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式脑机接口

搜索文档
【大涨解读】脑科学:配套政策陆续落地,脑机产业未来三年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选股宝· 2025-08-12 03:07
脑机接口概念股市场表现 - 麒盛科技涨停10.01%至14.40元,换手率7.91%,流通市值50.8亿,公司布局双向脑机交互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和睡眠障碍辅助[1][2] - 创新医疗涨停9.99%至20.59元,换手率24.36%,流通市值85.7亿,参股40%的博灵脑机核心技术研发入选浙江省2024年尖兵领雁计划[1][2] - 翔宇医疗大涨13.72%至65.97元,流通市值105.6亿,拥有10余项非侵入型脑机接口产品及专利,涉及脑电采集和新生儿脑功能监测[1][2] - 诚益通上涨8.60%至23.23元,换手率10.96%,流通市值60.4亿,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已发布3款样机[1][2] 政策与产业事件驱动 - 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到2027年突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推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应用[3][4] - 湖北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于8月9日成立,同济医院担任理事长单位,促进医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3] - 术理智能在8月10日世界机器人大赛展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3] 技术应用与商业化前景 - 脑机接口实现生物与机器智能协同交互,在医疗健康领域最早接近商业化,涵盖疾病康复、神经反馈和外骨骼控制[4][5] - 医保局设立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收费项目,已在湖北、浙江等地落地,支持行业支付端创新[5] - 老龄化推动脑机接口在康养、教育等领域市场扩容,国内多省市发布政策支持产业链技术研发与应用突破[4][5]
放轻松,这种脑机接口不用脑袋“开口”了
中国青年报· 2025-07-29 22:34
这是全球第一例介入式脑机接口用于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的试验,近日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段 峰教授团队牵头,联合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林志雄教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吴成翰教授等人完成。 脑机接口,这种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而将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连接的技术,为人类服务的尝试并不 新鲜。人类很早就发现了大脑活动时的神经元放电现象,而脑机接口的研究者争相想要实现的,"就是看谁 能采集更多、更精准的脑电信号数据,然后尝试理解这些信号所对应的大脑指令",高分子材料学博士孙瑜 在其著作《第三层大脑》中总结道。 在福建,一个因脑梗而偏瘫的男人没有配戴脑电帽,也不用再经过开颅手术,就能尝试着实现他大脑里的 想法——慢慢抬起他原本无法动弹的左臂。 他只是坐在椅子上,集中所有注意力去想:我要抬胳膊,我要抬胳膊。这个想法曾在他脑子里出现过无数 次,都无法实现。大脑运动皮层这个"司令部",原本通过百万条神经纤维组成的"办公网络"下达指令,抵达 肌肉"执行部门"时,只需不到1秒。 但脑梗发生时,就像暴雨冲垮了通信基站,整个网络陷入瘫痪。当血栓堵塞了大脑血管,缺氧的神经细胞 会以每分钟190万个的速度死亡。"抬胳膊"的想法憋在大脑里再 ...
脑机接口落地竞速:从技术到临床试验的加码赛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02:27
临床突破 - 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开展 受试者为四肢截肢患者 术后系统运行稳定 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 仅用2-3周训练即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进行象棋和赛车游戏 达到普通人控制水平 [1][2] - 临床试验证明我国已具备侵入式技术临床应用保障能力 在生物兼容性和信号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规模28亿元 同比增长20.1% 占全球15% 主要集中在非侵入式领域 [3] 技术路线 - 脑机接口三大技术路径:侵入式需脑部手术 半侵入式需脑皮层连接 非侵入式不涉及手术 [3] - 侵入式技术面临生物兼容性和信号稳定性挑战 需研发更柔软电极材料和抗干扰算法 [5] - 非侵入式需解决电极材料生物相容性 轻巧性和噪声控制问题 [3] 行业发展 - 我国对侵入式脑机接口态度从谨慎转向积极 2023年以来被列为重点攻关方向 [4]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药监局立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 医保局设立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北京上海发布五年规划 [5] - 湖北医保局定价:侵入式置入费6552元/次 取出费3139元/次 非侵入式适配费966元/次 价格合理有利于技术落地 [6] 国际对比 - Neuralink已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 中国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B轮融资 为国内最大单笔融资 [1] - 美国在微电极材料和神经解码算法有优势 Neuralink柔性电极技术实现高效神经元连接 [9] - 中国公司快速追赶:阶梯医疗产品尺寸为Neuralink的1/2 电极尺寸为1/5 脑虎科技自主研发256通道接口 [11] 应用场景 - 侵入式应用于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和语言功能重建 [12] - 半侵入式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如癫痫病灶定位 [12] - 非侵入式用于神经康复治疗和精神疾病干预 消费级市场潜力大 [12][13] 产业生态 - Neuralink推出Neuralake多模态数据管理平台 计划开源生态系统组件 [14] - 行业推动建立人体脑电数据库 深化对脑电架构理解 [15] - AI大模型将从临床治疗 交互能力和人体增强三方面驱动脑机接口发展 [15]
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元年”,投资人直呼“估值太高”
第一财经· 2025-06-25 06:45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目前技术主要集中于临床问题解决,消费级应用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1][6] - 2025年被视作国内行业"元年",多个团队宣布进入或即将进入临床阶段[1] - 国内已出现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患肢运动功能修复案例(南开大学团队完成)[3] - 侵入式技术取得关键进展:中科院团队试验中患者植入后2-3周实现下象棋、游戏操作等功能[3] - 半侵入式技术即将临床:"北脑一号"完成5例患者植入,针对脊髓损伤等疾病[4] 资本市场动态 - Neuralink本月完成6.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90亿美元[1] - 国内阶梯医疗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最大规模单轮融资(3.5亿元人民币)[1] - 头部企业估值普遍达20亿元人民币,最高超十亿美元[5][6] - 投资人认为10亿元人民币以内为舒适估值区间,超1亿美元项目吸引力下降[5] - 临床需求推动融资需求激增,样本量规模约数十人/项目(如清华团队计划入组30-50人)[7] 商业化前景与挑战 - 帕金森、癫痫等疾病治疗被视作最可能实现商业化的领域[6] - 医疗应用注册证成为投资争夺焦点,预计获批需3-5年[6] - 消费级植入设备商业化预计需15-20年[6] - 部分投资人转向"脑脊接口"等基于临床循证的技术路线[7] - 行业仍处早期阶段,通用技术爆发点尚未到来[6]
深圳有望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5月经济数据将发布丨盘前情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0:24
A股市场表现 - 上周三大股指涨跌不一:上证指数周跌幅0.25%至3377点,深证成指周跌幅0.6%至10122.11点,创业板指周涨幅0.22%至20343.82点 [2] - 个股表现分化:约34%个股上涨,114股周涨超15%,16股跌幅超15% [2] - 板块表现:金属新材料、油服工程、商用车、贵金属、文娱用品等板块涨幅居前,专业连锁、非白酒、白酒、IT服务、通信服务等板块跌幅居前 [2] 全球市场动态 - 美股三大股指下跌:道琼斯指数跌1.79%至42197.79点,标普500指数跌1.13%至5976.97点,纳斯达克指数跌1.3%至19406.83点 [3] - 欧洲三大股指下跌: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39%至8850.63点,法国CAC40指数跌1.04%至7684.68点,德国DAX指数跌1.07%至23516.23点 [4] -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WTI原油涨7.26%至72.9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7.02%至74.23美元/桶 [4] 行业与公司动态 - 深圳有望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上市规则,为科创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上市渠道 [5] - 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技术应用落地初期但前景广阔 [8] - 稀土行业积极信号:国内稀土价格上涨,新能源、人形机器人等下游需求增长推动战略价值凸显 [10]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大行业:石油行业(11.48亿,3.8%)、保险(10.73亿,3.47%)、航运港口(7.37亿,1.14%)、米掘行业(7.30亿,2.91%)、教育(2.17亿,1.4%) [11]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大行业:未當体(-104.34亿,-4.12%)、互联网服务(-95.54亿,-3.34%)、眼酒行业(-76.71亿,8.09%)、软件开发(-71.46亿,-2.35%)、汽车零部件(-64.18亿,-7.54%) [11] - 个股资金流向:C影石(19.00亿,28.15%)、XD紫金矿(13.92亿,8.63%)、东方财富(10.26亿,2.56%)等净流入居前;贵州茅台(-29.44亿,-9.32%)、比亚迪(-29.25亿,-8.44%)、五粮液(-19.63亿,-12.66%)等净流出居前 [12] 宏观经济与政策 -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将介绍2025年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 [6] - 油价调整窗口将开启:国际原油上涨推动国内油价可能迎来年内第5次上调 [7] - 中国公民持有效澳大利亚签证可免签入境新西兰:2025年11月起实施,最长停留3个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