轿车 提供纯电/增程双版本 第二款中大型SUV紧随其后 [4] - 新车定位30万级高端市场 搭载广汽制造如弹匣电池与华为智能方案包括L3级自动驾驶 [4] - 代理制结合"1+N"模式直击传统4S店高成本痛点 较新势力直营更易规模化 或成为行业新范式 [4] 战略意义与资源协同 - 增资行为是对华为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广汽负责整车平台生产制造和渠道合作模式的肯定 华望项目成为广汽集团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核心抓手 [9] - 广汽希望借助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领域的领先技术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端智能电动车产品 [9] - 通过埃安投资华望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比集团直接作费用化处理更有利财报 若项目成功埃安估值可叠加"华为概念股"溢价 [10] 埃安的角色定位 - 广汽埃安作为集团旗下最具活力的新能源品牌执行增资 体现集团内部资源优化配置 赋予埃安在高端智能化探索方面更重要的角色 [10] - 埃安作为独立运营实体2023年已实现盈利具备自主投资能力 资本运作为未来估值埋下伏笔 [10] - 广汽系在华望中保持绝对股权巩固在合资公司中的主导地位 平衡华为在智能化技术上的强势确保合作按广汽战略意图推进 [10]
广汽埃安紧急辟谣员工持股兑付危机传闻 销量逆势下滑千亿估值大幅缩水
新浪财经· 2025-06-19 04:03
核心观点 - 广汽埃安员工持股计划因公司估值缩水导致参与者面临亏损压力,部分员工出现拒付利息和准备劳动仲裁的情况 [1] - 公司否认"车圈恒大"标签,强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正常推进,并已就相关不实信息报警 [2] - 员工持股计划创下多项纪录,包括794名参与者人均出资224万元,覆盖20%员工,锁定周期长达五年 [2][3] - 2022年公司销量激增126%至27万辆,A轮融资后估值达1032.39亿元,被视为"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热门候选 [3] - 2024年起销量大幅下滑,2025年5月销量同比暴跌33.18%,高端品牌昊铂表现不佳 [4] - IPO计划搁置,员工面临本金偿还压力,部分员工可能面临"血本无归"困境 [5] - 公司近期实施全系降价但效果甚微,产品策略失效,母公司广汽集团一季度净利润亏损7.32亿元 [6] 员工持股计划 - 679名员工和115名技术人员共同出资近18亿元,获得公司4.55%股权 [2] - 时任总经理古惠南抵押房产斥资2000万认购 [3] - 广汽研究院科技人员开创国企"上持下"先例,享受双重激励政策 [3] - 持股计划设计缺陷包括五年锁定期过长、退出机制单一、过度依赖IPO预期 [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2年销量27万辆,同比增126%,产能扩张至40万辆,9月单月交付突破3万辆 [3] - 2024年销量37.49万辆,同比下滑21.19%,仅完成年度目标70万辆的53.55% [4] - 2025年5月销量2.68万辆,同比暴跌33.18%,1-5月累计销量12.44万辆,同比下滑12.6% [4] - 高端品牌昊铂2024年全年销量仅1.44万辆,Hyper GT月均销量不足千辆 [4] - 埃安UT在5月销量滑落至3724辆,远低于预期月销1.5万辆 [4] 融资与估值 - 2022年10月完成A轮融资,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182.94亿元 [3] - A轮融资后估值飙升至1032.39亿元,几乎追平母公司广汽集团的A+H总市值 [3] - 2022年千亿估值建立在年均复合增长率123%基础上 [5]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存在通过员工持股绑定核心人才的风险 [5] - 某新势力车企曾因上市失败导致员工持股价值缩水80% [5]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阴影下,突围之路更加艰难 [6]
最严动力电池标准出炉!9家电池企业参与
起点锂电· 2025-04-14 09:47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2026年7月1日实施,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2] - 新规起草单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9家电池企业及整车厂、检测机构,78%企业已掌握相关技术,14%企业预计2026-2027年达标[3] 三大技术升级 热扩散安全 - 新增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针刺速度调整为0.1-1mm/s[5] - 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报警且烟气不进入乘员舱,监测时长延长至2小时且温度低于60℃[6][7] - 安全防线从被动逃生转向主动阻断,需多层级热失控防护能力[8] 底部撞击测试 - 强制要求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测试,仅离地间隙≥200mm商用车可豁免[10][11] 快充安全管理 - 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20%-80% SOC区间快充性能需稳定[14] - 针对"充电15分钟续航400公里"超快充技术,避免企业堆砌功率忽视耐久性[14] 行业影响 电池企业 -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凸显:宁德时代CTP3.0抗挤压能力提升30%,比亚迪"智慧眼"系统可提前10分钟预警热失控[18] - 二三线电池厂面临淘汰压力,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加速迭代[18] 整车企业 - 需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底部需集成高强度防撞梁,热失控防护材料需耐高温阻燃[19] - 满足新规的电池系统成本预计增加15%-20%[19] 检测认证行业 - 底部撞击测试单次成本或超200万,叠加动力电池安全纳入年检,检测认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19] 长期产业意义 - 推动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绝对安全,促进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智能热管理等全链条技术升级[21] - 提升中国在全球电池安全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巩固技术优势和国际产业链地位[22] - 需配套执行体系支持,如建立电池安全溯源平台、专项补偿基金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