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放轻松,这种脑机接口不用脑袋“开口”了
中国青年报·2025-07-29 22:34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成功辅助脑梗偏瘫患者实现自主患肢运动功能修复 患者通过集中注意力控制左臂抬起 实现取药、倒药等动作[1][10] - 介入式脑机接口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支架植入大脑运动皮层周围血管 信号采集准确率高于非侵入式脑电帽 同时避免开颅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4][9] - 技术路径形成"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反馈 脑电信号经胸口皮下装置无线传输至计算机 解码后驱动功能性电刺激设备激活肌肉[6][8] 技术演进与对比 - 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介入式三类 介入式兼具信号准确性(血管内直接采集)和安全性(避免开颅)优势[4] - 2012年美国布朗大学实现侵入式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 2014年巴西世界杯展示非侵入式外骨骼技术 本次中国团队首创介入式临床应用[2] - 介入式技术借鉴成熟临床术式(如心脏起搏器植入) 通过颈静脉微创植入 手术风险可控[4] 研发与实验进程 - 团队经历多年动物实验:2022年羊脑实验成功采集信号 2023年猴脑实验实现机械臂喂食 2024年完成设备取出且无排异反应[5][6] - 人类临床试验于2024年底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025年匹配首例67岁脑梗偏瘫半年患者 设备体内留存十几天无感染或血栓[8][10] - 术前术后信号对比显示介入式准确率提升 下肢应用因平衡复杂性暂未开展[9][10] 临床价值与行业进展 - 技术使功能性电刺激由被动治疗转为患者自主控制 精准匹配运动意图与电刺激时机 促进神经再生与脑功能重塑[8][9] - 目标适应症覆盖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帕金森病及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10] - 2025年中国多家顶级医院(如北京天坛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设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 国家医保局已为新技术单独立项定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