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铀一号

搜索文档
助力核电“粮仓”持续充盈
人民网· 2025-09-13 03:45
行业意义与战略价值 - 铀资源是核电粮仓和重要战略能源矿产 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 - 国内天然铀需求量未来15年将增长3倍 达到目前全球天然铀总产量的一半以上[8] - 掌握先进铀矿采冶技术对建设绿色智能高效千吨级铀矿山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自主研发国铀一号成套采铀技术 采用原地浸出采铀工艺实现颠覆性开采模式[3][4] - 创新二氧化碳和氧气地浸采铀理论与方法 使用近中性水溶液解决堵塞问题并提高本质安全度[6] - 研发数字建井工艺 将井网建造精度由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矿山建设周期由4年缩短至1年[6] - 研发U型饱和再吸附铀富集工艺 将铀溶液浓度从每升几毫克富集至每升近百克[7] - 自主研制高吸附量国产化铀提取材料 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重要指标超越[7] 资源开发成果 - 探获两个特大型铀矿 夯实5个大型铀矿基地资源基础[1] - 鄂尔多斯盆地成为我国铀资源最丰富基地 盘活国内数十万吨铀资源[3] - 建成国内首座单体千吨级铀矿大基地 生产能力由单体百吨级提升到单体千吨级[3][7] 工程进展与推广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一年内完成从开工建设到生产第一桶铀[8] - 技术正推广至内蒙古二连盆地 东北松辽盆地和新疆伊犁盆地等铀矿开发[8] - 未来技术将走出国门 推广到中亚非洲等地为世界复杂铀矿开发贡献智慧[8] 协同开采解决方案 - 提出先铀后煤时空错开科学开发方法 解决铀煤协同开采相互影响问题[7] - 研发水力帷幕地浸流场再造与地下核素迁移控制技术 扫除铀煤同采技术障碍[7] - 应用地浸采铀智能化分析控制系统 实现千里之外一键采铀一屏掌控新格局[7]
助力核电“粮仓”持续充盈(瞰前沿)
人民网· 2025-09-12 22:07
铀矿资源开发突破 - "十四五"期间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探获两个特大型铀矿并夯实5个大型铀矿基地资源基础 [2]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生产出第一桶铀 标志铀资源开发进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新阶段 [2][5] - 自主研发"国铀一号"成套采铀技术 盘活国内数十万吨铀资源 使呆矿变宝藏 [5] 技术创新亮点 - 采用二氧化碳和氧气地浸采铀方法 使用近中性水溶液解决堵塞问题并提高本质安全度 [8] - 研发数字建井工艺 使井网建造精度由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矿山建设周期由4年缩短至1年 [8] - 创新高压水力定向切割技术 精准控制化学试剂流向解决稀释问题并提高资源回收率 [8] - 研发U型饱和再吸附铀富集工艺 将铀浓度从每升几毫克富集至每升近百克 [9] - 自主研制高吸附量国产化铀提取材料 打破国外垄断并使生产能力由单体百吨级提升到千吨级 [9][10] 铀煤协同开发方案 - 提出"先铀后煤 时空错开"科学开发方法 解决铀煤协同开采相互影响问题 [10] - 研发水力帷幕地浸流场再造与地下核素迁移控制技术 扫除铀煤同采技术障碍 [10] 智能化运营体系 - 应用地浸采铀智能化分析控制系统 实现千里之外一键采铀一屏掌控新格局 [10] - 数字化建井工艺打破闭着眼睛凭经验的粗放建设模式 [8] 产能与推广规划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从开工建设到第一桶铀下线 [11] - 技术正推广至内蒙古二连盆地 东北松辽盆地和新疆伊犁盆地等铀矿资源开发 [11] - 未来将支撑建成新一批天然铀生产基地 实现天然铀产能大幅增长 [11] - 技术还将走出国门推广到中亚非洲等地 [11] 铀资源战略意义 - 天然铀是核电粮仓 铀矿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前端 是核工业发展重要基础 [5] - 国内天然铀需求量未来15年将增长3倍 达目前全球天然铀总产量一半以上 [11] - 千吨级铀矿山建设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 核电发展背景 - 我国核电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一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和国家安全重要基石 [12] - 核电全生命周期单位碳排放量极低 华龙一号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 等效年减排二氧化碳800多万吨 [12]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全面提升核电站安全性和经济性 人工智能加强核事故预防 [13]
自主研发的“国铀一号”成套采铀技术让“呆矿”变“宝藏” 助力核电“粮仓”持续充盈(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9-12 21:57
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重大铀矿找矿突破 探获两个特大型铀矿并夯实五个大型铀矿基地资源基础[1]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第一桶铀 标志着中国铀资源开发进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新阶段[1][2] - 自主研发的"国铀一号"成套采铀技术盘活国内数十万吨铀资源 使国内铀矿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 铀矿资源重要性 - 天然铀是重要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 被誉为核电"粮仓"[2] - 铀矿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前端 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 - 掌握先进铀矿采冶技术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创新二氧化碳和氧气地浸采铀理论与方法 使用近中性水溶液解决堵塞问题并提高本质安全度[5][6] - 研发"数字建井"工艺 将井网建造精度由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矿山建设周期由4年缩短至1年[6] - 采用高压水力定向切割技术精准控制化学试剂流向 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6] - 研发U型饱和再吸附铀富集工艺 将铀溶液浓度从每升几毫克富集至每升近百克[6] - 自主研制高吸附量国产化铀提取材料 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重要指标超越[6] - 提出"先铀后煤 时空错开"科学开发方法 研发水力帷幕地浸流场再造与核素迁移控制技术[6] 产能提升与工程进展 - 铀矿山生产能力由单体百吨级提升到单体千吨级[6]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2022年7月开工 仅一年时间成功生产第一桶铀[7] - 该工程产能规模大、建设标准高、技术先进 提升中国天然铀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7] 资源开发现状 - 铀资源勘查重心由南方硬岩转向北方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已成为中国铀资源最丰富基地[2] - 北方盆地发现和落实一批超大型、特大型和大型铀矿床[2] - 鄂尔多斯盆地矿体地质条件复杂 存在矿体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差、矿层与煤层叠置等特点[2]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15年国内天然铀需求量将增长3倍 达到目前全球天然铀总产量的一半以上[7] - "国铀一号"技术正推广至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松辽盆地和新疆伊犁盆地等铀矿资源开发[7] - 技术将支撑建成新一批天然铀生产基地 实现中国天然铀产能大幅增长[7] - 未来技术将走出国门 推广到中亚、非洲等地[7] 核电发展背景 - 中国核电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一[7] -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8] - 为实现"双碳"目标 未来中国需要4亿至5亿千瓦发电装机规模作为能源补充[8] - 核电在全生命周期单位碳排放量中极低 具有高效、稳定特征[8] - "华龙一号"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 相当于每年等效减排二氧化碳800多万吨[8]
特写丨监督一盘棋 护航大工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1 00:24
工程进展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国家规划的天然铀重大产能建设项目 目前正值工程冲刺关键阶段 [2] - 部分钻机已调试好并试运行 已有120余台钻机投入使用 满足工程生产需求 [2][3] - 顺利完成水冶设备联调联试 实现井场和水冶全工艺流程贯通 确保第一桶产品如期下线 [3] 监督机制 - 联动监督组由业主方、总包方和施工单位纪检机构组成 已开展三次实地监督查访 [2][3] - 针对前期发现问题 已约谈相关责任人 制发2份纪律检查建议书 所有问题均整改到位 [3] - 建立整改台账制度 明确责任单位、措施和时限 职能部门跟踪整改进度 [4] 协作模式 - 工程涉及十余家参建单位 通过监督联动工作委员会平台整合多方监督力量 [4] - 设置现场监督联动工作站 有效解决跨区域多主体监督难题 [4] - 监督联席会机制直接协调解决施工单位反映的设备不足等实际问题 [2][3]
关键矿产竞赛已响枪,“国铀一号”炼成,中国铀盾锁死能源命脉
搜狐财经· 2025-07-16 14:46
行业突破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产出第一桶铀浓缩物,国产铀自给率提升至70%以上,实现核电燃料自主保障能力质的飞跃 [1] - 采用第三代地浸采铀技术,通过二氧化碳+氧气混合溶剂配方,铀浸出效率提升100%,资源回收率从65%跃升至85% [9][14] - 技术突破使鄂尔多斯盆地280万吨"呆矿"具备开采价值,可支撑中国核电40年需求 [9] 技术革新 - 采用"数字建井"和"可视化浸出"核心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优化,3000多项数据实时监测 [12][14] - 相比传统工艺,新技术不破坏地表环境,牧民可在作业区继续放牧 [11] - 研发投入激增28%,新增50项专利,装备性能超越国际标准,部分设备已出口哈萨克斯坦 [15][16] 全球铀资源格局 - 全球铀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澳大利亚等四国占全球储量60%以上,中国储量占全球3%但被列为第三梯队 [4][6] - 中国铀需求从2013年6147吨增至2018年9000多吨,进口依赖度从70%升至83% [7] - 全球铀需求预计从2021年6万吨增至2040年11万吨,但产量停滞,资源竞争加剧 [7][8] 战略意义 - 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保障核工业全产业链安全,同时支持国防建设如核航母发展 [18] - 项目每年可封存3万吨二氧化碳,实现环保与资源开发双赢 [18] - 技术将推广至北方其他铀矿丰富地区,支撑千吨级铀矿基地建设 [16]
中国首桶自采铀出炉,能源安全再添重码
搜狐财经· 2025-07-14 14:55
项目突破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产出第一桶天然铀,重量不足百公斤,标志着中国核工业重大突破 [1] - 项目从开工到产出首桶铀仅用一年,创下我国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最快速度 [4] - 采用CO₂+O₂地浸采铀技术,颠覆传统矿山开采模式,实现"微创手术"式开采 [5] 技术优势 - 地浸技术无需开挖地表,污染物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90%以上 [7][10] - 开采边界品位从万分之五降至万分之一,盘活数十万吨"呆矿" [7] - 智能化远程管控系统提升效率40%,人力成本降低50% [7] - 单个矿山每年可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助力碳中和目标 [10] 产能与自给率 - 项目全面投产后,我国天然铀产能三年内将实现翻倍 [9] - 到2028年铀资源自给率有望突破70%,扭转83%对外依存度的被动局面 [4][9] 行业影响 - 中国核电发展摆脱"无米下锅"困境,支撑"核能强国梦" [9] - 医用同位素产量增加预计降价70%,降低癌症靶向治疗成本 [12] - 家庭电费支出有望因核电成本下降变得更亲民 [12] 国际竞争格局 - 打破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国家对全球70%铀矿的垄断 [9] - 中国从"资源进口国"转变为"技术输出国",吸引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等国寻求合作 [9][12] - 欧美集团定价权被削弱,中国参与制定全球铀资源竞争规则 [9][14] 战略价值 - 铀原料自主保障或加速004核动力航母及新一代核动力舰艇研发 [14] - 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则制定能力提升,重构世界核能格局 [14]
国元证券晨会纪要-20250714
国元香港· 2025-07-14 01:45
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美国债市、经济数据等多方面信息 展示了美国关税、援助、债券收益率等情况 以及国内外重要指数的收市价和涨跌情况 [4][5] 美国债市 - 美国本财年关税收入首破千亿大关 单月同比暴增301% [4] - 特朗普称对墨西哥和欧盟征收30%关税 [4] - 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批准对乌提供5亿美元援助 [4]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把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期延长至8月初 [4] - 加拿大推迟对美国铝、美国钢铁加征报复性关税的计划 [4] - 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5个基点报3.885% 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3.68个基点报3.969%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6.15个基点报4.409% [4] 经济数据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 - 纳斯达克指数收市价20585.53 涨跌-0.22% [5]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市价44371.51 涨跌-0.63% [5] - 标普500收市价6259.75 涨跌-0.33% [5] - 日经225收市价39569.68 涨跌-0.19% [5] 其他重要指数 - 波罗的海干散货收市价1663.00 涨跌13.52% [5] - CME比特币期货收市价118140.00 涨跌3.75% [5] - ICE布油收市价70.63 涨跌2.90% [5] - 伦敦金现收市价3354.75 涨跌0.95% [5] - 美元指数收市价97.87 涨跌0.29% [5] - 美元兑人民币(CFETS)收市价7.17 涨跌-0.09% [5] 香港重要指数 - 恒生指数收市价24139.57 涨跌0.46% [5]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市价8687.56 涨跌0.22% [5] - 恒生科技收市价5248.48 涨跌0.61% [5] - 恒生期货收市价31147.71 涨跌0.57% [5] 内地重要指数 - 上证指数收市价3510.18 涨跌0.01% [5] - 深证综指收市价2116.93 涨跌0.47% [5] - 沪深300收市价4014.81 涨跌0.12% [5] - 创业板指收市价2207.10 涨跌0.80% [5] 其他行业信息 - 我国天然铀生产新突破 "国铀一号"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 [4] - "十五五"期间我国汽车出口规模或达峰值 [4] - 一线城市新房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4]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 [4] - 马斯克旗下xAI拟新一轮融资 目标估值飙升至2000亿美元 [4]
重大突破!新能源,两大利好!
券商中国· 2025-07-13 23:25
全球新能源领域两大利好消息 电动汽车领域 - 英国计划推出高达7亿英镑(约合9.48亿美元)的新补贴以促进电动汽车销售,降低购买成本 [2][4][5] - 英国交通部宣布投资6300万英镑建设充电桩,并推出25亿英镑计划支持汽车制造商向零排放转型 [6] - 2025年上半年英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6%至22.48万辆,6月电动车占比达25% [7][8] - 特斯拉Model Y仍是英国最畅销电动车,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近4倍至2498辆 [8] - 英国电动货车销量同比增长50%,占货车总销量的10% [8] 核能领域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第一桶铀,采用环保地浸采铀技术,每年可利用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10] - 该项目是我国最大天然铀产能基地,标志着铀资源开发进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新时代 [10] - 技术将推广至国内北方铀矿基地并"走出国门",提升国际竞争力 [11][12] - 全球核电建设景气度上行,中国在建核电机组规模全球第一,欧美国家恢复核电建设 [12] - 核电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超7000小时,是最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之一 [12] - 核能产业进入战略复兴阶段,核聚变产业链雏形已形成 [13]
中核能崛起:“国铀一号” 如何改写全球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7-13 01:28
中国核能技术突破 - 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于2024年7月12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2025年7月12日成功生产"第一桶铀",标志着中国天然铀生产取得重大突破 [2] - 该项目采用二氧化碳-氧气地浸技术,每年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污染降低90%以上,成本降低40%,铀浸出效率提升100% [3] - 技术攻克厚含矿含水层强还原矿体等世界性难题,独创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资源回收率提升2倍,浸出效率翻番 [4] 技术优势与行业影响 - "国铀一号"创下三项世界纪录: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盘活北方盆地数十万吨复杂砂岩型铀矿 [3] - 数字建井技术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定向成井工艺及铀溶液流向预测,技术路线吸引哈萨克斯坦等铀资源国关注 [4] - 中国核电规模全球第一,未来15年国内天然铀需求将超全球总产量50%,技术将推广至松辽、二连等北方盆地铀矿开发 [4] 国际比较与产业链发展 - 法国弗拉芒维尔EPR核电项目延期17年,成本从33亿欧元增至190亿欧元,美国2000年后新建核电站完工率低 [6] - 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路径,自主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福清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 [5] - 中国核电海外布局加速,计划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超30台机组,巴基斯坦K2/K3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 [6] 战略意义 - 项目提升中国核电燃料自主保障能力,未来可能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技术方案 [3][5] - 中国核能产业依靠政策连续性和产业链闭环优势,从技术追赶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6][7]
中核“国铀一号”震撼全球:中国核能技术如何颠覆欧美传统霸权?
搜狐财经· 2025-07-13 01:22
全球铀矿开采技术革新 - 中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实现历史性超越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下线首桶铀溶液 标志着全球铀矿开采领域的技术突破 [2] - 采用革命性二氧化碳-氧气地浸技术 相比欧美高污染高能耗传统模式 实现污染降低90%以上 成本下降40% [4] - 技术攻克厚含矿含水层强还原矿体等世界难题 铀浸出效率提升100% 创造定向成井工艺 数字建井技术 智能分析系统三大突破 [4][6] 产能与资源开发 - 项目创下产能规模最大 建设标准最高 建设速度最快三项世界纪录 盘活北方盆地数十万吨复杂砂岩型铀矿资源 [6] - 推动中国核电燃料自给率突破80%关键节点 加速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 将"铀都"历史性北移 [6] - 技术具备显著出口潜力 可帮助资源国开发低品位铀矿并满足碳减排要求 重塑全球铀资源版图 [6] 战略与行业影响 - 中国独创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 实现碳中和与数字采矿结合 引起哈萨克斯坦等铀资源国关注 [6] - 技术路线体现战略眼光 从追赶者转变为领跑者 改写了全球核能竞赛规则 [7] - 远程管控系统实现"鼠标采矿" 每年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形成环保与效率的双重优势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