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才计划

搜索文档
各显神通 金融机构逐鹿新市民金融
新华网· 2025-08-12 06:26
金融机构服务重点 - 三亿新市民群体成为金融机构服务重点 银保监会和央行下发通知推动各类机构进入该领域 [1] - 金融机构在创业就业 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推出针对性创新产品和服务 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 [1] 银行机构布局 - 交通银行推出10项惠民利民举措 覆盖新市民创业 就业 住房 教育 医疗 养老等金融和非金融服务需求 [2] - 邮储银行发布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 [2] - 平安银行针对快递从业人员推出"开薪宝"和"平安由你信用卡平安符版综合解决方案" 提供优惠权益和便捷服务 [2] -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推出"惠如愿·创担贷"创业担保贷款 提供最高300万元 最长2年期限贷款 [4] - 邮储银行优先为新市民申请再就业担保小额贷款 给予专属利率优惠 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引入政府担保或贴息机制 [4] -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提升新市民住房租赁贷款和首套房按揭贷款的借款和还款便利度 [8] - 齐鲁银行推出"新市民公积金租房贷" 对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利率优惠 优化住房按揭贷款政策 [7] 消费金融公司参与 - 兴业消费金融聚焦"家庭消费贷" "兴才计划" "立业计划"三大产品体系 满足新市民衣食住行用金融需求 [2] - 马上消费在安逸花分期商城上线"助力新市民 乐享新生活"主题购物节活动 进行消费品类场景营销和专场直播 [2] 保险业创新 - 中国人寿意外保险产品主要承保建筑施工 工程管理和小微服务行业新市民群体 [3] - 人保寿险与网约车龙头企业共同开发"司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计划" [3] - 平安财险将保险与新市民工作场景结合 运用科技实现工作打卡即投保 提升便捷性和准确性 [5] 住房保障支持 - 近20省市出台规划或政策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部分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7] -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等与地方政府及房企签订合作协议 为保障房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7] - 中原银行推出郑州新市民住房按揭贷款等两种专项住房按揭贷款服务 [8] 行业意义 - 新市民是金融需求旺盛的重要群体 针对其需求创新产品服务将开辟金融服务新蓝海 [3] - 发展保障性住房和住房租赁市场有助于缓解新市民住房困难 促进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和平稳健康发展 [8]
业绩“变脸”,兴业消金很难破局
虎嗅· 2025-07-03 00:0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2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1.35亿元,净利润24.93亿元,跻身行业第一梯队[1] - 2024年营收100.67亿元同比下降10.36%,净利润从2023年20.72亿元骤降至4.3亿元,降幅79.25%[2][12] - 2024年总资产821.22亿元,贷款余额819.40亿元,同比分别下滑5.53%和5.17%[3][15] 业务模式演变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控股股东兴业银行持股66%,主打线下大额贷款,与招联消金的线上模式形成差异[3] - 线下业务覆盖全国50城,2020年末设立31家线下业务部,线上贷款占比从2018年14.57%降至2020年4.66%[5][6] - 2020年后转向线上+线下模式,线上贷款占比回升至2023年30%[7] 产品结构与风险 - 核心产品包括"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年化利率11.76%)和"立业计划",采用直销团队"上门收件"模式[5][14] - 不良贷款余额从2021年11.04亿元翻倍至2023年21.49亿元,不良率从1.90%升至2.49%[11]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1年25.99亿激增至2024年77.60亿,大额贷款到期导致坏账风险集中暴露[15] 线上转型挑战 - 2024年启动线上获客项目,但缺乏互联网股东支持,需通过第三方平台(如桔多多、360借条)获取二手流量[15][17][19] - 线上联合贷款年化利率达36%,客户质量与风控标准不匹配导致逾期率上升[19][21] - 缺少自有消费场景和分期商城,用户复贷率存疑,线上引流转化线下大额贷款的模式尚未验证[18][22][25] 资本运作与扩张 - 2021年完成12亿元银团贷款、30亿元金融债和60.48亿元ABS发行,2022年注册资本从19亿增至53.2亿[8] - 贷款余额从2021年580.56亿元快速扩张至2023年864.11亿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