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宠粮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现宠物拾便袋装置,京东联合天然百利启动城市宠物友好计划
贝壳财经· 2025-09-10 08:31
项目概述 - 京东联合天然百利启动城市宠物友好计划 投放宠物拾便袋装置化解养宠忘带拾便袋的尴尬 [1] - 装置计划投放至上海市50个社区和超10个商业体 供居民和消费者免费取用 [1] - 项目由京东超市与天然百利发起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宠物文化专业委员会提供落地支持 [4] 项目意义 - 拾便袋装置是社区文明"温度计" 关乎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市民生活品质 [4] - 完善宠物友好配套设施需专业部门引导、企业参与及社区响应 [4] - 推动市民文明意识与社会共治氛围深化 共绘理想生活图景 [5] 覆盖范围 - 首批装置覆盖上实集团、万科集团、中海集团等多个下属品牌社区及商圈区域 [5] - 通过辐射社区、公园、商圈等人宠游玩场景构建人宠和谐共处空间 [5] 企业参与 - 京东宠物将小动物保护与宠物友好事业放在重要位置 [5] - 与天然百利等品牌通过宣传公约、捐赠拾便箱/袋/宠粮等形式提升宠物友好体验 [5]
宠物经济黄金时代
2025-08-14 14:48
宠物经济行业研究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概况 - 全球宠物经济规模接近2000亿美元,其中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美元[1] - 过去五年全球宠物食品复合增速接近10%,新兴市场增速6-8%[1][4] - 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已达3000亿人民币,食品和医疗是两大核心赛道[1][8] - 宠物食品全球CR3集中度高达46%,高于其他消费品子赛道[1][5] - 全球头部宠物业务EBIT率平均在20%以上,中国企业低于15%[1][5] 中国宠物经济特征 - 猫经济:猫数量已超过狗,预计持续增长[9][13] - 线上化:68%宠物食品销售通过线上完成,橱窗电商和兴趣电商是两大机遇[9][19] - 高端化: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均价上升[9][10] - 宠粮渗透率仅30%,远低于发达国家90%水平[10][14] 宠物食品行业 - 2016-2021年复合增速25%,过去五年降至10%但仍保持韧性增长[10] - 国货龙头市场份额加速提升,CR5市占率25% vs 海外50-60%[12][13] - 烘焙粮等创新品类解决市场痛点,2024年收入翻倍增长[17] - 线上渠道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抖音平台前15名长期由国货主导[19] 宠物医疗行业 - 过去五年复合增速23%,高于宠物食品,规模已达千亿[11][21] - 仍处于盈利培育期,美国EBIT率20%+ vs 中国15%以内[22][25] - 国产疫苗研发是关键,2024年是国产猫疫苗元年[11][23] - 需加强人才培养,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开设伴侣动物科学系[23][28] 增长驱动因素 - 渗透率提升:中国30% vs 发达国家90%+[10][14] - 价格上涨: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推动均价上升[10][14] - 猫经济带来精细化养护需求增加[13][17] - 科学养宠理念普及提升诊疗需求[22] 竞争格局变化 - 国货龙头从中端向高端进阶,高端市占率接近3%[18] - 部分国货企业因未能跟上高端化趋势导致份额下降[15] - 外资品牌在中低端领域份额下降但龙头保持稳健[15] - 代工起家→养育中端品牌→孵化高端品牌的升级路径[18] 投资方法论 - 高景气赛道,经历龙头估值重塑→产业趋势扩散→主题投资外溢三部曲[26][27] - 聚焦龙头、业绩兑现阶段[27] - 与婴配粉崛起路径相似:产品定制化+渠道创新+品牌升级[20] 未来发展建议 - 宠物医疗需优化供应链建设,构建分级诊疗体系[24] - 从全科向专科过渡,提高诊疗水平和客单价[24][25] - 加强人才培养,解决医师紧缺问题[23][28] - 把握本土特色渠道变迁机遇[19]
国产宠物品牌迎来自建工厂潮 宠粮扩产背后的价格战
北京商报· 2025-08-04 11:15
宠物消费领域不断迎来新的资本动作,国产宠物食品行业迎来"自建工厂潮"。近日,头部品牌纷纷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工厂、 扩建产能,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筑长期壁垒。从鲜朗母公司吉宠控股收购辽宁鲜宠,到诚实一口、乖宝等品牌的产能 扩张,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与安全的核心诉求,推动行业从轻资产代工模式向重资产供应链深耕转型,也 预示着国产宠物食品行业正迈向"精耕细作"的新周期。 同时,价格也成为决定购买的影响因素。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成年猫主粮,进口猫粮的价格多在80—100元/公斤,而国产 猫粮的价格远低于此。价格区间上看,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极为明显。对于价格的差异,网易天成工作人员曾对媒体表 示,"自建工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国产宠物食品领域的资本运作显著提速。近日,鲜朗母公司吉宠控股正式完成对辽宁鲜宠60%股权的收购,并计划投资1.8亿 元升级智能化生产线。据悉,辽宁鲜宠是鲜朗重要的代工合作厂商,其丹东工厂拥有多条宠粮生产线。此次收购是吉宠控股 深入掌握供应链,为以海鲜为原料的产品线提供保障。 早在2024年,多家宠物上市公司在年报中频繁提及"自有品牌",相关公司对应 ...
【新华解读】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 新赛道活力迸发
新华财经· 2025-07-14 14:53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 [2] - 6月单月进出口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2%,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进口1.51万亿元增长2.3% [2]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61个,同比增加5个 [2] 出口市场动态 - 6月对美出口降幅明显收窄,美国对华关税下调115个百分点促使部分商品恢复出口 [3] - 美国市场增速恢复至25%,欧洲保持超高速增长,阿里国际站6月订单量同比大涨42% [4] - 圣诞订单提前启动,宠物窝等节日商品集装箱货柜开始出口,部分企业6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 [4][5] 新兴赛道增长 - 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均超20%,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1.5% [6] - 潮玩类目GMV同比激增300%,Labubu成为速卖通第一热搜词,国产IP衍生品海外订单量三位数增长 [6] - 宠物智能设备需求爆发,全自动猫砂盆等产品热销,宠粮品牌鲜朗等占据跨境成交额前四席 [6] - AR/VR眼镜销售额环比暴涨600%,XREAL One在日美市场曾因供不应求断货两个月 [7] 供应链与政策效应 - 美国采购商囤货推动订单激增,企业反映老客户补单量翻5倍,询盘数量显著增加 [4] - 稳外贸政策提升贸易便利化,协助开拓多元化市场,出口抗冲击韧性增强 [3] - 海关调查显示进出口企业信心连续两个月回升,外贸质量提升且变量可控 [2]
首个“宠物”本科专业招生,教育紧跟宠物经济步伐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01:36
宠物经济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城镇宠物犬猫数量突破1.2亿只 [1] - 宠物服务细分领域包括医疗、美容、护理、行为训练、寄养等 [1] - 宠物产品涵盖宠粮、猫砂等必需品,以及保健品、零食、服饰、玩具等衍生品 [1] 宠物行业人才供需 - 2024年全国执业兽医中仅4万人从事宠物医疗工作,而宠物医院数量超过3万家,平均每家医院仅1名执业兽医 [1] - 宠物美容师、健康护理员和宠物训导师等岗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 [1] - 从医疗到日常护理岗位都存在不同程度人才短缺,显著限制行业发展并导致行业乱象 [1] 伴侣动物专业设置背景 - 伴侣动物与家畜在生物学特征和饲养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需要专门课程体系 [2] - 伴侣动物饲养环境特殊(如室内活动空间有限),对饲料营养配比要求更高 [2] - 宠物主饲养目的聚焦情感陪伴,对宠物健康和行为有更高要求 [2] 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 - 课程设置涵盖品种培育、营养代谢、饲料加工、繁殖生理、福利与行为等领域 [2] - 毕业生可就业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宠粮生产企业、宠物繁育公司等机构 [2] 行业规范化需求 - 宠物在公共生活中参与度提高(如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试点扩大) [3] - 当前宠物饲养知识传播主要依赖网络博主,存在"伪科学"风险 [3] - 科班人才培养有助于普及科学饲养理念,推动行业规范建立 [3]
马上评丨别让“免费领养”套路坑消费者又坑宠物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06
商业模式分析 - "免费领养"模式表面具有公益属性,实质是"宠物贷"金融产品,通过"宠粮月付"锁定消费者长期消费 [1] - 商家指定宠粮综合毛利率高达70%,每只宠物可为加盟商家创造51%的利润分成 [2] - 该模式利用协议规避商品瑕疵担保义务,剥夺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法定权益 [1]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达1.2亿只,养宠已成为刚需和生活时尚 [3] - 行业存在"星期宠"乱象,部分网购宠物一周内死亡,形成灰色产业链 [2] - 宠物经济本质是"爱心消费",但存在商业模式异化风险 [3] 监管问题 - "宠粮月付"模式游走于金融、消费、动物保护等多领域监管边缘 [2] - 支付平台存在漏洞,将宠物消费与信用还款捆绑可能影响消费者征信 [3] - 中消协已发出警示,指出"领养"实为捆绑销售的商业套路 [2] 消费者影响 - 消费者需承担每月数百元宠粮费用,退养需支付数千元违约金 [1] - 面临经济损失、情感伤害双重风险,爱心行为被商业利用 [2] - 部分消费者陷入"月供"困境,存在信用记录受损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