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搜索文档
全球滨海论坛专家为何盛赞这个艺术村落?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08:54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全球投资与影响力项目主任康蔼黎 "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共进的典范。"——在考察了江苏盐城黄尖镇后,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副主席亚诺什帕斯托(Janos Pasztor)给出了如 此高度的评价。 现场直击:生态与人文融合的"黄尖样本" 9月25日,2025全球滨海论坛的生物多样性金融专家团深入黄尖,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等机构的参与为考察注入了国际顶级智慧。专家团探寻这个紧邻丹顶 鹤保护区的艺术小镇,如何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黄尖通过湿地修复与生态产业相融合的NbS探索,为滨海地区可持 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这场深度考察,不仅是对黄尖生态治理成果的检阅,更让中国的湿地保护实践站上了全球舞台的中央。 专家团的考察行程聚焦黄尖镇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核心场景,从物种守护到文化赋能,全方位呈现NbS理念的落地成效。 潮间带艺术村:从"发展边缘"到"生态标杆"的蜕变 随后,专家团前往潮间带艺术村,参观了单向空间、兴农市集及锦龙堂美术馆等文化空间。黄尖镇党委书记于丝浓生动介绍了兴农村在绿色发展模式下的 乡村振兴之路。从自然艺术中心莫比乌斯环的设计到候鸟友好型水 ...
陕西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9-17 22:3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 - 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湖面面积由2800余亩增至7000余亩 通过清淤除污、生态补水等措施实现生态改善[3] - 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累计种树超万亩 近两年新增造林4000多亩 树苗成活率超90%[3] - 延安华北豹数量增至110多只 褐马鸡栖息地北扩 首次发现珍稀物种山西杓兰[5] - 陕西111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6.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5] - 米脂县高西沟村林草覆盖率从荒芜状态提升至72% 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生态治理效果[7][8] 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 高西沟村串联18处特色景点发展文旅融合 提供窑洞住宿、农家餐饮及研学体验[9] - 合阳县养殖水面达4.5万亩 年产水产品4.8万吨 渔业综合产值约6亿元 占全县农业产值10%以上[13] - 合阳县长德农业基地采用"鱼虾混养+生物调控"模式 每亩投放4万尾虾苗和1100尾鱼苗 实现以渔净水良性循环[11] - 府谷县在89个村组实施光伏项目 每年为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益8万元 累计取得光伏指标1035兆瓦[14] - 府谷县建成光伏装机规模629兆瓦 年发电量达10.4亿千瓦时 利用闲置土地和采煤沉陷区布局绿色能源[14] 绿色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空分装置降低能耗 除尘除噪系统控制车间噪声低于65分贝 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提升[15] - 陕西省风电光伏装机快速增长 抽水蓄能电站加速建设 地热能与生物质能利用推进 氢能全链条产业基本建成[15] - 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持续推进 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 落实"四水四定"水资源管理要求[1][13]
城市24小时 | 克服“先天不足”,湖南的“外援”到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5:59
“宁电入湘”工程投产与湖南能源结构 - 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面投产,输电距离1616公里,途经六省市 [1] - 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创同类工程新高 [1] - 工程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360亿至400亿千瓦时,占湖南最高负荷近10% [2] - 每年可替代湖南标准煤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0万吨,相当于10亿棵树年吸收量 [1] - 湖南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2374亿千瓦时(同比增4.3%),人均用电3628度,外购电量539亿千瓦时占22.7% [2] - 工程投产后湖南外来电占比将接近30%,但能源对外依存度仍达74.6%,需再建3-4条外电通道使外电占比超40% [2] 区域能源战略与政策动态 - 湖南代表团2023年及2025年全国两会均提交能源建设建议,要求加大“宁电入湘”“疆电入湘”支持力度 [1][3] - 建议将“疆电入湘”纳入国家“十五五”电力规划,并推进遵义—吉安天然气管道怀化—衡阳段建设 [3][4] 地方产业发展与政策目标 - 广东超高清视频产业2024年营收超9000亿元,2025年有望成为第十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6] - 重庆计划2027年科技贷款余额达1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 [7] - 东莞修订人才入户政策,放开学历及技能类人才年龄限制,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入户渠道 [8] 消费趋势与户外经济 - 小红书报告显示“周末短途户外”成城市主流生活方式,北京上海笔记曝光量分别达18.96亿次和14.88亿次 [11] - 北京户外内容搜索量同比增72%,上海发布量同比增108%,西藏云南新疆为自然探索热门目的地 [11] 外贸与产业运行数据 - 深圳前7个月进出口总额2.58万亿元(同比持平),结束连续6个月负增长 [12] - 出口1.56万亿元(降5.4%),进口1.02万亿元(增9.4%),一般贸易占比54.9% [12] - 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9万家(同比增2300家),民营企业进出口1.8万亿元占近七成 [12] 行业监管动态 - 西安全面暂停网约车“一口价”及特惠单,严禁价格欺诈和恶意压价 [9] - 广东清远、河南开封、江西鹰潭等多地已要求平台禁止强制司机接“一口价”订单 [9]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百姓的“幸福靠山”
新华网· 2025-08-14 01:26
制度体系建设 -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 共有5640名林长分片包干管理森林资源 [2] - 县级以上林长领衔的44项重点任务实现100%办结 [2] - 河湖长制覆盖5533名河湖长 2024年巡河20万人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2.9万个 [3] - 地表水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和功能区达标率均达100% [3] 生态建设成果 - 完成造林更新172万亩 近十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37万亩 [2] - 森林覆盖率65.74% 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2] - 湿地率稳定在8% 总面积达1343平方公里 [4] - 拥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 省级重要湿地8处 [4]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超90% 建成水美乡村239个 [6] - 城乡亲水圈覆盖率达90% 开放共享水利工程40处 [6] 项目与工程进展 - 天目溪、壶源江项目入选2025年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3] - 西溪湿地数字化项目实时监测生态数据 开园以来维管束植物增加750种 鸟类新增155种 累计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 [4] - 千岛湖配水工程自2019年通水以来累计输送超50亿立方米优质原水 [7] - 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 在全国10个入选地市中位列首位 [5] 经济效益转化 - 林业行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连续11年领跑全省 [7] - 建成18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 林下经济年产值超300亿元 [7] - 淳安县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家门口就业" 临安山核桃生态种植使果农收入翻倍 [7] - 淳安桂溪村以"水权入股"形式开发山塘 桐庐小源溪发展山水运动公园 富阳沿岸村庄发展漂流项目 [8] 社会文化影响 - 市水利科普馆及32家水情教育基地建成 137个亲水节点遍布城乡 [6] - 余杭长乐林场开设"森林课堂" 西溪湿地开展研学活动 [8] - 2024年9月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开园 成为140余种候鸟的"黄金驿站" [1] - 2024年7月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9月将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1]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万物竞发绘新景——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农业科技与夏收进展 - 全国夏粮收获进度超90%,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7] - 安徽麦收较往年提前3天完成,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22天内完成收割[6] - 新型农机应用显著降低损耗:山东德州小麦机收损耗控制在1%以内[6] - 农业技术升级:北斗导航播种机、气吸式免耕智能播种机等设备投入夏种[7][10] 生态环境与绿色转型 - 长江消落带生态修复成效显著,重庆丰都县1200亩人工湿地形成完整生态系统[12] - 宁夏中卫市实施153公里固沙锁边带工程,采用麦草方格等经典治沙模式[12] -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12] - 节能宣传周活动展示绿色低碳转型成果,涵盖建筑、电力、垃圾处理等领域[13] 就业市场与政策举措 - 贵州六枝特区建立东西部劳务协作站,提供从招聘到维权的一站式服务[18] - 浙江绍兴产业学院联合企业定制培养方案,实现毕业生技能与岗位无缝对接[18] - 湖北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考核与招聘联动会,广西高校开展多样化双选会[19] -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贵州总工会针对转岗职工、残疾职工推送精准岗位[19] 高温应对与生产保障 - 基建工程防暑措施:成都高铁工地配备冰饮站、天津塔吊驾驶室加装空调[25] - 电力系统备战暑峰:国网北京对延庆换流站等重点设施完成检修[25] - 城市保障部门联动响应,气象部门加强高温预警与防暑提示[26]
全国No.1!绿美红树林C位出道,湿地周邀你探秘广东“绿翡翠”!| 绿美热榜
南方农村报· 2025-07-29 08:04
湿地保护与红树林建设 - 广东省红树林面积全国居首 启动湿地保护宣传周活动于7月21日至27日 通过互动体验和科普教育展示保护成效 [5][6][7][8] - 东莞市现有红树林面积达25.373公顷 主要分布于太平水道和交掖湾等生态敏感区域 [100] - 湛江雷州湾海域中华白海豚"陈氏社群"过去一年记录到12头新生儿 显示生态保护成效 [125][126][127] 生态建设工程进展 - 广东省累计建成碧道7665公里 2025年新建456.4公里 完成年度任务进度76% 碧道建设催生绿色水经济 [18][19][20] - 茂名市推进圩镇绿化 截至2025年6月底新增绿化面积21.12公顷 新增绿化长度225.43公里 新增树木54644棵 [136][137] - 云浮林场管辖12.8万亩林地 通过无人机巡查和"四防一体"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生态保护 [177][180] 地区生态考核与激励 - 2024年广东省林长制和绿美生态建设考核中 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广州市、佛山市、珠海市、深圳市、潮州市获评优秀等次 [13][14] - 广州市、清远市、佛山市、珠海市、潮州市、韶关市获得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激励 [15] - 韶关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得考核优秀等次的地级市 [69][70] 地方生态项目与成果 - 广州市PM2.5平均浓度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 [37] - 河源市龙川县韩江支流龙母河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入选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典型案例 [80][81][82] - 惠州建成218公里环南昆山—罗浮山最美旅游公路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87][88] 生态文化与社会参与 - 深圳水环境治理实现公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转变 水务设施向公众开放 [50][51][52] - 肇庆市开展"节气环保我们行动"主题活动 30名社区小学生参与环保宣传教育 [156][157][158] - 恩平市2020年以来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58件 获判生态修复费用8.3万余元 [120][121]
我国国际湿地城市增至22个 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央视新闻· 2025-07-25 02:49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 我国新增9个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居全球第一 [1] - 新增城市包括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湖南岳阳 [1] - 全球现有国际湿地城市74个,我国此前已有13个城市获此认证 [16] 湿地保护成就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17] - 红树林面积净增长0.83万公顷 [19] - 2025年监测到途经我国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候鸟总数较2024年增加14% [19] 特色湿地城市 - 上海崇明湿地覆盖面积近70%,拥有全球最大河口冲积岛 [3] - 福建福州创新湿地治理体系,打造从潮汐滩涂到红树林带的生态系统 [5] - 云南大理形成高山湖泊与城市相依相伴的独特格局 [6] -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8] - 江西九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重要节点 [10] - 西藏拉萨拉鲁湿地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 [12] - 江苏苏州展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湖滨湿地风光 [14] - 湖南岳阳洞庭湖湿地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 [16] - 浙江温州实施滨海、海岛和城市湿地系统修复 [16]
崇明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世界级生态岛”成色越来越足 正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解放日报· 2025-07-25 01:35
湿地保护与认证 - 上海市崇明区获得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1] -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旨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2] - 崇明区湿地资源丰富 包括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块国际重要湿地 [2] - 崇明全区湿地总面积约27 8万公顷 湿地率达68 8% [2] - 湿地保护面积16 88万公顷 湿地保护率达60 73% [3] 生态修复成果 - 东滩湿地曾受互花米草蔓延影响 2013年起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 [3] - 10多年来投入40多亿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 [3] - 东滩候鸟数量连年攀升 每年有超百万只水鸟在此栖息或过境 [3] - 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鸟类多达380多种 [3] - 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上 [3] 生态价值转化 - 湿地合理利用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旅游和湿地农业发展 [6] - 2024年崇明区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589万人次 [6] - 推出"优农三兄弟"崇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 [6] - 探索湿地碳汇交易 未来有望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 [6] - 优质生态基础将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支撑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6]
杭州市成功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每日商报· 2025-07-24 22:18
杭州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 杭州市成功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成为浙江省首批获此认证的城市 [2] - 认证过程历时五年,展示了杭州从"江南水乡"到"湿地城市"的生态转型 [2] 杭州湿地资源与文化底蕴 - 杭州湿地历史可追溯至良渚时期,湿地与城市共生共荣已有数千年历史 [3] - 杭州拥有九大类湿地资源,总面积达13.43万公顷,占全市陆域面积的8% [3] - 湿地被视为杭州的生态命脉和文化根脉 [4] 科技与法规在湿地保护中的应用 - 杭州采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湿地资源动态监管和生态风险预警 [5] - 西溪湿地智治中心上线,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保护方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5] - 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鸟类留鸟种群数量增长25% [5] - 富阳阳陂湖湿地通过"海绵城市"技术恢复30公顷湖泊湿地 [5] - 湘湖旅游度假区水体透明度从0.5米提升至1.2米以上 [6] - 杭州施行《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对121万亩湿地给予每年20元/亩生态补偿 [7] - 2024年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湿地保护协会,推动湿地保护从"单打独斗"到"区域共治" [7] 湿地经济与生态价值转化 - 西溪湿地形成"金镶玉"模式,推动湿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 [8] - 西溪湿地恢复传统节日花朝节,挖掘和保护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8] - 临安青山湖湿地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万元 [8] - 余杭区径山镇村民通过民宿经济人均年收入增长30% [9] - 萧山区湿地周边村庄通过"生态种植+电商直播"模式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超千万元 [9] 杭州湿地保护的未来规划 - 杭州将承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共治共享 [10] - 杭州以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为契机,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新格局 [10]
苏州喜添国际湿地城市新名片
新华日报· 2025-07-24 21:29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 苏州市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江苏"国际湿地城市"数量达3个居全国第一 [1] - 认证过程历时一年 通过5个大项16个指标测评 专家对苏州湿地管理体系给予高度肯定 [1] - 苏州湿地保护立法较早 形成完整体系 为全国湿地保护立法作出探索和示范 [2] 湿地资源概况 - 苏州湿地总面积49796万亩 湿地率达3835% 内陆湖泊湿地面积占比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1] - 认定重要湿地103个 湿地保护率提升至728% 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5] - 建成湿地公园21个 划定湿地保护小区126个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3处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 [3] 生态保护措施 - 全国首创湿地生态补偿政策 每年补偿资金15亿元 15年累计补偿超14亿元惠及204个湿地村 [2] - 环太湖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滨湿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 采取消浪和地形重塑等措施修复生境 [4] - 设立"湿地好不好 鸟儿说了算"考评体系 野生鸟类近10年增加100余种 17块湿地达国际重要水禽数量标准 [5] 生态经济发展 - 作为长三角经济高地 苏州以38%湿地率获国际认证 为高密度城市协调"发展与保护"提供示范 [3] -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城市转型发展带来新契机 走出发展保护两相宜的"苏州路径" [3] - 太湖三山岛湿地公园是国内首个淡水岛屿类型国家级湿地公园 规划总面积9378亩由村级资金投资建设 [4] 公众参与教育 - 创新推出"湿地公民科学家养成计划"公益科普项目 打造11所湿地自然学校 [5] - 推进20所中小学建设国际湿地城市联盟自然学校 每年上万名中小学生接受湿地自然教育 [5] - 通过生态补偿政策提升居民保护意识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局面 [2]