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

搜索文档
【西安】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陕西日报· 2025-09-27 22:37
9月15日,西安"三河一山"绿道灞河段,鸟鸣嘤嘤,河水荡漾,不少群众在绿道的塑胶跑道上或散 步或慢跑。 近年来,西安市持续加大公园城市建设力度,通过推动景区、景点更新提升和开放共享,加快公 园、林带、绿道建设,打造街角广场、口袋公园及各类城市休闲景观,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优美的生 活休闲空间。目前,西安市共有城市公园187个,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1430个,绿道建设总长度2000多 公里。 千年古都的绿色蝶变,是"园城共生"的生态蝶变,也是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一园一品 人与城和谐共生 "以前去公园得坐车,现在出门就是。"家住西安市雁塔区金泰假日花城的市民刘芳,饭后在小区门 口的口袋公园惬意散步。这里原是丈八东路沿线的市政绿化带,改造后保留了长势良好的植物,并划分 出彩林花园、运动花园、童趣花园和老年花园4个功能区。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个2.7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只是冰山一角,这背后隐藏着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 设的整套体系。"9月15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工程部部长张哲说,沣西新城中心绿廊 能将周边两三个街区内的道路和建筑地块中外排的雨水完全消纳,大大降低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俯瞰沣西新城,全长6.8 ...
达成“千园之城”目标后 上海计划到2035年让公园总数达到2000座
解放日报· 2025-09-01 01:36
上海"千园之城"建设成就与规划 - 上海提前完成"十四五"建成"千园之城"目标 [1] - 2035年计划新增1000座公园 使公园总数达2000座 [2] - 面临土地稀缺和建设成本压力 平均单园建设成本以亿元为单位 [2] 存量资源盘活策略 - 通过城市更新盘活边角空间 推进口袋公园建设 [2] - 口袋公园面积介于4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 具有高可及性 [2] - 外环绿带转型为环城生态公园带 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162处 面积超100公顷 [2][3] - 推进立体绿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目标新建200万平方米 [3] 新型公园形态发展 - 环城生态公园带包含"一大环"(外环绿带+楔形绿地+生态间隔带)和"五小环"(新城绿环) [5] - 累计新增楔形绿地330公顷 推进吴淞江等楔形绿地建设 [5] - 绿道系统串联生态节点 具备休闲健身与生态保护多元功能 [6] - 环城生态公园带通过绿道连接 可形成超40平方公里超大型公园 [7] 郊野空间开发进展 - 建成193座开放休闲林地 分布于9个区及临港新片区 [7] - 119座林地升级为休闲森林公园 提供健身康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7] - "五个新城"每年建设50公里环新城绿道及5000亩森林生态公园带 [3] 非传统公园建设 - 楔形绿地与生态间隔带纳入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 [5] - 吴淞江生态间隔带已纳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专项规划 [5] - 打破功能边界的非典型公园成为下一阶段建设切入点 [4]
湖北五年投近3500亿元推进城市更新,惠及居民270万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5:27
城镇化发展进程 - 湖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62.89%提升至2024年66.35% [1] - 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新阶段 城市发展模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 城市更新投资与项目规模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7800个 完成投资近3500亿元 [1] -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4万个 惠及居民270万户 [1] - 加装更新电梯超过1万部 完整社区覆盖率达30% [2] - 建成智慧停车平台覆盖17个市州 联网车位350万个 [2] 城市更新模式创新 - 创新推出"产权人自主更新"模式 已有48个项目采用该模式 6500余户居民入住新居 [2] - 采用"留改拆"并举方式推进更新 完成19片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2] - 历史建筑数量翻番达4455处 武汉昙华林等街区成为文旅新地标 [2] 绿色生态建设成效 - 建成5100公里荆楚绿道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十三五"末提高1.95平方米 [2]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3.88个百分点 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 [2] - 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5% 县级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100% [2] 金融支持与资金保障 - 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 截至7月末白名单项目达855个 [3] - 授信审批3116.9亿元 累计投放2197.8亿元 [3] - 银行机构审批城市更新贷款项目150多个 审批金额超2700亿元 已投放近900亿元 [3] 武汉城市更新实践 - 2024年率先成立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编制面向2035年专项规划和"十五五"规划 [4] - 研究起草《武汉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 强调整体规划连片推动 [4] - 改造193个城中村累计1517万平方米 改造老旧小区608个 [4] - 构建"中央资金+特别国债+社会资本"多元保障体系 获10亿元中央财政补助 [4] 宜昌创新机制 - 聚焦"居民自主更新"和"污水按效付费"机制创新 [5] - 污水收集服务费30%与污染物收集量等指标挂钩 建立按效付费机制 [5] - 通过地企合作模式引入央企成立"水管家"公司 [5] - 实施"海绵+"方案 推进183个示范项目建设 [5]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时期加快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 [5] - 加快编制城市更新"十五五"专项规划 [6] - 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 [6] - 推进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落地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 [6]
湖北14项住建民生项目马力全开 推进民生实事如期完成
长江商报· 2025-08-26 07:28
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 湖北省2025年实施10大类55项民生实事 截至7月底住建部门负责的14个事项中10个定量事项均达时序进度 其中3个已完成 7个完成进度超70% 4个定性事项积极推进 [1] 安居宜居工程建设 - 新增筹集保障性住房7.2万套(间) 达年度目标102.9% [2] - 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开工4.05万套 达年度目标81.1% [2] - 新建城市口袋公园170个 达年度目标77.3% [3] - 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649个 达年度目标82.5% [3] -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927部 达年度目标96% [3] - 培训乡村建设工匠10350人次 达年度目标86.3% [4] 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 完成燃气"问题管网"整改8919.66公里 [3] - 改造供水管网888.4公里 [3] - 新建改造高压线路350.7公里 变电容量203.3万千伏安 [3] - 新建改造中压线路949.4公里 配变容量52.4万千伏安 [3] - 更换改造井盖4.45万个 达年度目标89% [8] 生育支持政策实施 - 全省64个县(市)为4667户二孩三孩购房家庭兑现补助 实现应补尽补 [5][6] 城市交通系统建设 - 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8.15万个 达年度目标95.9% [7] - 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一年贯通"品质提升工程17个项目已实现贯通目标 [7] - "限期完成"重要节点工程24个 其中6个完工 16个在建 2个处于前期工作 [7] 城乡环境治理 - 新建改造市政污水管网1129.5公里 未发现黑臭水体返黑返臭现象 [8] - 清理积存垃圾2.1万余吨 实现积存垃圾基本清零 [8] - 建立全域监管机制 消除城管环卫监管盲区 [8] 历史文化保护 - 全省历史文化街区挂牌44片 历史建筑挂牌4455处 挂牌率达100% [8]
小公园凝聚城市治理“大智慧”
海南日报· 2025-08-08 23:54
城市治理与口袋公园建设 - 口袋公园体现城市治理的"大智慧",以民为本,不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碎片空间 [1] - 口袋公园因地制宜打造"一园一景",提升城市"颜值"并为居民生活注入温度 [1] - 公园内增设休闲设备、宣传画廊等设施,延续城市记忆并满足居民休憩、社交需求 [1] 地方政府举措与民生改善 - 各市县政府通过建设口袋公园在城市细微处展现生活"小确幸" [1] - 口袋公园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生活更加美好 [1]
我省今年开工建设49个“口袋公园”
海南日报· 2025-08-08 23:54
城市绿化建设 - 海南省今年在16个市县开工建设49个"口袋公园",旨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风貌 [1][2] - 近两年来海口、三亚、定安等市县已建成53个"口袋公园",通过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资源拓展公共绿地空间 [3] - 建设遵循"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加大旧城区、中心城区增绿力度 [3] 公园功能设计 - 公园设计注重复合功能,如海口朝霞路口"口袋公园"融入宪法知识宣传,三亚南边海公园设置海上书房和艺术展区 [5] - 12个公园计划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便民场所,15个公园围绕历史文化传承设计主题 [7] - 配套设施包括健身器材、娱乐器具、知识科普廊等,满足多样化需求 [6] 建设规划特点 - 采用"微改造"原则,科学规划选址布局,考虑城市发展、人口分布等因素 [4] - 建设前通过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民意,如海口江东白驹公园采纳市民意见配套建设便民驿站 [6] - 设计方案遵循便民亲民、适地适树原则,形成"一园一品"特色格局 [7] 社会效益 - 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休憩、锻炼空间,改善周边生活环境 [2][3] - 海燕小学门口公园设置家长等候区,配备文化墙、遮阳棚等设施 [3] - 三亚南边海公园不定期举办主题活动,提供文旅体验 [5]
巧用边角地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39
城市绿化建设进展 - 长春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71% 绿化覆盖率达到43.71% 较5年前分别增长11.5和5.3个百分点 [2] - 建成口袋公园365个 利用边角地和未用地等废弃空间增设便民游憩设施 [1][2] - 在城市主次干道新栽植和补植树木3.29万株 主要街路和交通岛栽种多种植物 [2] 绿化设施与配套 - 开展精品绿道建设 在景观大道和公园内部建设绿道 周边设有座椅路灯和智慧打卡桩等配套设施 [2] - 实施"百廊工程" 在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建设全长90公里 宽100米至500米的道路景观带 [1] - 伊通河中段修建工业轨迹公园和渔航文化公园等主题景观带 沿线公园特色鲜明 [2] 专业化养护机制 - 由10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23个园艺师小组 对重点街路绿地实行包保管理 定期巡查记录树木生长状况 [2] - 组织专业队伍对街路乔灌木进行精细化修剪 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2] - 推行专业化养护机制确保绿化树木健康生长 [2] 生态资源开发利用 -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和生态观光等新业态 [2] -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3] - 拓展市民活动场地 争取让市民步行15分钟左右走进绿色开放空间 [1][2]
吉林长春市拓展绿色开放空间 巧用边角地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01
城市绿化建设进展 - 长春市利用边角地和未用地建设口袋公园,增设栈道、健步道等便民设施,市民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1] - 在城市外围实施"百廊工程",建设全长90公里、宽100米至500米的绕城高速道路景观带 [1] - 建成区绿地率达40.71%,绿化覆盖率达43.71%,较5年前分别增长11.5和5.3个百分点 [2] - 已建成365个口袋公园,新栽植补植树木3.29万株,主要街路种植宿根花卉、观赏草等多样化植物 [2] 绿化管理与维护机制 - 由10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23个园艺师小组,对重点街路绿地实行包保管理,定期巡查记录树木生长状况 [2] - 专业队伍开展街路乔灌木精细化修剪,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 [2] 配套设施与智慧化升级 - 精品绿道沿线设置座椅、路灯、智慧打卡桩,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运动里程等数据 [1][2] - 伊通河畔建设工业轨迹公园、渔航文化公园等主题景观带,配套红色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1][2] 生态经济融合发展 -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形成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 [2] - 计划持续推动城市绿化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3]
“服务+创意”赋予老建筑“年轻”姿态 “旧空间”玩转新玩法创造“新价值”
央视网· 2025-08-04 04:46
城市更新政策推进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7方面重点任务 城市更新成为重要抓手 实现从修旧补缺向提质增效转变 [1] 完整社区建设进展 -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 全国106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改造各类公共服务设施1246个 包括老年服务站/社区食堂/幼儿园等 [2] - 各地建设便利店/家政服务网点/理发店/邮件快递服务设施等便民商业网点700多个 新增停车位2.47万个 [3] - 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71万平方米 社区公园233个 安装智能感知设施 惠及居民108.85万人 [3] 存量资源活化利用 - 江西吉安将城市小微闲置地块改造成便民休闲空间 通过居民民主协商建设运动场与生态停车场复合空间 [5] - 重庆建成9座地埋/半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形成地下治污地上休闲的空间结构 处理厂上方建设公园绿地 [7][10] - 浙江温州将废弃水塔改建为城市书房 保留工业遗风并融入现代元素 吸引市民20万人次 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 [8] 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 - 重庆实施历史文物类更新项目34个 通过保护修缮与功能置换有机结合 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22] - 青岛市南区对5处故居完成修缮开放 探索博物馆文旅融合新模式 暑期课本剧演出10个场次名额全部报满 [13][18] - 沈钧儒旧居按原工艺修缮后作为城市会客厅开放 后续将推出名人足迹研学路线 [15][17][20] 口袋公园建设成果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建设口袋公园3420个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建设口袋公园5.4万余个 绿道14.2万余公里 [25][31] - 安徽马鞍山将本地文化元素融入口袋公园 按照"一座口袋公园一个城市故事"思路设计 如问月园以李白诗歌为主线 [27][28] - 长春2025年新增30个口袋公园 融入地标建筑元素/儿童游乐设施/石刻名言等多样化主题 [29] - 全国公园绿地开放共享面积达1.9万余公顷 配置乒乓球台3.2万余张 室外健身器材23万余件 [31]
建设更加宜居美丽的人民城市∣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③
中国环境报· 2025-07-29 23:22
不仅环境越来越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也不断提升。针对噪声、餐饮油烟等老百姓"家门口"的烦心 事,各地、各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形成问题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把老百姓家 的事办到家。为了方便百姓绿色出行,很多城市在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同时,还规划打造慢行系 统,为自行车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在北京等地,通过共享开放数据、融合数智算力算法,提供实时公 交/地铁到站及拥挤度查询、动态下车提醒等全链条出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体 验。 "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 目标。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我国 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时期,如何让城市发展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人民期待的城市,必然是生态美丽的城市,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从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湿 地公园,到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再到街边绿化、见缝插绿,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经成为很多 地方居民的生活日常。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