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雁回时》
icon
搜索文档
“虐女”仍是大女主的流量密码
36氪· 2025-09-26 00:04
在国产剧里,大女主是一份看似风光实则辛苦的高压职业。 她们身上集中了几乎所有剧情冲突,包括但不限于家族纷争、情感波折、事业起伏,要能智斗搞权谋,要有手撕反派的武力值,还要和两个及以上男人发 生情感纠葛,通常要经过不止一段婚姻,有时还要生育一个或数个孩子。 大女主们的爱恨、际遇和成长都是加倍的,苦难当然也是加倍的,甚至她们的传奇故事,本身就像是一部苦难史。 近期播出的由热依扎主演的大女主剧《灼灼韶华》便是典型体现。女主褚韶华的命运之残酷、经历之惨痛让许多观众心碎。而再往前看,今年播出的另一 部大女主经商剧《国色芳华》,杨紫演的何惟芳也是在无数的磨难中跌倒又爬起,《锦月如歌》《雁回时》等大女主剧里也有大量女主受难情节。 让女主们受苦遭罪是一把双刃剑。她们被虐得越狠、越是身处绝境,越能让观众感受到所谓的涅槃重生,真情实感为她们的故事上头。但苦与虐的浓度太 高,也往往容易让剧集走向"虐女"争议。 "虐女"与"爱女" 《灼灼韶华》背景设立在民国,这个时代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命运充满了苦难与挣扎,而作为大女主的褚韶华,当然还要经历比普通人更为坎坷磨难的一 生。 在目前播出的剧情里,褚韶华已经先后经历了被迫嫁人、丧夫、被性侵 ...
国产剧开始流行小房子了?
虎嗅APP· 2025-09-11 23:58
国产剧住房空间叙事变迁 - 近期国产剧女主住房面积明显缩小 如《生万物》中宁绣绣从地主家大院搬至自耕农灰扑扑的院子 《子夜归》中武祯从国公府宅邸迁至三两间平民宅院[5] - 住房缩小本质是女性自主选择的结果 通过择偶权掌控 资源分配权扩展和行动半径扩大体现能动性 宁绣绣获得独立决策权并组织村民抗灾 武祯保留公务处理能力并主导婚姻关系[6] - 小屋叙事反映权力关系变革 从依附男性房产转变为男女政治协商 《子夜归》武祯选择听话赘婿 《生万物》绣绣选择安全可靠的协商型伴侣[8] 历史大房子叙事模式 - 2017-2020年霸总剧推崇豪宅景观 《我的前半生》贺涵660㎡上海豪宅估值超7600万 《亲爱的热爱的》韩商言别墅地上面积271–372㎡带地下室花园 《爱我就别想太多》李洪海宅院室内950㎡+院子1150㎡[11][12] - 仙侠剧2017-2023年进入宫殿通胀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强调多层宫观礼制 《千古玦尘》实景搭建9万平米基地含4万平米棚景 《长月烬明》使用12个摄影棚近5万㎡场景+3万件道具[13] - 大房子异化为快感货架 空间模块化导致情感导览式消费 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女性沦为房产陪衬[12][13][14] 空间叙事多元化发展 - 剧集场景从固定坐标转向移动时空体 《墨雨云间》《雁回时》采用返乡复仇路线 《一念关山》《无忧渡》通过公路叙事推进章节化剧情[17] - 女性通过上路获得路权与主导权 脱离府第/后宫规训空间 在移动中获取资源同盟 体现当代娜拉出走意象[18] - 现代性解构房子社会包袱 保留其收纳功能 《小巷人家》展现紧凑生活单元的人际互动 《生万物》刻画米缸洗澡等烟火细节[20] 行业创作趋势转变 - 住房缩小反映观众对膨胀视觉奇观的审美疲劳 是制作方对房子公式的自我修正[14] - 时空体理论实践加速 从父权城堡时空转向女性移动时空 契合当代女性意识崛起[18] - 年轻创作者聚焦漂流感叙事 《她的生存之道》刻画拼房漂泊状态 呼应现实社会居无定所的精神困境[19]
为什么韩国能“影视立国”,中国却盛产烂片?
虎嗅· 2025-08-18 10:40
中国影视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优质影视作品通过草根气质和共同奋斗的情感逻辑构建英雄形象 与欧美个人主义叙事形成鲜明对比 [1][2] - 代表作品包括《士兵突击》《山海情》《山花烂漫时》等 这些作品呈现低开高走的主场情绪和中国革命逻辑的情节链构造 [2][5] - 中国式英雄人物注重自我超越和集体理念 而非个人欲望的满足 这种特质在当前影视环境中显得珍贵 [1][4][5] 影视作品艺术特征 - 中国影视继承章回小说叙事传统 采用踏踏实实一章一回的叙事方式 对观众具有特殊亲和力 [6] - 视觉特征强调草根形象 精神特征突出共同奋斗 形成独特的中国气场 [2] - 幸福场景普遍通过万家灯火和饭桌抒情来实现共情 如《山花烂漫时》中的小摊滑肉场景 [10][11][12] 产业机制与资本作用 - 资本在影视产业具有双重性 既可催生妖魔鬼怪 也能推动如《哪吒》《流浪地球》等优秀作品 [20][21] - 流量模式重构影视行业测评标准 带来去中心化和茧房化并存的局面 [21] - 互联网资本全面改写影视业的生产和传播模式 流量成为新的驱动货币 [2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中多被情趣化消费 如古装剧将传统礼仪转化为情趣障碍 [23][24] - 需要建立真正的文化共同体 包括共同体感、情感和责任感 而非简单文化引用 [25] - 二创文本如表情包、弹幕和鬼畜改编孕育着新文艺的全新可能 [25] 国际比较与战略 - 韩国通过影像体制实现文化输出 韩剧流行带动欧洲年轻人学习韩语 [13] - 韩国政府与影视产业建立良性双赢关系 如《寄生虫》成功后政府拨款改善相关家庭生活条件 [14] - 中国需要借鉴韩国经验 将影像体制提升到国家战略工程高度 [13] 创作环境与人才培养 - 当前优秀作品产出呈现偶然性 传统生产机制未能保障持续输出 [13] - 非科班导演如饺子通过海量阅片和学习获得成功 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日益模糊 [17][18] - 短视频时代人人都是编导 大众文艺已彻底告别传统特权性 [18] 观众与创作者关系 - 亟需建立创作者与观众间的"协商解码"关系 而非当前的不信任状态 [15][16] - 韩剧成功在于建立了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的最佳协商关系 [15] - 二创视频可视为一种协商文本 有助于扩展创作者和观众的共鸣地带 [16] 价值观构建路径 - 优秀作品通过希望属性让观众产生有限能动性的自我期许 如《漫长的季节》提示"向前走别回头" [6][7] - 中国式希望表达新中国成立时刻的可能性势能 与欧美"希望杀死人"机制形成对比 [7] - 价值观塑造需要从烟火中来到烟火中去的润物细无声过程 而非口号式垂直灌输 [9][12]
热度值真正应该被讨论的是什么
36氪· 2025-08-05 00:28
行业现状与热度值争议 - 暑期档剧集集中上线推动国产剧市场小高潮,热度值指标重回公众视野[1] - 观剧实感与平台热榜出现反差现象,引发对热度值作用机制的讨论[1] - 行业结构重塑与观众偏好分化背景下,热度值需被重新理解为多元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而非简单排名工具[1] 热度值机制演变 - 热度值代表行业从单一播放量逻辑转向复合评估机制,2018年由爱奇艺首创以解决播放量注水问题[2] - 热度值整合传播声量、互动活跃、口碑表现、观众黏性等多维度,构建内容影响力模型[2] - 平台间热度值算法差异显著:腾讯视频热度值约等于爱奇艺3倍,优酷破万门槛较低[13][14] 热度值驱动类型案例 - **内容驱动型**:《朝雪录》弹幕互动量突破2亿,云合市占率峰值32.4%,依靠口碑与忠实受众实现长尾效应[4][17] - **外部引流型**:《凡人修仙传》凭借IP改编与顶流主演(杨洋)实现高开热度与破圈效应[6] - **受众结构差异型**:《六姊妹》(CVB收视冠军)与《南来北往》因成熟观众偏好电视端观看,平台热度表现平稳[9] 热度值局限性 - 垂直题材作品(如《雁回时》《无忧渡》)通过高互动表现获得突出热度值,但有效播放量不占优[11] - 文化价值型内容(如《我的阿勒泰》豆瓣8.9分、白玉兰获奖)难以被热度值完全衡量[11] - 热度值反映核心圈层强反馈而非全民平均温度,需结合题材、观众构成综合评估[4][11] 热度值的行业功能 - 平台视角:作为资源分配风向标与内容质量中台工具[16] - 创作者视角:提供观众反馈可视化窗口以调优内容策略[16] - 用户视角:充当跨圈层作品发现的社交提示与筛选入口[16] - 长期价值:激发《朝雪录》式自传播良性循环,同时认可《人生若如初见》类作品的文化沉淀意义[17] 热度值体系发展方向 - 行业需将热度值视为多元生态的起点,而非终极答案,避免单一"热即好"标准[19] - 平台应推动热度值回归内容本质,聚焦作品本身讨论以促进行业公平[19]
我在CP感玄学课考了99分的好成绩
虎嗅· 2025-08-02 09:35
CP感的市场表现 - 《深情眼》凭借张予曦和毕雯珺的颜值及CP感赢得口碑,成为暑期档黑马 [1] - 《樱桃琥珀》因选角不当导致"父女感"争议,削弱观众接受度 [2] - 《这一秒过火》仅凭张凌赫与王楚然的民国CP路透即引发观众强烈期待 [3] CP感的化学反应模型 - **燃烧反应**:强调肢体接触与荷尔蒙碰撞,如《这一秒过火》中军阀与准大嫂的禁忌恋设定 [8] - **酸碱中和反应**:通过人设反差实现互补,如《永夜星河》黑莲花男主配小太阳女主,或《念念有词》哑巴男主配喇叭女主 [9] - **氧化还原反应**:角色互相成就,如《雁回时》大女主与辅助型男主的协作关系 [10] - **分解/合成反应**:前者解放角色特质(如《苍兰诀》东方青苍),后者聚焦双强联合(如《朝雪录》李兰迪与敖瑞鹏) [10][11] 行业制作方法论 - 成功CP需满足三要素:精准选角(化学元素)、适配剧情(反应式)、导演与演员的临场催化 [13] - 《樱桃琥珀》失败案例显示,选角与公式错配(浓颜熟男+幼态女主)导致化学反应失效 [14] - 行业需避免过度关注番位等表面平衡,而应聚焦角色匹配与情感逻辑 [16] CP邪修现象分析 - **主动邪修**:导演刻意设计非传统CP,如《云之羽》女女暧昧或《贤者之爱》女主与女二的复杂关系 [20][21] - **观众自发邪修**:通过二创脑补形成跨作品CP,如林黛玉×孙悟空或《甄嬛传》"鸟嬛"组合 [22][23] - 行业警示:邪修需建立在基础公式成熟后,避免本末倒置 [24][25]
古偶导演101:这届用户对“玉芬邓科们”又爱又恨
36氪· 2025-05-23 08:37
古偶导演市场格局变化 - 新锐导演如杨龙、曾庆杰、赵一龙等通过创新叙事和镜头语言获得好评,正在冲击传统古偶导演格局 [7][9][10][12][14] - 老牌导演如邓科、朱锐斌、郭虎等陷入创作舒适区,作品口碑参差不齐,常被吐槽运镜和叙事问题 [16][17][19][27] - 林玉芬等资深导演作品减少但保持高水准,如《无忧渡》以"老钱风"制作获认可 [15] 平台对古偶导演的战略布局 - 腾讯视频采用"嫡系养成"模式,如杨龙从低成本网剧逐步晋升至S级项目,曾庆杰通过短剧试水后承接A级古偶 [21] - 芒果TV重用合作多年的导演如丁梓光,给予较大创作空间 [23] - 爱奇艺偏好港台资深导演如林玉芬、麦贯之,优酷倾向新人导演如钟青 [25] 导演作品数据表现 - 新导演作品豆瓣评分较高:《九重紫》7.8分、《永夜星河》7.6分、《国色芳华》7.8分 [6][10][14] - 传统导演作品评分分化严重:《大奉打更人》5.6分、《与凤行》7.2分、《狐妖小红娘月红篇》5分 [6][17][19] - 待播剧储备显示平台持续押注:郭虎有《念无双》《书卷一梦》,朱锐斌有《一笑随歌》 [19] 导演创作风格与技术特点 - 杨龙在《雁回时》中采用无CP设定,强化女性议题和代际冲突叙事 [7] - 曾庆杰延续短剧快节奏优势,《九重紫》前两集通过雪景、马背吻等高氛围感镜头出圈 [9][10] - 赵一龙师从正午阳光,擅长光影构图与演员特质挖掘 [12] - 侣皓吉吉在《墨雨云间》保持强烈视觉冲击力风格 [14] 行业发展趋势 - 平台和观众对导演关注度提升,资本从流量明星转向幕后创作确定性 [30] - 古偶产业需整体升级,仅靠导演创新无法解决剧本逻辑等系统性缺陷 [31] - 新导演通过差异化内容(如《雁回时》叛逆叙事、《九重紫》短剧式节奏)打破同质化困局 [7][9][10]
“庆奶事件”无碍《折腰》杀疯,爱优腾都要陈年的积压剧救市?
36氪· 2025-05-15 11:40
剧集市场表现 - 《折腰》上线半小时热度破23000,当晚突破26000,弹幕互动量破1000万,多平台热度TOP1,成为腾讯视频顶流[1] - 该剧投资成本达2.6亿,因主演税务风波被雪藏,站内预约超300万[3] - 粉丝通过10万份云包场拉升热度,击败原榜首《淮水竹亭》[4] - 首播前五集吸引锐澳RIO、发之食谱等四个品牌投放8秒广告,后续有OPPO和康师傅追投[8] 积压剧现象分析 - 积压剧指杀青后两年至十余年未播作品,近年出现老剧逆袭现象[6] - 《折腰》融合权谋爱情、宅斗等经典元素,抖音话题古装剧最虐夫妻引发热议[6] - 改编强化宅斗戏剧张力,加入轻喜剧风格,口碑呈现两极分化[7][8] - 艺恩数据显示首周用户日均观看时长78分钟,超越同期25%在播剧[13] - 新丽传媒、欢瑞世纪等出品的积压剧播出后仍获不俗收视[13]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Q1长视频平台上新126部剧,同比减少10部,未出现现象级作品[14] - Q1播映指数TOP10中古装/爱情题材占7席,内容同质化问题显著[15] - 短剧崛起压缩长剧空间,长剧集均播放量突破3000万作品大幅减少[4][5] - 平台加快古装剧上线节奏,《度华年》等剧从杀青到播出仅4-6个月,但质量不佳[16] 内容制作趋势 - 《无忧渡》通过复古创作手法实现差异化,爱奇艺热度值破9000[18] - 《雁回时》以女性互助主题和叙事节奏取胜,成为腾讯视频2025年首部热度破3万剧集[19] - AI换脸技术应用案例:《落花时节又逢君》保留75%实景素材,避免3亿投资损失[12] - 中小成本但概念清晰的作品开始脱颖而出,反映内容市场价值主义回归[20]
扇巴掌才是收视密码
虎嗅· 2025-04-30 08:46
影视行业扇巴掌戏份分析 扇巴掌的生理与心理效应 - 扇耳光能使人肾上腺素快速分泌 增强运动表现 纪录片《流言终结者》实验显示受试者被扇后射击成绩提升[2] - 扇巴掌被视为三赢行为 扇人者获得快感 看扇人者感到痛快 被扇者可能提升表现[2] 扇巴掌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 2023年4月成为影视怀旧主题 李沁掌公主转场登抖音热搜 《夏家三千金》豆瓣统计报告显示角色挨巴掌次数被精确计算[2] - 古早豪门剧曾是巴掌重灾区 如《回家的诱惑》品如扇人桥段 近年国剧文明程度提高使互扇情节减少[2] - 短剧《五十岁婚宠》中刘晓庆扇耳光桥段因表演浮夸引发讨论 显示短剧对巴掌戏的依赖[3] 近期影视作品中的巴掌戏回潮 - 《云之羽》丞磊扇张凌赫田嘉瑞巴掌成为权力象征 《九重紫》女主扇飞所有人 夏之光反手上扬耳光获赞[4][5] - 《值得爱》王安宇被扇营造弱势男性破碎感 《脱轨》刘浩存拽姐扇人迎合有仇必报情绪[5] - 欧豪成为"抗扇专业户" 在《左耳》《北上》等多部作品中被扇 角色形象与巴掌戏深度绑定[4] 扇巴掌戏的表演艺术 - 《夏家三千金》获力度奖 演员扇巴掌时蓄力充分 被扇者轻则转身重则飞出数米[8] - 《千金归来》李沁单挑所有反对者 获单挑奖 配音使用拟声词增强真实感[8] - 《延禧攻略》魏璎珞扇尔晴获解气奖 空手夺白腕技巧提升戏剧张力[9] - 港台剧注重细节 《法外风云》谢雪心扇王浩信21下获手速奖 《我本善良2》叶童扇温兆伦24下获平衡奖[9] 行业趋势与观众需求 - 爱奇艺CEO龚宇指出50%观众只看一集就弃剧 认为长剧情绪不足 巴掌戏减少是观察指标[11] - 短剧继承"内地豪门轻奢剧"叙事思路 用极致情感和财富剪刀差呈现人性弱点 巴掌戏成为情绪宣泄出口[12][13] - 观众偏好即时反馈 快嘴怼人和快手扇人成为大女主标配 《九重紫》扇戏被接受说明贵女形象与暴力不冲突[14]
《蛮好的人生》招商领跑,爱优腾Q2剧集战持续升温
新浪财经· 2025-04-25 03:24
剧集市场热度 - 二季度剧集市场持续升温,悬疑赛道推出《乌云之上》《棋士》《沙尘暴》等重磅作品,其中《沙尘暴》豆瓣评分达8.1分 [1] - 古装剧《雁回时》《念无双》《千秋令》与都市剧《以美之名》《成家》等密集上线,形成多类型竞争格局 [1] - 平台通过高密度排播策略拉长热度周期,为暑期档蓄力,如爱奇艺《无忧渡》、优酷《蛮好的人生》空降开播 [3][4] 招商表现分析 - 《蛮好的人生》招商领跑,优酷网端首日斩获9个广告,单集广告时长120秒,播出13集累计广告数达86个,合作品牌16个 [6] - 《无忧渡》初期招商平淡,但热度攀升后合作品牌增至10家,体现热度与招商的正相关性 [6][7] - 《雁回时》累计广告数90个,合作品牌13个,品牌植入分时段灵活调整,如前期同程、丝塔芙,中期东阿阿胶,后期爱他美等 [6][8] 平台内容储备与竞争 - 优酷待播剧《藏海传》站内预约量突破300万,古装悬疑剧《长安二十四计》同样受关注 [15] - 爱奇艺储备《绝密较量》《除恶》等悬疑剧,其中《绝密较量》由张鲁一、高圆圆主演,已进入密集宣发期 [14] - 腾讯视频《无尽的尽头》聚焦未成年司法保护,《长安的荔枝》或与同名电影联动播出 [14][15] - 双平台播出的武侠剧《赴山海》预约量超630万,成为市场焦点 [17] 垂类剧集与差异化招商 - 男性向悬疑剧《棋士》合作品牌以战马、百威、哈尔滨啤酒为主,医美题材《以美之名》则吸引瑞蓝、可复美等医美品牌 [8] - 喜剧赛道《喜剧之王》集结蒋龙、张弛等"喜人"阵容,短剧《大王别慌张》第二季有望回归 [17] - 正午阳光新作《光荣的制造》与爱奇艺差异化喜剧内容或成变量 [17] 行业趋势展望 - 品牌植入模式趋向灵活分时段,招商周期拉长,如《燃罪》《棋士》收官后仍获新合作 [8][10] - 古装剧发力方向集中于古偶与悬疑,奇幻题材《藏海传》《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等IP储备丰富 [15] - 平台持续释放《淮水竹亭》《折腰》等重磅内容,二季度及暑期档或再现高光表现 [3][18]
剧集导演“上桌”记:视频平台的“买股”策略之变
36氪· 2025-03-31 02:40
导演"上桌"现象 - 导演杨龙凭借《雁回时》的绝美构图、质感镜头和神级转场获得市场认可 成为剧集最大功臣 [1] - 2024年末《永夜星河》导演赵一龙通过高质量镜头语言扭转演员颜值争议 首次引发剧集导演"上桌"热潮 [4] - 《九重紫》导演曾庆杰凭借神级转场设计使腰部剧集获得超预期关注度 成为炙手可热新锐导演 [4] - 导演丁梓光首次涉猎古装剧《国色芳华》即获高分 导演李漠连续多部作品豆瓣评分超8分 [5] - 新锐导演共同特点是大众认知度低 但能在镜头语言、叙事节奏和画面构图带来创新审美表达 [5] 平台投资策略转变 - 腾讯视频率先"买股"新导演 曾庆杰通过23天拍摄周期、500万成本短剧《招惹》获得2000万分账票房后获得长剧机会 [7] - 平台投资导演成本效益优于演员 腾讯视频通过杨龙、秦榛等导演的小成本网剧培养获得超预期回报 [7] - 优酷押注钟青、许宏宇等导演 芒果TV绑定丁梓光和李漠 多平台共同推进导演资源布局 [7] - 流量时代剧集重视演员而非创作者 但电影市场因需真金白银购票未完全同化 肖战主演《射雕》预售破纪录但最终票房未达预期 [8] - 腾讯视频投资进入收获期 曾庆杰执导S+项目《逐玉》未播先火 秦榛新剧《慕胥辞》保持高市场关注度 [10] 行业创作逻辑变革 - 导演职能放大反映剧集创作从流量逻辑向内容逻辑转变 影响长视频项目投资策略 [3] - 流量时代依赖明星带动热度 但现观众更愿为好内容买单 推动市场进入"内容为王"阶段 [8] - 导演作为核心创作者决定叙事结构、视觉效果和剧情节奏 可保证质量稳定输出 成为可持续开发资源 [10] - 优秀导演本身成为项目金字招牌 能自带流量和市场关注度 吸引更优质演员与合作资源 [10] - 平台未来可能将"买股"范围扩展至编剧、造型等主创人员 推动行业内容创新化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