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母料

搜索文档
德冠新材9月23日获融资买入680.85万元,融资余额7022.0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1:47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23日公司股价上涨0.27% 成交额达3775.57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680.85万元 融资净买入164.34万元 [1] - 融资余额7022.26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4.63%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融资融券数据 - 融资余额7022.03万元 融券余额仅2234元 [1] - 融券余量100股 处于近一年40%分位低位水平 [1] - 当日融券卖出与偿还量均为零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36万户 较上期增长2.60% [2] - 人均流通股4841股 较上期减少2.53%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6亿元 同比下降2.54% [2] - 归母净利润3720.30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28.27% [2]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功能薄膜(86.76%)和功能母料(8.95%)的研发生产销售 [1] -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成立于1999年1月21日 [1] - 2023年10月30日上市 累计派现1.47亿元 [1][3] 产品结构 - 主要产品包括功能性BOPP薄膜 BOPE薄膜和功能母料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4.29% [1]
德冠新材(001378)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2:46
研发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热熔胶技术、空穴化技术、双向拉伸聚乙烯技术、功能母料技术等核心技术平台 [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3.92% [4] - 与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 [2] - 第七代无胶膜开发进入关键阶段 石墨烯转移膜获客户试用认可 数字识别材料进入中试阶段 [4] - 关注高阻隔薄膜、反射膜、耐温薄膜等前沿技术研究 [7] - 产品通过欧盟SVHC、欧盟ROHS、美国FDA等国际标准认证 [3] 产品与市场应用 - 主要产品为功能薄膜和功能母料 应用于数字识别材料、石墨烯胶膜转移耗材、护理卫生材料等领域 [2] - 客户包括艾利丹尼森、芬欧蓝泰、福莱新材、紫江企业等知名企业 [2] - 布局卫生离型材料、破坏胶带膜等新产品开发 [4] - 关注机器人传感胶膜、车载显示反射膜、三电系统耐温组件等新兴领域应用 [7][8][9] - 具备防刮擦、抗指纹、皮肤触感、哑光装饰等特殊性能薄膜量产技术 [9] 产能与项目建设 - 德冠中兴科技园新建项目已于2024年6月投产 [5] - 功能薄膜及功能母料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预计2026年6月完工 [5] - 实验与检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预计2026年12月完工 [5] - 目前已有两条功能性BOPP生产线投入生产 [7]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63.25% 主要来自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现金管理 [6] - 存货比年初减少2000多万元 存货周转率达8.92次 [6][7] - 现金流改善因票据结算增加和供应链优化 [9] - 公司已开展股份回购工作 [7] 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 - 加快AI本地化部署 用于新材料研发和需求预测 [8][9] - 建设AI智能监控平台、智慧园区管理系统、AGV无人搬运系统 [8][9] - 采用光伏发电与蓄冷系统 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8][9] - 秉承"绿色智造、低碳环保"发展理念 [8] 供应链管理 - 优化供应链管理 进口原料国产化替代比重增加 [7][9] - 通过生产降本和采购优化提升经营效益 [9] - 持续探索AI在需求预测、库存管理、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 [9]
双星新材:MLCC离型膜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显著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9-04 12:14
财务表现 - MLCC离型膜业务2025年上半年销售量同比增长118.6% [1] - 同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4.4% [1] 客户拓展 - 通用级离型膜已在国内知名客户微容科技、三环集团实现稳定批量供货 [1] - 正积极推进对村田、三星、太阳诱电等国际头部客户的验证与批量供应 [1] - 高平滑度离型膜成功导入微容科技并实现进口替代 [1] - 多型号基膜产品正在向日系离型膜企业销售 [1] 产品开发 - 高平滑度离型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 - 计划推出超高平滑离型膜以解决高端MLCC制造瓶颈问题 [1] 生产优势 - 具备从光学级聚酯切片、功能母料、基膜到涂布及后加工的一体化生产体系 [1] - 一体化体系保障MLCC离型膜稳定供应和质量一致性 [1] - 有力支持客户定制化需求与新品开发 [1] 未来展望 - 新产能投产释放及新产品验证推进将提升市场份额及竞争力 [1]
能之光北交所上市:高分子新材料领域创新引领者迈向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55
公司上市与技术平台 - 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在北交所上市 标志着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1] - 公司建立三大核心技术平台:高分子化学接枝改性、高分子超临界流体净化及有机无机功能复合[1] - 掌握熔融接枝反应挤出技术、超临界流体净化技术及功能母料制备技术等关键技术[1] 研发体系与创新能力 - 由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张发饶博士领导研发团队[3] - 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 - 已获得51项发明专利授权 承担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科研项目[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作为国内较早实现相容剂国产化的企业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3] - 核心产品技术指标国内领先 部分性能媲美进口产品[3] - 相容剂和增韧剂作为关键添加剂 可显著提升材料相容性、粘合性与力学性能[3] 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 - 尼龙增韧剂性能达进口水平并实现销售稳步增长[4] - 在光伏胶膜领域推出除酸母料、抗PID母料等系列功能母料 提升组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4] - 粘合树脂和功能母料已实现规模化销售[4] 客户网络与政策环境 - 客户涵盖金发科技、普利特、万马股份等国内知名企业及LG、博禄、巴斯夫等国际行业龙头[5] - 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5] - 高分子新材料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政策环境良好[5]
北交新股上市之能之光:聚焦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8-21 10:38
公司上市与发行情况 - 将于8月22日登陆北交所 发行价格为7.21元/股 IPO打新冻资5645.43亿元 获配比例0.02%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从事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以高分子材料接枝改性技术为基础 产品包括相容剂、增韧剂和粘合树脂等功能高分子产品 自主研发300多个牌号产品 [1] - 拥有三大技术平台:高分子化学接枝改性、高分子超临界流体净化、有机无机功能复合 [3] - 自主研发取得发明专利授权51项 [1][3] - 是较早实现相容剂国产化的企业 粘合树脂和功能母料已实现销售 [4] - 在光伏胶膜领域推出除酸母料、抗PID母料等解决行业痛点的系列功能母料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56亿元、5.69亿元与6.11亿元 CAGR为4.83% [4] - 2025年H1营收为2.94亿元 同比增长0.06%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86.49万元、4980.77万元与5594.09万元 CAGR达59.95% [4]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为2952.75万元 同比增长10.81% [4] - 高分子助剂是主要营收来源 2024年营收占比95.37% [7][8] - 功能高分子材料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 从2022年3.02%增长至2024年4.63% [7][8] 客户资源与合作 - 客户包括金发科技、普利特、万马股份、会通股份、中天科技和中广核技等国内知名企业 [8] - 拓展全球龙头客户包括LG、博禄、巴斯夫和沙比克等 [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 [10] - 2022年全球聚苯硫醚(PPS)市场规模超过14亿美元 汽车类应用占比超34% 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达33亿美元 [10] - 2022年中国医用高分子制品行业市场规模1850.65亿元 同比增长9.43% 预计2023年突破2000亿元 [10] - 2021年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剂市场容量约1103亿美元 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65% [11] - 我国塑料改性化率从2011年16.3%提升至2022年23.6% [14] - 2020年我国塑料助剂市场规模73.90亿美元 预计2026年达97.81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4.78% [14] - 2021年我国塑料助剂消费量达757万吨 同比增长2.30% [14] - 我国热熔胶市场规模从2017年172.28亿元增长至2022年253.2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8.01% [17] 募投项目规划 - 拟募集资金1.07亿元用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0] - 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投资总额9116.60万元 规划增加功能高分子材料30000吨 [20][21]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3541.85万元 [21]
德冠新材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减28.27%
证券之星· 2025-08-16 22: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7.36亿元,同比下降2.54% [1] - 归母净利润3720.3万元,同比下降28.27%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82亿元,同比下降1.89%,归母净利润1509.34万元,同比下降41.35% [1] - 毛利率13.16%,同比下降6.23%,净利率5.05%,同比下降26.4% [1]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3721.9万元,占营收比5.05%,同比增43.55% [1] - 每股收益0.28元,同比下降28.21%,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98元,同比增163.83% [1] - 货币资金1.4亿元,同比下降83.78%,应收账款5576.01万元,同比下降12.73% [1] - 有息负债6077.09万元,同比下降36.06% [1] 业务评价 - 2024年ROIC为3.74%,资本回报率不强,历史中位数ROIC为11.95% [3] - 2024年净利率为6.12%,产品附加值一般 [3] - 商业模式依赖资本开支驱动,需关注资本开支项目合理性及资金压力 [3] - 现金流状况需关注,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49.4% [3] 研发与市场 - 公司聚焦功能薄膜、功能母料新技术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迭代 [3][4] - 新产品开发稳步推进,部分处于中批量拓展阶段,应用于消费电子、卫生材料、即时茶饮市场 [3][4] - 公司计划进一步开拓薄膜新材料细分应用领域,优化产品结构以提升盈利水平 [4]
德冠新材: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5 13:20
募投项目延期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功能薄膜及功能母料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延期至2026年6月30日[1] - 实验与检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1] - 原定两个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均为2025年10月30日[1] 公司动态 - 第五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于2025年8月15日召开[1]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1]
对标国际巨头!历时24年造“分子桥” 中科院博士创立的能之光彰显深厚实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9:37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2001年由中科院博士张发饶从日本归国创立 专注于高分子材料研发与产业化[1][2] - 初始位于宁波经开区科创园500平方米起步空间 现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 - 实控人张发饶持股51.13% 兼具科学家与企业管理者双重角色[2] 核心产品与营收结构 - 相容剂产品2022-2024年分别贡献营收5.35亿元、5.43亿元和5.75亿元 占比始终超95%[3] - 同期相容剂毛利率从12.19%提升至16.91%[3] - 功能高分子材料收入占比从3.02%升至4.63% 主要产品粘合树脂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归母净利润从2186万元跃升至5594万元(报告期内)[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94亿元(同比微增0.06%) 净利润2952.75万元(同比增长10.81%)[4] 技术实力与研发体系 - 掌握超临界技术、接枝改性技术等核心技术 拥有57项发明专利(51项为自主研发)[5][10][11] - 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发团队含14名硕博人才及2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 - 2019-2022年获"浙江制造精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认证[10] 市场拓展与客户生态 - 报告期内年新增客户528家、477家、439家 净新增客户46家、56家、73家[5] - 新增客户平均贡献销售收入5.62万元、9.41万元、6.71万元[5] - 客户包括金发科技、万马股份等国内企业 以及LG、巴斯夫等国际巨头[8] 生产体系与运营效率 - 配备全自动失重称喂料系统、数字化控制设备等先进生产设施[6] - 销售费用率(1.57%-1.97%)和管理费用率(3.15%-3.4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7] -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实现全流程质量管控[7] 行业机遇与市场空间 - 中国热熔胶市场规模从2017年172.28亿元增至2022年253.20亿元(年均增速8.01%)[3] - 改性塑料市场2023年达2939亿元 2024年预计3107亿元[11] - 光伏组件2024年产量588GW(同比增长13.5%)带动上游材料需求[11] 募资计划与战略方向 - 募资1.07亿元用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及研发中心建设[12] - 重点扩产低VOC系列、粘合树脂和功能母料 瞄准陶氏、三井等国际品牌主导的高端市场[12] - 目标实现高端材料进口替代 把握环境友好型材料趋势[3][12]
能之光(920056):北交所新股申购策略报告之一百三十八:高分子助剂“小巨人”,相容剂处领先地位-2025081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2 06:01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给予"积极参与"申购建议,认为公司首发估值低且盈利能力持续提升[30][33] - 核心观点:公司是高分子助剂领域"小巨人",在相容剂细分赛道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技术优势显著[1][7][9]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实现营收6.11亿元(近3年CAGR +4.82%),归母净利润5594.09万元(近3年CAGR +59.95%)[10] - 2024年毛利率17.05%(较2023年+0.20pct),净利率9.16%(较2023年+0.41pct)[10] - 主营构成:高分子助剂占比95.37%,功能高分子材料占比4.63%;境内销售占比95.88%[12] - 拥有57项授权发明专利和8项在审发明专利,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8] 发行方案 - 发行价格7.21元/股,发行PE(TTM)9.74倍,显著低于可比公司PE中值142.74倍[14][33] - 初始发行规模147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8.6%),预计募资1.07亿元,发行后总市值5.73亿元[14] - 战略配售引入10家机构投资者,网上顶格申购需冻结资金506.14万元[14][15] 行业情况 - 全球塑料助剂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581.2亿美元增至2033年906.9亿美元(CAGR 4.55%)[20] - 中国塑料助剂市场规模2020年73.9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97.81亿美元(CAGR 4.78%)[20] - 国内超1000家生产企业,但具备高端助剂自主研发能力的头部企业不足[21] 竞争优势 - 技术优势:掌握高分子接枝改性等三大技术平台,实现超临界流体净化等核心技术产业化[8][23] - 工艺优势:建成全自动数字工厂,配备失重称喂料系统等智能化生产设备[24] - 客户优势:服务金发科技、LG、巴斯夫等国内外头部企业[9] 财务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营收4.45亿元(YoY+0.11%),归母净利润4152.82万元(YoY+7.57%)[30] - 募投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功能高分子材料产能3万吨/年,主要针对进口替代领域[13][14]
德冠新材(001378)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7 11:26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时间是 2025 年 5 月 27 日 15:00 - 17:00,地点为线上网址 https://ir.p5w.net/c/001378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裁罗维满、财务总监杨冰、董事会秘书兼助理总裁何嘉豪等 [2] 研发与产品 - 2025 年以“焕新而行、韧性成长”为年度工作主题,聚焦市场和技术,持续开展新产品开发,部分新产品处于中批量拓展阶段,应用于消费电子、卫生材料、即时茶饮市场 [2][7][10] - 围绕功能薄膜和功能母料研发,是国内功能性 BOPP 薄膜产品种类丰富、技术领先的企业,产品下游应用广泛 [2][3][13] 市场与业务拓展 - 目前业务以国内为主,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内主要市场为华南、华东,境外覆盖东亚、中东、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在境外 6 个国家与地区形成专利网络覆盖,未来将开拓新市场 [9] - 围绕“市场、客户、产品”与“服务、质量、价值”制定营销策略,精准定位目标市场,深挖存量客户推动增量,优化产品多样配置 [5] 财务与业绩 - 2025 年 1 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54 亿元,同比下降 3.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10.97 万元,同比下降 15.39%,因终端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致 BOPP 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滑影响净利润 [8] - 2025 年将聚焦市场和技术,结合募投项目优化产品结构,用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抵御行业周期影响提升业绩 [8][10][11] 合规与管理 -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完善投资者索赔机制,2024 年未启动相关赔付程序 [4] - 采取多项措施监测股东持股合规性,包括执行信息披露要求、定期沟通、法律合规培训、建立监控系统 [5] - 建立以 ERP 和 MES 为主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智能物流软件 WMS,未来结合 AI 实现更精益成本管控 [10][11] 产能与竞争力 - 结合募投项目建设,在新生产线启用时优化产品结构,保证高毛利率产品产能,新增产能释放与技术创新并举 [6] - 2025 年从产品创新和管理机制两方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产品创新和迭代升级 [7][10] 经营计划 - 2025 年重点做好十项工作,包括经营指标增长、无胶膜技术和市场拓展、提升产品品质、深化料膜一体化等 [12] 市值与行业 - 重视市值管理,保持稳健经营策略,提升盈利能力,实施分红及回购股票方案 [13] - BOPP 行业近两年有周期性调整,但在大消费支撑下有韧性,未来在国家双循环战略下前景可期,公司关键财务指标在业内较好 [14] 贪腐治理 - 通过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设立内部举报机制等举措预防贪腐问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